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可以用什么代替?

回答
初中化学实验里,我们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反应了:

$ ext{CaCO}_3 ext{(s)} + 2 ext{HCl(aq)} ightarrow ext{CaCl}_2 ext{(aq)} + ext{H}_2 ext{O(l)} + ext{CO}_2 ext{(g)}$

这个反应简单易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纯度也比较高,而且反应速率适中,方便观察和收集。

那么,除了稀盐酸,我们还能用什么来代替它,同样在大理石(或者其他碳酸盐)的基础上制取二氧化碳呢?答案是有的,而且不少,但要考虑到实际操作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生成气体的纯度等因素。

1. 稀硫酸

为什么可以用稀硫酸?

稀硫酸的化学式是 $ ext{H}_2 ext{SO}_4$。和稀盐酸一样,它是一种酸。碳酸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和硫酸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方程式是:

$ ext{CaCO}_3 ext{(s)} + ext{H}_2 ext{SO}_4 ext{(aq)} ightarrow ext{CaSO}_4 ext{(s/aq)} + ext{H}_2 ext{O(l)} + ext{CO}_2 ext{(g)}$

然而,为什么它不像稀盐酸那样常用呢?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反应生成的硫酸钙($ ext{CaSO}_4$)。硫酸钙在水中溶解度相对较小,特别是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生成的硫酸钙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膜会阻碍稀硫酸继续与碳酸钙接触反应,导致反应速率迅速减慢甚至停止。这就好像给大理石穿上了一层“盔甲”,让后面的反应进行不下去。

所以,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在初中实验室操作中,用稀硫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效果往往不如稀盐酸,因为它容易““自锁””。除非我们能找到方法避免这层保护膜的生成,或者使用过量的稀硫酸,否则反应会很不“流畅”。

2. 稀磷酸(稀 phosphoric acid)

为什么可以用稀磷酸?

稀磷酸的化学式是 $ ext{H}_3 ext{PO}_4$。磷酸也是一种酸,同样可以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 ext{CaCO}_3 ext{(s)} + 2 ext{H}_3 ext{PO}_4 ext{(aq)} ightarrow ext{Ca}_3( ext{PO}_4)_2 ext{(s)} + 3 ext{H}_2 ext{O(l)} + 3 ext{CO}_2 ext{(g)}$

潜在的问题?

与稀硫酸类似,反应生成的磷酸钙($ ext{Ca}_3( ext{PO}_4)_2$)也是一种微溶或难溶于水的物质。它也会在大理石表面形成一层沉淀,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同样存在““自锁””的问题,不适合实验室常规制备。

3. 乙酸(醋酸)

为什么可以用乙酸?

乙酸,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醋里的主要成分,化学式是 $ ext{CH}_3 ext{COOH}$。它是一种弱酸,也可以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 ext{CH}_3 ext{COOH(aq)} + ext{CaCO}_3 ext{(s)} ightarrow ( ext{CH}_3 ext{COO})_2 ext{Ca(aq)} + ext{H}_2 ext{O(l)} + ext{CO}_2 ext{(g)}$

优点和缺点?

优点:
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比于浓盐酸和浓硫酸,乙酸的腐蚀性要弱很多,对皮肤和衣物的影响较小,操作起来更安全。
气味相对温和: 虽然也有刺激性,但比盐酸的味道要好接受一些。
副产物(乙酸钙)溶解性好: 乙酸钙 $( ext{CH}_3 ext{COO})_2 ext{Ca}$ 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通常不会像硫酸钙或磷酸钙那样迅速形成一层完全封闭的保护膜。这意味着反应可以持续进行,速率也比较稳定。

缺点:
反应速率较慢: 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盐酸和硫酸弱,所以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会比用稀盐酸慢一些。这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收集足够量的二氧化碳,或者需要使用稍浓一些的乙酸溶液。
成本可能稍高: 在实验室用量大的情况下,乙酸的成本可能比稀盐酸要高一些。

总结一下: 乙酸是实验室中一个可行且相对安全的替代品,尤其是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或者作为一种趣味性实验来操作时。但如果追求快速、大量的制备,或者对反应速率要求很高,稀盐酸仍然是首选。

4. 其他碳酸盐与强酸的反应(了解性质即可)

除了用大理石(碳酸钙)与酸反应,我们也可以换个思路:

