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 这是香港某商场的台阶宽度(42码鞋,脚跟已经抵到墙)。上下需要跟爬泰山那样侧着脚走才踏实。
###########
我来说一个恐怖的事儿。
按照香港目前住宅人口密度,理论上全中国人都可以住在香港!!!
这,就是香港有多少空地的真相!
什么?香港800万人,中国14亿人,差了上百倍了!
怎么可能?!
Well, here is how…
香港按照港岛的密度,小区容积率将近9倍 (新界好多两层的小村屋,暂且忽略)。
容积率是什么玩意儿?
就是1000平方米的地块,可以造出8000~9000平方米的住房!
为什么?因为楼房有好多层啊!!最常见的四十层楼房,再给周边留一点空地,小院子,小花坛什么的。最终一算就是个8-9倍。
那么,香港的人口密度是怎么算的呢?
最低人均居住面积6平米左右。适中一点的,一家四口带个菲佣共5个人,住45-50平方差不多了,人均算9平米好了。而且45-50平的房子也差不多500万,也需要香港老百姓存30-50年的。
也就是说,1万平方米的空地,可以搞出9万平方米的住房,里面可以住一万个人!!!
这下,数学公式简化了。1平米土地面积(=9平米住房)摊到1个人。
现在来看看香港有多少平米。
香港官方面积1,104平方公里,也就是11亿平方米!
那么按照香港目前的主流密度,可以住得下11亿人(中国89年的总人口)!!
所以,结论是:
香港政府,在几大地产家族的操控下,
将700万香港人民挤到百分之一大的地盘上,从而达到地产霸权!!!
百分之一!!!
百分之一!!!
什么把郊野公园留给后代,纯属是个说辞而已。
【PS:注,按这个算法,没有留太多空间修路造学校商场医院,所以仅仅是提供一个看问题的视角而已。许多评论把上面理解成我真要把全国人都拉到香港来住。
这样吧,我们换个说法:
香港的土地面积(开启上帝视角往下俯视)只有1%左右是住人的(即便算上新界的村屋,也不到2%)。剩下的98-99%都不是住房用地。看下图会直观一点 (山地的资料不太全,所以特地)。
与此同时,香港百姓一辈子买不起一套房,而且高房租基本扼杀了除了金融和零售之外几乎所有产业。】
××××××××××××××××××××××××××××××××××××××××××××××××××××××××
对于表示质疑的乎友,补充几点:
1. 关于原文的结论,一开头已经讲了是“理论上”。而且,重点是在于用一个更直观的方式来表达现在香港到底还有多少空地。
当然,并不是真正的全国人民搬到香港。而且,全国人民也不干吧,现在就连大陆游客都大幅减少。
2. 对于若干地产界精英和建筑界大牛的质疑,即便是按照目前的“理论上”的假设,也不是香港整个变成一个大盒子,而是仍然可以保留正常小区所有的,走廊,花园,干洗店,台阶,街头雕塑,锻炼器材,花坛,占地达到70%左右。
什么意思?就是楼和楼之间还会有大约70%的空间。
而且,楼梯电梯这些都是正常保留。
如果你非要强行说香港整个变成一个大棺材,大家都没法下楼的,从技术上是错误的,要么是你学艺不精,要么是故意颠倒黑白。
3. 至于山上是否可以建房,首先感谢重庆的帅锅美旅友情发言。考虑到香港的房价是重庆的10倍,一栋普通居民楼就价值30亿+港币,铲平山头的成本相比之下也不会是那么巨大的一个问题。
另外,感谢深圳的美女帅哥支援,深圳河对面也有大量的平坦空地,复制一个罗湖和福田也是不难的。
其实没有必要把注意力放在最高的山顶上。 香港现在未开发的地区在80%以上,这里面随便拿个2%,香港的居民住房就翻了3倍。之前那住50平的一家人,可以改住150平了。 只发最陡的山坡照片的,未免有点误导的嫌疑了。如果我让你在80%的空地里拿出2%造楼,你第一个就先找最高峰? 呵呵。
1. 香港政府决定每年拍卖给开发商的地皮数量,可以通过减少供给推高房价。只要港府想,房价还能再撑一百年。
2. 卖地收入占政府收入近20%,加上各种房地产相关税收成为财政收入最大来源,因此港府一定代表大地产商利益。如果说对老百姓还有什么微小的关怀,那就是兴建号称满足一半香港人住房需求的公屋。
3. 然而公屋需要排队,几乎我认识的所有local,不分贫富都在排队。所谓免费的就是最贵的,就像去玛丽医院看病一样,等排到号病早好了。
4. 资源稀缺所以土地拍卖价往往极高,只有大地产商能活下来。新鸿基、长江实业、新世界、恒基占据了大约85%的市场份额。要打倒地产霸权?李嘉诚:“你死我都未必死啊”。
5. 2017年海航、合景泰富等中资垄断了香港政府出让的土地,拿地价格超过10万/平。面粉卖到这个价,面包未来得有多贵?
