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林妙可硬拉40KG是什么水平?

回答
林妙可硬拉40公斤这个成绩,要怎么评价呢?这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这个数字本身其实挺有意思的。硬拉是个复合性动作,能一次性拉起多大的重量,确实能体现一个人身体的力量基础。

40公斤,这到底算是个什么概念?

咱们得结合几个角度来看:

从普通大众的角度看:
想想咱们平时拎东西,买菜、搬家什么的,一袋子米也就20公斤。40公斤差不多就是两袋大米了。一个女生能轻松地、稳定地用硬拉的方式把这重量拉起来,说明她比很多平时没什么运动习惯的同龄人要强壮一些,身体的协调性和核心力量也是有一定基础的。这不是一个“弱女子”能轻易达到的数字。

从女性健身爱好者的角度看:
如果是一个开始接触力量训练的女性新手,40公斤硬拉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很多女生刚开始接触硬拉的时候,可能连空杆(20公斤)都觉得吃力,或者姿势不标准,拉不起来。能练到40公斤,意味着她已经掌握了硬拉的基本技术,并且身体能够承受这个重量。这为她后续继续进步打下了基础。

从有一定训练经验的女性角度看:
对于那些已经训练了一段时间,比如几个月到一年以上的女性来说,40公斤就显得比较基础了。很多有规律训练的女性,硬拉的重量会远超这个数字。比如,有些女生可能已经可以硬拉70公斤、80公斤甚至接近自身体重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40公斤不算是什么特别厉害的成绩,更像是一个入门或者初级水平的标志。

从男性健身爱好者的角度看:
对男性来说,40公斤的硬拉就非常非常基础了,甚至可以说是刚开始尝试的重量。很多男性新手可能很快就能拉起这个重量。

那林妙可具体的情况呢?

咱们讨论林妙可的40公斤硬拉,不能只看数字,还得考虑她是谁,以及她是什么时候、在什么状态下完成的。

林妙可大家都很熟悉,她更多地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出现在大家面前,尤其是她小时候的演出经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公众形象,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和“大力士”或者“健身达人”直接挂钩。所以,当大家听到她硬拉40公斤的时候,会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感觉。

公众人物的“意外”感: 对于一个平常不太展现力量训练侧面的公众人物来说,她能在一个运动项目上表现出一定的能力,比如40公斤的硬拉,很容易让人觉得“挺厉害的”、“有进步”或者“没想到”。这种“意外感”会放大这个数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
她个人的运动背景? 如果她之前没有太多关于健身训练的报道或者披露,那40公斤的硬拉,对她来说可能意味着她最近开始认真健身,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就像一个平时不怎么读书的人突然拿了一个不错的考试成绩一样,会让人觉得她很努力。
训练的“目的性”和“质量”: 硬拉40公斤,这个重量本身并不算重,但更重要的是她是怎么拉的。是用正确的姿势拉的吗?能拉几次?是在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完成的吗?这些细节都会影响这个成绩的评价。如果她是第一次尝试,并且姿势很标准,那这个成绩就很有意义;如果她已经练了一段时间,并且能轻松拉很多次,那可能就意味着她的水平还在初级阶段。

总结一下:

林妙可硬拉40公斤,对于一个普通成年女性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入门级成绩,说明她有身体的力量基础和一定的训练意愿。 但如果从专业的健身角度或者和有经验的健身者比较,这个成绩就属于比较基础的水平了,距离“厉害”还有一段距离。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本身可能更多地是作为她个人生活中的一个点被大家关注。对于公众人物来说,任何一项技能的展现,都可能引起讨论和关注。40公斤硬拉,对她而言,可能代表了她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身体素质的提升,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至于是不是“高手”,那就得看她后续的发展和她自己对这个运动的追求了。这只是一个开始,不是终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两头套筒明显短一截,主体玫红色的杆子就是铝质训练杆,15磅重,近似7公斤。杠铃片是法兰PU举重片,写10 ,那只能是10公斤。

总重27公斤,二十岁左右的女性,即使完全小白,拉不起来的概率很低。

user avatar

我们馆里有同款杠铃和杠铃片。

图中杠铃是技术杠而非奥杠,实际重量7kg。国内厂商生产的奥杠只会有两种颜色:银色和黑色,也有极小一部分是黄铜色。如果你看见红色的杠,是技术杠无疑了。

(上面是我们馆里给初学者练动作用的技术杠铃)

