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蒙古国老是喜欢拍抗清神剧?

回答
蒙古国拍抗清神剧,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历史、民族认同和现实考量,绝不是简单的一句“喜欢”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抗清神剧”,在蒙古语里可能不是这么称呼的,但它所反映的主题,即是蒙古民族与清朝这段历史的互动,以及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感。蒙古人拍这类题材,根本原因在于:

1. 历史记忆的传承与重塑:

清朝统治的复杂性: 咱们不能简单地把清朝看作一个完全压迫蒙古的帝国。在很多蒙古人的历史叙事里,清朝是漠北蒙古(外蒙古)被纳入其统治体系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清朝带来了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但这段历史的性质,在不同的蒙古族群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复杂而多样的解读。
“独立”的早期启蒙: 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主义思潮在全球兴起,蒙古人内部也逐渐产生了寻求独立的愿望。清朝的衰落,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为蒙古的独立提供了契机。而历史上那些与清朝进行过抵抗、但未能成功的事件,就成为了民族独立斗争的精神“前史”。拍成戏剧,就是为了唤起这种民族意识,告诉后人,我们曾经是独立的,我们也抗争过。
“外来者”的视角: 相对而言,清朝对蒙古的统治,在很多蒙古人的历史认知里,是一种“外来”的统治,尽管统治者中有满洲人(与蒙古人在族源上有一定联系),但最终的统治格局,还是被视为一种征服和治理。这种“外来”的标签,自然容易被用来构建民族叙事的对立面。

2. 民族认同的建构与强化:

“我们是谁”的追问: 尤其是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外蒙古独立建国后,蒙古国面临着如何定义自身民族认同的挑战。历史,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民族独立、英雄主义、反抗压迫的历史,就成了建构和强化民族认同的绝佳素材。
民族英雄的塑造: 抗清的历史,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屈的蒙古英雄人物,比如策妄阿拉布坦、阿玉奇等。这些人物的故事,是蒙古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戏剧化的呈现,可以让他们“活”过来,激励当代蒙古人。
与中国大陆的“切割”: 尽管蒙古国与中国大陆在地理上紧密相连,但在政治和民族认同上,蒙古国一直在寻求独立自主。强调与清朝(以及后来的中国)的“抗争”历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与中国大陆划清界限、巩固自身民族主体性的方式。

3. 现实政治与文化输出的考量:

国家叙事的需要: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需要一套属于自己的国家叙事,来凝聚人心,增强凝聚力。蒙古国作为新生的独立国家,尤其需要通过历史剧来确立自己的国家身份和民族地位。
吸引观众,传承文化: 历史剧是当下很多国家 popular culture(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国拍摄抗清题材的戏剧,一方面可以满足本国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如果能拍得好,也有潜力成为一种文化输出,让外界了解蒙古的历史和文化。
“正义”与“邪恶”的简化: 戏剧为了吸引观众,往往需要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和明确的善恶对立。将清朝描绘成一个压迫者,而蒙古人是受压迫的反抗者,这样的人物设定和情节安排,更容易制造戏剧张力,也更容易赢得观众的认同。

4. “神剧”的属性:

历史的艺术加工: 任何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都会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尤其是“神剧”,更是会对历史进行夸张、甚至扭曲的处理,以达到更强的戏剧效果。比如,可能会放大蒙古人的英勇,缩小清朝的实力,甚至加入一些虚构的桥段。
民族情感的宣泄: 对于一些久远且带有伤痛的历史,戏剧化的演绎,尤其是以“抗争”为主题的,本身也是一种民族情感的宣泄。观众通过观看,能够感受到民族的自豪和对过去苦难的共鸣。
“我们想看到的”: 简单来说,蒙古国的观众,尤其是那些对民族历史有情怀的人,他们更想看到的是一个英勇反抗、最终走向独立的蒙古民族的形象,而不是一个被压迫、无助的形象。抗清神剧,恰恰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

所以,蒙古国拍抗清神剧,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纯粹的“喜欢”,而是:

回应历史的召唤: 历史的记忆总是在被不断挖掘和解读,而蒙古与清朝的这段关系,无疑是蒙古民族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构现代民族的基石: 在一个以民族国家为主导的世界里,强大的民族认同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
文化表达的一种方式: 就像我们中国人也喜欢拍各种“抗日神剧”一样,戏剧是一种能够快速传播历史观和民族情感的媒介。

