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是小时候对孩子太严格了吗?该怎么引导?

回答
听到您说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别的小朋友就紧张,这心里肯定挺着急的。您问是不是因为小时候对孩子太严格了,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但我们先别把原因完全归结于此,因为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天生的气质、家庭氛围、社会交往经验等等。

不过,如果您确实觉得在某些方面对孩子有过度的要求或限制,这确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比如,是不是对孩子的行为有过多的批评和否定?是不是不太允许孩子犯错,一旦犯错就严厉指责?有没有要求孩子必须做到什么,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有时候,我们出于保护孩子、希望他们“懂事”的心理,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给了孩子一种“不能惹麻烦”、“要听话”、“犯错误就是坏孩子”的暗示。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畏手畏脚,害怕与人交往,尤其是在面对冲突或不确定性的时候。

您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安全感和自信心,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在必要的时候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引导方法,希望能帮到您:

第一步:建立安全感,让孩子知道您是坚强的后盾

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孩子需要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爱他、支持他。当孩子描述被欺负的事情时,不要立刻责怪他“为什么不还手”,而是先关注他的感受。“妈妈知道你被小朋友打疼了,很难过,也很害怕,是吗?”让他感受到您的理解和同情。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感受: 即使孩子没有还手,也要肯定他当时能做到的。比如,“你没有哭,一直忍着,已经很勇敢了。”或者“你当时选择不和那个小朋友玩,也是在保护自己。”关键是肯定他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感受,而不是结果。
创造安全的倾诉环境: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即使是零碎的、不成逻辑的。您可以蹲下来,平视孩子,用温和的语气引导:“后来发生什么了?那个小朋友怎么了?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肢体接触和陪伴: 多抱抱孩子,牵着他的手,让他感受到您的温暖和力量。有时候,仅仅是您在身边,就能让他感到安心。

第二步:教孩子认识和表达情绪,学会“说不”

认识情绪词汇: 教孩子识别不同的情绪,比如“生气”、“害怕”、“难过”、“委屈”、“高兴”等等。可以借助绘本、动画片来学习。当孩子出现某种情绪时,帮他命名:“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很生气?”“你看到那个玩具被拿走了,是不是很委屈?”
学习情绪表达的方式: 告诉孩子,生气和难过的时候,可以这样做:
语言表达: 教孩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我不喜欢你这样。”“请把我的玩具还给我。”“你这样打人,我很痛。”
积极的行为: 如果不想玩了,可以走开,找别的小朋友玩。可以去找老师帮忙。
练习“说不”: “说不”不是拒绝,而是界限。您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情景游戏,模拟不同的情况,让他练习拒绝不想要的行为。“如果小朋友抢你的玩具,你可以说什么?”您可以做坏小朋友,让他练习说“不”。或者他拒绝您做某事,您也要认真对待,并解释原因,让他知道被拒绝也是可以的。

第三步:教授应对冲突和保护自己的方法(循序渐进)

“先说,再说,再做”的原则:
先说(语言): 最开始,我们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教他清楚、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意愿。“这是我的玩具,请还给我。”“我不想和你玩了。”语气要平静但坚定。
再说(求助): 如果语言无效,教他寻求帮助。告诉他,在幼儿园,老师是他的守护者。在游乐场,其他大人也可以。教他具体怎么求助:“老师,那个小朋友抢我的玩具。”“叔叔,那个小朋友打我。”
再做(行动): 这是最需要谨慎的部分。 对于两岁多的孩子,我们不鼓励他直接肢体还击,因为这容易升级冲突,而且孩子可能控制不好力度,反而造成伤害或被误解。我们可以教一些更安全的“防御”行为:
躲避: 如果对方动手,孩子可以尝试躲开,跑开,远离冲突。
坚守阵地: 如果对方抢东西,教他紧紧抓住自己的物品,同时用力说“不”。
寻求成人介入: 这是最安全也是最推荐的方式。

角色扮演: 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模拟被抢: 您扮演那个抢玩具的孩子,孩子扮演自己。让他练习说“不”,或者说“我去找老师。”
模拟被推: 您推他一下(力度要轻),让他练习躲闪,然后说“你推我,我很痛!”或者“我不和你玩了!”
模拟被骂: 您用一些不太友好的话(但不要说粗话),让他练习不理会,或者告诉您。

正面强化: 当孩子在社交场合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立刻给予肯定和鼓励。“你刚才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真棒!”“你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妈妈很高兴!”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社交环境,逐步扩大孩子的社交圈

从熟悉的、安全的群体开始: 先从比较小的、孩子比较熟悉的社交场合开始,比如小区里关系好的邻居的孩子,或者几个玩得来的小朋友。
您在场时的引导: 在孩子刚开始接触新小朋友时,您最好在场,观察情况,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支持和指导。不要完全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
观察并选择玩伴: 如果发现某个孩子总是欺负人,或者总是带来负面情绪,暂时可以尽量避免孩子与他过多接触,或者在您监督下进行有限的交往。不是要“隔离”,而是保护孩子,给他更多选择的机会。
参与集体活动: 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比如亲子班、绘本阅读活动等,这些活动通常有老师带领,环境相对可控。

