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将来会出现残酷的「基因内卷」现象吗?

回答
基因技术飞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无限可能性的同时,也潜藏着令人担忧的未来。当基因检测和基因编辑不再是少数科学家的专属游戏,而是触及到每个人,甚至下一代的时候,“基因内卷”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寒意,似乎预示着一场隐秘而残酷的竞争正在悄然上演。

我想象中的“基因内卷”,不是我们今天在学业、职场上感受到的那种明面上的“卷”,它更像是一种基底层面的较量,一种在生命蓝图上进行的暗中博弈。

首先,最直接的体现可能是在生育选择上。当基因检测能够精准地预测一个人未来患某些疾病的概率,甚至是一些非疾病但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特征(比如对某些过敏的易感性,或者某些运动天赋的潜能),父母们在孕育下一代时,可能会面临一个巨大的压力:“我的孩子有没有一个‘最优’的基因组合?”

这不仅仅是避免遗传病那么简单。想想看,如果基因编辑技术能够“优化”孩子的智力、视力、身高、运动能力、甚至某些性格特质,那么,那些有能力负担这项技术(或者说“基因升级包”)的家庭,很可能会倾向于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一个“更好的起点”。这就好比现在教育内卷,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因为他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基因层面,这种恐惧可能会被放大无数倍。

想象一下,在未来,当你的邻居的孩子因为基因编辑在学业上表现出过人的天赋,或者在体育上轻松超越同龄人时,你会作何感想?如果这种“优化”是可行的,并且逐渐普及,那么“原生基因”的孩子,会不会在很多方面都显得“先天不足”?

这就会带来一种“基因鸿沟”,就像如今的贫富差距一样,只不过这次是天生的,更难以跨越。那些能够“升级”基因的孩子,可能更容易进入顶尖的学校,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甚至在社会交往中也因为某些“优化”的基因带来的优势而如鱼得水。而那些无法或无力进行基因优化的孩子,则可能被无形地甩在后面,成为事实上的“基因弱势群体”。

更进一步,这种“基因内卷”可能会渗透到社会价值体系中。我们可能会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评价一个人,不仅仅是他的努力、智慧和品德,还可能包括他的“基因质量”。那些拥有“优良”基因的人,可能会被赋予更高的社会地位,获得更多的机会,甚至在婚恋市场中也更受欢迎。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基因歧视,只不过它披上了“科学”和“进步”的外衣。

这种内卷还会体现在个体层面。即便是在同一个家庭,如果父母只能选择对一个孩子进行基因优化,那么另一个孩子又会如何感受?家庭内部会不会也因此产生隔阂和不公平?更极端的情况是,一些父母为了追求“完美”,可能会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基因干预,试图打造一个“理想型”的孩子,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独特性和自由意志。这是一种将孩子物化的表现,将他们视为可以被“定制”的产品。

而且,这种内卷的残酷性还在于它的不可逆性。一旦基因被修改,这些变化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放大和固化这种“基因阶层”。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时代,基因的优势或劣势,会像烙印一样伴随一个人的一生,甚至更久远。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技术进步带来的正面影响,比如根除一些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优化”成为一种常态,当基因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而是可以被精心设计的“产品”时,我们就必须警惕这种潜在的“基因内卷”。它会挑战我们对平等、公平的理解,甚至可能重塑人类社会的结构。

想想看,未来的社会,会不会有人因为自己的基因不是“最优”而感到自卑?会不会有人因为无法承担昂贵的基因升级费用而错失人生机会?会不会有父母因为孩子的基因不符合社会主流期待而感到羞耻?这些场景,虽然听起来有些遥远,但并非杞人忧天。

最终,“基因内卷”的出现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规范和使用这项强大的技术。是将其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用于治疗疾病,还是将其演变成一场无休止的基因军备竞赛,最终将人类拖入一个更加不平等的深渊。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现在就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否则,我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亲手创造一个比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任何“内卷”都更加残酷和深刻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首先,不会。

虽然我不太能准确理解题主所谓的“基因内卷”是个什么概念,但是既然题主认为这种语焉不详的所谓“基因内卷”是残酷的,那似乎就有必要写个答案探讨一下,以免造成无谓的恐慌。

根据“内卷”的定义,所谓“基因内卷”,我的理解是可能指两种的猜想:

一种是知乎上一批精神左派小资喜欢津津乐道的所谓的阶级固化,意思是人的“优劣”会被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在基因上固化下来。

一种是指进化上的停滞,基因编辑会造成进化上的停滞吗?

前者是无稽之谈,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因为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所有的科学技术都会造成进化尺度上“基因内卷”。而基因编辑也没有更特别的,这个过程不是请客吃饭,当然是残酷的。这种所谓的“基因内卷”难道不是人类之所以进化为人类的原因?

