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快两岁了,特别嚣张,谁都敢打,说也不听,我应该怎么去正确引导他?

回答
看到孩子快两岁了,正处于一个特别能“显摆”和“试探”的年纪,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好奇和冲动,但表达能力还没跟上,所以才会出现您说的“嚣张”、“谁都敢打”、“说也不听”的情况。别着急,这其实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两岁危机”,也是孩子发展过程中一个挺正常的阶段。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用对方法去引导,帮他度过这个时期,而不是让他真的养成坏习惯。

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两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

自我意识的萌芽: 这个年纪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强烈起来,他发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当他的想法得不到满足,或者有人“挡”了他的路时,他就可能会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动手。
情绪管理能力不足: 两岁的孩子还没有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生气、沮丧、不开心的时候,他们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肢体冲突,比如打、咬、推。
探索世界的方式: 有时候孩子打人,并不是真的恶意,而是他的一种探索。他可能想看看被打的反应是什么,或者想测试一下自己的力气有多大,看能不能达到他想要的结果。
模仿行为: 如果孩子平时在家里或外面看到过类似的行为,比如大人之间有争执时动了手,或者看到其他小朋友打人,他也会习得并模仿。
规则意识的建立初期: 这个年纪的孩子,对于“不可以”的概念还在建立中,他可能不太清楚为什么不能打人,或者在他看来,打人是可以获得关注和满足需求的。

好,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引导了。我给您分几点说,尽量说得细致一些,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

第一步:冷静是前提,千万别被孩子的“嚣张”吓到或激怒

我知道,当孩子一把把你推开,或者抓住你头发的时候,你心里肯定会“咯噔”一下,甚至会冒火。但这时候,您的情绪是关键。

深呼吸,暂停一下: 当他出手时,您赶紧拉住他的手,或者用身体挡住他,然后给自己一秒钟的冷静。千万不要当着他的面大吼大叫,那样反而会让他觉得“原来这样就能引起爸妈这么大的反应”,他可能下次还这样做。
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 即使心里再气,也要尽量用平静的、不带威胁的语气跟他说话。比如,拉住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说:“妈妈/爸爸不喜欢你这样打人。”或者“打人会弄疼别人。”

第二步:立刻制止并清晰告知“不可以”

孩子打人的瞬间,就是给他建立规则的最佳时机。

即时制止: 任何时候,只要他有打人的倾向或行为,就要立刻阻止。动作要快,但不能粗暴。
直接表达禁止: 用孩子能听懂的简单词语,比如:“不可以打!”、“推推是不对的。”把这句话重复给他听,语调要肯定,让他知道这个行为是被禁止的。
肢体上的隔离(必要时): 如果他情绪非常激动,还在持续打人,可以暂时把他抱开,或者让他坐到旁边的沙发上,让他冷静一下。这并不是惩罚,而是让他和被他攻击的人之间保持距离,也给他一个喘息的机会。

第三步:共情并解释,但避免过度说教

两岁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长篇大论的说教他根本听不进去,反而会让他更烦躁。

理解他的感受(即使他打了人): 很多时候孩子打人是因为他想要某个玩具,或者想玩某个东西,但大人不给,他生气了。您可以用简短的话语回应他的情绪:“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但是现在不能给你。”或者“你生气了是不是?你想让妈妈陪你玩?”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原因: 在他稍微平静一点的时候,可以简单告诉他为什么不行。“打人会把小朋友弄疼。”“推人会让别人摔倒。”可以结合具体情境说,比如他打了你:“你看,你打妈妈,妈妈也疼。”
用肢体语言演示: 对于两岁的孩子,看比听更有效。您可以拉着他的小手,轻轻抚摸被他打的地方,让他体会一下“疼”的感觉。或者演示一下轻轻抚摸,告诉他:“这样摸,就不会疼。”

第四步:提供替代方案,教他正确的表达方式

当孩子不能用语言表达需求和情绪时,我们就需要教他。

教他用语言表达: 当他想玩某个玩具时,你可以引导他说:“我想玩。”“我能玩一下吗?”如果他不会说,你帮他说,然后鼓励他说。
教他用其他方式发泄情绪: “生气的时候,可以跺脚。”“可以抱抱你的小熊。”“可以来和爸爸妈妈说‘我不高兴’。”您可以陪他一起做这些动作,让他觉得这些是“可以”的,是能被接受的。
提供替代玩具: 如果他总是喜欢用某种方式攻击,比如喜欢用力拍东西,那可以给他一个合适的发泄物,比如软绵绵的抱枕,让他拍抱枕而不是拍人。

第五步:转移注意力,化解“冲突”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只是因为他当下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或者就是觉得无聊。

快速转移话题: 当他开始有不好的行为迹象时,可以迅速拿出他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提议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比如:“宝贝,你看,外面有小鸟!”“我们一起搭积木好不好?”
主动互动: 多和他玩一些亲密的、能让他感到安全和快乐的游戏,比如躲猫猫、骑马马等,让他感受到和父母之间积极的互动,会减少他用攻击行为来寻求关注的可能性。

第六步:以身作则,家庭成员保持一致

孩子是看着大人长大的,家长的言行举止是他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是孩子情绪的榜样。如果您自己经常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孩子会觉得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使用暴力沟通: 即使是轻轻打一下屁股,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也可能被理解为一种“可以打人”的信号。尽量避免任何形式的体罚。
全家统一战线: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要尽量保持一致。如果一个人不允许打人,另一个人却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打一下也无妨”,那孩子就会感到困惑,也更难建立规则。