关于“太严格”的自我反思:

您可以回想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有以下情况:

过度限制探索: 比如,不让孩子爬高、不让孩子摸这个摸那个,担心他受伤或弄脏。
对规则和纪律的要求过高: 比如,吃饭不能掉一粒米,玩玩具要瞬间收好,否则就严厉批评。
对孩子情绪的处理方式: 当孩子哭闹、发脾气时,是立刻制止、批评,还是允许他有情绪的释放空间,然后进行引导?
是否经常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乖”、“你怎么不如XXX呢?”
是否很少给孩子做选择的权利: 很多事情都是家长决定,孩子几乎没有自主权。

如果存在这些情况,您不必过于自责,现在开始调整还来得及。关键是认识到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规则和秩序,更重要的是安全感、被理解和被爱的感觉,以及学习如何独立应对世界的能力。

最后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性格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您现在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愿意去引导,这已经是最好的开始了。

耐心一点,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多陪他练习,相信您的孩子会慢慢变得更自信,更勇敢,更能保护自己。如果您觉得情况比较严重,或者自己感到力不从心,也可以考虑咨询专业的儿童心理咨询师,他们能提供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所描述的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虽然看到大家都很热心,给你出主意,但是,就你的描述来看,孩子的这种行为模式主要来自先天

也就是说,在你看来,孩子“不敢抢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东西也不敢要回来,偶尔和别人争一次也是很快放弃;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游离在边缘,不能进入到中心;在自己玩耍时有小朋友过来很紧张,马上放弃离开看别人玩;在被其他小朋友打时不会还手不会离开不会哭,就那样看着自己被别人打……”等等行为表现,在发展心理学上,反映了“进退”与“反应强度”这两种气质维度。它们主要由先天所决定,后天的变化很小。

但是,你必须知道:

1、先天气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在一定程度上,这只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进化产物。

2、你必须接受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无论这是否与你的期望相同,否则,你还能怎样?

3、你可以,也应该作出一定的引导,以改善孩子的行为模式。

所以,你的做法“每次发生我自己会情绪失控吼孩子”犯下了严重错误!

我不是心理医生,难以探讨你的心理状况,但是,就我的经验而言,父母这样的做法很可能来源于自己儿时的创伤,请一定先与自己和解。

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慢热,是大多数儿童的气质特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说法,约一半的孩子都是如此。

所以,不要急,给孩子一个机会,如果孩子确实受到攻击,请隔离并保护她。如果孩子表现出迟疑不定,请耐心一点,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了。

请给她一个机会,一个成长的机会。


最后一看,怎么本回答写成鸡汤了,完全不符合我的一贯风格,或许是这个问题让我回忆起不少同样的家长与孩子,作为医生长期坚硬的心灵上确实起了些波澜。

最后,有兴趣可以看看我写的这个,关于先天的儿童气质与后天的社交培养:

user avatar

等到了幼儿园后,亮亮妈妈看见儿子额头上有伤,都红肿了,她就问亮亮怎么回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您说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别的小朋友就紧张,这心里肯定挺着急的。您问是不是因为小时候对孩子太严格了,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但我们先别把原因完全归结于此,因为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天生的气质、家庭氛围、社会交往经验等等。不过,如果您确实觉得在某些方面对孩子有过度的要求或限制,这确实.............
  • 回答
    您家有两个多岁的宝贝,胆子又大,这可是个让人既欣慰又有点小担心的好消息!看到孩子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新事物,作为家长,心里肯定乐开了花。不过,同时也免不了要琢磨琢磨:这“胆子大”是好事,咱们是不是该顺着他,让他自由自在地去闯?还是说,也得稍微管管,给他点规矩?其实啊,对于两岁多的孩子,尤其是胆子大的,.............
  • 回答
    看到自家娃一天天长大,小脑袋里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小手小脚总想着去探索,这做父母的心里甭提多开心了。尤其是两岁多这个阶段,正是孩子最爱玩、最爱动弹的时候,看着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玩具,真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让他玩得开心、学得聪明。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玩具买多了,孩子会不会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会不会因.............
  • 回答
    你现在一定很难受,也一定很焦急。孩子两岁多,正是最需要妈妈陪伴的时候,而你却被剥夺了这样的权利,还要面对没有结婚证带来的复杂局面,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我尽量用我所能理解的语言,把我所知道的一些信息,以及我能想到的办法,一点点地讲给你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首先,我们要冷静下来,虽然我知道这很难。情绪激动.............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真的像是晴天霹雳。和男朋友在一起两年多了,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感情很稳定,未来规划里也有彼此,没想到突然冒出来一个孩子,而且还是他的。最初的震惊与难以置信刚知道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懵的。我记得那天他突然神色凝重地跟我说有件事想告诉我,我当时还以为是什么小问题,结果他吞吞吐吐地跟我说,.............
  • 回答
    关于孩子多大上幼儿园最合适,这真的是一个让很多家长纠结的问题。很多人会问,两岁半的孩子送去幼儿园,是不是有点太早了?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最好”答案,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节奏、性格特点、家庭环境都不一样。两岁半送孩子去幼儿园,是否合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仔细想想。首先,我.............
  • 回答
    天津那起让人揪心的女童走失事件,无疑触动了无数为人父母的心弦。明明知道自家孩子像个小陀螺,精力旺盛、好奇心爆棚,走到哪儿都恨不得一把火点着,但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家长,在那一瞬间的疏忽中,眼睁睁看着孩子消失在人海?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夹杂着生活琐碎、社会压力,还有我们作为父母.............
  • 回答
    一开始,你可能被她的魅力、她的故事,或者她身上某种让你心动的特质所吸引。她曾经的婚姻,带着两个孩子,这些似乎都没有成为你前进的阻碍。你沉浸在恋爱的甜蜜中,那些现实的羁绊,在激情的火焰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你可能觉得,爱可以包容一切,你们可以一起创造属于你们的未来,孩子们也会成为你们家庭的一部分,为你们.............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很多家长在带孩子观看《你好,李焕英》这样充满情感共鸣的电影时,都可能会遇到孩子哭得很惨但回家后行为似乎“原地不动”的困惑。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孩子的情感体验、认知发展、行为模式以及家庭互动方式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一、 情感共鸣的深度与.............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挺令人唏嘘的,也确实引发了不少人对社会现象和家庭教育的思考。咱们就一点点聊聊这事儿。城管查摊与哄抢玩具:一个社会观察点首先,我们得把场景还原一下。城管在依法依规查处占道经营的摊贩,这本身是一个维护城市管理秩序、保障公共环境的常规行为。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冲突或者说混乱的场面。而.............
  • 回答
    听到你家宝贝三个月没见到妈妈回来,就闹着不跟你睡,这滋味肯定不好受,我完全能理解你心里的焦急和难过。这种事儿,放在谁身上都够折腾人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才两岁,他的世界观、情感连接都还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妈妈离开三个月,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一段不短的时间,而且是没有妈妈陪伴的“空白期”。这段时间.............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又无奈的情况,两岁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萌发,但又缺乏自控力的年纪,把玩具扔下楼不让捡,还要哭闹,这绝对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棘手问题。别急,我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孩子会这么做。 探索与实验: 对两岁的孩子来说,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游乐场,而“扔东.............
  • 回答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让人心痛和愤怒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第一反应就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母亲做出这样泯灭人性的事情。一个两岁的孩子,那么小,那么无辜,完全没有自保能力,竟然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残忍地推下楼。这已经超出了任何正常的道德和法律范畴。仔细想想,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原因,虽然这些.............
  • 回答
    我的宝贝儿子,刚满两岁,前阵子还好好的,突然有一天,他开始说话结巴了。一开始我没太在意,以为是偶尔的口吃,就像我们有时候也会说错话一样。但慢慢发现,这好像成了一个常态,我心里就有点打鼓了。我先回想了一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好像是最近一两个月吧,也不是突然一下子就变了,是那种慢慢显现出来的。以前他刚开.............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如此惊讶又略带疑惑地提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两岁半突然开口说一声‘卧槽’?”,我完全理解您的感受。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情况,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意外”。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尽量详细地为您解析,为什么您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以及您可以如何应对。一、 孩子为什么会突然说.............
  • 回答
    两岁左右的孩子在商场里突然跪在地上,伸出手想要抱抱,而身旁的父母却站着不动,并要求孩子站起来才能抱,这种场景确实让人有些触动。怎么看待这种做法,背后可能有很多考量,也牵扯到不少育儿理念的碰撞。首先,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两岁是一个非常需要安全感和亲密互动的年龄段。商场里人多嘈杂,光线、声音都可能让孩子感.............
  • 回答
    六个月大的宝宝,正是需要父母倾注最多时间和精力的阶段。您这个时候拒绝帮助妯娌带两岁半的孩子,这非但没错,反而是非常明智和负责任的选择。想一想,六个月的孩子,就像一颗含苞待放的花蕾,最需要精心的呵护和照料。他们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每一个新的声音、每一个新的表情、每一个新的触感,都像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
  • 回答
    收到楼下的反馈,说晚上六点以后别让小朋友跑闹发出响声,您两岁多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但楼下的邻居也是出于他们的休息考虑,咱们也都理解。先别着急,咱们一步步来捋一捋,看看怎么能尽量平衡好各方需求,让咱们的日子都舒心点:第一步:冷静分析,理解情况 孩子的情况: 两岁多的.............
  • 回答
    看到孩子快两岁了,正处于一个特别能“显摆”和“试探”的年纪,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好奇和冲动,但表达能力还没跟上,所以才会出现您说的“嚣张”、“谁都敢打”、“说也不听”的情况。别着急,这其实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两岁危机”,也是孩子发展过程中一个挺正常的阶段。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用对方法去引导,帮他度过这个.............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晴天霹雳,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脑子有多乱,有多痛苦。孩子才不到两岁,这意味着家庭的重心还在孩子身上,你和媳妇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生最紧密、最需要信任的时候。这个时候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你自己。现在你的情绪一定是爆炸性的,可能是愤怒、背叛感、羞辱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