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蒙古国几乎不被提起?

回答
你说蒙古国“几乎不被提起”,这说法其实有点绝对了。在某些特定语境下,蒙古国出现的频率不算低,比如国际政治、地缘战略、历史研究(成吉思汗!)、矿产资源开发等等。但如果将其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相比,大众媒体的曝光度、普通人日常的谈资,确实相对少一些。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被提起”的感受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试着一层一层剥开来:

一、地理位置的“边缘感”与缺乏直接联系

蒙古国的位置很微妙,它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大巨人之间,没有海岸线,自古以来就处在两大文明和政治力量的夹缝中。

陆锁国: 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它没有出海口,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直接经济和文化交流。你可以想象,一个没有港口的国家,它的货物运输、旅游推广,都比那些临海国家要麻烦和昂贵得多。这种地理上的“不便”自然也影响了它在全球贸易和旅游版图上的可见度。
缺乏直接战略利益冲突: 虽然夹在两个大国之间,但蒙古国很大程度上扮演了“缓冲地带”的角色,而非直接冲突的前沿。想想看,世界上很多新闻事件的焦点,往往是因为国家之间存在着尖锐的领土争端、政治意识形态对立、或者严重的经济利益冲突。蒙古国虽然是历史上的大国(蒙古帝国),但现代蒙古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多的是保持一种相对中立和务实的对外政策,避免卷入大国纷争。它的独立和安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中俄两大国的默契和保证,这种微妙的平衡感,不像直接的军事对峙那样容易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
文化上的“距离感”: 对于非亚洲地区的人们来说,蒙古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可能显得相对陌生。不像欧洲国家有共享的基督教历史、浪漫主义传统,或者东亚国家有漢字、儒家文化等相对更容易被理解的连接点,蒙古国的文化独特性很强,从游牧传统到独特的语言文字,这些都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才能产生共鸣。

二、经济体量与发展水平的相对性

蒙古国的经济体量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算大,尤其是在后工业化时代,各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成为衡量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资源依赖性: 蒙古国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矿产资源(煤炭、铜等)的出口,这使得它的经济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也容易被理解为一种“初级产品出口国”。虽然这些资源对全球经济很重要,但矿产开发本身的新闻点,通常在于其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而不如高科技产品、金融创新或者消费市场那样能引起大众的广泛兴趣。
发展中的挑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蒙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多元化等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这些发展中的问题,虽然对蒙古国自身至关重要,但在全球新闻传播中,往往会被更“成熟”或“有影响力”的经济体的故事所掩盖。

三、国内政治与社会话题的相对低调

相较于一些政治体制复杂、国内矛盾尖锐的国家,蒙古国近几十年的国内政治相对稳定,也较少出现轰动国际的政治事件。

民主化转型后的稳定: 蒙古国在冷战后成功实现了民主化转型,并且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民主政治进程。虽然也有政治博弈和选举,但通常是在民主框架内进行的,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内乱、政变或极端的政治动荡,这些通常是吸引国际媒体目光的“大新闻”。
社会问题的“在地化”: 蒙古国也面临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等,但这些问题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而且在传播时,如果缺乏特别突出的、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的角度,也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

四、历史的“光环”与现实的“对比”

蒙古国拥有极其辉煌的历史——成吉思汗建立的庞大帝国,这无疑是它最闪耀的名片。然而,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国家体量和国际影响力之间,也存在一种“对比感”。

历史的光环效应: 一提到蒙古,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个横扫欧亚的草原帝国,是成吉思汗、是骑兵、是征服。这种强烈的历史记忆,有时反而会让人们觉得,现代蒙古国与那个叱咤风云的帝国相比,似乎“低调”了很多。这种对比,或许也是一种“不被提起”的心理根源——人们期待看到的是历史的回响,但现实是国家的独立发展,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种落差,或者说,现代蒙古国的故事没有像它曾经的历史那样具有普适的吸引力。
对现代蒙古国的理解不足: 正因为历史的光环太耀眼,很多人可能缺乏对现代蒙古国的了解。我们可能知道成吉思汗的故事,但对今天蒙古国人民的生活、政治、经济、文化了解得就非常少了。这种信息差,自然会导致“不被提起”。

