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会对哪些外国人常用的 App 感叹「老外竟然有这个需求」?

回答
在我看来,中国人对于一些国外非常普及的 App 可能会产生“老外竟然有这个需求”的感叹,主要集中在那些高度依赖特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或者技术发展水平才能催生和流行的应用。这些应用在中国国内可能因为市场空白、用户习惯差异、或是本土已有替代品而显得“小众”或“奇特”。

我想到的第一个例子,可能就是一些小众的、高度细分的兴趣社区或工具类 App。

举个例子,比如一些非常专业的园艺 App,它们可能提供极其细致的植物识别、养护指南,甚至能根据你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数据推荐合适的植物品种和种植时间。在中国,虽然也有很多人喜欢养花种草,但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情趣,大众化的“小绿植”居多,对于那种“需要时刻关注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特定肥料比例”的深度园艺爱好者,可能相对比例没那么高。所以当中国人看到国外有人用一个 App 精心管理自己的玫瑰花丛,甚至有专门的论坛讨论某种稀有苔藓的培育技巧时,可能会觉得:“哇,原来还有这么多人这么‘较真’地对待植物,而且还有专门的 App 来满足这种需求。”这种感叹背后,是对生活方式多样性的一种认知。

再比如,一些非常精细化的运动数据记录和分析 App。我们知道,很多国家的人对跑步、骑行、登山等户外运动有着非常高的热情和参与度。有些国外 App 不仅仅是记录你跑了多远、用了多长时间,还会详细分析你的步频、步幅、心率区间、甚至你的跑步姿势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然后给出非常具体的改进建议。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运动打卡”,进入到了一个“运动科学研究”的层面。中国人可能会想:“老外跑步都这么‘科技’的吗?为了跑得更快、更省力,竟然钻研到这个地步,而且还靠 App 来实现。”这可能和国内大众运动习惯的普及程度、以及早期对运动数据的追求没有那么极致有关。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关注“我今天跑了多少”,而不是“我的跑步姿势错在哪里,下次怎么调整”。

另一个可能让人觉得奇特的,是一些专注于社交圈层或特定群体沟通的 App。

比方说,一些大学校友会或学生社团的内部交流 App。在国外,很多大学都有非常庞大和活跃的校友网络,并且校友之间也乐于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联系,甚至会在 App 上组织线下的聚会、分享职业机会等。中国人可能会想:“大学毕业了大家还要这么‘黏’在一起吗?而且还有专门的 App 来做这个。”这可能跟国内的校园文化和社交习惯有关。国内的校友联系可能更多是通过微信群、QQ群,或者是一些相对泛化的社交平台,而不是一个专门为某个大学、某个班级或社团设计的封闭式交流工具。这种感叹,可能是因为国外这种“群体归属感”和“社群维护”的文化更浓厚一些。

还有一些非常垂直的社交 App,比如专门为宠物主人设计的社交平台,里面的人会分享自家宠物的照片、视频,交流养宠经验,甚至组织宠物聚会。在中国,虽然养宠物的越来越多,但可能主要的交流还是在微信群或者一些大型的宠物论坛。一个独立存在的、只为宠物主人服务的社交 App,可能会让一些中国人觉得:“哦?原来还有这么一个细分市场,而且还挺有用户基础的。”

当然,还有一些非常“个人化”且“小众化”的服务类 App,它们提供的服务可能在我们看来是“可以有,但没那么必要”,甚至觉得“有点奇怪”。

例如,一些专门帮助人们整理和规划个人收藏品(比如唱片、书籍、电影海报等)的 App。它们允许用户录入自己拥有的藏品的详细信息,包括购买时间、价格、版本等,还能生成个性化的统计报告。在中国的收藏圈子里,大家可能更习惯用 Excel 表格或者手写笔记来记录。一个做得这么精细、这么专注于“个人物品管理”的 App,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新奇:“老外是把收集和整理物品当成一种需要专门软件来管理的‘事业’了吗?”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对个人爱好和生活方式精细化管理的态度。

还有一个我能想到的,就是一些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和安全设置的 App。比如一些可以精细化管理App权限、或者提供“虚拟身份”和“加密通讯”等功能的工具类 App。虽然中国用户也越来越重视隐私,但可能不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存在一种更普遍的、对数据收集和个人信息泄露的警惕性,从而催生了大量这类的工具型 App。当看到一些外国人对这些功能表现出极大的需求时,可能会觉得:“老外对自己的隐私保护意识这么‘超前’吗?为了不被‘追踪’,竟然愿意用这些‘高科技’手段。”