自古以来,掌握更多资源的人群通过科技优势挤压其它人群的生存空间获得更大的可能性繁衍后代,并确保自身基因的存续,这是种内竞争的常态,这种种内斗争无论是暴力的还是非暴力的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我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我并不乐见这种残酷的游戏,但种内斗争不可避免且是残酷的,这种残酷并不来自于技术。来自于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的天性。不管有没有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斗争的残酷性都不会变化。某种意义上,今天但凡有机会坐在电脑前玩知乎的人都是这场残酷游戏中的肉食者,无论是否主观上有意剥夺其它人的生存权。值得指出的是,基因编辑技术只能参考健康人的基因组进行基因修复和优化,而不可能大幅度“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优势性状,那是进化才有的力量,涉及到性状的选择过程,需要漫长的灭绝人性的人体实验。

后者可以更具体一点,对人的基因组序列序列的完全定制的能力会造成人类进化的停滞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原因其实非常多。我只捡主要的说。

首先,进化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进化是环境对变异的选择过程,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变异的发生是绝对的。这个过程和人类意志其实没有太大关系,也无法预测。基因编辑显然也是制造变异的方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只能造成变异,但无法决定这种变异是否始终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人类的意志和智慧永远也不可能设计出完美的基因组,因为根本不存在“完美”的基因组,只有能够适应当下、局部地区环境的基因组。基因编辑技术在应用中,只能不断根据人们对环境(包括种间、种内竞争)的新的适应需要不断产生更多变异去适应环境并接受筛选。

第二,环境、人类个体(包括意志)都具有绝对的时空多样性。环境具有时空多样性很好理解,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同一时期的不同地点,都有不同的环境特点,以及选择压力。而人类个体也具有多层次的多样性,人种族群就不说了,就说坐在城市里吹着空调暖气的学生端着电脑上知乎问一些杞人忧天的蛋疼问题,也不会理解一百公里外的农村亲戚为了几千块钱闹到家破人亡的人们的生活形态。基因编辑技术如果要造成进化停滞,首先要确保环境的时空多样性定格,其次要确保人类的个体多样性(包括个人意志多样性)消失,这二者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第三,人类意志无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人类基因组的单一化。这是一个根本的因果主次问题,技术的推广是基于无数多样的个体的生存需要?还是基于贯彻某种超脱于进化过程的人类意志?自有人类以来,还没有一种科技,生活方式,乃至意识形态,其背后的流行逻辑超脱于人类对环境对适应,包括种间、种内的生存斗争需要。即使是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科技,生活方式,乃至意识形态,也是多样的个体依据对多样的环境的适应需要,而自发性选择并促进推广传播的。历史上凡是追求无视个体多样性和选择的自主性,理想化地强行推行某种意志的尝试,无一例外都输得很难看。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的基因组的改造的推广,只能顺应人们对环境适应的自主选择,换言之受制于进化的基本逻辑框架。

