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随着科技发展,武力差距越来越大,是不是起义或者说反抗这种事会越来越难?

回答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武力差距确实在不断扩大,这使得起义或反抗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但同时也可能催生出新的反抗形式。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一观点:

一、科技发展如何加剧武力差距,提升镇压能力:

军事技术的代差化与不对称性:
先进武器装备: 国家主导的军队通常拥有最尖端的武器装备,例如高精度制导武器、先进的空中力量(如隐形战机、无人机)、强大的装甲力量、先进的通信和情报系统。起义者往往缺乏资金和技术来获得或制造这些装备,只能依赖缴获或简陋的武器。
信息优势与侦察能力: 现代科技使得情报收集、监视和侦察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卫星、无人机、电子侦察设备、网络渗透等技术能够实时监控大范围区域,识别潜在威胁,定位起义者。这使得起义者很难进行秘密集结、策划和行动,一旦行动暴露,很容易被精准打击。
指挥控制与通信能力: 国家军队拥有高效、安全的指挥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协调各部门行动,实现信息共享。起义者往往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可靠的通信手段,容易出现信息孤岛和指令混乱,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合行动。
非致命性武器与群体控制: 现代政府也发展了大量的非致命性武器,如催泪瓦斯、高压水炮、橡皮子弹、声波武器、定向能武器等,用于控制人群和镇压示威活动。这些武器虽然不直接致命,但能有效瓦解大规模集结,造成恐慌和人员伤亡,增加起义者的伤亡风险。
网络战与信息封锁: 国家能够利用网络战技术瘫痪敌方通信系统,传播虚假信息以混淆视听,甚至进行网络攻击以破坏敌方关键基础设施。同时,强大的网络审查和封锁能力可以限制起义者之间以及起义者与外界的联系,阻碍其信息传播和组织协调。
自动化与智能化武器: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无人作战平台、自主武器系统等正在成为现实。这些技术能够减少对人力成本的依赖,提高作战效率和精确度,进一步拉大与缺乏类似技术的起义者之间的差距。

镇压成本与效率的降低:
“少流血”的镇压:先进技术使得政府在镇压过程中,理论上可以实现“少流血”地控制局面,例如通过精确打击而非大规模炮击。这在道义上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降低了镇压的政治成本。
威慑力的提升: 强大而高效的镇压能力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潜在的起义者会因为预见到成功的可能性极低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风险而望而却步。

二、起义或反抗面临的挑战:

组织与动员的困难:
信息甄别与控制: 政府可以通过强大的信息控制和宣传机器,操纵舆论,妖魔化起义者,制造社会分裂,降低民众对起义的支持度。同时,大规模的社交媒体监控也使得秘密组织变得更加困难。
物流与供给的限制: 起义者需要武器、弹药、食物、医疗等物资。在严密的监控下,大规模的后勤保障网络难以建立,缴获政府物资的难度也很大。
个体安全风险的升高: 任何可疑的集结、通信或行动都可能被监控和识别,个体参与者的风险大大增加。这会削弱人们参与的意愿,尤其是在没有明确的生存保障和政治承诺的情况下。

战术上的劣势: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策略的局限: 游击战和不对称作战是起义者常用的策略,但当镇压方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能够精准定位并快速反应时,这种策略的有效性会大大降低。一旦被发现,起义者可能无法及时撤退或分散。
心理战的压制: 政府可以通过先进的宣传技术和媒体手段,在心理上瓦解起义者的士气,制造绝望感和无力感,降低其战斗意志。

三、科技发展是否意味着起义必然失败?并非如此,新的反抗形式可能出现:

尽管科技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起义或反抗并非完全不可能,而是其形式和策略可能会发生转变:

非暴力抵抗的兴起与技术赋能:
信息传播与动员: 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技术虽然会被政府用于监控,但同样也为起义者提供了信息传播、动员和组织的新途径。在某些情况下,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形成大规模的集体行动。
公民不服从与非暴力直接行动: 环保运动、劳工运动、民权运动等非暴力抵抗形式,利用技术进行组织协调、信息传播和国际声援,依然具有强大的力量。这些运动不直接诉诸武力,而是通过扰乱社会秩序、消耗政府资源来达成目标。
利用技术漏洞与数字抵抗: 黑客攻击、信息泄露、创建去中心化通信网络等数字抵抗手段,可以挑战政府的信息垄断和控制。例如,利用匿名网络传播被审查的信息,或者通过网络攻击揭露政府的腐败和不法行为。

