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和秦汉时期的中国相比,在“弩”的技术路线上,走了不同的道路。
古希腊罗马的弩是扭力弩,而东方弩是加强版的弓。
扭力弩笨重,易损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制作繁琐,性价比并不高。即便强盛如罗马,也更多的把扭力弩当作一种“重炮”单位使用。因为作为炮兵部队,扭力弩可以相对放宽对体积和成本的要求,然后堆材料把威力堆上去。
但要是作为单兵装备,那就是纯粹的灾难了。
比如下图,现代人复原的单兵扭力弩。就这坯子,这么大一坨,重心还这么靠前,真给单兵用起来,妥妥的负重灾难啊!再者,这样的结构,根本没法瞄准啊,精确度在哪啊?而且扳机结构怎么设计都很别扭。
所以别听一些答主瞎说什么罗马扭力弩技术更先进的鬼话,因为真有那么先进,罗马扭力弩也不至于被欧洲人自己淘汰了。后来的欧洲人不仅淘汰了扭力弩,而且还走向了与东方弩相似的技术路线。
而同时期的东方弩是怎样的呢?看看下图就知道了。
再看看秦弩的扳机结构,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来说,是非常精妙的设计,也代表着高超的金属加工工艺。而这样的扳机结构要生产千千万万个,用于大规模装备弩兵。
到了汉代,更是有了带标尺的原始机械瞄具——望山。
试问,换成你,你会愿意用古希腊罗马那种笨重的单兵扭力弩吗?
而且扭力弩其实就是一条错误的技术路线。
大家拿一条橡皮筋,看是弹一根笔芯射得远一些,还是把两根橡皮筋扭起来再去发射笔芯要远一些。
所以古希腊罗马时期没能像同期中国一样普及弩兵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欧洲弩的技术路线根本就不适合做单兵远程武器。
当然,现代人还复原了很多古希腊罗马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弩——比如腹弩。
但武器越怪,死得越快,连在欧洲都只是昙花一现,就能知道欧洲那些千奇百怪的弩并不实用。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明朝,各种千奇百怪的火器,要吹牛的话,咱们可以看着历史文献上“火龙出水”和“神火飞鸭”的外形,就说明朝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导弹和无人机呢——但大家都知道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同时,中国战国至秦汉的战争规模和烈度也远远大于同期的古希腊罗马,也更迫切的需要威力更强的单兵远程武器。
弩兵的训练成本比弓兵低很多,士兵训练周期更短,适合大规模暴兵用。但是,更重要的是,训练成本低和周期短,不代表军队素质低!军队最核心的战斗力源自于组织度,当士兵能从装备训练中解脱出来,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军队的组织度。训练军队行军列阵,听懂各种战场指挥的号声和口令,让军队能够做到令行禁止,比单纯的装备训练更加重要。这对于时刻在打全面战争的战国来说,意义很重要。
把古希腊和共和国时期罗马搬到中国的环境来,不要几年,青壮年就得死一茬。在这种环境下,古希腊罗马也会催生出中国这样高度发达的中央集权制,官僚体系和军工产业。
还要补充一点。
中国有两个弩的发展高峰。一个是战国至两汉,这个阶段,人类的盔甲制作水平还不成熟,远程武器能够带来大量的杀伤,但随着汉代中国的炼铁炼钢技术的发展,弩的作用性便逐渐下降。至两宋时期,弩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为了远程击破重甲,又催生了像神臂弓之类的新型弩。后来,随着中国进入热兵器时代,弩便逐渐淘汰了。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弩已经退化,并沦为了民间装备,很多技术和综合性能还不如秦汉时期了(所以拿着明清时期的弩去推测秦汉时期的弩,思路是错误的)。
最后,有些回答里的一些冷吧爆论也是让人无语。
什么中国古代军队披甲率不高,所以弩的普及程度高。
根据汉朝东海武库的账本,这一个武库就存有超过20万套铠甲,放大多数罗马帝国时期去,差不多都能把罗马常备军全配上铠甲了。
秦兵马俑的披甲率都到80%。
根据湖南里耶秦简的记载,迁陵县作为当时被秦朝征服不久的县城,披甲率也接近70%了。
这些都是考古实证的东西,而不是拿文献和壁画推算的东西。
决定军队披甲率的,是国家生产力——无论是皮甲还是铁甲。
尤其是铁甲,更是考验国家的军工产业规模。
要想说哪个国家披甲率高于同期中国,首先要看的是这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比如金属冶炼的技术水平和规模。
还有什么东方都是农民武装部队,西方是职业部队——这话说出来就离谱,属于既不懂古代西方军制,也不懂古代中国军制。
其实弩的战术不是像很多答主所理解的那样一成不变的。
战国时期,由于中国弩的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很多新的战术。
如《孙膑兵法》中就记载了“流弩”,即一种散兵战术。一些持重弩的特种部队,流动于战场上,专门伺机狙杀敌将。
汉朝还有拉力超过1吨的巨型弩炮,这种巨弩以绞车张弦(有些人看到罗马扭力弩用绞车拉弦就觉罗马扭力弩应用了机械,所以更先进),拿长达数米的长矛为矢。这种巨型弩炮除了用来守城,攻城外,还被用于水战和封锁江河,同时还经常被用来集火狙杀敌军高级军官。李陵当年被匈奴单于大军围困时,就曾用车载弩炮狙杀单于,可惜射偏了,射中了单于身边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