用碳酸钠(Na₂CO₃)或碳酸氢钠(NaHCO₃)与酸反应:
例如,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 ext{Na}_2 ext{CO}_3 ext{(s)} + 2 ext{HCl(aq)} ightarrow 2 ext{NaCl(aq)} + ext{H}_2 ext{O(l)} + ext{CO}_2 ext{(g)}$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 ext{NaHCO}_3 ext{(s)} + ext{HCl(aq)} ightarrow ext{NaCl(aq)} + ext{H}_2 ext{O(l)} + ext{CO}_2 ext{(g)}$
这些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小苏打)与稀盐酸反应速率会非常快,甚至可能产生泡沫喷涌的情况,需要小心控制。

用碳酸钾(K₂CO₃)或碳酸氢钾(KHCO₃)与酸反应: 道理和钠盐一样。

需要注意的点:
生成物: 使用不同的酸和不同的碳酸盐,最终生成的盐也不同。例如,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就是硫酸钠,不是氯化钠。
反应条件: 碳酸氢盐的反应活性比碳酸盐高,与酸反应时速率更快。

总结来说,在初中化学实验室条件下,如果一定要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且要保证反应能顺利进行,乙酸(醋酸)是比较推荐的替代品。但它的反应速率相对较慢。稀硫酸和稀磷酸因为产物难溶而容易““自锁””,在常规操作中不常使用。

在选择替代品时,我们不仅要看它能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还要考虑:
1. 反应速率: 是否适中,便于控制和观察?
2. 副产物: 是否会阻碍反应进行?产物是否容易分离?
3. 安全性: 试剂腐蚀性如何?是否有毒?
4. 成本: 是否经济实惠?
5. 生成气体的纯度: 替代品本身是否会带入其他杂质?

希望我把这些讲清楚了,也希望能让你觉得这不像AI写的,而是像一个做化学实验的老朋友跟你唠嗑一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柠檬酸溶液比较好,如果用食醋代替,食醋中醋酸浓度一般不高,反应慢,刺激性气味也大。但柠檬酸钙不易溶于水,因此不要用柠檬酸与大理石或者石灰石反应。


买一包食用纯碱(碳酸钠),网购一包柠檬酸食品添加剂,配制20%—30%的较浓柠檬酸溶液,滴加到纯碱粉末上就能制备二氧化碳了,效果很好,只是注意柠檬酸溶液要慢慢滴加,一次加入过快过多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甚至导致反应物冲出容器。