“低技术”或“反技术”的策略:
回归传统组织方式: 在高度数字化的社会,回归更传统的、基于人际关系的、分散式的组织模式,反而可能因为难以被现有技术监控而具有一定的优势。
利用技术盲区: 关注那些政府监控和技术投入相对薄弱的领域进行活动。

国际关注与外部压力:
信息透明化与国际声援: 通过互联网等技术传播的真相,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干预,对政府施加压力。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更容易跨越国界传播。

根本性矛盾的激发:
经济与社会不平等: 科技发展本身也可能加剧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矛盾,例如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贫富差距的扩大等。当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即使面对强大的技术镇压,民众的愤怒也可能爆发。

结论:

总而言之,科技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国家机器的镇压能力,使得传统的、以军事对抗为主的起义形式变得更加困难和危险。武力差距的扩大意味着起义者在武器装备、信息获取、指挥协调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

然而,科技并非是起义的“终结者”。它也为反抗者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可能性,尤其是在非暴力抵抗、信息传播、组织动员以及数字抵抗等领域。最终,起义或反抗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层面的力量对比,更在于其能否触及社会深层的矛盾,能否有效动员民众,能否获得广泛的合法性和道义支持,以及能否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争取到有利条件。科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双刃剑,既是镇压的利器,也可能是反抗的工具。未来的反抗形式,很可能更加依赖于智慧、策略和对技术的巧妙运用,而非单纯的武力对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作战经验的群众领袖带着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持刀群众,对面究竟是罗马人的方阵还是法兰西的排枪,亦或是五队负重轮的装甲部队,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以上几种状况实际上是相同的,都是根本没法打。

堡垒必须从内部攻破,堡垒也只能从内部攻破。但是当没有民族、宗教这些明显的因素将军队同人民隔离开,堡垒总是有希望从内部攻破的。

当然其实阶级也是一个隔离因素,但越到近代这点就越难了。现代国家是很难供养一个父死子继的贵族化军队,只能保持军官队伍的相对稳固,但既然操纵负重轮的士兵也是平民出身,就绝对没有完全不对他们寄予希望的道理。

