第一次看到的卫斯理,是1988年在我们那个四五线城市的书展上面,迷藏,眼睛两篇让我做了很久的噩梦,也知道了脑洞是可以这样开的。
看前面的答主们好像都没注意到,卫斯理的系列基本都是冷战期间创作的,而且同期的木兰花,浪子高达?亚洲飞鹰罗开这些角色,都是有中国特色的占士邦!
所以本质上,卫斯理系列就是港产的占士邦冒险小说,说是科幻,未免太抬举了,不过确实是引起了我看科幻的极大兴趣,顺带支持了《奥秘》,《飞碟探索》之类的杂志。
看完全部的卫斯理,木兰花已经是大学了,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倪匡的书就越来越不能忍,就像前面各位答主说的,受够了外星人了!所以开始接触白素系列(^_^;)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一位网文作家~流浪的蛤蟆,差点以为是倪匡的马甲,很好的设定,吸引人的文笔,宏大而接地气的开场,以及一以贯之的烂尾。
所以要说卫斯理系列的水平,比蛤蟆王超略强吧,毕竟是烂尾流前辈。
我说个可能招骂的。
自从他说过“硬科幻就是没人喜欢看的”,就觉得这个人十分适合用来洗粉。
记得倪匡发过一些荐书的微博,前面列举大批中国古代及近代的文学作品,还有历代正史野史(原话),赫赫皇皇,一片书海,几乎开出一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清单》(这里可以编个关于某大人物的笑话,但是这样我就有可能被关闭了)。
最后突然以一本冒称科学的地摊读物结尾:“热烈推荐《中国古代的X档案》,丁振宗著。丁先生的想像力当真令人震撼,他考证出山海经纪录的是曾发生在地球上的一场大战!”
我觉得这和倪匡的小说是一脉相承的,前面紧锣密鼓,很能唬人,但稍有常识的人就能看出,并没多少有深度的想法,后面虎头蛇尾,让人觉得被坑了。
也许就是被坑了呢?
以及,倪匡的超级万能外星人, 应该是国内一个比较早的“流行作品使用机械降神”的例子,类似的有幻城里面的渊祭女神,人家比较直爽,干脆就是个神了。
………………补充的分割线………………
还有他的语言,过于枯干、抽象。这里应该有写得太急,顾不得融入生活和感情的原因。这是流行文学的常见问题。当然,不能要求流行文学作者把作品当艺术品来雕琢,但多少应该有一些对文章、对文字的感性态度。比如吧,古龙也写得很急,古龙是有情感的,有他对小说之美的态度的。
倪匡语言的能力并不弱,为什么会这样,我始终不明白。
曾经有人这么评价伊恩•弗莱明的007系列:
在战后物质匮乏的生活中,给了读者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或者梦想。美食、美酒、美女、挥金如土……邦德有时会说:“这个鳄梨还不错”,而他的读者可能很久都没吃过一个新鲜的香蕉了。
我觉得古龙和倪匡都深谙此道。与其苦着脸在通俗小说里寄托家国天下——对,就是查大侠——不如写写读者爱看的东西,拿钱回家喝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