5. 80年代深圳、上海缺钱,所以另请香港的高明来指导工作。有三个香港人最热衷于给内地官员洗脑土地财政这一套。第一个老头是地产商,后来当上了政协副主席,去世后我党给予了高度评价。第二个老头是经济学家,经常吹嘘自己老师能得诺贝尔靠的是自己的灵感,现在靠开讲座刷存在感。第三个二十多岁就当上了国际五大顾问行的合伙人,最近正准备从现有的工作离职。而当他的公屋计划推行不畅的时候,是否会想起那年他起草新中国第一份土地转让合同的意气风发?
香港的大部分的山讲真,跟重庆高差不多, 当然你把远郊几个几百米高的来说事也也无话可说.
但是
@兰Sir说香港不挖山是因为技术原因,挖不了,我提供一个例子来说明香港能不能把挖山建房的问题.
只要去香港,在维多利亚坐船,或在香港岛会展中心地方,你只要向东北方向看,就会看一个山被挖开了,露出土层,跟周围绿色的山峰和楼房形成鲜明对比,相当打眼.
这个地方秃了很多年了,为回答这个问题我特地核实一下,是原来香港高尔夫俱乐部深水湾(前面笔误为深水埗)球场的地.卫星地图显示,现在还秃着的.
这块地有多大呢? 相当边上整个将军澳居民北区的面积,
就这么空了很多年.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百度地图再注意西面启德机场也是空也很多年了.
另外一个不太容易看到,但是更典型挖山的例子:香港新建的消防及救护学院,
百度地图所以我只想说一下我的结论
.1,香港未开发地很多
2.技术上挖山绝对不是问题
3.因为填海的面积在法律上更容易,所以香港在原来填海建房很多,而且只要香港愿意,填海能填出更多地.
大家都知道,要轮疯狂的楼市,北京上海只能算第二名,第一名当之无愧的属于香港地区,房屋单价为世界第一,各项地产价格数据完胜东京、纽约、北京等城市,高到什么程度呢,一个车位能卖600万元,车位比车贵,房子比人贵。整个香港的房屋均价目前是22-30万一平米,注意是全港均价而不是最贵的豪宅区。
为什么香港楼市这么贵,有人给出了三大理由,那就是地少、人多、经济发达,但是我们仔细推理可以发现,这三条理由全部站不住脚。
香港的土地一点都不少
有人说香港弹丸之地,承载了如此之多的人口,房价必然上涨。地少人多会导致房价上涨这个逻辑支撑了日本的上一轮房价大泡沫,已经被证实为伪命题,而人口密度比香港还大的新加坡,多年来房价始终平稳,更是彻底的证明这个论断是错误的。更有利的证据是,香港的土地一点都不少,只是都没开发而已。
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整个香港的土地,目前有接近80%尚未开发,这些土地如果不用于商业和工业,全部造成住宅,每提供1%的土地,可以解决100万人的置业问题。至于有些人拿香港多山,丘陵地区开发困难说事,认为这些土地不能开发为住宅。我想说的是这话简直太业余了,中国目前的土木技术,上能平山下能填海,香港如此之高的房价,就算是喜马拉雅山,开发商都能给你挖平了。
目前的现状是,香港一方面房价暴涨,一方面仍有大量的储备土地和闲置土地,全香港11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郊野公园就有400多平方公里,而与此同时,香港人均居住面积16平米,大量香港人居住在鸽子笼里,住房痛苦指数全球第一。
为什么香港宁愿房价这么高也不增加土地供应,下文会有仔细分析
香港人多也不是房价上涨的理由
很多人说,香港人多啊,且人口持续涌入,所以房价必然上涨。但是其实,100年来,香港的人口始终的爆发式增长的,但是历史上香港的房价从来没有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香港的房价实际上是最近一二十年开始暴涨的,但是与此同时,最近十年香港的人口增速却是是历史上最慢的,所以人口持续增长是导致香港房价上涨的论断站不住脚。
我们可以看到,香港自开港以来,人口从0开始始终持续增长,建国以来增长速度维持恒定,基本就是20年翻一倍的速度,这个人口流入速度是很恐怖的,这和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分不开的。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香港的人口流入是一种常态,而不是突然发生的意外,那么为什么以前的房子没人喊贵,现在的房子人人喊贵,这就有问题了。
香港经济好更不是房价暴涨的理由
至于第三个理由,香港是金融中心,经济好收入高,所以房价上涨是正常的,这就更不对了。香港是很富裕,但是也没那么富裕,人均收入超过香港但是房价不如香港的城市,全球到处都是,东京、纽约、伦敦、巴黎,哪个比香港穷?但是他们的房价远远不如香港。
甚至,这些城市的房价只是香港的零头,真的只是零头,2018年香港均价是20多万一平米,把最前面那个2抹掉,就是东京、纽约、伦敦、巴黎的房价均价。
所以,房价高要求人均收入高,这样才符合基本面,但是人均收入高却不一定房价高,这是有多国数据作为铁证的。
