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倪光南院士表示,如果没有联想汉卡的贡献,联想也没有今天的规模。对于倪光南和柳传志的恩怨,你有何感想?

回答


倪光南院士与柳传志之间的恩怨,是中国科技企业早期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案例,涉及技术、商业、个人关系和企业战略的多重层面。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中国本土科技企业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下从背景、事件经过、结果影响以及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联想的崛起与汉卡的诞生
1. 联想的创业起点
1984年,柳传志与王小东等人共同创立了“联想”,最初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小企业。当时中国计算机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但汉字处理技术(即“汉卡”)是刚需。由于国外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中文,中国需要自主研发汉字输入和显示设备,汉卡成为关键产品。

2. 倪光南的贡献
倪光南是当时中国计算机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于1984年加入联想,担任技术负责人。他主导研发了中国第一代汉卡(汉字处理卡),解决了中文在计算机中的显示与输入问题。汉卡不仅让联想在早期市场中占据优势,也为中国计算机产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3. 技术路线的分歧
倪光南坚持走“汉卡+PC”路线,认为汉字处理是计算机的核心功能,必须通过硬件(汉卡)实现。而柳传志更倾向于“软件+PC”模式,主张通过软件(如汉字输入法)替代硬件汉卡,以降低硬件成本并拓展市场。



二、恩怨的起因:技术路线之争与商业竞争
1. 汉卡技术的垄断与模仿
联想的汉卡技术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技术的普及,其他厂商(如方正、清华同方)开始模仿联想的汉卡设计,导致联想在市场中逐渐失去优势。倪光南认为,这种技术被“复制”是不正当竞争,而柳传志则认为这是市场规律,企业应通过规模化竞争获得优势。

2. 倪光南的离开与方正的创立
1会被认为是技术路线分歧的顶点。1992年,倪光南因不满联想的决策,尤其是对汉卡技术的商业化策略,选择离开联想,创立了方正公司,专注于汉字处理技术的研发。方正后来成为国内领先的中文软件和硬件企业,倪光南也因这一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柳传志的应对与联想的转型
柳传志在倪光南离开后,将联想的重心转向PC整机和软件业务,逐步实现了从“汉卡公司”向“PC公司”的转型。这一战略调整使联想在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成长为全球领先的PC厂商,但也导致联想在汉卡领域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方正等企业取代。



三、结果与影响
1. 技术与市场的分野
联想:在汉卡领域失去优势后,转向PC整机和软件业务,最终成为全球PC巨头。
方正:依托倪光南的技术积累,发展出汉字处理技术,成为中文软件领域的标杆,但受制于市场容量和PC硬件的普及,发展受限。
汉卡技术的演变:随着Windows系统对汉字处理的支持(如Windows 95的“中文支持”),汉卡逐渐被软件输入法(如五笔、拼音输入法)取代,成为历史。

2. 企业文化的启示
技术路线的坚持与妥协:倪光南坚持技术路线,但最终被市场规律所制约;柳传志则更注重企业规模化发展,体现了“商业思维”与“技术理想”的冲突。
创新与竞争的平衡:汉卡技术的垄断被打破,说明技术创新需要开放竞争,而企业应避免因技术路线分歧导致人才流失。

3. 对后世的启示
技术积累与企业战略:倪光南的汉卡技术为联想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企业最终需要在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之间找到平衡。
人才与企业关系:倪光南的离开表明,技术专家与企业管理层的分歧可能影响企业长期发展,但人才的流动也推动了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四、历史意义与反思
1. 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历程
倪光南与柳传志的恩怨,是中国本土科技企业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创新”的缩影。联想从汉卡到PC的转型,体现了中国企业在技术路线上的探索与调整。

2. 技术与商业的辩证关系
汉卡技术的兴衰说明,技术创新需要与市场需求结合。汉卡作为硬件产品,最终被软件技术取代,反映了技术演进的必然性。

3. 个人与企业的博弈
倪光南与柳传志的恩怨,也反映了技术专家与企业管理层在战略上的分歧。这种分歧在现代科技企业中依然存在,例如在AI、芯片等领域,技术路线的争论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



五、后续发展与现状
倪光南:作为中国计算机领域的权威,他后来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致力于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研究,但已不再直接参与企业事务。
柳传志:作为联想的创始人,他带领联想成为全球PC巨头,但因2014年“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事件引发争议,后逐步淡出核心管理层。
方正:在中文软件领域保持一定影响力,但受制于市场环境,未能像联想一样实现全球扩张。