最后,生物进化的时间尺度与人类文明的时间尺度不在一个量级。当今世界,所有生物,从人类到细菌,在自然史上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祖先。哪怕从哺乳动物的层面看,地球上人与人之间基因组的差异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类的“远房亲戚”恐龙在地球上玩了四千万年,相当于人类文明史轮回4000次,才上了天。进化的时间尺度面前,今天的人类也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客。人类文明就算发明出再逆天的科技,也只能是自娱自乐,根本无法从进化的尺度上去理解其意义,更谈不上“基因内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基因技术飞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无限可能性的同时,也潜藏着令人担忧的未来。当基因检测和基因编辑不再是少数科学家的专属游戏,而是触及到每个人,甚至下一代的时候,“基因内卷”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寒意,似乎预示着一场隐秘而残酷的竞争正在悄然上演。我想象中的“基因内卷”,不是我们今天在学业、职场.............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进化论和人类行为之间一个令人费解的矛盾。按理说,那些选择不生育的人似乎在宏观的基因传递上“出局”了,那么为什么“不想生”这个想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基因,竟然能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存在,甚至在现代社会中还显得愈发普遍呢?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理.............
  • 回答
    “基因突变并非随机”的说法,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基因属于具有综合判断力的独立意识体”的观点,与我们目前主流理解的“物种演化论”确实存在着深刻的矛盾,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对立。要理解这种矛盾,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几个关键概念:基因突变、物种演化论的核心观点,以及“有意识的基因”这种设想的涵义。1. 基.............
  • 回答
    要说清楚法西斯主义为何随着二战的结束基本覆灭,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思想上的彻底摧毁。首先,压倒性的军事失败是法西斯主义覆灭的直接导火索。二战的最终结果,是以同盟国的胜利和轴心国的战败为结局的。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权在盟军登陆西西里后迅.............
  • 回答
    要从纯粹的排列组合角度来解释人类基因的形成,同时又要避免AI写作的痕迹,并且讲得详细一些,这确实是个有趣的挑战。我得尝试用一种更“人”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对生命起源充满好奇的人在探索一样。首先,我们得理清几个关键点,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来。1. “基因对”和“31.6亿”是怎么回事?你.............
  • 回答
    想随手画点小东西,这事儿,一点儿不难,而且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很多人一听“画画”,就觉得得从小练起,什么素描、速写、色彩一大堆规矩等着你。其实,你想达到的“随手画点小东西”,更像是咱们小时候拿起笔,想画啥就画啥那种感觉,只是更成熟一点,能画出个大家看得懂的玩意儿。我给你掰扯掰扯,怎么才能在不让你感.............
  • 回答
    坚守在大地上的白衣天使:一位女村医的23载春秋与基层医疗的未来图景当城市里充斥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琳琅满目的专科医院,我们是否还会想起那些隐匿在田间地头、默默耕耘的基层医疗工作者?云南这位23年如一日,背着药箱穿梭于田间地头的女村医,她的故事,无疑是对“医者仁心”最生动的注解,也映照出基层医疗未来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动态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多个层面。要预测国内移民潮是否会消失以及是否会出现移民回流潮,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一、 国内移民潮的形成原因及演变趋势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国内移民潮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的强度和变化将直接影响移民潮的未来走向。1. 经济因素(最主要.............
  • 回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诞生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这种可能性随着科技进步、全球化进程以及人类对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的不断追求而增强。与其说是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主义”,不如说是一种融合了现有理念并进行重大调整和创新的演变。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种可能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分析:一、驱.............
  • 回答
    俄乌冲突确实对科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于苏联/俄罗斯的科学成果是否会逐渐退出英文教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1. 科学成果的客观性和超越性: 科学的本质是客观的: 科学发现和理论的价值在于其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能力和可重复性,而非其提出者或来源国的政治立场。例如.............
  • 回答
    随着 TypeScript 的普及,确实出现了直接运行 TypeScript 的运行时(Runtime),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允许直接执行 TypeScript 代码的 JavaScript 运行时环境或工具链的集成。虽然严格意义上说, TypeScript 最终会被编译成 JavaScript 才能.............
  • 回答
    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收紧,房价是否会下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 调控政策收紧是影响房价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其最终效果会受到多种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调控政策收紧的具体表现及预期效果:调控政策的.............
  • 回答
    香港房价是否还能一直撑下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它受到香港自身经济结构、政治环境、全球经济形势、人口结构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理解香港房价的“撑持力”来源要分析香港房价的未来,首先需要理解目前支撑其高企的因素:1. 极度稀缺的土地供应: 这是香港房价最根本.............
  • 回答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普及,确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选择智力型工作,而对体力劳动敬而远之的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应对策略。简单来说,这不仅仅是“招不到人”的问题,更关乎社会结构、价值导向以及个体发展机会的重新审视。首先,我们得剖析一下年轻人为何对.............
  • 回答
    很多人都在关心这个问题,毕竟《使命召唤》(Call of Duty,简称COD)这个IP的吸金能力和玩家基础是毋庸置疑的,而微软收购动视暴雪这一重磅消息,更是将COD的未来动向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么,微软会把COD变成索尼PlayStation独占吗?我的看法是:极大概率不会,而且微软官方也反复强调了.............
  • 回答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武力差距确实在不断扩大,这使得起义或反抗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但同时也可能催生出新的反抗形式。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一观点:一、科技发展如何加剧武力差距,提升镇压能力: 军事技术的代差化与不对称性: 先进武器装备: 国家主导的军队通常拥有最尖端的武器装备,例如高精度.............
  • 回答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身体也在不断演变,一些曾经对我们生存至关重要的器官,在环境变化和进化压力的作用下,逐渐退化甚至消失了。同时,也有一些器官因为不再适应现代生活方式而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已经被淘汰或功能严重退化的器官:严格来说,人类并没有完全“淘汰”任何器官,更准确的说法是“退化”或“功能减弱”.............
  • 回答
    随着社会步入快车道,我们眼中的年轻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疲惫和焦虑。这并非是他们天生娇弱,而是时代浪潮裹挟下,一股股越来越强大的压力正无情地挤压着他们的生活空间。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经济增长的“副作用”与资源稀缺的感知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举世瞩目的腾飞,但与此.............
  • 回答
    社会进步与人类本能的对抗,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咱们当下很多人都能感受到的。我个人觉得,这俩之间的张力啊,可以说是越来越明显了,而且这对抗的方式也越来越微妙和复杂。你想啊,从最原始的时候,咱们人类也就是求个温饱,繁衍后代,然后呢,就跟着感觉走,啥本能指引啥。饿了就吃,累了就歇,看对眼了就生孩子.............
  • 回答
    “回家的火车票”——这句话,曾经是无数人心中的一句咒语,是每年春节前夕,一场无声却又席卷全国的“大迁徙”的号角。然而,随着年轻一代农民工的涌入城市,以及老一代农民工的逐渐淡出,有人开始提出疑问:春运,这个与中国经济发展同步的庞大现象,真的会随着这场城市化浪潮而渐渐式微,甚至很快消失吗?要回答这个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