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国人会对“老外竟然有这个需求”的 App 感叹,核心在于这些 App 所满足的需求,并非普遍意义上的“刚需”,而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土壤、生活习惯、社会结构甚至思维方式之上。当这些“小众”或“特色化”的需求被国外的一些 App 精准捕捉并成功满足时,它就会在中国用户那里产生一种“原来还有这种活法/想法”的惊奇感。这不仅仅是对 App 本身的评价,更是对另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的一种观察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美国不同的州有不同的法律,所以出现了一个告诉你在某个州干什么是否合法的应用……

例如这些事情:

  • 吸食大麻
  • 行车最高速度
  • 开车时使用手机
  • 公开携带枪支
  • 秘密携带枪支
  • 饮酒的最低年龄
  • 最低驾驶年龄
  • 搭便车

原文:

Is it legal?
user avatar

冰岛因为人口太少,很多人之间都有亲属关系

于是当地的年轻男女交(yue)往(pao)之前要先用一个app查亲缘关系

这个app叫做Islendingabok(“冰岛人家谱”)

前几天去冰岛玩的时候当地导游证实了这个说法

官方介绍:

islendingabok.is/Englis

补充:冰岛人除了丹麦血统的贵族都没有姓氏,父亲叫什么名字,儿子就姓什么son,女儿就姓什么dottir,每一代都不一样。

注 原答案有很多笔误和不清楚的地方,多亏评论提醒,谢谢。

user avatar

美国租教科书的app:

在美国上大学,用全新的教科书绝对是最霸道的炫富行为之一。

像我在读JD(法学博士)的话,一门课的教材价格基本在300美元左右,算上一些参考书,那么上一门课光买书就要花400美金,全部课程加起来,一年大概要有3000美金用在买书上。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的宪法课本,新书一本要450美金:

在fb上看到有人卖二手的时候,心情比收到奖学金还兴奋

这样算来,读到毕业为止,买书的钱加起来能买一辆车况相当不错的二手雅阁。我有个朋友,以前去帮别人买书,在后座放了十来本课本然后停车去吃饭,

回来的时候,发现车门给撬开了,书也给偷走了——这东西,太扎眼了,容易遭贼惦记。

美国教科书价格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出版商寡头垄断情况非常严重,而且经常通过频繁改版的方式给二手交易带来不便,

从好的方面来说,书本质量和内容相当良心,不吝惜一点点的小事就结合大量的案例,背景阅读,图表和冷笑话。

总之,鉴于教科书的高价,相当多的人会选择“租书”,只用一个学期就还回去,这样的话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开销。