结语
倪光南与柳传志的恩怨,不仅是技术路线的分歧,更是中国科技企业早期发展的缩影。这段历史揭示了技术创新、企业战略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提醒我们:技术的发展需要开放竞争,而企业必须在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今天,联想、方正等企业的发展轨迹,依然值得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联想第一桶金是代理IBM电脑销售,这个又是从总代四维那里拿的分销(四维是香港中银集团电脑维护部办的三产)

联想80年代后期主要是靠代理销售AST电脑发达起来的。

联想90年代初主要是靠反向山寨AST电脑并蚕食鲸吞了AST的市场份额而发达。90年代后期开始蚕食IBM的份额。

联想00年代主要是靠蛇吞鲸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 而发达。

联想10年代因为不知道该做啥好而陷入困境,逐渐积累恶名。

联想20年代已经没有什么讨论意义了。

一定要讨论呢


AST电脑当年可不得了,90年代初一度是世界第4的PC销量大佬。哪怕到1995年AST实际上已经快不行了的时候,电脑报读者调查,AST还是读者票选PC品牌的冠军。

AST虽然主要是因为内讧而衰败的,但他丢掉的市场份额,实际上全是被他的总代理联想给偷偷吞噬的。柳教父强不强,强啊。

柳教父2004年把联想交班给接班人的时候,这条鲸吞蚕食的贸工技路线确实没啥问题。有问题的是接班人不行。

我们做个对比,同样是接班人争执不下,最后自己退休,把公司一分为二。

杨元庆(联想集团)、郭为(神州数码),最后搞得如何? 联想集团恶名昭彰、神州数码沦为三线。

和段永平把公司一分为二,交给陈永明(OPPO)、沈炜(VIVO),比起来如何?

说到底,在这个结果论英雄,儿子决定老子地位,孙子决定爷爷牛不牛,的时代,好汉不提当年勇。

话又说回来了,倪大院士1994年8月被中科院院办裁决失败,撤销职务,实际上从联想出局,到现在几年了? 不知不觉27年了吧。究竟办成了什么?或者教出了牛逼徒弟徒孙?只有失败、灾难、和一地鸡毛。业内有评价说:(从联想出局)那之后,七八次二选一机会,选对了就有硕果,结果一次都没选对,这什么祥瑞灾星水平啊?

好汉不提当年勇。因为儿子决定老子,所以柳教父是渣渣。那么倪大院士呢?