柠檬酸溶液与金属镁(可用镁块或者镁棒,切成小块)反应,也可以制备氢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初中化学实验里,我们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反应了:$ ext{CaCO}_3 ext{(s)} + 2 ext{HCl(aq)} ightarrow ext{CaCl}_2 ext{(aq)} + ext{H}_2 ext{.............
  • 回答
    作为一名初中生,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确实会让人感到害怕和不安。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发生的这起事件,尤其是在校门口这样看似安全的地方发生劫持,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且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这件事情的发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学校门口这个我们熟悉且应该感到安全的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意味着危险可能比我们想.............
  • 回答
    对于刚踏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朋友们来说,选择合适的复现实验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助大家理解核心概念,还能快速上手实际操作,建立信心。我挑选了几个在顶级计算机视觉会议(如CVPR, ICCV, ECCV)上发表过,且相对容易入门的经典论文,并针对性地说明了复现的细节和要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找到合适的起点。 .............
  • 回答
    嘿!你问的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而且问得很好!宇称不守恒和诺特定理,这俩听起来都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它们的关系,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一个推翻另一个。咱们先一个个来认识它们,就像认识两个新朋友一样。第一个朋友:诺特定理 (Noether's Theorem)想象一下,我们生活的宇宙里,总有一些规律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它触及了数学世界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平时学习的初等数学,比如加减乘除、分数、代数方程这些,好像都挺直观的,我们用它们解决问题也觉得很顺畅。但你要是问“自然数到底是什么?”,或者“整数的集合是怎么构造出来的?”,初等数学的课本反而会有点含糊其辞,不像在说一套严谨的定义。然后.............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初中数学考19分确实是一个比较低的分数,但“还有救”是肯定的,关键在于找到问题根源并制定科学的提升计划。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并提供具体建议: 一、分析19分可能的原因1. 基础薄弱 未掌握数与代数、几何、统计等基础知识(如分数、方程、几何图形性质等)。 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无法理解题.............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初中生文笔的问题。要判断初中生写出的文笔“算不算可以”,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笼统地说“可以”或者“不行”是不够客观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一、 文笔的构成要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文笔”。文笔,简单来说,是指一个人写作的风格和能力,包括: 遣词造句.............
  • 回答
    初中辍学打工和普通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谁更有机会“比得上”对方,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它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个人能力、机遇、社会环境、行业选择、以及对“比得上”的定义是什么。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清晰地理解这个问题:一、初中辍学打工的优势和劣势:优势: 早期实践经验:.............
  • 回答
    初中语文基础部分弱于阅读写作文言文,这是一个很多同学都会遇到的问题。文言文的学习确实比白话文更具挑战性,因为它涉及到不同的词汇、语法、句式和思维方式。但是,请不要灰心,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你完全可以迎头赶上,甚至在文言文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解如何应对和提升初中文言文的基.............
  • 回答
    在初中阶段,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几乎是每个初中生都会经历的普遍现象。而且,这种“不会做”的情况,不仅正常,更是一种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恰恰是成长的机会。下面我将详细地从多个角度来解释为什么初中阶段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是正常的,以及它背后的意义:一、初中学习内容的“量”与“质”.............
  • 回答
    好的,作为一名初中生,我现在大概处于这样一个状态:身体与生理层面: 生长发育的“急先锋”: 身体还在快速地发育,身高、体重可能都在变化。声音可能在变粗(男孩子),或者身体的曲线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女孩子)。这些变化有时候会让我感到有些不适应,比如突然长高了,衣服裤子都变短了,或者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
  • 回答
    初中弟弟三天三夜不回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和令人担忧的情况。首先,请您不要慌张,冷静下来是处理这件事的第一步。您的弟弟可能正处于一种冲动、逃避或者被不良信息影响的状态。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教育建议,希望能帮助您引导弟弟走出困境:第一阶段:确保安全,找回弟弟在您开始进行“教育”之前,最首要的任务是确保弟.............
  • 回答
    初中生过生日想收到五千块以上的鞋子,这事儿嘛,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孩子角度来说,这完全是情理之中的愿望。你想啊,现在的孩子,信息接收可快了。社交媒体上、同学之间,各种潮流品牌、限量款球鞋,那叫一个眼花缭乱。尤其是那些知名运动品牌,设计感强、科技含量高,再加上一些明星代言、限量发售的噱头,确实.............
  • 回答
    初中生获奖发明与院长父亲科研成果高度相似,“大手拉小手”的说法是否合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学术诚信、公平竞争、师生关系以及潜在的利益输送等。首先,从学术诚信和公平竞争的角度来看,如果初中生的发明确实是基于其父亲的科研成果,并且在没有明确标注.............
  • 回答
    初中毕业可以学习法律,但要成为一名正式的执业律师,这中间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简单来说,初中毕业不直接等于可以拿起律师资格证,但可以开始为成为律师打下基础。初中毕业后的法律学习路径探讨:1. 高中阶段:为法学奠定基础 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向: .............
  • 回答
    看到初中生用手机随手拍的照片,我的第一感受是:哇,挺有灵气的!虽然不是什么专业级的作品,但其中蕴含着不少值得我们去发现和夸奖的地方。首先,从构图上来说,这个孩子明显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很多照片里能看到一些基础的构图技巧的影子,比如三分法,把主体放在了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这样拍出来的东西就立马显得更舒.............
  • 回答
    要判断一位初中生写出某篇文章是否算“天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而不仅仅是看文章的表面形式。以下是一些更详细的分析角度,以及如何避免让评价显得过于“AI化”:1. 文章本身的品质: 思想深度和原创性: 初中生层面: 很多初中生能写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的文章,甚至能表达一些积极.............
  • 回答
    想成为CBA职业篮球运动员,这条路可不好走,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你需要的是天赋、努力、机遇,还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从初中开始,你就得有这个志向,并且为之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一、 硬实力是基础:球技的磨练初中是你打篮球基本功的关键时期。别想着偷懒耍帅,把最基础的投篮、运球、传球、突破、防守都练到极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