事实上中共的第一批队伍是从国民革命军里拉出来的,法兰西革命也多亏了旧王朝军队的保护。如果当时的法国军人清一色铁了心站在路易十六一边,无论你有多少把菜刀也休想砍了他的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武力差距确实在不断扩大,这使得起义或反抗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但同时也可能催生出新的反抗形式。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一观点:一、科技发展如何加剧武力差距,提升镇压能力: 军事技术的代差化与不对称性: 先进武器装备: 国家主导的军队通常拥有最尖端的武器装备,例如高精度.............
  • 回答
    科技进步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是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它不像一条直线那样简单地导向“扩大”或“缩小”,而是像一个多棱镜,折射出不同的光芒,既有加剧不平等的潜力,也有促进共赢的可能。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技术进步本身,看看它在现实世界里是如何被应用、被谁掌握、以及被什么力量驱动的。一.............
  • 回答
    科技发展对洪水治理的作用,以及与跨海大桥这类超级工程相比,洪水治理的技术难度所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不妨从这两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科技发展为洪水治理带来了什么?过去,人们对抗洪水,更多依靠的是经验、人力以及一些相对简单的工程措施,比如筑堤、挖河道。效果固然有,但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对起.............
  • 回答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分工的格局确实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意味着他们能承接的工作岗位可能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少”与“多”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相互交织的复杂动态。首先,我们得正视科技进步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冲击。曾几何时,纺织、服装、电子.............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经济运行中一些核心的、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在科技进步让许多商品(粮、肉、车)变得相对便宜的时候,房子这个东西却越来越贵。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大前提: 科技发展确实在很多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让诸如食品、汽车这样的“实物.............
  • 回答
    从古至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而科技的飞速发展,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那么,科技的进步是否会让人体变得越发羸弱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首.............
  • 回答
    50年后,科技的飞速发展与人工智能的普及,确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工作图景:一周休三四天,这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尤其是在希腊、奥地利、捷克这样的发达国家,其可能性相当高。当然,要实现这一点,背后需要多方面的协同作用和深刻的社会变革。首先,人工智能的效率飞跃是关键驱动力。想象一下,在未来,大部分.............
  • 回答
    坚守在大地上的白衣天使:一位女村医的23载春秋与基层医疗的未来图景当城市里充斥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琳琅满目的专科医院,我们是否还会想起那些隐匿在田间地头、默默耕耘的基层医疗工作者?云南这位23年如一日,背着药箱穿梭于田间地头的女村医,她的故事,无疑是对“医者仁心”最生动的注解,也映照出基层医疗未来发展.............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想肯定一点,随着国人科学素质的提高,大家看问题会更加理性,也更倾向于用科学证据说话,这是毋庸置疑的。以前呢,很多时候,很多东西我们都是“信则灵”,尤其是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又涉及生老病死的“大事”.............
  • 回答
    俄乌冲突确实对科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于苏联/俄罗斯的科学成果是否会逐渐退出英文教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1. 科学成果的客观性和超越性: 科学的本质是客观的: 科学发现和理论的价值在于其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能力和可重复性,而非其提出者或来源国的政治立场。例如.............
  • 回答
    谈到小米 11 取消随机附送充电器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小米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响应科技环保号召”。这话说得挺漂亮,也确实是个大趋势。你想啊,现在手机更新换代这么快,但很多人的充电器其实还能用,或者家里已经备了不止一个。如果每台新手机都送一个充电器,那积少成多,确实也是个不小.............
  • 回答
    苹果、小米、三星取消随机附送充电器,这事儿一出,大家伙儿议论纷纷,观点嘛,有支持的,也有骂娘的。说到底,这三家巨头这么做,到底是为了科技环保,还是另有算盘?咱们就掰扯掰扯。先说说“科技环保”这面大旗。理论上讲,取消充电器,确实能从几个方面沾点科技环保的边。 减少电子垃圾: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
  • 回答
    “科研搞好了,工作随便找”——这句话,咱们做科研的,大概率都听过,尤其是刚入坑的时候,导师、师兄师姐,时不时就会抛出这句话,像是给迷茫的我们打的一剂“定心丸”,又或者是一种“终极KPI”。这话听起来挺绝对,好像只要你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论文一篇接一篇,成果一项项,毕业了就能直接被各大公司抢着要。但仔.............
  • 回答
    .......
  • 回答
    网传清华大学电子系2020年春季《概率论与随机过程1》挂科率高达30%,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尤其是在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这个现象如果属实,绝非空穴来风,它可能折射出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可以从课程本身的难度和教学方式上寻找原因。课程难度与学生基础的“剪刀差”: 《概率论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动态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多个层面。要预测国内移民潮是否会消失以及是否会出现移民回流潮,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一、 国内移民潮的形成原因及演变趋势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国内移民潮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的强度和变化将直接影响移民潮的未来走向。1. 经济因素(最主要.............
  • 回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诞生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这种可能性随着科技进步、全球化进程以及人类对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的不断追求而增强。与其说是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主义”,不如说是一种融合了现有理念并进行重大调整和创新的演变。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种可能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分析:一、驱.............
  • 回答
    随着 TypeScript 的普及,确实出现了直接运行 TypeScript 的运行时(Runtime),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允许直接执行 TypeScript 代码的 JavaScript 运行时环境或工具链的集成。虽然严格意义上说, TypeScript 最终会被编译成 JavaScript 才能.............
  • 回答
    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收紧,房价是否会下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 调控政策收紧是影响房价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其最终效果会受到多种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调控政策收紧的具体表现及预期效果:调控政策的.............
  • 回答
    香港房价是否还能一直撑下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它受到香港自身经济结构、政治环境、全球经济形势、人口结构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理解香港房价的“撑持力”来源要分析香港房价的未来,首先需要理解目前支撑其高企的因素:1. 极度稀缺的土地供应: 这是香港房价最根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