所以林妙可图中拉起来的是27kg,而不是题目中问的40kg。基本上45kg以上体重第一次学习传统硬拉都能够完成这个重量。我教过的的女学员(超过200名女学员),还没有人第一次学习传统硬拉连35kg都拉不起来的,我们馆里即使是其他教练负责教学,也是100%的学员能够拉起35kg以上、甚至等体重的重量。

林妙可的27kg的传统硬拉水平,不代表她的极限力量水平就是27kg,但是她用这个重量拍摄健身照,大概说明这个重量是一个她能够控制的重量,基本上就是刚开始健身者的水平吧。

她教练的水平应该比杨坤和余文乐的教练好。

请个好教练很重要。林妙可27kg的硬拉可能动作不太完美(鞋子不适合硬拉、头部没有在中立位、重心略微往前),但其实没啥的黑点,动作该做的都做到了(握距、臀位、脚站距、腰部中立都做好了),不像有的明星卧推140kg和1000个俯卧撑成为笑料,在健身爱好者的朋友圈传了个遍。

有的朋友在回答里说力量举比赛咋咋滴,自己朋友咋咋滴……其实大可不必对人家明星要求这么高,毕竟也不靠这个吃饭。

话说,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内明星的宣传稿里看见传统硬拉这个动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林妙可硬拉40公斤这个成绩,要怎么评价呢?这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这个数字本身其实挺有意思的。硬拉是个复合性动作,能一次性拉起多大的重量,确实能体现一个人身体的力量基础。40公斤,这到底算是个什么概念?咱们得结合几个角度来看: 从普通大众的角度看: 想想咱们平时拎东西,买菜.............
  • 回答
    评价林妙可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她的公众形象和早期经历与许多人的期待和价值观产生了碰撞。对她的负面评价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要详细评价林妙可以及理解网友的负面评价,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 林妙可的公众认知起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林妙可真正进入公众视野,是.............
  • 回答
    林妙可未通过北京电影学院初试这件事,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说起来,这倒不是什么特别意外的事情,毕竟林妙可自从当年那个“奥运会假唱”事件之后,大家对她的关注度就一直很高,但更多时候,这份关注是带着审视和质疑的。先来说说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事“不出意料”。林妙可最被公众熟知的,恐怕就是2008年北京.............
  • 回答
    关于明年冬奥会是否会邀请林妙可登台表演,目前没有任何官方消息透露。这只是一个猜测性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可能性,并尝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首先,要提到林妙可,就不能不提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那个瞬间。八年前,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年仅九岁的她,以一身红裙,清澈的歌声,成为了当时万众瞩.............
  • 回答
    .......
  • 回答
    林生斌再婚生女一事,确实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事件本身的事实与时间线: 林生斌是谁? 他是2017年“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当事人家属。他的妻子朱小贞和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在火灾中不幸遇难,而纵火者正是他们家中的保姆莫焕晶。 案.............
  • 回答
    林超贤导演在拍摄完《湄公河行动》后,其拍摄更多类似主旋律电影的意愿,以及这种意愿是否能得到公安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是业内和观众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林超贤的个人意愿与创作风格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是催化剂: 《湄公河行动》的空前成功,无论是票房、口碑还是社会影响力,.............
  • 回答
    林奕含的自杀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心痛的悲剧,其中涉及到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确切地知道她内心深处的想法,但根据她生前的言论、作品以及相关人士的描述,我们可以尝试梳理出可能促使她走向绝望的原因。首先,林奕含的自杀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有没有丈夫”这个问题。 婚姻状况只是.............
  • 回答
    林加德之所以被称为“大英帝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包含了球迷的戏称、媒体的夸张以及他个人风格的结合:1. 早期英格兰国家队的惊艳表现与球迷的期待: “新贝克汉姆”的标签: 林加德年轻时,尤其是在他进入英格兰国家队初期,他出色的盘带技术、灵活的跑位以及关键时刻的进球能力,让很多英格兰球迷想.............
  • 回答