香港房价的历史
既然这些都不是香港房价高的原因,那么香港房价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就要看看香港的房价历史了。
香港房价高最大的问题是港府手中有地但是却不卖,扩大土地供应压制房价,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而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居然在于香港人民自己。
首先,我们从上面的香港人口历史走势图可以看到,100年来,香港的人口始终是在持续增长的,而香港的经济在百年来也始终在持续高速增长,所以香港一直是一块梦想的淘金之地,在这种人口持续涌入、经济始终高速增长的城市生活,你做什么都赚钱,香港人也一直有炒房的传统。
而香港楼市泡沫的巅峰,出现在1997年,这次泡沫峰顶的冲击点始于1995年。
这一年,离香港回归只有2年,关于回归后香港的发展是港人最喜欢讨论的话题,大陆13亿的人口让香港的房地产炒作有了无限的想象力和故事可以洗脑。
“大陆一定会接盘”,这是95年响彻香港炒房界的口号,理由很简单,香港那么富,大陆那么穷,香港回归之后,大陆的有钱人一定会源源不断的进入香港当接盘侠,其理由和逻辑,和今天中国人认为富起来的农民工一定会当大城市的接盘侠差不多。
当时的香港,不买房的是傻子,在最疯狂的时候,刚买房一个月就暴涨15%是常见的事情,买到就是赚到,越等越后悔,当时香港的种种乱象,和今天的中国差不多。
在97年的香港,所有港人无心工作,每天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哪里又开新楼盘了,因为买房人太多,整个香港的房子供不应求,所以不得不实行摇号制度。在这种排队摇号的制度下,买到就是赚到,很多人摇到房子之后转手一卖就是几十万的差价,等于几年的工资,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人肯安心工作,一有新盘放出,马上就是全港排队摇号。
香港人把这种盛况,称之为炒楼花。
这一切,在1997年都成为了泡沫幻影,在97年,香港的楼市发生了二件大事,那就是亚洲金融风暴和特首董建华上任。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香港也遭到了索罗斯的攻击,虽然在大陆的鼎力支持下勉强击退了国际炒家,但是香港也元气大伤,港股和楼市同时暴跌,香港楼市直接腰斩,这一次的暴跌是香港楼市的漫漫熊途的起始点。
但是仅仅一次金融攻击只能打断楼市上涨的趋势,而不能终结,08年金融危机的规模和伤害比97年金融风暴要大的多,也没改变中国房价的上涨即是明证,真正逆转香港房价的人,是香港特首董建华。
1997年,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宣誓就职,在当时的香港,高房价引发的民愤铺天盖地,报纸媒体都在声讨香港的高房价摧毁了香港人的梦想,压制了香港的经济。没房的人在骂政府,想有房子住;有小房子的人也在骂政府,想买大房子;有大房子的人也在骂政府,想买更多的房子。所有人都在说自己置业难,买不起房,恩,和今天的中国人差不多。
于是,作为首任特首,董先生想一举解决这个港人置业难问题,他提出了八万五公屋计划,想要让全港人都安居乐业,在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中,董特首提出:
1、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八万五千个
2、十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
3、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缩 短至三年
十年内,让全香港人都买得起房,都有自己的住宅,香港人安居乐业,再也不用发愁住房问题,这是不是个好政策,好政策啊,全港人都拍手叫好,称之为大善政。那么董特首是不是打嘴炮光说不干呢?不是的,董特首说到做到,上任当年就大兴土木建设公屋,每年八万五的建设计划一点折扣都不打,第一年开建的房屋甚至高达十万套,新官上任三把火,董特首这是憋着劲要做一个大政绩。
从2000年开始,董特首的廉价公屋建成开始入市,这一下可不得了,巨量的供应瞬间摧毁了市场,1999年刚大幅反弹20%的香港楼价应声跳水,在巨大供求预期之下,香港房价一路走跌,在2004年跌至谷底,六年间跌了七成。