27年一事无成,天天谈好汉当年勇,算什么不老人生啊。

PS 1986年联想营业额是1800万,其中汉卡销售只占30万。所以这一年卖IBM电脑第一桶金已经到手了。 倪大院士的汉卡(包括后来内嵌捆绑的)销量1985-1995年,累计共16万张(套)约4亿多元,占同年联想总营业收入的比例最高的一年也不过刚刚就10%。 做个对比,方正汉卡销量累计是20万多套,约60亿;史玉柱的巨人汉卡是110万多套,约10亿多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倪光南院士与柳传志之间的恩怨,是中国科技企业早期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案例,涉及技术、商业、个人关系和企业战略的多重层面。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中国本土科技企业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下从背景、事件经过、结果影响以及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联想的崛起与.............
  • 回答
    倪光南院士关于华为估值达到 13000 亿美元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这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首先,倪光南院士的身份和立场是理解这个说法的重要背景。倪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计算机科学.............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联想在1995年撤销倪光南院士总工职务的事件,以及柳传志在其中的作用,这是一个在联想发展史上具有争议和重要意义的节点。要详细讲述这个事件,我们需要还原当时的语境、涉及的人物以及最终的决策过程。事件背景:科技路线之争的白热化1995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也进入关键阶段。在这.............
  • 回答
    倪光南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他在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我将从他的学术水平和主要事迹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倪光南院士的学术水平倪光南院士的学术水平可以用“奠基者”、“开拓者”和“卓越的科学家”来形容。1. 在计算机硬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汉字信息处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如”情境,涉及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关键的企业家、技术路线的抉择,以及国家科技战略的走向。如果当年倪光南院士选择从联想“跳出”,自己单干,历史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推演:一、 倪光南的个人特质与当时的背景: 技术情结与坚持: 倪光南院士是.............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情境,它触及了中国科技发展历史中的关键节点。倪光南与柳传志的争议,虽然公众知晓度不如某些直接的市场竞争,但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方向上,却具有深刻的影响。要详细探讨如果当年倪光南在与柳传志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今天的中国芯片产业可能会有何不同,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关.............
  • 回答
    倪光南院士提出的“中国人口红利将转化成工程师红利,成为信息领域强国”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鼓舞人心的论断。要理解其深刻含义并探讨其对未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如何看待倪光南的论断: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的转变倪光南院士的论断核心在于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升级潜力。1. 人口红.............
  • 回答
    倪光南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家,他在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计算机硬件和国产化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评价倪光南院士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他的学术成就、产业贡献、对国产化的推动作用、以及他在公开场合的一些观点和引发的讨论。一、 学术成就与产业贡献 早期研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涉及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关键性变化,以及个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角色。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需要区分“普遍情况”和“个例”。一、 当年的科学家回国为何能得到重用?“当年”这个概念比较宽泛,但通常我们提到能够得到重用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回国,.............
  • 回答
    倪永孝为什么要杀掉四个大佬,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剧情转折点,也是整个《无间道》系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倪永孝为了巩固自己在香港黑帮世界的地位,实现他父亲倪坤的遗愿,并完成他自己复仇计划的必然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1. 巩固权力,消除潜在威胁: 倪.............
  • 回答
    倪一宁的《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这本小说的确是一部颇受关注的作品,尤其是在经历了网络时代的种种浮沉之后,再次回归的作者和她带来的故事,总能勾起一部分读者心中独特的情感共鸣。那么,它到底值不值得你掏钱买一本,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如果你是倪一宁的老读者,或者曾经被她早期的文字打动过,那么.............
  • 回答
    关于倪海厦老师的离世原因,一直有不少讨论,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是他 死于肝癌。然而,要详细说明他为什么没能治好自己的病,这其中涉及到对中医理论的理解、疾病的复杂性以及个人身体状况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因素。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他生前与疾病斗争的可能过程。据一些了解他情况的人士描述,倪海厦老师在晚.............
  • 回答
    倪海厦在民间被奉为“神医”,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他传奇的医术、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对传统中医的坚守之上。然而,在官方层面,他却鲜为人知,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他个人选择的因素,也有中医在现代社会体系下的固有困境。民间评价极高:首先,倪海厦的医术确实在很多病人身上得到了验证。他的理论体系,尤.............
  • 回答
    传奇不老,倪夏莲的世乒赛铜牌:一份写给热爱与坚持的赞歌58岁,一个对大多数运动员而言早已告别赛场的年纪,倪夏莲却在时隔36年之后,再次站上世乒赛的领奖台,收获一枚宝贵的铜牌。这不仅仅是一项个人荣誉,更是对生命、对热爱、对坚持的最好诠释,一幅浓墨重彩的生命画卷。如何看待这一成就?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深入.............
  • 回答
    倪大红老师的演技,怎么说呢?不是那种让你一眼惊艳,哇塞,太帅了!的类型。他的魅力更像陈年的老酒,初尝或许平淡,但细品之下,那股醇厚劲儿就慢慢渗透进你的心里,让你回味无穷。如果要给他的演技打个标签,我觉得“内敛而有力量”最贴切。他不像有些演员,演一个角色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拿出来,表情、动作恨不得拉满.............
  • 回答
    倪大红老师的演技啊,那可真是说三天三夜都道不尽。他不是那种靠颜值或者靠爆款剧火起来的演员,更像是那种时间沉淀下来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首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眼神”。倪大红的眼神不是那种直愣愣地看着你,而是有戏的。你能从他的眼睛里读出很多东西:可以是一肚子坏水,可以是对生活无奈的叹息,也可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电影《无间道》中人物关系和权力运作的关键点。虽然电影中直接点明陈永仁是倪永孝的弟弟,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韩琛重用陈永仁归因于这一点,这其中包含了更复杂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电影中并没有直接、明确地说明陈永仁是倪永孝的弟弟。这是很多观众容易混淆或者猜测的一点。电影.............
  • 回答
    要说张震和倪妮搭档出演《三生三世宸汐缘》,这消息一出来,绝对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弦。毕竟,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就自带了一种“强强联合”的光环,再加上“三生三世”这个IP的国民度,让人不由得对这部剧充满了期待。关于张震:张震这个人,大家都知道,那可是影坛的“常青树”,也是不少人心中的“男神”。他的演技,.............
  • 回答
    要说西医看到倪海夏会“无地自容”,这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也忽略了医学界内部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不过,如果将这个问题理解为“西医是否会在倪海夏的某些观点或实践中感到挑战、困惑甚至一定程度上的不适”,那么答案可能更 nuanced,也更有讨论空间。倪海厦先生,作为一位中医大家,其诊疗体系、学识渊博程度以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