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个人有一些不太严谨的看法,权当一笑,不必太认真。
未来一定会有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的社会制度都是由制约生产的最稀缺要素决定的。
我们先从奴隶社会说起。
奴隶社会的时候,生活力很低,人口也很低,土地和各种资源根本用不完,难的是获得人力去开发这些资源。因此,部落之间相互战争之后,就会把对方人员抓做奴隶,使用他们来开发自然资源,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可以发现,美洲殖民时代的奴隶种植园,恰恰是在土地广博而人力不足时出现的。
随着生产力发展以及人口增加,人员越来越不是生产的最大稀缺要素了。由于农业生产仍然是社会的主导生产方式。于是土地成为了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维持奴隶的成本已经高于收益了。因此社会逐步向地主-农民生产关系演变,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封建时代(并不指代政治体制意义上的封建时代)。
生产力继续发展,工业产生了。工业生产,可以在相对狭小的土地上产出远超农业的价值。因此,土地逐渐就不再是生产的最稀缺要素了。这时候,最稀缺要素就变成了资本。于是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演变为资本家-雇员生产关系占主导。
资本主义有其固有问题。这就是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下由于企业收入分配的问题,导致所有雇员的工资,买不起所有雇员生产的产品。资本家只是很少的一群人,他们也不可能消耗剩余的产品,一个人总不可能平均每年买25台电视机。因此最后全社会生产的产品总会因为购买力不足而导致积压。积压的多了,新生产的商品就没人买了,继续生产就要亏钱。那么资本家就会缩减生产规模。但是由于企业收入分配的问题,缩减生产规模只是降低了产品积压的速度,而并不能逆转产品积压的过程。所以无论如何最后终究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导致大量生产无利可图,工厂大规模倒闭,经济危机开始。
在过去几十年里,各国以各种方法来回避这个问题。
第一种方法,叫做高税收高福利。资本家不愿意花钱,那么政府把资本家的钱拿过来分给民众花。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而且由于削弱了资本家的投资能力,会影响经济成长率。
第二种方法,叫做借贷消费。经济危机的核心问题是整个社会具备购买意愿的购买力(一部分在资本家手里,不具备购买意愿,或只具备特定领域的购买意愿),低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总价格。(以下”购买力“均为”具备购买意愿的购买力“)那么为了把这两者能够实现对等,一种方法就是让消费者能够消费他们所没有的钱。也就是向未来借钱花。由于通货膨胀的关系,未来的钱会比现在的钱更不”值钱“,因此这个钱的差价就可以弥补购买力与总价格之间的差价。但是这种方法是有极限的,它会导致层层累积的债务,甚至造成借新债还旧债,最终形成债务危机。
第三种方法,叫做滚动投资。也就是让资本家把收到的钱赶紧花出去,弥补购买力与总价格之间的差价。只要资本家总是能把钱花出去,就不会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一种根本性解决方案。但是花钱是很困难的事情。资本家本身如果仅仅把钱消耗掉了,那么社会也就不会前进了。资本主义社会要前进就是要靠投资-收益的循环。因此资本家花钱,最好是去投资而不是吃喝玩乐。然而投资也是很困难的。一个人手上有了20万,一时又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方向,怎么办?所以,现代金融体系应运而生了。现代金融体系能广泛寻找可以投资的项目,把资金用各种方式快速地投资出去。投资获得的收益也可以迅速再投出去。形成滚动投资。这样钱总是在使用的,就不存在购买力与总价格之间的差距了。各种票据交易,风险投资,天使投资都是在这种资本投资的压力下出现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由于对经济危机的恐惧而使得这些模式出现。只不过资本寻求自我增值的本能和规避经济危机的方向恰好一致罢了。
然而,这个模式看上去虽然很完美,却很少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代金融业找不到适合投资的项目怎么办?“在现代产业中投资有一个要素是风险。当你看到资本开始从事天使投资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形式时,就会想到,如果资本还需要更多的投资项目,自然会从事高风险中回报、高风险低回报的投资项目。当投资机构知道这风险太高不太适于投资的时候,他们并不会停下,因为所有资本都在寻求增值,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压力。他们只会刻意无视风险(选用一种把高风险评估为低风险的评估方法),继续投资。最后风险爆发,大规模投资失败,产生金融危机。
所以可以这么说。现代资本主义规避经济危机的出路并不多,长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后要么高福利低增长,要么债务危机,要么金融危机。有时兼而有之。这就是我们这些年看到的现实。中国之所以还没遭遇经济危机,是因为政府和企业都在不停地进行大规模投资,这种巨额投资恰好暗合第三种方法。
说到底,最靠谱的还是最后一条路。因为先投资后回报,在回报产生之前,这是一个工人反过来剥削资本家的过程,正好平抑资本家后来对工人的剥削。但是要规避金融危机就要保证资本一直有风险-回报比例合适的项目去投资。
——————————————————————————
到了能够出现金融危机的地步,这说明一个社会的资本已经开始过剩了。
比如美国,资本极大丰富,金融体系效率很高,因此已经出现大量资本投无可投,开始自我催眠而投资一些风险极大的项目了。这说明美国的资本其实已经过剩了。
