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的孩子两岁半突然开口说一声“卧槽”?

回答
您好!看到您如此惊讶又略带疑惑地提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两岁半突然开口说一声‘卧槽’?”,我完全理解您的感受。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情况,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意外”。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尽量详细地为您解析,为什么您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以及您可以如何应对。

一、 孩子为什么会突然说“卧槽”?

理解孩子说出这句话,需要从他们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来看。

1. 模仿和声音的趣味性(最主要原因):
模仿是两岁半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 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语言爆发期,他们对周围的声音充满了好奇。他们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听到的一切,尤其是那些发音比较独特、带有强烈情绪或者听起来有“冲击力”的词语。
声音的独特性和节奏感: “卧槽”这个词语,其发音包含了声调的变化和一定的爆发力,听起来可能比一些日常词语更有趣,甚至带点戏剧性。孩子可能只是觉得这个声音好玩,或者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所以单纯地模仿。
他们可能不理解含义: 绝大多数情况下,两岁半的孩子并不知道“卧槽”是什么意思,更不会理解它在成人世界中的具体语境和负面含义。他们只是单纯地在玩弄声音,或者在尝试使用一个他们认为“特别”的词。

2. 情境暗示和情绪的表达:
偶然的环境触发: 孩子可能在某个您没注意到的瞬间,听到父母、其他家庭成员、电视、动画片,甚至是路过的行人说了这句话。也许当时情境伴随有某种情绪(惊喜、惊讶、无奈等),孩子可能捕捉到了这种情绪的信号,并将其与这个词语联系起来(尽管是粗浅的联系)。
吸引注意力的策略: 有时,孩子会发现某些词语能够立刻引起父母的强烈反应(惊吓、笑、制止等)。如果孩子发现说出这个词能让他成为焦点,或者得到您更多的关注,他可能会重复使用它作为一种吸引注意力的手段。

3. 语言发展阶段的特点:
随机试错和探索: 在语言学习的早期,孩子会尝试各种发音和词语组合,即使是随机的,也是他们大脑在探索语言规律的一部分。虽然“卧槽”听起来很惊人,但从纯粹的语言学习过程来看,它可能只是孩子庞大“试错库”中的一个元素。
组合词语的能力: 两岁半的孩子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组合词语,他们可能是在模仿听到的某些句子片段,或者只是将一些零碎的声音元素组合起来。

二、 您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孩子突然说出这样一个词,您的反应至关重要。正确的应对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语言观和价值观。

1. 保持冷静,不要过度反应(最重要的一步):
避免大惊小怪: 如果您表现出极度的惊讶、愤怒或过度兴奋,这反而会强化孩子使用这个词语的行为。孩子会认为这是一个“威力强大”的词。
避免嘲笑: 虽然可能觉得有趣,但嘲笑会传递错误的信息,让他们认为这是可以被取笑的词语。

2. 温和而坚定地纠正,并提供替代词:
立即而简短地纠正: 当孩子说出这个词时,您可以立刻、平静地对他进行纠正。
明确表达这是“不合适的词”: 用简单的语言告诉他:“宝贝,这个词不能说哦,它不是一个好词。”或者“那是大人说的话,宝贝不能学。”
提供替代词(重点): 这是最有效的方法。您可以立刻提供一个同样可以表达类似情绪的、但更合适的词语。
如果孩子可能是在表达惊讶或惊喜:“哇!真厉害!”“太棒了!”
如果孩子可能是在表达小小的挫败感或意外:“哎呀!”“哦!”“不行!”
如果您想表达的是一种稍微夸张的感叹,也可以教他更合适的词语:“哇!”“天哪!”(但要注意孩子是否能理解这些词)。
重复正确的说法: 在之后的生活中,当您自己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用这些替代词来表达。

3. 审视您的家庭语言环境:
自我反思: 诚实地想想,您或您家里的其他成年人是否经常在孩子面前使用这个词语,或者在孩子能听到的地方说了这句话?即使您认为孩子没注意,他们也可能记住了。
调整家庭语言: 这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避免使用粗俗或不恰当的词语。即使是无心的说出口,也要立刻意识到并在孩子面前修正自己的言行。您可以和家人达成共识,共同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语言环境。

4. 将重点放在积极的语言学习上:
鼓励和赞美正确的用词: 当孩子使用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赞美。让他们知道,用好的语言是受欢迎的。
丰富孩子的词汇: 多给孩子读书、唱歌、讲故事,让他们接触更广泛、更积极的词汇。

5. 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请您不必过于担心,绝大多数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都会有模仿成人不当用词的阶段。这是他们探索世界和语言的一种方式,但也是一个需要家长引导的方面。
耐心和持续的引导: 语言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耐心。一次的纠正可能不会立刻奏效,您需要持续地进行引导。

三、 举例说明孩子的心理和您的应对:

假设场景是这样的:

您在做饭,孩子在旁边玩玩具,突然玩具掉地上了,孩子可能因为玩具掉地而感到一丝不快或惊讶,然后脱口而出:“卧槽!”