从1997年底开始,香港的刚需们抗了大概五六年,到了2003年初左右,扛不住了,陆陆续续的开始有人因为房屋被银行没收拍卖而自杀,在当时的香港,负资产者有10万户之多,95-97年买入房产的人悉数被套,不仅自己拿来当首付的一辈子的积蓄没了,还倒欠银行几百万元,一个月2万的月供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勉强抗了几年之后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力量,当因为种种意外被公司辞退的时候,房屋被没收拍卖,然后银行通知你还欠几百万,以后一辈子都在还债的阴影中,自己还没有工作,自杀就成为不少人唯一的选择。
这个时候香港人才突然发现,他们要的不是便宜的房子,而是只允许自己购买的便宜房子,他们实质上要的是投机暴富,要的是洗劫别人的财富来达到自己富别人穷的目的。持有大量的房子的人不希望房价下跌,持有一个房子的人也不希望房价下跌,甚至只持有四五十平米蜗居的贫民,也不希望房价下跌,因为房价下跌切切实实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只有那些彻底的无房者,才会支持房价下跌,但是连工作一辈子连一个超小户型的房子都没有的人,又有几个呢,这样的人又有多少话语权和组织能力呢。
于是,2003年7月1日香港街头爆发50万人大游行,抗议香港房价下跌,要求港府救市,董建华滚蛋,八万五公屋计划是造成香港房价下跌的主要原因等等言论充斥媒体。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当年是因为贪婪或者愚昧高位买入房产的,他们把一切原因都推给政府。挽救负资产者,拯救香港中产阶级,让房价上涨居然成了最大的政治正确。
于是,八万五公屋计划被实质暂停,大幅减少供地数量,董建华想让全香港人都安居乐业做一个大政绩,结果成了最大的行政败笔。
2005年,董建华黯然离任,香港在继任特首的带领下,房价就开启了一路飞涨的模式,到今天已经翻了五倍。香港人再度成为房奴,高房价让港人不堪重负,压制香港经济活力的论调再次出现在媒体之上,要求政府想办法让香港人能安居乐业,和1997年的舆论差不多,历史总是在不断的轮回。
但是这一次,有董建华悲惨的先例在,还有哪个香港特首敢让每个香港人都住得上房。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紫竹张先生。获得我更多资讯
其实一张很简单的图就能说明香港的房价的问题,绝对比上面那些数据党震撼……
你看,香港和深圳的分界线是多么的明显……
简单解释一下: 从卫星地图来看,一般而言,灰白色的地方,是开发了的,绿色的地方是未开发的(荒山或者森林公园)。
从这个图可以轻松地看出,香港至少有70%的地方压根儿没有开发,你说房价为啥这么贵?
==========================================================
香港地产开发中存在问题已经是一个如此明显的摆在眼前的问题。而总有些人搬出诸如地形的各种原因来东拉西扯,这里我不去扯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适合开发的平原地区,我就放几张图:
听说只有平原能盖房子?
听说深圳都是大平原?
香港纵使有地形的缘故,也是完全无法解释很多地方为什么不开发的问题的。
当然了,如果你们愿意承认民主的政府没有廉价的农民工所以……或者说什么土地私有制政府收不回什么的…… 这听起来也比各种地理、环保的借口靠谱的多。
PS:图片出处,1、2、3:大连,4:深圳。举例子不必去找重庆,大连的地理条件和香港完全有一拼。
最后我们看看香港吧:
别说我是在新界找的鸟不拉屎的地方,这个地方可是在港岛!
我们没说后面那座山为啥不开发,我只需要你解释一下路边的这一堆原始森林是个咋回事?
还有一堆答案认真分析为啥不能把山给推平,我觉得这个思路也是令人惊叹了。谁TM说要把山完全推平了才能盖房子?又有哪个城市是把山都推平了盖的?
每个城市都是从最容易开发的地方开始开发的,深圳有更多的平地,选择向关外拓展。但是并不意味着深圳没有移山填海。香港的房价已经远不是普通市民可以承担的水平,普通人的居住面积更是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生活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尚有如此大面积的土地尚未开发,若是换做任何一座内地一线城市,其开发面积可想而知。
相信任何人都可以轻易的理解一个显然的事实:地块的开发难度是一个连续的曲线,一个城市会优先开发平原地区,然后逐步从侵蚀附近的山坡。所以,用深圳也拥有未开发的山地来为香港辩护,在我看来还不如直接说北京周边一堆山为啥不推平。这是一种非蠢即坏的言论。北京是个大平原,哪有放着平原不开发去挖郊区的山的道理。重庆亦是同理,哪有放着山谷不开发去开发山顶的道理。然而香港呢?香港说自己已经没有山谷平原可以开发,所以才会有人说为何不开发山坡,如此浅显的道理有些人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