五、媒体传播的特点

最后,不能不提的是媒体传播本身的逻辑。

热点驱动: 媒体的报道往往是围绕着“冲突”、“危机”、“突破”、“创新”、“重大事件”来展开的。蒙古国相对平稳的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不太容易制造这些“爆点”新闻。
受众兴趣: 大众媒体的报道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受众的兴趣。除非有特殊的事件发生,否则普通大众对一个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国家的日常关注度,可能不如对欧洲的时尚、美国的科技、或者南美洲的足球那样高。

总结一下,蒙古国“不被提起”并非绝对,而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地理上的“夹心饼干”和内陆性质。
经济体量和发展模式的相对性,对资源出口的依赖。
国内政治和社会话题的低调和稳定性。
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低调之间的反差感,以及大众对现代蒙古国的了解不足。
媒体传播的逻辑和受众兴趣的引导。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有内涵但性格比较内向的人,ta可能非常有故事,但并不擅长或者不屑于主动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只有当你真正去了解ta的时候,才会发现ta身上那些独特而珍贵的东西。蒙古国也是如此,它有它自己的节奏和存在方式,只是这种存在方式,不常在聚光灯下闪耀而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年,因公出差,去过一次乌兰巴托。我对宋朝时塞北三朝,辽金夏的历史特别感兴趣。这次去蒙古也算是“网恋奔现”了。

大家普遍不关心它主要是因为它没有热爱制造话题的政府,没有强有力的文化传播,也没有贸易往来。

一、政府不爱制造话题。

首先,没人关心它肯定不是因为它弱。它的人均GDP3755美元,朝鲜只有1204美元。就这一项数据来看,它在东亚五国里也能力压朝鲜,排名倒数第二。

朝鲜话题就多。又是要造原子弹,又是放话要统一半岛。搞政治斗争也是花样繁多,炮决,狗决,小弟翻遍史书,闻所未闻。

别说中国人关心朝鲜,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更关心。金正恩要和特朗普在新加坡会面,全世界媒体都疯了。

再看看蒙古,不造原子弹,也不统一蒙古草原,也不喊着要“蒙古族复兴”,哪个媒体想找个关于他们的话题都得累死。

二、没有文化传播。相反它是被文化入侵的国家。

没去蒙古以前,我以为蒙古现在还是朝鲜式的政权。

一进市区,我都傻了,这怕是来到东欧了?

新蒙古文基本都是俄语字母拼凑,街边店面装潢风格也是东欧风格。蒙古国十分开放,外网随便访问,网上随便发言。俨然一副西方腐朽资本主义国家的气象。


路上的年轻人,穿衣打扮多是韩国风。

最厉害的是路上跑的汽车,方向盘在左在右的都有。

中小学教育也很佛系,有蒙古文的学校也有国际学校。和咱们国家国际学校以英语为主不同,他们中文,日文,英文国际学校都有。他们人口不多,大部分在乌拉巴托市,所以学校也不多。蒙古有一所华侨学校——“旅蒙华侨友谊学校”。(po一张我和校长江仙梅的照片)。

蒙古国在文化方面给我的感觉是,除了口头语言和历史还是他们自己的之外,其他的都不是他们自己的。韩国,日本都对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蒙古就没有。它们总共300多万人。一个全世界300多万人使用的文字,谁会去学?