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在生产中资本是最稀缺元素的社会。如果资本开始过剩,那么生产之中的最稀缺要素就会变化,生产关系、社会形态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我个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其实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资本开始过剩,那么下一种最稀缺生产要素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构思(包含新的商业模式、新发明、新服务、新产品等等)。资本可以买到主要的生产资料,人力也不是问题,那么最稀缺的,就是能够盈利的构思了。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众筹模式出现了。
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就是拿着大笔的钱去找构思,去找新的商业模式。
而众筹,则是直接把消费和生产联系起来,用“预售”的方式为一个构思直接从消费者那里筹集生产所需的资本。
从过去十几年开始,社会正逐渐向下一种形态转变。由于互联网和现代金融的发达,资本筹集的门槛越来越低,生产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下一种社会形态,占主导的生产关系很可能是创造者-生产者占主导。
在这种模式下,占社会主导的是能够产生原创事物的人群,比如作家、研发人员等等。绝大部分重复性劳动有一般机械或机器人完成。社会生产力很高,能够提供极高的福利。
对于这种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现在。它不但需要更广泛、水平更高,还要更公平。届时,所有教育都是免费的。大专、大学及以上水平的教育可能还会发放津贴,从而让学生没有经济上的压力,能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的高度。
众筹模式将极为发达。3D打印技术使得一般商品的生产不再有物流方面的顾虑。甚至来说,3D打印可能会成为一种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就象现在的邮政一样。只要付费就可以把购买的商品打印出来。
——————————————————————————————
那么政治上呢?
现代民主是资本主义发展出来的东西,就目前阶段而言,资本是依靠着对政党的财政支持来维持对政策的影响力。美国虽然规定了个人捐款上限,但是真正接近这个上限的是极少数。
美国历史上各党在地方的党首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不但提升着政党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控制了当地的捐款来源。
但是2012年奥巴马竞选时,低于200美元的捐款已经占据了57%,这意味着竞选资金来源正在发生改变。
如果社会正常发展,而且资本分布比较公平,那么可以想见,资本集团利用政治捐款来影响政治的模式将日渐式微。这将使得现代民主体制的政治版图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民众对政治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换句话说就是民粹主义的进一步提升。
对应地,民粹主义带来的问题也不可轻视。未来政治格局甚至可能从选举走向抽选。
同时官僚的专业性会进一步提升,政府权力增强,走向大政府搭配高度民众监督的配合。这是因为技术手段和传媒的增强,导致过去不能评估和监督的政府功能变得可以评估和监督了,而政府在集中运用资源和提供福利方面又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
补充:
又想了一想。补充一些新想法。
既然下一个社会形态是创造者-生产者的生产关系,那么按照过去的规律,显然创造者应该在政治决策中具备较大的影响力。
创造者-生产者的差异,应该是受教育水平和智识的差异。如果我们假定那时候教育也是极度发达,因而公平性较好。那么最终剩余的差异,更可能是表征上的智识差异。因此,反而可能出现精英政治。
看上去这似乎与眼下的民粹主义继续崛起的趋势相矛盾。
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本来就是政治决策中的一对矛盾。
不妨狂想一下:
所有政务官通过抽选产生(从而具备最佳代表性,免除选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从民众中抽选(即随机抽签)产生国民大会。
从创造者中根据贡献类型及教育背景而抽选产生专业委员会(比如科技、教育、文化、军事等等)。
国民大会可以投票弹劾特定专业委员或整个专业委员会、修改专业委员会权限、否决专业委员会的政策、弹劾具体事务官。换句话说,民众代表是民众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不能提出任何议案,但有权否决议案。
专业委员会负责中长期政策制定。专业委员会抽选或选举得出主席,所有专业委员会主席组成政府内阁,负责短期决策。
事务官体系则负责实施。
政务官基本不存在连任。任期结束后重新抽选。
如果专业委员会的政策被国民大会过半数否决,那么交由全体专业委员联席会议决定。若全体专业委员联席会议决定通过,经过质询后,再交由国民大会审议,若被2/3否决,则交还专业委员会。若专业委员会坚持,则由全民公决做最终裁决。
也就是说,精英负责决策,但民众有权随时否决。
……忽然觉得可以以此为题材写小说了……
——————————————————————————————————
说到共产主义,其实共产主义并不违反人性,它只是没有足够的生产力支撑。
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效率已经如此之高,以至于全社会只需要一小部分人进行劳动就可以养活得起全部人类。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将远高于不劳动者。人们可以为自我实现、声望、地位等等而进行劳动,而不是再是任何物质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