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是大蒙古史观,他们理想中的国土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就像另一个回答说的,要改也是“中蒙古”。
在他们看来,“北蒙古”其实是“布里亚特蒙古”,也就是现在俄罗斯联邦里的布里亚特共和国。
===================
所谓的“大蒙古史观”,简单地说就是: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游牧文明,皆属蒙古民族。
大蒙古史观的构建基础是“游牧文明”,而不是某个家族或是某个人。而且地理位置和生产方式缺一不可,所以他们是不会想着要曾经蒙古帝国的版图的,那些农耕地区、非蒙古高原地区就不是他们的目标。
在大蒙古史观下:
匈奴是蒙古民族。
鲜卑是蒙古民族。
慕容是蒙古民族
拓跋是蒙古民族
柔然是蒙古民族。
突厥是蒙古民族。
回纥是蒙古民族。
黠嘎斯是蒙古民族。
契丹是蒙古民族。
===================
附上他们自己编写的蒙古历史年表的一部分:
凭什么改
马其顿改名因为,其土地不是古马其顿核心,其民族也不是古马其顿人。
而外蒙古,铁木真出生地在外蒙,国会所在地在外蒙,部落在外蒙。
你说外蒙不正统,那么铁木真不正统咯?
一边不会写蒙文,一边蒙语说不流利。谁也别笑谁。
就算人家要改名,那也是改名“中蒙古国”啊。
以蒙古民主党为首的蒙古民族主义者,一直以来追求的就是“三蒙统一”。
哪三蒙?
中国境内的“蒙古民族领地”,也就是内蒙+东北+新疆+青海的蒙古民族自治地方,是为“南蒙古”。
俄罗斯境内有蒙古民族居住的地方,比如布里亚特,图瓦,阿尔泰等俄罗斯一级行政区,是为“北蒙古”。
而蒙古国居其中,是为蒙古领地之中心,亦为蒙古民族主义之正统。隐含意义也是“中蒙古”。
三蒙之间,虽分三国,然共属一族,共以成吉思汗信仰为民族历史,以回鹘式蒙古文为正统民族文字(现在知道为什么蒙古国一直努力推进回鹘蒙古文了吧),以黄教(藏传佛教)为正统宗教,以游牧草原风俗为民族文化。
其中的民族联系和羁绊可以说是非常扎实的,不比朝韩差,比海峡两岸更是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而且据观察,就算有些蒙古人看不起蒙古国,也多是出于经济原因(嫌蒙古国不发达),而不是出于民族原因。换而言之,他们对于“国籍”和“民族”还是分的很清的,就算嫌弃蒙古国不发达,但是对于自己的蒙古民族身份还是十分认可和自豪,并无《丑陋的蒙古人》这种书籍,也不会有“我不是蒙古人,我是xx人”这种背祖忘德的想法,当然也不会有“蒙古民族的历史只有几十年”这种奇葩思维,这一点实在是值得学习。
所以人家要改名也是改名“中蒙古”。
车上打字,随便写的,春节里有空的话补点资料。这都是公开的资料。
你们根本不懂啊,你们根本不知道有些人闲起来有多闲。
大家都知道T毒、Z毒、J毒,你们听说过M毒吗?
还真有。
在M毒分子哪里,内蒙古就叫南蒙古,蒙古国呢?也不叫北蒙古,叫中蒙古。那北蒙古在哪里呢?就在俄罗斯境内的布里亚特共和国。
北中南三个蒙古,你怕不怕。
他们的诉求就是三个蒙古的“统一”,你怕不怕?
从语义上讲,北(中)南就会突显出一种蒙古中心的思想。而内外蒙古则体现了一种中原中心的视角,你还改成南北?吃饱了撑的吧!