这些剧集,与其说是“抗清神剧”,不如说是蒙古国人民在用他们的方式,梳理自己的历史,凝聚自己的民族情感,并在世界舞台上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当然,具体到每一部作品,其历史还原度、艺术水准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理解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抗中神剧应该是韩国最多吧,唐太宗都不知道被射瞎了几回。韩国抗日神剧也不少,《鸣梁海战》里面日本战船也就比纸糊的稍微硬点。蒙古国拍的抗清神剧里面噶尔丹和阿奴可敦也并没有直捣北京,活捉康熙。

中国有抗日神剧,哈萨克和俄罗斯有抗蒙神剧,泰国有抗缅神剧,印度有抗英神剧,欧洲有抗土神剧。

还是一句话,地图炮、YY剧是全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和什么种族歧视、昭和之类的都无关,键政人士就别瞎起劲了。

user avatar

怎么我看之前网上一篇报道说,蒙古国十分欢迎中国对他们的民族大融合的?

比如,他们拍了【蓝玉捕鱼儿海探险记】【永乐漠北微服私访记(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等歌颂民族大融合的电视剧。

而且还给蒙古国的汉族高考加分。对侮辱朱棣画像的,会直接判刑处理。

user avatar

苏联没有正式占领蒙古国,也没有直接统治蒙古国,不能算是蒙古国的“国家仇敌”。何况,苏联时期部分蒙古国人跟苏联一道坑害另一部分蒙古人,当下蒙古国上层基本大部分跟前苏联时期的当权派有密切联系,骂苏联就是在骂自己家族。

所以,打民族牌的蒙古国影视从事者只能往前推找仇人代号。大清国是比较熟悉的“敌人”,不仅时间比较近记忆犹新,而且前苏联时期就已经对大清国“罪行”进行过很多科普。也符合当下蒙古国右派中最为流行的民族主义市场,当然蒙古国左派也很鄙视神剧,而且经常公开嘲笑戏弄。


有些回答又在搞双标,如同古装神片和抗日神剧不代表中国人和国家的历史观一样,蒙古国的抗清神剧也不代表全蒙古人的历史观。还有那个姓“曹”的答主,请问您及其家乡人跟刘邦有多大血缘关系。

user avatar

或许以下可以解释一二

《冯玉祥将军自传》谈到当时的活佛喇嘛患梅毒,烂塌了鼻子!

据冯玉祥将军说:「谈到人口,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

因为由本部内地来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当时活佛即患梅毒,烂塌了鼻子。

据说目前检查结果,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自然更大了。这种现象是太可怕了,若任其继续存在,马上就会有灭绝种族的危险!」