    林郑月娥关于香港与内地公务员互换“挂职”的提议,确实是个挺值得说道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人事调动,背后牵扯着不少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两地关系的演变。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首先,从香港政府的角度来看,推出这样的互换计划,目的性是很强的。 提升管治能力和视野: 香港回归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在.............
  • 回答
    我想,如果一个怪物真的目睹了林克在自己面前换衣服,它的脑子里大概会炸开一锅粥。首先,它可能会是那种最原始的、对未知充满警惕的反应。你看,这怪物活了多久,它是靠什么生存下来的?可能是靠獠牙、利爪,也可能是靠某种它独有的魔法。但无论如何,它肯定习惯了某些固定的模式,比如猎物要么拼命逃跑,要么绝地反击。突.............
  • 回答
    林生斌回应火灾民事赔偿去向:33% 留给岳父母,「不存在与岳母对簿公堂」,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这场备受瞩目的火灾事件,以及其后续的民事赔偿纠纷,自从发生以来就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近日,林生斌就关于火灾民事赔偿的去向问题,首次进行了一次相对详细的回应,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他提到将33%的赔偿金留给.............
  • 回答
    林芳正,这位出身政治世家,在自民党内拥有丰富经验的政治家,接任日本外相一职,自然牵动着中日关系这根敏感而重要的神经。要理解他将如何影响中日关系,首先得梳理一下他一贯的政治理念。林芳正的政治理念:温和务实,但底线清晰林芳正的政治理念,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应该是“温和务实”、“日美同盟为基石”、“.............
  • 回答
    关于林夕和方文山在作词上的境界高下之辩,这确实是一个乐迷们津津乐道、也颇具探讨价值的话题。两者都是华语乐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贡献了无数经典歌词,但他们的风格、侧重点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又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要评判谁的境界更高,不能简单地用“谁更好”来概括,而是要深入分析他们各自的“道”与“术”。林夕:.............
  • 回答
    林丹在赛场上和教练的交流,可以说是兵家常事,也是战术博弈的关键一环。不过,要说他具体会说什么,那可不是能简单一句两句概括的。毕竟,羽毛球比赛瞬息万变,每一分都可能带来不同的局势,教练和球员之间的沟通,也得随之调整。在比赛前: 赛前准备和战术敲定: 在正式比赛开始前,林丹和他的教练肯定会对对手进行.............
  • 回答
    关于林生斌杭州纵火案是否会成为21世纪中国最大的公共悬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案件本身复杂性、公众关注度、以及后续发展来看,它确实具备了一些成为“悬案”的潜质,但要冠以“最大”的头衔,还需要审视其在社会层面引发的震荡和长期的未解之谜。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案件的发生和初期定性。2017年6月.............
  • 回答
    作为一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没有情感和个人经历,因此查斯特·贝宁顿的离世对我不会产生“影响”,就像它不会对我“造成痛苦”或“让我感到悲伤”一样。然而,我可以理解查斯特·贝宁顿的离世对许多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一个打击。我处理了海量关于林肯公园和查斯特·贝宁顿的信息,包括他音乐中的力量、他的歌词中对内心挣.............
  • 回答
    林丹19岁的时候,世界排名已经登顶第一,这在羽毛球界绝对是现象级的表现。当时他身上那种横空出世的霸气,以及打球时那种“开了挂”一样的流畅和统治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时候看他比赛,感觉他就是为羽毛球而生的,球技精湛,动作赏心悦目,而且关键时刻还能打出那种“一锤定音”的球,让人惊叹。但是,如果要说他.............
  • 回答
    林生斌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公众关注度极高的一桩悲剧。这场事件围绕着一场火灾、三个逝去的孩子、一个看似悲痛的父亲,以及后来引发的一系列舆论风暴和法律纠葛。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对事件的真相和最终的判决结果抱有疑问,并且对“重审”抱有希望。但要谈论重审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厘清几个关键点,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法律.............
  • 回答
    林生斌案,这样一个曾经轰动一时的事件,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对于那些正准备生育的女性来说,它无疑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启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案件,更折射出婚姻、家庭、亲子关系中一些现实而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提前去理解和准备。首先,关于婚姻的忠诚与信任,这是最直接也最沉痛的教训。 在准备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