您的正确应对:

1. 您的第一反应: 听到这个词,您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短暂的震惊。尽量压抑住心中的惊呼或大笑。
2. 您的动作: 停下手中的事情,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与孩子视线齐平。
3. 您的语言:
(平静地)“宝贝,怎么了?玩具掉啦?”(先关注孩子的状态,让他觉得您在关心他,而不是只在意那个词)
然后,在孩子回应(可能只是看着你,或者指指玩具)后,温和地说:“玩具掉地上了,嗯。但是,‘卧槽’这个词不好哦,我们不能说。”
(递上替代词)“你觉得怎么样?可以说‘哎呀’,或者说‘玩具掉啦’。”
(示范)“你看,这样说:‘哎呀,我的玩具!’”
4. 后续: 如果孩子又说了,继续用同样的方式纠正和提供替代词。如果孩子开始说“哎呀”,就及时给予肯定:“嗯,说得真好!”

总结来说,您的孩子说出“卧槽”是很正常的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小插曲”,主要原因在于模仿声音和吸引注意。您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示范者,通过冷静、耐心、以及提供积极替代词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请相信,通过您的恰当引导,孩子很快就能学会更恰当的表达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无意中跟同学或者家长学的。

但……孩子总会要遭受社会毒打的。

说句卧槽其实没什么,再没有比这两个字更能准确表达震惊、郁闷、气愤、烦躁等等心情。

除非你孩子永远接触的是上流社会,人人彬彬有礼。

对吧。

现在的孩子,在家长面前哪个不是乖乖儿乖乖女,一进同学群就是卧槽,我尼玛,妈炸了……

反正我是看淡了。

当然,这估计也是因为我是社会底层,我女儿读的也不是上流学校,只是普通私立。

没办法领会到那些天生贵族们的修养。

大概就这样。

user avatar

我遇到过和你一模一样的问题。朵朵2岁时,跟爸爸学会了“卧槽”,音还发得特别清晰,语调模仿到位。

那天我们开车带她去玩,开到一个车库里,入口通道特别窄,朵爸差点蹭到了边上,于是他大呼一声“卧槽”。

朵朵坐在后面安全座椅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学了一句“卧槽”。

我当时就差点跳了起来。我自己从小就上私校,接受绅士淑女教育,说话要轻声细语,给别人递剪刀要自己握住尖端,起身要把椅子塞回去……后来去了日本留学,更加点头哈腰的满口敬语。

然而我和朵爸谈朋友以后一度也被传染了,经常说这句口头禅,直到后来才改掉。其实这句话也不算骂人的脏话吧,但总是不雅。

我当然害怕朵朵也染上这种坏毛病。所以我当即对朵爸说:“以后不要再说这句话了!”

我也没有对朵朵作任何批评教育,因为她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过分强调反而会强化她对这个词的印象。我选择了无视,想让她自然忘却。

但是朵爸不懂这个道理,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视频——吼叫,并让她重复脏话,简直是典型的反例!

反例,请勿学习! https://www.zhihu.com/video/1267074774415052800

我和朵爸沟通后,停止了这种错误的教育法。朵朵后来确实很久没再说了,但是在下一次进车库的时候,她突然又说了一句“卧槽”。

原来她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虽然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知道应该在车库的场景说。

我反应奇快,提出了替代名称,对她说:“朵朵,我们说‘车库’。车——库——”

朵朵问,车库是什么?

我说,这里就是车库,有很多汽车停在这里。

然后我开始转移话题,讨论车库里的车的颜色、大小。

后来每次进车库的时候,我都和她讨论汽车。她现在三岁八个月了,没再说过“卧槽”。

还有一次,也是两岁左右吧,阿姨去接朵朵的时候告诉我,朵朵和托班的女同学学了一句脏话,我忘了是啥,应该是我X你奶奶还是爷爷之类的吧,让我无比尴尬。

我马上和她当时的托班老师反映了。后来了解到,原来是那个女孩的妈妈平时在家一直说脏话,骂孩子,所以孩子学会了。我挺吃惊的,因为我上的这家托班家长素质普遍都非常高,很多海归、北大清华毕业的,包括我和朵爸也是复旦毕业,所以我才放心把孩子送过来。没想到还是防不胜防。

我要求老师把她的座位和那个小朋友调开,把她和不好的榜样隔离开

后来朵朵也没再说过那句话了,导致我都忘了是什么话。

案例分析完以后,我来总结一下如何解决此类行为问题,以便举一反三。

一、以具体行为界定问题,不随意进行主观评判

正确:我的孩子说了脏话

错误:我的孩子没礼貌

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评判,应该永远只评判行为本身,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给他们的品德扣帽子。