总结一下一个中国普通屌丝(其实是我自己)关心的世界各国及其关心的原因(表1)。就会发现,文化输出和话题制造是导致我们关心某个国家的主要原因。

三、贸易往来

从表1可以看出,话题制造,是我关心它们的必备条件。文化和商品输出则是可有可无的。强国一般自带话题,文化和商品输出。弱国就只能靠制造话题进入人们眼帘了。

蒙古国有石油,矿产和畜牧业。但是输出几乎没有。

我们在一家餐馆吃饭的时候,我点了一碗牛肉面。我的天呐!我头一次看到牛肉把面能盖住的牛肉面,然而价格还没我家小区楼下那家的兰州牛肉拉面贵。那个兰州肉牛拉面里的牛肉不提也罢。

邻桌坐了一个中国投资银行派到蒙古的人员,听我们在说中文,就和我们聊上了。他说这里工业发展很落后,自然资源很丰富。就拿肉来说,羊肉一年最便宜的时候5块人民币一公斤。但是他们没有出口自己的畜牧业产品。

想想也是,我们买奶粉找澳洲,新西兰,欧洲,北美代购,就是没听过蒙古有什么奶粉品牌。内蒙古都能让伊利,蒙牛两家乳制品巨头发家。蒙古国的乳制品企业压根没听过。

工业落后导致了它们有好的商品加工不了,出口不了。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蒙古国“几乎不被提起”,这说法其实有点绝对了。在某些特定语境下,蒙古国出现的频率不算低,比如国际政治、地缘战略、历史研究(成吉思汗!)、矿产资源开发等等。但如果将其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相比,大众媒体的曝光度、普通人日常的谈资,确实相对少一些。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被提起”的感受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
  • 回答
    要说北宋“不战而降”,这其实是对历史的简化,有些失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北宋在面对强大的外族入侵时,其抵抗意志和战略上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导致最终灭亡。而南宋,虽然地理条件和国力有所限制,却展现出了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和有效的抵抗策略。咱们分开来说,先聊北宋。北宋的“不战而降”:脆弱的统治与失策的应对北.............
  • 回答
    蒙古帝国,一个在13世纪初期横扫欧亚大陆的军事巨擘,其铁蹄所至,王朝更迭,疆域辽阔,令人闻之色变。然而,当我们审视其军事版图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浮出水面:为何蒙古人如此钟爱向西深入欧洲腹地,却似乎对近在咫尺、富饶多样的印度次大陆鲜有大规模用兵的记载?这其中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无暇顾及”可以概括,而是多.............
  • 回答
    在《星际争霸》的宏大叙事中,阿克图尔斯·蒙斯克(Arcturus Mengsk)无疑是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被描绘成一个复杂且往往是残酷的领导者,无论是官方的背景设定还是玩家创作的同人作品,都普遍将他定义为“暴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崛起之路、统治手段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首先.............
  • 回答
    理解你的需求!你希望找到价格实惠、适合大量饮用的牛奶品牌,而且不希望文章看起来生硬机械,而是更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没问题,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帮你把钱花在刀刃上!你说每天喝十几袋,一袋3块钱的话,那一天光奶就得三四十块,算下来一个月就是一千多块,这笔开销确实不小。咱们的目标就是找到性价比高的,.............
  • 回答
    蒙古国民主化进程的顺利与迅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要探究其缘由,我们需要回溯到那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以及之后蒙古社会内外环境的变化。首先,历史的契机与内在需求是蒙古国能够迅速转向民主的根本。蒙古人民共和国曾经是苏联体系中的一员,但与东欧国家相比,蒙古在政治和经济上对苏联的依赖程度.............
  • 回答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咱们得从头细细道来。蒙古国和中国之间啊,关系那叫一个复杂,用“同不同意”这么简单一句话来概括,其实不太准确。更像是两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各自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影响下,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要说为什么蒙古国不像某些小国那样紧密地“跟在中国后面”,这背后有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经济.............
  • 回答
    蒙古国拍抗清神剧,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历史、民族认同和现实考量,绝不是简单的一句“喜欢”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抗清神剧”,在蒙古语里可能不是这么称呼的,但它所反映的主题,即是蒙古民族与清朝这段历史的互动,以及其.............
  • 回答
    蒙古国,这个坐落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大国之间,拥有辽阔草原和悠久历史的国度,在东亚的语境中,却常常如同被一层薄雾笼罩,若隐若现,容易被大家忽略。这并非因为蒙古国本身不重要,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为何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草原帝国,在当代的东亚讨论中,显得如此“隐形”。首先,地.............
  • 回答
