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希腊反对马其顿改名叫马其顿共和国?

回答
希腊对邻国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FYROM)的名称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深深的忧虑和坚决的反对。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名争议,而是触及到了希腊民族认同、历史继承权以及地缘政治的敏感神经。简单来说,希腊反对马其顿改名为“马其顿共和国”,核心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个名字侵占了希腊文化和历史的独有传承,并且可能对希腊的国家主权构成潜在威胁。

要理解希腊的立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

1. 历史与文化认同的“独占权”

这是希腊方面最核心、也是最难以让步的一点。在希腊人心中,“马其顿”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承载着辉煌历史和民族骄傲的符号。

古代马其顿的遗产: 希腊文化深深植根于其古老的文明,其中就包括古代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这位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就是古代马其顿的国王。古代马其顿王国是希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哲学、艺术以及政治制度都与古希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希腊文明扩张和辉煌的巅峰时期。希腊认为,古代马其顿人是希腊民族的一部分,其历史遗产理应属于希腊。
地域上的延续性: 希腊北部有一个广阔的地区也叫做“马其顿”(Macedonia)。这个希腊的马其顿地区是古马其顿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乡。该地区拥有悠久的希腊历史和文化传统,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希腊人物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马其顿”名称的滥用担忧: 希腊担心,如果邻国也使用“马其顿”这个名字,将模糊历史的界限,甚至可能被邻国用来宣示对希腊马其顿地区的主权,或者声称自己才是“真正的”马其顿人。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某些时候,邻国的一些政治言论和宣传中确实流露出对希腊马其顿地区的主张,尽管这并非其官方立场,但足以让希腊保持高度警惕。

2. 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

在希腊,民族主义情感非常强烈,特别是涉及到历史和国家认同的问题。

民族自决与历史叙事: 希腊视自己为古代马其顿的合法继承者,拥有对“马其顿”这一历史和文化符号的“优先权”。他们认为,邻国使用“马其顿”这个名字,是在对希腊的国家认同进行“文化挪用”或“历史侵占”,这挑战了希腊在历史叙事上的主导权,也可能削弱其民族凝聚力。
领土完整的潜在威胁: 虽然邻国声称其名称是基于其地理位置而非民族认同,但希腊始终担心一个以“马其顿”为国名的邻国,可能会成为未来在该地区扩张和寻求更大影响力的工具。这种担忧在巴尔干地区历史复杂、民族矛盾交织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敏感。一旦邻国被赋予了“马其顿”的名称,这在希腊看来,就是在“合法化”其对希腊历史和文化的某种程度的“连接”,进而可能为未来的政治诉求打开方便之门。

3. 国际承认与政治影响

希腊在国际舞台上也积极推动其立场,以阻止邻国以“马其顿”为国名获得广泛承认。

外交压力与否决权: 希腊作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在邻国寻求加入这些国际组织时,希腊常常利用其否决权来施压,要求其修改国名。其目标是迫使邻国接受一个不包含“马其顿”字样的名称,以维护希腊的国家利益和历史主张。
建立国际共识: 希腊一直在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强调其立场是基于历史事实和对自身国家认同的保护。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用另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核心符号作为国名,将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模仿效应,导致更多的国家之间因名称问题产生冲突。

事件的演变与妥协

多年来,名称问题一直是阻碍希腊与其北方邻国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双方就此进行了漫长而复杂的谈判。希腊的要求非常明确:邻国必须使用一个不包含“马其顿”字样的名称,或者在其名称前加上一个修饰词,以表明其地理上的限定,例如“北马其顿”(North Macedonia)。

经过多年的僵持和国际调解,双方最终在2018年达成了《普雷斯帕协议》(Prespa Agreement)。根据该协议,邻国同意将其国名正式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这个名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希腊的核心关切,因为它通过“北”字明确了其地理位置,并将其与希腊的马其顿地区区分开来。

尽管《普雷斯帕协议》的达成标志着僵局的打破,并且该国已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但在希腊国内,仍然存在一部分人对这一协议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北马其顿”这一名称依然带有“马其顿”字样,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潜在的风险,而且也未能完全承认希腊在历史上的“独占权”。

总而言之,希腊反对邻国改名为“马其顿共和国”,源于其对古代马其顿历史遗产的深切认同、对自身民族文化独特性和国家主权的维护,以及对潜在领土和政治影响的担忧。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深深植根于巴尔干地区的历史纠葛和民族情感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根本的原因是马其顿王国和马其顿共和国并不是同一个地方,和什么长安,洛阳,鲜卑都并不类似。