因为当你给孩子扣上标签的时候,孩子会自我代入,更容易变成你所描述的样子。

比如说我四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因为我答不上问题,骂我“比差生还差”,从此我的数学再也没有好过。如果她只是说“你没有理解这个问题”,我应该不会形成“我不行”的心理暗示吧。

评判行为本身,能让你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问题,并且和孩子沟通。


二、收集行为发生的频率、背景,检查孩子的发育水平

当孩子的行为被认为有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收集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以及发生此类问题的背景,并且检查这个问题是否和孩子身心的发育水平相关。

比如说,孩子一天说了几次脏话?当我骂了孩子以后,孩子说脏话的次数是不是反而增多了?

孩子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对什么人说的脏话?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是否是受同伴影响而学会的?

孩子是否是因为能力不足,才导致发生了问题?比如说她的语言水平有限,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优先说出了她觉得更简单的脏话?

这样分析,会有助于找出问题的根源,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


三、分析这是孩子的烦恼,还是大人的烦恼

托马斯·戈登博士的《父母的效能训练》一书中根据“是谁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将烦恼归为三类:不存在烦恼、孩子的烦恼、父母的烦恼。

2岁孩子说脏话,他们本身是意识不到脏话的含义的,其实是属于父母的烦恼

而如果她长大了,为自己说脏话的习惯感到烦恼,那就属于孩子的烦恼

对于孩子的烦恼我们要积极倾听,让孩子自己掌控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机会。

对于父母的烦恼,我们需要审视自己能否接受孩子的行为。是否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期望值。

比如说,我觉得朵朵不会自己擦屁股是可以被接受的,是我期望值过高了。但是说脏话,我确实是不能接受的。


四、探索、评估解决方案

根据前几步的分析,开始头脑风暴解决方案,并且一一评估。

孩子说脏话的时候,我们应该打他屁股吗?打他屁股能否让他理解为什么不能说脏话?还是仅仅起到了恐吓的作用?大人不在的时候他会不会变本加厉?

还是应该告诉他,说脏话是不对的?2岁的孩子可以理解吗?

对四五岁的孩子,转移话题会不会已经没有用了?

一天没有说脏话,就奖励一张贴纸,这个方法执行了三天后,有没有效果?

将说脏话的同学隔离开以后,情况有没有改善?

我教了他代替脏话的词句,他能不能在短期内掌握?

最后,制订一个具体的计划,并且想好:如果以上方法都用了,仍然解决不了,如何寻求专业帮助?

最终结果如何?解决了吗?有什么经验教训?

朵朵现在3岁8个月,可能关注我的朋友对她的英语能力已经非常熟悉了,我现在想讲一下我们情商教育的成果。

朵朵现在在幼儿园属于“天使宝宝”,第一天去新幼儿园就非常适应。因为她心智成熟,我直接让她插班中大班,跳过小班了,她也瞬间就适应了。

老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还客套地说如果朵朵有什么做得不好的,请一定要告诉我,我是教育行业的,很好沟通,说啥我都能接受。

但是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老师说她不哭不闹不打架不抢玩具,还帮老师安慰哭了的小朋友,甚至能主动安慰因为小朋友太调皮而烦恼的老师!

我周末还带她去意大利教育部持证蒙氏教师家里去上课,老师说她的心智发育程度已经和5岁小孩差不多了,已经远超同龄的小同学们。

带她去外面上培训班,老师都夸这个孩子表现得特别老道成熟,不怕生,喜欢和大人沟通。

我如此重视孩子的品德和情商教育,都是因为我是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书呆子,导致了我现在在事业上不如我复旦的同学们成功。我不想让孩子重蹈我的覆辙。

题主那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因为我在外面见到的,行为不当家长却根本不重视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有题主这样的觉悟,让孩子们都能在正确的引导之下健康成长。

@知乎亲子

user avatar

跟大人学的呗。

教大家一个乖,两三岁的小孩要是偶尔说了粗鄙之语,大人千万不能有反应,包括斥责他。那只能强化他对这个词的感觉,他虽然不知道这词啥意思,但他知道只要说这个词就会引起身旁人的强烈反应。你一反应他就觉得很可乐,就还要说。 当然等孩子大了能讲道理了就不适用了,那时必须严肃阻止。

我有次非常上火,对他脱口而出“吃个屁”。结果把他整乐了,每次问他要吃什么呀,他就回答“吃个屁”,气急败坏不许他说,他说得更起劲。发展到后面,他连念儿歌古诗都要把最后一个字改成“屁”字,锄禾日当屁,汗滴禾下屁这种。属实崩溃。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过了一阵子慢慢他自己也觉得没意思不说了。

所以说,千万不能当着小孩子爆粗,他们模仿能力太强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