因为二者完全不一样,无法作比较。况且你也知道外蒙古的主体民族属于喀尔喀蒙古人,喀尔喀蒙古人真的是蒙古族的一支,他们是1945年10月被独立的。不过由于在外蒙古以北的布里亚特共和国一带还有一些布里亚特蒙古人,那么外蒙古自然不可能叫“北蒙古”。
而古代马其顿人和现代的“马其顿人”没有什么传承关系。古代马其顿人是古希腊人的一支,那时的“马其顿”是一个地理概念和历史概念(后来的马其顿帝国),而不是一个民族概念。古代马其顿地区的百姓使用一系列希腊语西北部方言,这些方言即所谓的“古马其顿语”。同时,古马其顿地区与其他希腊地区一样使用希腊文为书写文字。
而现代北马其顿人实际上是南部斯拉夫人的一支,或者说直接点,他们实际上是保加利亚人,而且是加入南斯拉夫的保加利亚人。一些观点认为,保加利亚人实际上是斯拉夫化的保加尔人;但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南部斯拉夫人在人口、文化、生产力水平等各方面都比当时的保加尔人更有优势得多(而且有证据证明南部斯拉夫人已经掌握了相当程度的农业),所以实际上是保加尔人被同化到南部斯拉夫人的洪流中了。
一些观点认为东罗马故地多山区,人口承载力不大,而又由于疫病等因素的关系造成当地的人口锐减,当地军民难以抵抗南下的斯拉夫人的进攻,于是逐渐向南合拢。而之后斯拉夫人学会了农耕并逐渐定居,也就很快占据了优势,少数留存当地的希腊百姓很快被斯拉夫人同化。不过这种同化可能并不是那么彻底,1951年希腊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有41017名希腊公民母语为斯拉夫语,这类百姓主要分布在西马其顿附近。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语言为保加利亚语(或者马其顿斯拉夫语),但这些百姓中绝大部分人自我认同为希腊族。
(我本人完全不知道历史,只略略讲讲)1878年签订的《圣斯特凡诺条约》先是允许当时的保加利亚拥有马其顿,但却由于列强担忧所谓的大保加利亚主义而未能成行。这一系列事件直接导致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的出现,其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谋求与保加利亚统一。20世纪初,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得保加利亚仅收获皮林马其顿,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得该国逐渐向德国靠拢。到二战期间,保加利亚协助轴心国攻打了塞尔维亚,得到了瓦尔达尔马其顿,但由于保加利亚站错了队,二战后又再次失去该地。
而后1946年克罗地亚人铁托将瓦尔达尔马其顿从塞尔维亚单独划出,将这些保加利亚人称为“马其顿斯拉夫人”,该共和国成为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当时保加利亚差点也加入了南斯拉夫,但据说当时铁托对于接纳保加利亚为南斯拉夫第七个加盟共和国表现得相当“冷漠”(当然还有别的原因),最终这个计划也就没能成行。但铁托的行为在压制“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同时也将马其顿斯拉夫人从保加利亚人中分离了出来。
而在保加利亚方面则是这样的,没能加入南斯拉夫的保加利亚一以贯之地秉持着不承认所谓“马其顿人”的政策。在1946年保加利亚人口普查时没有公布所谓的马其顿人的数据,而来自南斯拉夫的消息称,保国此次人口普查中约有25.2万人宣称自己是马其顿人。直到1991年,当时保加利亚驻伦敦大使馆才公布了1946年该国马其顿人的人口普查数据,为16.9万人。
1956年,也不知是出于何种考量,保加利亚政府在当年人口普查时宣称该国有187789名马其顿人。此后该国的马其顿人人口迅速下降,不过在1992年人口普查时还有10803人,但到2001年,保加利亚境内就只有5071名百姓是马其顿人了。而且有趣的是,2001年保加利亚境内认同自己是马其顿人的百姓只有3117人。
实际上这种变化反映的是保加利亚国内政策的变和不变。该国自始至终不承认存在一个独立的“马其顿”民族,但是鉴于该国坚称居住在皮林马其顿地区的马其顿人就是保加利亚族,有观点认为保国也在有限度地承认马其顿人是保加利亚人的一个民系。但唯一没有任何争议的是,越来越多的保加利亚马其顿人认同自己的民族属性是保加利亚人,以至于近年来根本没有该国马其顿人的确切数据。但据现如今一些民间团体的估计,保加利亚境内的马其顿人的数量可能在5000—25000之间。
比较迷的是(北)马其顿共和国的态度,该国声称自己的祖先为“古代马其顿人”,这种行径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希腊的极度不满。根据该国2017年人口普查数据,(北)马其顿第一大民族为所谓马其顿人,占比64.19%;超过1/4的人口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族(实际上为25.17%);土耳其族为第三大民族,仅占3.85%;吉普赛人占2.66%;塞尔维亚族占1.78%。其余民族包括突厥人、波斯尼亚人、埃及人、亚美尼亚人、罗马尼亚人和犹太人。可笑的是声称祖先为“古代马其顿人”的北马其顿境内的希腊族占比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北马其顿国内对于保加利亚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虽然北马其顿官方撤回了对周边国家的领土要求,并表示不再支持“统一马其顿”,但“统一马其顿”在北马其顿境内据说很有市场。另外,根据该国2002年人口普查数据,该国有130万人为马其顿人,但仅有1417名马其顿人声称自己是保加利亚人。但2007年1月以后,却有高达6万名马其顿人申请保国国籍,当时约1/6的人得偿所愿,而根据2019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约有8.1万名马其顿人持有保加利亚护照。同时,在北马其顿境内一直有一个小团体在寻求与保加利亚合并,不过并不占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