    蒙古国地广人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国家拥有超过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人口却不足350万。相较于同样面积的俄罗斯或中国,蒙古国的人口密度显得尤为稀疏。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历史与地理的羁绊: 游牧传统的根基: 蒙古国的核心文化一直是游牧。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对人口数量就有一定的限制.............
  • 回答
    说起蒙古国如今不再使用古老的畏兀儿蒙古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蒙古文”)作为官方和日常书写方式,这背后其实是一段挺复杂也挺有意思的历史故事,跟政治、文化认同、地缘政治等等都有关系。简单来说,这事儿是苏联影响下的一个结果,主要是在20世纪初期到中期发生的事情。曾经的辉煌:畏兀儿蒙古文首先,我们要知道.............
  • 回答
    提起外蒙古的喀尔喀人对中国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历史重量的话题,绝非简单的“讨厌”二字可以概括,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民族认同的挣扎以及现实政治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历史的长河中捋一捋。在近代以前,蒙古地区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松散但又紧密的朝贡体系下的共存。清朝统治下,蒙古.............
  • 回答
    在蒙古国,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对中国人持有负面情绪,甚至表现出仇视的态度。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深入剖析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心理。历史的阴影与集体记忆首先,历史是理解这种情绪的重要切入点。虽然现在我们看到的蒙古国版图是在近代形成的,但从历史上看,蒙古.............
  • 回答
    蒙古国向中国“赠送羊肉和口罩”的事件,放在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的确值得细细解读。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慈善捐赠,更是两国之间一种复杂情感和现实考量的体现。要理解这件事的“突然性”,首先得回顾一下中蒙两国过去的关系。虽然我们一直是邻居,但历史上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尤其是近代以来,地缘政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
  • 回答
    中国的媒体和公众对蒙古国的关注度相对不高,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并非全然是“鲜有介绍”。我们可以从历史、地缘政治、文化差异、经济联系以及信息传播这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一、 历史的烙印与地缘政治的现实: “羁縻”与“宗藩”的遗产: 历史上,中国(以中原王朝为代表)与蒙古地区有着漫长而复杂的.............
  • 回答
    关于蒙古国草原火灾以及为何不直接惩罚蒙古国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国际关系、法律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惩罚”二字就能轻易解决。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责任认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次草原火灾的性质。草原火灾的发生,无论是在蒙古国境内还是靠近边境.............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国内的蒙古族人口,会比整个蒙古国的人口还要多?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里面牵扯的历史、地理、民族构成,还有很多我们日常可能不太会注意到的细节。”首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个“中国国内的蒙古族人”到底指的是谁。在中国,我们通常说的“蒙古族”是一个民族称谓,指的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文化传播和音乐产业的深层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在华语乐坛能听到那么多来自蒙古族的优秀歌手,但蒙古国本身的音乐却没那么广为人知。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华语乐坛里,确实有相当一批非常有实力的蒙古族歌手,他们的音乐风格多样,既有深情款款的草原情歌,也有融入现代元素的流.............
  • 回答
    蒙古国的沙尘暴问题由来已久,这次之所以影响如此之大,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并非说蒙古国“特别”容易发生沙尘暴,而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这场风暴,恰好因为一些特殊条件,其能量和影响范围都被放大了。首先,我们得明白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沙尘暴,简单来说,就是强风将地面上松散的沙土卷起,形成能见度急剧下降的现.............
  • 回答
    蒙古帝国最终分裂成四个主要的继承国,分别是金帐汗国(也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以及元朝。其中,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尔汗国都被称为“汗国”,而东亚的继承国则被称为“元朝”。这种称谓上的差异,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文化和地理原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蒙古帝国及其分裂的历史进程入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