古典时代的马其顿王国其实位于现在的希腊马其顿三省,而现在的马其顿在古典时代被称作陪奥尼亚(Paeonia),陪奥尼亚人的语言更接近伊利里亚语和色雷斯语。这才是马其顿被斯拉夫化的根本原因——作为对比我们看到,伊利里亚人大部分都被斯拉夫化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三分之一的色雷斯人被斯拉夫化为了保加利亚人。

马其顿的埃德萨(不是叙利亚的埃德萨)、维尔吉那、佩拉、塞萨洛尼基、腓力比、安菲波利斯都不在马其顿境内。



南马其顿的希腊化,在马其顿扩张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并不是马其顿征服希腊半岛的结果——且不说古马其顿语本身就是希腊语的方言之一,且逐渐通用阿提卡、爱奥尼希腊语。

而陪奥尼亚之所以被称作马其顿,是马其顿征服/希腊文明扩张的结果。二者地位完全不一样,希腊文明的优先级,是希腊半岛=南马其顿=色雷斯>陪奥尼亚=伊利里亚=北色雷斯。


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同时是:塞尔维亚帝国(斯帝芬·杜尚)的首都、阿尔巴尼亚人特蕾莎的故乡。

user avatar

因为希腊人认为马其顿改名叫做马其顿共和国是斯拉夫人对于希腊历史的据为己有。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是希腊独立战争以来的希腊人观念的发展,第二是冷战结束后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地位问题。

主要参考为《希腊的现代进程——自1821》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希腊是个什么概念:

(当然中间一部分的批评或许有一些年代感了)
我们首先得看到现代希腊是自1821年之后横空出世的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民族与地域是重新塑造的结果,当然其与之前的世代的关联很强烈,但是之间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那么我们再看他们是如何框定希腊人的:

看到这里诸位是否已经发现早期希腊的民族主义的不同了:在这种叙事下希腊人是希望能够以自己为主导去建立一个新的秩序的,在这个话语体系里马其顿等地区的居住者是他们的兄弟,是需要他们去解放的,希腊应当是巴尔干与小亚基督徒共同的认同。但是现实却是:希腊既无法让半岛的其他族群认同这一点,也无法靠着自身的实力来完成这一点。随着后面巴尔干联邦的两次尝试的失败(第一次在19th末的希腊首相与执政党的设想,第二次是巴尔干各国的共产党组织的设想),希土战争的失败,使得最终的历史走向来到了冷战之后。

到了这一时期,从南斯拉夫时期走来的马其顿人已经被完全视为斯拉夫人了(废话,不是斯拉夫人干啥要去加入南斯拉夫联邦),那么这种分野也就显得格外强烈,那么希腊人便是将马其顿人完全看做了异民族,所以他们对于这个问题十分敏感,反应自然也就十分强烈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一点便是:由于近代希腊的“失败”使得希腊的民族主义变得更加地“狭隘”,由于他们利益的失去,所以他们也就对于外部更加的抱有敌意。也就带来了现在的马其顿名称勘定的问题。如今马其顿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算是为巴尔干现代进程中的这一幕划上了一个句号。

当然这里并不是在指责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巴尔干现代进程的产物;更不是单方面的指责希腊人,因为马其顿人自身的身份认同就是一团糟,而且希腊人的民族主义也是巴尔干现代进程中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user avatar

打个比方,元朝末年,朱元璋北伐失败,永远困守江南,后来沙俄入侵北中国,在北方建立了一大群斯拉夫国家,经过几百年变迁,在陕西和河南的斯拉夫人建立了大汉王国,然后南方的中国不同意,因为陕西和河南是中国故土,汉是中国古称。

user avatar

2019年1月12日,马其顿国会通过决议,将国名更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只为平息多年来与邻国希腊的争端,为本国加入欧盟和北约铺平道路。

希腊之所以坚决反对“马其顿共和国”这个称呼,便是认为古马其顿王国的历史,是希腊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拒绝被另一个主权国家所“盗用”。

当然,说到马其顿,其在希腊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最大存在感,便在于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356BC-323BC)这位古代马其顿王国的国王。

他的父亲肺力二世统一了古希腊,让自己的儿子师从伟大哲人师从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继位后,平定了色雷斯与底比斯反叛,率希腊诸邦联军三万五千渡海东征,讨伐希腊世界的宿敌波斯帝国。