一些具体的场景和应对建议:

抢玩具时打人:
如果是因为他自己想要别人手里的玩具:先帮他争取,用温和的语气说:“宝宝,你能把玩具给哥哥玩一会儿吗?等哥哥玩完了再给你。”如果对方不给,也不强求,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拿出他自己的玩具,或者提议一起玩别的。
如果是因为别人抢了他的玩具,他动手打对方:立刻阻止他打人,告诉他“不可以打人”。然后,您可以帮他拿回玩具,或者告诉他:“你可以说‘我的玩具’。”如果他还是不懂,就先安慰他,然后告诉他“下次玩具被抢,可以过来告诉妈妈。”

无缘无故打你(比如推开你):
立即阻止,拉住他的手,用坚定的语气说:“不可以推妈妈。”
观察他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或者想要什么东西,尝试去理解他的需求。
引导他用语言表达:“妈妈,你推我做什么呀?”“是肚子饿了?还是想喝水?”
如果他就是表达一种“我要自己来”的情绪,可以尝试让他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穿鞋子,自己吃饭。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

两岁孩子打人、嚣张,这只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不是他的“本性”。他们还在学习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表达自己。您的耐心、理解和坚持,是帮助他度过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力量。不要因为一时的行为就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是要看到行为背后那个正在努力学习的可爱宝宝。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可能会反复,但只要您方法用对了,并且坚持下去,孩子一定会慢慢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您做得很好,能够主动去学习怎么引导,这本身就是非常棒的第一步了!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领出去看看打不打外人,打不打更大的孩子。

如果不打外人,这是个窝里横,对内压对外惠,符合主流价值观。

如果不打大孩子,这是个欺软怕硬的,选调,考公是未来的不二选择。

如果打了大孩子被大孩子揍了之后就消停了,这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如果被大孩子揍了依然疯子一样扑上去打,那就把他送到部队,同时别忘了再生一个。


看了评论我不理解,最后一条明明是很优秀的品质,为什么你们会认为是贬义?我说再生一个仅仅是因为这种人死亡率比较高,送部队后很有可能回来两个盒。

user avatar

我们班也有个打人的孩子,小班,体格很大,力气很大。

真的太烦人了太恶心了太头疼了!!!

一个学期打了所有女孩子和部分男孩子,而且是打脸、打头。

什么东西,没家教。

经常只是因为一件小事,比如一个女孩子经过他身边,路太窄了,碰了他一下,他伸手给人家一巴掌。

或者收玩具了,有个女孩子跑过去跟他说,收玩具啦!他冲过来把人家按倒。

刚开学那会儿,有个女孩子跑到他跟前摸了摸他正在玩的玩具又跑回去,他站在原地盯着那个女孩子,然后冲过去一把抱住她,另一只手打她。把他们分开来,我死死拽着他,他还不停地要去打她。

我和其他两个老师,被打了不知道多少次。他情绪激动时控制他,挨踢挨到腿上全是淤青。情绪不激动时蹲下来好好跟他说,给他整理裤子整理鞋子,他一下子不高兴朝脸上扇一巴掌。我搭班有次脸都肿了。

大人倒无所谓,心疼其他孩子。

真的就是一群手无寸铁、没见过世面、爸爸妈妈娇养的宝贝,被打了也不知道还手,愣在原地等我们冲过去。

实在没办法了,有段时间教孩子打回去,因为老师是不能打回去的,批评也没用。结果一个女孩子睁着大眼睛,握着拳头(还把大拇指塞进去握不紧)假模假样朝空气锤了两下,笑眯眯地问我:老师,是这样吗?

当时我就笑了,又很无奈。这些家境良好、单纯善良的孩子怎么学得会打人?

又反复跟她们说,千万不要和这个孩子抢玩具,千万别碰他,有什么事来找老师,老师帮你。如果被打了,赶紧跑到老师这里来。

你问我家长在哪?呵呵,混蛋家长养出混蛋儿子。

爸爸基本“又聋又瞎”,客气但不理你。

妈妈嘴上我很焦虑,实际从不正视。

两个人坚持,是人家的错他才打人。

当时听到他爸妈这么说,我差点丢掉了我的师德跳起来打他们。

有一次在外面,他和他妈妈闹情绪,鞋子挣脱了,刚好我经过,又不能不管,蹲下来给他找鞋子穿鞋,他打了我一巴掌……当着他妈的面…

他妈打了一下他的手,说不能这样哦。

连个对不起都没对我说…


其他家长呢?

其他家长真的太好了,太包容了。

当我意识到这家人已经非我所能讲理时,我试图用过外力,希望其他家长联合起来搞点事情。

我会在其他孩子被打时联系他们的家长,结果其他家长不知道小孩子打人也可以这么可怕,因为我们看得太紧了,第一时间冲上去,也没出现过受伤事故。不知情的他们会说:“小孩子磕磕碰碰难免的,没关系,老师您费心了”“男孩子打架很正常,老师您别担心”…

自己给孩子盖上了“打架”的帽子…

我又不能说:您家孩子是单方面被打甚至没有还手。我也不能给他们看监控挑起事端…

我好难,我的两个搭班也好难。

30个孩子里,27个天生就不会打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习得打人这项技能。

两个会还手,但也只是弱弱的。

剩下那一个所向披靡的,已经不知道是用基因还是家教来归因了。我倾向于是基因或者激素分泌问题,毕竟这么易怒、暴躁,除非家庭从小训练他学坏,否则很难全是后天影响。

新的一年,希望他平平安安转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