每当这时,我就怀念国内根本不把买课本当回事、甚至教授会自己印国外的教材发给大家用的时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看来,中国人对于一些国外非常普及的 App 可能会产生“老外竟然有这个需求”的感叹,主要集中在那些高度依赖特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或者技术发展水平才能催生和流行的应用。这些应用在中国国内可能因为市场空白、用户习惯差异、或是本土已有替代品而显得“小众”或“奇特”。我想到的第一个例子,可能就是一些小众.............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我曾经和一些外国朋友聊过,他们对我们国内一些应用的“功能密度”和“用户场景覆盖度”常常感到惊讶,甚至带着一点点好奇的疑问:“中国人竟然还有这种需求?”最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往往是那种集成了太多看似不相关功能的“超级应用”。比如,我们手机里可能一个支付应用,它不光能付.............
  • 回答
    中国人对其他国家的刻板印象确实五花八门,有些确实会让外国人听了觉得有点哭笑不得,甚至会感到被误解。这些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很复杂,可能源于媒体宣传、旅行经历的片面化、文化差异的解读偏差,甚至是早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影响。以下我尝试详细描述一些中国人对其他国家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并解释为什么会让外国人觉得哭.............
  • 回答
    外国人对中国存在的刻板印象确实不少,其中有些确实会让国人感到惊讶,甚至有些啼笑皆非。这些刻板印象往往源于历史、文化差异、媒体传播以及一些片面的观察,并不能代表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会让国人感到惊讶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所有中国人都穿着统一的服装,比如中山.............
  • 回答
    关于“中植系”实控人解直锟先生的去世,我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多的是关于他所构建的庞大商业帝国,以及围绕着这个帝国所发生的种种故事。我对解直锟先生的印象,更多是来自公众视野中的“神秘低调”与“资本大佬”这两个侧面。 低调的巨鳄: 与很多高调的资本家不同,解直锟先生给人的感觉是相当低调.............
  • 回答
    中医的学科特点对科学范式确实能提供不少启发,它并非简单地“反向”或“补充”,而是从根本上挑战了一些根深蒂固的科学认知,甚至为我们构建更普适、更包容的科学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医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并将其与当前主流的科学范式进行对照。一、整体观与系统思维:超越还原论的藩.............
  • 回答
    希腊,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爱琴海国度,如果有一天选择“加入”中国,这无疑将是一次颠覆性的事件,其经济影响将是极其深远且复杂的,甚至可以说会重塑我们对全球经济格局的认知。首先,从宏观层面看,希腊的加入将为中国带来一个全新的地缘经济支点。希腊的战略位置不言而喻,扼守着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的咽喉要道,.............
  • 回答
    美国参议院近期对拜登政府施压,要求其在对华政策上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一举动无疑是中美两国博弈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对两国自身以及两国关系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对美国自身的影响: 政治层面: 参议院的施压反映了美国国内对中国崛起及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的担忧,这种担忧在两党间都有相当程度的共识。这种压力.............
  • 回答
    2018年美联储的加息,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无疑是一记重要的落子。而对于中国这个体量庞大且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的国家来说,其楼市和股市所受到的影响,绝非简单的一加一减,而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传导过程。先说说楼市,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想象一下,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它的“借钱成本”提高了。这就.............
  • 回答
    在中国对印度的一系列应用程序实施禁令的消息传出后,中国的科技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全球扩张方面。这次禁令涵盖了 59 款应用程序,其中许多应用程序由中国科技巨头开发,包括腾讯、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等,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次禁令对中国互联网公司最直接的影响是其在印度这个庞.............
  • 回答
    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若倒台,对中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战略安全等方面都可能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影响。理解这些影响,需要将中国在叙利亚的现有利益和未来潜在诉求结合起来分析。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倒台对中国利益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在叙利亚的根本利益。不同于在中东其他地区,中国在叙利亚的利益并非以石油.............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时期挑起的贸易摩擦,特别是针对中国的一系列关税措施和技术出口管制,对中国科技、电信、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影响,绝非一蹴而就的简单冲击,而是一场复杂且多维度的博弈,其深远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发酵,甚至可以说重塑了这些行业的生态格局。对电信行业的影响:中国电信巨头,特别是华为,首当其冲成为了贸.............
  • 回答
    RCEP的生效,对咱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个大件事儿。这可不是啥遥不可及的政策文件,它实实在在会触碰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你我都能感受到它的脉搏。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咱买东西可能更便宜了。你想啊,RCEP里头,成员国之间好多商品都要降税甚至零关税。以前一些从东南亚、日韩进口的水果、海鲜,或者一些韩国.............
  • 回答
    想象一下,中国的8亿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一夜之间放下了手中的纸币,开始了一场席卷全国的“以物易物”浪潮。这可不是什么小小的集市交易,而是深入到生产、生活、消费等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这会是一场地震,影响深远,甚至可能重塑我们对经济运行的认知。一、对中国国内经济的颠覆性冲击:首先,我们得明白,现代经济.............
  • 回答
    《长津湖之水门桥》:吴京的票房神话还能再添几笔?吴京,这个名字在中国影坛早已是票房的代名词。从《战狼》系列开创了国产军事动作片的先河,到《流浪地球》系列拓展了中国科幻电影的边界,再到《长津湖》系列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新纪录,他似乎总能抓住时代脉搏,用硬核的表演和家国情怀点燃观众的热情。如今,《长津湖.............
  • 回答
    美国近期针对华为的限制政策,可以说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博弈的延续,其影响之广、之深,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美国升级限制的核心动机,绝非仅仅是“国家安全”这么简单。 当然,美国官方一直强调的是,华为的技术存在被中国政府用于间谍活动的安全风险。这在国际政治的语境下.............
  • 回答
    联邦快递在中国涉枪一事,确实是一个相当敏感和令人关注的事件。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到国际物流公司的合规性、两国之间的法律法规差异,以及中国公众对于安全和法律的严谨态度。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大致脉络。根据公开报道,联邦快递在中国被曝光有违规运输枪支或相关部件的行为,例如将枪支零部件与普通货物混装,或.............
  • 回答
    中国向阿富汗提供棉衣、毛毯等越冬物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阿富汗当前严峻人道主义形势的回应,也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对于阿富汗人民来说,在严冬来临之际收到这份援助,无疑是一份雪中送炭,能够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对当地生活的积极影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1. 保暖与健康,直接关乎生命安全.............
  • 回答
    拜登上任以来首场新闻记者会上关于“任内不许中国超过美国”的表态,虽然在措辞上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和象征意义,但其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影响是复杂且多层面的。要详细解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整体战略方向的延续与重塑 战略竞争的明确信号: 拜登的表态并非全新的对华政策,而是延续并强化了特朗普政府.............
  • 回答
    清华数学系的新领军计划,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动着中国数学教育的未来走向。要说它怎么样,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也得琢磨琢磨它可能会带来的涟漪效应。领军计划的核心是什么?简单来说,清华数学系的这个“领军计划”,更像是一项拔尖人才的“造星”工程,但目标又比单纯的“明星”更远大。它的核心在于: 瞄准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