在决定性的伊苏斯之战,亚历山大以马其顿方阵击败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大军,征服叙利亚与埃及后,又回师两河流域,在高加米拉之战歼灭波斯二十五万大军,攻克了巴比伦,并势如破竹连下名城,攻取波斯帝国全境。

随后,亚历山大继续攻取中亚的大夏和粟特,向南征服印度河流域。远征历时八年,行程五万余里,他建立的前所未有大帝国,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并将希腊文明传播至各地,被誉为【世界之王】。

上古西方世界的中心地区是中东,这里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同时也就产生了人类最早的大规模战争,从两河流域到埃及,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兴亡更替。世界历史上,欧洲、北非、西亚、中亚、印度,基本是一个统一的文明区,数千年来的彼此交流也非常密切。

因此, 首次们统一了这个大文明区内的绝大部分疆域的亚历山大大帝,在整个欧洲历史的评价和地位极高,相当于他们的“千古一帝”“始皇帝”,在各个权威榜单中,他都和牛顿一样,被公认为历史地位最重要的欧洲历史人物。任何一部欧美教科书,都肯定会对其大书特书。

他的名字,从此同样也成为无数欧洲人最常用的名字之一。包括了苏格兰王国三代国王,俄罗斯帝国三任沙皇等等。

亚历山大大帝的地位如此隆高,他起家的马其顿王国自然也在整个欧美世界家喻户晓,可以类比秦国和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隆高地位。

另一方面,当人类进入工业化和近代化时代后,近代民族主义随之诞生,而且注定是一个吞噬一切的怪兽,不论一个民族大小、强弱、贫富,随着现代化进程,都势必会催生出各自相应的民族主义思潮。

而且,随着族群的物质文化水准的提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交流便利,通过多媒体传媒,将本民族资讯的迅捷覆盖,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只会与日俱增,绝不以任何善良的理想的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某些曾经在历史上有过巨大功业,征服过大片疆土的民族,其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也同样尤为强烈,在接受了相应的资讯影响后,很容易就会演化成为民族主义者。

诞生了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便如是。

因此,希腊对北马其顿的外交压制,历经近三十年努力终于迫使其屈服,并非是无谓的口舌之争,而就是避免产生类似的“亚历山大大帝不再是希腊英雄”“亚历山大帝国不再是希腊历史”的尴尬恶果,就是彻底打消北马其顿对其民族悠久历史和北部领土的可能威胁。