(摘录自《冯玉祥自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蒙古国拍抗清神剧,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历史、民族认同和现实考量,绝不是简单的一句“喜欢”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抗清神剧”,在蒙古语里可能不是这么称呼的,但它所反映的主题,即是蒙古民族与清朝这段历史的互动,以及其.............
  • 回答
    蒙古国民主化进程的顺利与迅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要探究其缘由,我们需要回溯到那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以及之后蒙古社会内外环境的变化。首先,历史的契机与内在需求是蒙古国能够迅速转向民主的根本。蒙古人民共和国曾经是苏联体系中的一员,但与东欧国家相比,蒙古在政治和经济上对苏联的依赖程度.............
  • 回答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咱们得从头细细道来。蒙古国和中国之间啊,关系那叫一个复杂,用“同不同意”这么简单一句话来概括,其实不太准确。更像是两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各自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影响下,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要说为什么蒙古国不像某些小国那样紧密地“跟在中国后面”,这背后有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经济.............
  • 回答
    蒙古国,这个坐落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大国之间,拥有辽阔草原和悠久历史的国度,在东亚的语境中,却常常如同被一层薄雾笼罩,若隐若现,容易被大家忽略。这并非因为蒙古国本身不重要,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为何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草原帝国,在当代的东亚讨论中,显得如此“隐形”。首先,地.............
  • 回答
    你说蒙古国“几乎不被提起”,这说法其实有点绝对了。在某些特定语境下,蒙古国出现的频率不算低,比如国际政治、地缘战略、历史研究(成吉思汗!)、矿产资源开发等等。但如果将其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相比,大众媒体的曝光度、普通人日常的谈资,确实相对少一些。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被提起”的感受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
  • 回答
    蒙古国地广人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国家拥有超过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人口却不足350万。相较于同样面积的俄罗斯或中国,蒙古国的人口密度显得尤为稀疏。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历史与地理的羁绊: 游牧传统的根基: 蒙古国的核心文化一直是游牧。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对人口数量就有一定的限制.............
  • 回答
    说起蒙古国如今不再使用古老的畏兀儿蒙古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蒙古文”)作为官方和日常书写方式,这背后其实是一段挺复杂也挺有意思的历史故事,跟政治、文化认同、地缘政治等等都有关系。简单来说,这事儿是苏联影响下的一个结果,主要是在20世纪初期到中期发生的事情。曾经的辉煌:畏兀儿蒙古文首先,我们要知道.............
  • 回答
    提起外蒙古的喀尔喀人对中国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历史重量的话题,绝非简单的“讨厌”二字可以概括,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民族认同的挣扎以及现实政治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历史的长河中捋一捋。在近代以前,蒙古地区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松散但又紧密的朝贡体系下的共存。清朝统治下,蒙古.............
  • 回答
    在蒙古国,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对中国人持有负面情绪,甚至表现出仇视的态度。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深入剖析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心理。历史的阴影与集体记忆首先,历史是理解这种情绪的重要切入点。虽然现在我们看到的蒙古国版图是在近代形成的,但从历史上看,蒙古.............
  • 回答
    蒙古国向中国“赠送羊肉和口罩”的事件,放在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的确值得细细解读。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慈善捐赠,更是两国之间一种复杂情感和现实考量的体现。要理解这件事的“突然性”,首先得回顾一下中蒙两国过去的关系。虽然我们一直是邻居,但历史上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尤其是近代以来,地缘政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
  • 回答
    中国的媒体和公众对蒙古国的关注度相对不高,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并非全然是“鲜有介绍”。我们可以从历史、地缘政治、文化差异、经济联系以及信息传播这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一、 历史的烙印与地缘政治的现实: “羁縻”与“宗藩”的遗产: 历史上,中国(以中原王朝为代表)与蒙古地区有着漫长而复杂的.............
  • 回答
    关于蒙古国草原火灾以及为何不直接惩罚蒙古国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国际关系、法律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惩罚”二字就能轻易解决。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责任认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次草原火灾的性质。草原火灾的发生,无论是在蒙古国境内还是靠近边境.............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国内的蒙古族人口,会比整个蒙古国的人口还要多?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里面牵扯的历史、地理、民族构成,还有很多我们日常可能不太会注意到的细节。”首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个“中国国内的蒙古族人”到底指的是谁。在中国,我们通常说的“蒙古族”是一个民族称谓,指的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文化传播和音乐产业的深层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在华语乐坛能听到那么多来自蒙古族的优秀歌手,但蒙古国本身的音乐却没那么广为人知。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华语乐坛里,确实有相当一批非常有实力的蒙古族歌手,他们的音乐风格多样,既有深情款款的草原情歌,也有融入现代元素的流.............
  • 回答
    蒙古国的沙尘暴问题由来已久,这次之所以影响如此之大,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并非说蒙古国“特别”容易发生沙尘暴,而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这场风暴,恰好因为一些特殊条件,其能量和影响范围都被放大了。首先,我们得明白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沙尘暴,简单来说,就是强风将地面上松散的沙土卷起,形成能见度急剧下降的现.............
  • 回答
    马其顿共和国在2019年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这一举动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很多朋友会产生疑问,既然马其顿改了国名,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给蒙古国加上“北”字,变成“北蒙古国”呢? 为什么这件事在蒙古国身上就没有发生呢? 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不仅仅是名字上的一个简单的修饰,而是背后牵扯.............
  • 回答
    蒙古国草原起火,并蔓延至中国境内,这已不是新鲜事。这类事件频发,其背后原因复杂,涉及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跨国合作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蒙古国草原为何“火烧不绝”?蒙古国拥有辽阔的草原,这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游牧文化赖以生存的根基。然而,这种广袤而相对单一的.............
  • 回答
    蒙古国没有海岸线,这一点是事实,也是许多人会感到困惑的原因。那么,这个内陆国家为何还要投入资源去“建设海军”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蒙古国并非是为了在海洋上扬帆远航而建设“海军”。他们所说的“海军”,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海军部队”或者“水上部队”。这支部队的主要职能和使命,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在公.............
  • 回答
    蒙古国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仅300万,这样的组合按理说应该能发展出相当不错的经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蒙古国经济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究其原因,是一个多方面、系统性的问题,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结构、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历史遗留的负面影响: 苏式计划经济.............
  • 回答
    关于2017年七八月份在蒙古国杭爱山发现班固为大破匈奴所书摩崖《燕然山铭》(“燕然勒石”遗迹)的说法,我需要先澄清一点:截至我知识的最新信息,并没有确切的官方考古发现或学术报告证实2017年七八月份在蒙古国杭爱山发现了班固所书的《燕然山铭》摩崖石刻。“燕然勒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