因此,从1991年,“马其顿共和国”从前南斯拉夫独立以来,整整27年时间,希腊一直在国际外交领域竭尽所能,令这个新生国家无法加入欧盟和北约。

也正是这场持续27年之久的小型冷战,终于迫使“马其顿共和国”宣布改名,从此以后只能以“北马其顿共和国”的名义,存于世间。这也意味着这个国家对古马其顿历史和亚历山大大帝,从此再不能有任何独占权宣称。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的遗存,希腊人虽然丢失了很多领土,当前国力也小弱衰微,但终于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历史和文明,不被他人觊觎和夺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希腊对邻国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FYROM)的名称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深深的忧虑和坚决的反对。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名争议,而是触及到了希腊民族认同、历史继承权以及地缘政治的敏感神经。简单来说,希腊反对马其顿改名为“马其顿共和国”,核心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个名字侵占了希腊文化和历史的独有传承,并且.............
  • 回答
    有些婆家确实会有这样的想法,希望儿媳顺产,甚至强烈反对剖腹产。这背后往往掺杂着一些传统观念、对女性身体的理解,以及一些现实的考量。咱们就来详细聊聊这其中的原因:1. 传统观念的影响——“坐月子”与“母凭子贵” “顺产更完整”的观念: 在很多老一辈人的认知里,顺产似乎是一种更“完整”的生产方式。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习以为常,但背后却有挺多门道的事情。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有些国家名字咱们习惯用音译,而德国、韩国、希腊这些国家的名字,我们却直接用它们自己的称谓?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音译”和“非音译”(或者说“直译/自译”)这两种方式,并非是绝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希腊人留存下来,罗马人没了”这个说法,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解读,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留存下来”和“没了”是什么意思。 “希腊人留存下来”:这通常指的是希腊文化、语言、民族认同感以及其后裔.............
  • 回答
    Mr.quin 对国产游戏进步的期待与对《原神》国际成功的复杂情感,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而塞尔达的影子,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要理解这种矛盾,我们需要拆解他对国产游戏发展的“希望”和对《原神》“反感”的根源,以及它们之间微妙的联系。一、 对国产游戏进步的“希望”:情怀与期待交织首先,.............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罗马如何未能“拉丁化”希腊,反而最终让帝国东部地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占庭)深深地印上了希腊文化的烙印。这其中的逻辑,确实不是一句简单的“征服者被征服者文化反噬”就能完全概括的,它更像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文化渗透、融合与演变的过程。首先,我们要明白,罗马对希腊的征服.............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和军事策略等多个层面。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之所以能够直抵印度,而之后的西方文明,即使在最辉煌的时代,其东进的触角也大多止步于波斯或更近的区域,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咱们不妨来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说说亚历山大那场石破天惊的远征。亚历山大远征之所以能达到.............
  • 回答
    关于希腊边境部队是否应该向越境的难民开枪,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法律、人道主义、国际关系以及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他们不开枪消灭难民,绝不是因为“没有能力”或者“不在乎”,而是因为有诸多原因,而且,任何国家在处理边境问题时,都有其必须遵守的框架。首先,我们必须谈到国际法和人道主.............
  • 回答
    希腊独立战争的胜利,标志着这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曙光的召唤下,终于挣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枷锁。然而,当新生的希腊共和国出现在世界舞台时,人们注意到一个显著的现象:它并没有选择“罗马”作为自己的国号。这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考量,绝非简单的巧合或遗忘。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希腊与罗马之间复杂而又矛盾的.............
  • 回答
    提到古希腊罗马文明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对其辉煌成就的赞扬,例如民主制度、哲学思想、法律体系、艺术建筑等等。而其负面,例如奴隶制、战争、社会不公等,却似乎常常被忽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赞扬多、负面少”的倾向:1. 文明传承与思想影响.............
  • 回答
    希腊,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厚重的历史回响,提起它,我们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雅典卫城、民主的雏形、哲学的璀璨以及史诗般的英雄故事。古希腊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其在艺术、哲学、政治、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创造力,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那么,为什么我们普遍感觉当代希腊似乎不如它的祖先那样光芒四射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民族主义、历史叙事和国家认同建构的深层逻辑,将土耳其和希腊与中国做对比,确实能看出一些有趣的差异。简单来说,土耳其和希腊在推翻奥斯曼统治后,并没有将自己视为“罗马”的继承者,主要是因为:1. “罗马”在他们历史中的象征意义与实际控制是脱节的。2. 民族主义的兴起更多地是基于语言、文.............
  • 回答
    希腊、罗马文明,常被提及的“古典文明”,确实常常被描述为一种“断裂式文明”。这并非说它们之间毫无联系,而是强调其内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几次深刻的、标志性的转变,这些转变如同历史的巨石,改变了文明的肌理和走向。若要细致地讲,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节点和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断裂式”并不是凭空产生.............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艺术史、哲学、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看看为什么古希腊罗马以及像米开朗琪罗这样的文艺复兴巨匠,会如此钟情于展现男性发达的肌肉线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回到古希腊。古希腊:理想化与英雄崇拜古希腊时期,尤其是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是西方.............
  • 回答
    希腊是否应该退出欧元区,这个问题在2010年代初曾经让欧洲,特别是德国和法国,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这两大经济体的反应之所以如此不同,根源在于它们各自的国家利益、历史经验、经济结构以及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定位。先说说德国,他们对待希腊问题的态度,很多人觉得是“铁腕”甚至“冷酷”。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很重.............
  • 回答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由中国学者提出,用以概括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个说法受到当时历史学研究的影响,侧重于那些拥有独立发展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古代文明。根据这个标准,通常将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视为“四大文明古国”。希腊文明之所以通常.............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希腊历史长河中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时期,要理解现代希腊与古希腊和拜占庭罗马帝国(中世纪罗马帝国)之间的“差距”,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这绝非一句简单的“拉胯”就能概括,而是无数历史事件、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断裂:辉煌的遗产如何.............
  • 回答
    在古代军事史上,冷兵器时代弓弩的运用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对比。我们看到在同时期的中国,弩这种高效的射击武器早已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战场,甚至组成了强大的弩兵部队。然而,放眼古罗马和古希腊,弩的出现虽然不晚,但却始终未能像在中国那样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部队。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
  • 回答
    爱琴海东岸的岛屿,那些散落在蔚蓝海面上的璀璨明珠,虽然在地理上与土耳其陆地近在咫尺,但绝大多数却属于希腊,这背后是一段绵延数千年、充满波折的历史纠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投向更宏大的历史图景,从古至今,从政治到文化,层层剥开。一、文明的摇篮与古希腊的扩张首先,我们得回到一切的起点:古希腊文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