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罗马人在说话时也会像意大利人说话时一样打手势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答案也确实是肯定的。古罗马人在说话时,打手势的习惯和现代意大利人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说,现代意大利人继承和发扬了古罗马人丰富的手势语言。

我们得先明白一点,手势并非现代意大利人独有的“发明”,它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人类交流方式。在语言尚未发展成熟、或者说纯粹依靠口头语言交流时,肢体语言,尤其是手势,就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古罗马人生活在一个非常注重公共演讲、辩论和戏剧表演的社会,而这些场合,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是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说古罗马人打手势和现代意大利人相似?

1. 历史传承与文化延续: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语言、习俗、甚至思维方式,很多都有着深厚的罗马根基。手势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自然也在这文化的传承中被保留了下来,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意大利人特有的手势语言。可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意大利人的“招牌式”手势,很多都是罗马人祖先们就已经在使用和传承下来的。

2. 文献和艺术的证据: 虽然我们没有录音录像来直接“观看”古罗马人说话,但大量的古罗马文献、雕塑、壁画以及喜剧作品中,都留下了关于他们手势的线索。
文献记载: 一些古罗马的修辞学家,比如昆提良(Quintilian)在他的《雄辩家培养法》(Institutio Oratoria)中,就详细探讨了身体动作和手势在演讲中的重要性。他强调了手势的“适当性”、“协调性”和“表达力”,以及它们如何能够“放大”言语的力量,增强听众的理解和情感共鸣。他甚至详细描述了不同手势应该表达的含义,比如用手指指示方向、表达愤怒、表示否定等等。这些描述,读起来就像是在指导现代人在意大利语交流时如何打手势。
艺术作品: 许多古罗马的雕塑,尤其是描绘演讲者、政治家、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场景,都捕捉到了人物在说话时自然舒展的手部动作。虽然艺术作品有一定的抽象和风格化,但其中蕴含的动态和表达意图,与我们观察到的现代意大利人的手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一些雕塑家会特意雕刻出人物张开手掌、手指微微弯曲、或者将手放在胸前等姿势,这些都是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手势。

3. 手势的“功能性”: 古罗马社会不像今天这样充斥着各种电子设备,人们的沟通更依赖于面对面的交流。在人声嘈杂的公共场所,或者距离稍远的情况下,清晰的手势能够极大地帮助对方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强调和突出: 就像现代意大利人一样,古罗马人也用手势来强调语言的重点。一个有力的挥动手臂,或者一个精准的手指点触,都能让听众更加注意到某个词语或观点。
表达情感: 愤怒时的握拳,表示惊叹时的张开双手,担忧时的抚摸额头,这些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方式,古罗马人自然也少不了。
描绘和指示: 当需要描述形状、大小、方向,或者指向某个具体事物时,手势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想象一下,在没有GPS的时代,描述一条蜿蜒的小路,或者一个隐藏的入口,手势会多么重要。
辅助理解: 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练的说话者,或者在有口音的情况下,恰当的手势可以作为一种“视觉提示”,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

4. “语言”的一部分: 在某种程度上,古罗马人也将手势视为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种“身体的语言”。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而是说话者内在表达欲望的自然流露。一位优秀的演说家,其手势的流畅度和丰富度,往往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有哪些相似的手势?

虽然我们无法百分之百精确还原古罗马人的每一个手势,但从文献和艺术的描述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高度相似的模式:

手指的运用: 用食指点出重点,用拇指和食指捏合表示“刚刚好”或“这个”,用张开的手掌表示“就这样”。
手臂的摆动: 优雅的、有节奏感的划动,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意图,从表示赞同的轻微摆动,到表示强烈反对的有力挥舞。
手掌的方向: 手掌向上通常表示请求或陈述,手掌向下则可能表示安抚或强调。
整体的协调性: 重要的是,古罗马人的手势并非孤立的动作,而是与面部表情、语调、身体姿态高度协调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表达。

总结一下, 古罗马人在说话时打手势的习惯,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意大利人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更是文化延续、社会需求和人类本能交流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些在古罗马雕塑中定格的瞬间,以及修辞学著作中对肢体语言的强调,都足以证明,手势一直是罗马人表达自我、连接彼此的重要媒介。可以说,现代意大利人的手势,是古罗马人“身体的语言”在历史长河中的活态传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塞罗曾经在他的De Oratore(《论演说家》)里曾经写道:

Manus autem minus arguta, digitis subsequens verba, non exprimens.
手不应该太活跃,它应是话语的辅助,而非话语的模拟者。

他又写道:

Omnes autem hos motus subsequi debet gestus, non hic verba exprimens scaenicus, sed universam rem et sententiam non demonstratione sed significatione declarans.
情感应该被手势辅助,并非像舞台演员那样用于代替词汇的手势,而是代表整体内容的、不出于模仿而蕴含大体意思的手势。

看来,西塞罗对手势不太感冒,觉得手势的交流方式不能越俎代庖。

古罗马的雄辩家昆提利安对手势则十分感兴趣,在Institutio Oratoria(《演说家的教育》)提到了二十种肢体语言。我在这里稍微介绍几个。

比如,他介绍了一种演讲开场白的手势:

Est autem gestus ille maxime communis, quo medius digitus in pollicem contrahitur explicitis tribus, et principiis utilis cum leni in utramque partem motu modice prolatus, simul capite atque umeris sensim ad id quo manus feratur, obsecundantibus.
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手势:中指与拇指触碰,其余三个手指伸直。这个手势适用于演讲的开头。手稍微向前伸,慢慢地左右移动,头和肩膀也缓慢随着手势移动。

怎么感觉有点像这位仁兄(但手指的位置不对!):

实际上是类似这种:

昆提利安还提到了一种表示惊讶的手势:

Est adminirationi conveniens ille gestus, quo manus modice supinata ac per singulos a minimo collecta digitos redeunte flexu simul explicatur atque convertitur.
用于表达惊讶的手势是手稍稍往上翻,从小拇指开始,所有手指一个一个合拢,然后手张开,翻转过来。反着做一遍。

我是想象不出来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了。是这样的吗:

昆提利安还描述了一种动作,把头往右肩倾斜,伸出大拇指朝下,并从耳朵处伸长手臂。这是演讲者把演讲带入高潮的一个动作。

以下的手势时常被古罗马演讲家用于伴随平实而谦逊的话语: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捏在一点,然后把手放置于嘴和胸部之间,接下来放松手掌,缓慢前伸。这个手势也许是德摩斯梯尼在捍卫泰西封时做的怯懦的演讲中所做的手势。大概是这样?:

实际上应该是这样:

当古罗马演讲者发誓的时候,手掌会稍稍形成一个空洞,前后移动,肩膀也随之晃动。这就表示他们谦虚的态度。是不是这个感觉(不过感觉他的神情一点也不谦虚):

在表示愤怒的时候,古罗马人会握紧拳头,并把拳头放置于胸前,这时候就会咬牙切齿地发出愤怒的演说。如下图:


我们从古罗马文化人的文献中,可以知道在古罗马时期,人们说话时的手势也是丰富多彩的。要不,西塞罗就不会要求人们限制自己的肢体语言了。尽管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有关演说家在演讲时使用的手势,但这些手势多半源于生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答案也确实是肯定的。古罗马人在说话时,打手势的习惯和现代意大利人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说,现代意大利人继承和发扬了古罗马人丰富的手势语言。我们得先明白一点,手势并非现代意大利人独有的“发明”,它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人类交流方式。在语言尚未发展成熟、或者说纯粹依靠口头语言交流时,肢体语言.............
  • 回答
    古希腊人说的“海”,可不仅仅是指我们今天意义上那个蓝色、咸涩、能乘船航行的海洋。它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概念,渗透在他们的哲学、神话、生活方式,甚至宇宙观中。理解他们说的“海”,我们需要深入他们的文化土壤。首先,地理上的现实是基础。古希腊,一个被无数岛屿和曲折海岸线分割的半岛国家,天然地与海洋紧密相连。.............
  • 回答
    关于古代罗马人的发色瞳色和金发碧眼欧洲人的起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扯到不少历史和遗传学的知识。咱们来好好聊聊。首先,说古代罗马人“清一色”是黑发黑瞳,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虽然从古罗马时期的雕塑、绘画以及当时文献的记载来看,确实大部分罗马人的发色和瞳色是偏向深色的,也就是黑发黑瞳,或者深.............
  • 回答
    在古埃及文明辉煌的时代,建造宏伟的金字塔是一项令人惊叹的壮举。其中,吉萨大金字塔的规模尤为突出,其主体使用了数百万块巨石,平均重量都在2.5吨以上,但也有一些石块的重量达到了70吨,甚至还有少数可能高达400吨。那么,在那个没有现代起重设备和机械动力的时代,古埃及人是如何将这些庞然大物升高52米,也.............
  • 回答
    古埃及人,那些建造了金字塔、创造了神秘象形文字、崇拜太阳神拉的民族,他们的血脉是否还在今日的土地上流淌?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一言两语能够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古埃及人”并非一个单一、静态的群体,而是数千年来不断演变、融合的复杂文明。从早王朝时期统一上下埃及,到新王国时期的辉.............
  • 回答
    古埃及人第一次修建金字塔,那可是个了不得的大工程,想想看,那是在公元前 2600 年左右,也就是大约 4600 多年前。这时候的世界,可不像现在这么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全球各地的人类,都在各自的土地上,用他们的方式过着日子,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伊拉克一带,那里是两.............
  • 回答
    中国古代并没有关于缠足的硬性规定,也就是说,不存在法律条文强制要求所有女性必须缠足,也没有因为不缠足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情况。但是,缠足作为一种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在清朝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对女性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看看缠足是如何兴起的,又在不同.............
  • 回答
    “韩信放水淹龙且”是《楚汉争霸》中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战役,但其中关于“挖开水坝”的情节,在史料记载和实际操作上,更倾向于一种巧妙地利用地理条件和军事策略的描述,而非现代意义上大规模、破坏性的“挖坝”。首先,要理解当时“水坝”的含义。在那个时代,大规模的、由石头和泥土堆砌起来的坚固水坝,如同现代水利工.............
  • 回答
    古代中国,外国人仕于中国为官者,确实不乏其人,如安史之乱后,回纥人郭子仪、浑邪王等,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外国人”,但其民族背景和文化渊源与中原汉族有所差异,且在唐朝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更典型的例子是,唐朝时期的印度人、波斯人、粟特人等,因其贸易、文化交流的便利,也曾有身居官职者。那么,反过来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比较复杂。很多人会认为中医是中国古代的医疗体系,那么既然中医没有让古代中国人寿命延长,是不是中医本身有问题?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个问题,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尽管中医存在,但平均寿命并没有像现代社会那样显著延长。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过去和现在的认知偏差。其实,之所以很多人不相信老一辈人或古代人在力量和耐力上会“超过现代人许多”,主要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一、 媒体塑造的现代人形象与个体经验的局限性首先,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被媒体塑造的。现在的媒体,无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穿越时空,细细掰扯一下。古代的“人上人”和现代的“人上人”,虽然都占据着高位,但那种“爽”的体验,可真是天壤之别。古代的“人上人”,爽在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掌控感。想象一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你是那金字塔尖上的少数人。你的话就是圣旨,你的意愿就是法律。 无上的权力与.............
  • 回答
    咱们就聊聊,当年八万人马,一个月仗要吃多少粮食,这可不是件小事,牵扯的方方面面,能让你脑壳疼。这不是随便抓一把米就能打发了的。首先,咱们得算算这八万人,平均一个人一天得吃多少。古代嘛,跟现在不一样,大家体力活重,吃的也朴实。但也不能亏待了兵,毕竟饿着肚子,谁还有心思打仗?粗略估算,一个人一天怎么也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古代苏伊士地峡的地理环境、政治格局以及军事技术的局限性。简单地说,古代在苏伊士地峡大规模修建类似中国长城那种绵延数千公里的防御工事,确实不太现实,原因有很多,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古代并非完全没有人会在苏伊士地峡进行军事防御。事实上,历史上这里有过不少.............
  • 回答
    当然有可能,而且这种现象在古代并非罕见。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个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代社会,尤其是汉朝时期,姓氏的形成和演变。姓氏的起源与演变: 早期: 远古时期,姓氏的起源与血缘、部族、封地、官职等密切相关。许多姓氏最初是部落的图腾、祖先的封地名称,或者是某个重要事件的象征。 秦汉时.............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个让人头疼又甜蜜的“甜蜜烦恼”!在新疆,迪丽热巴和古力娜扎这两位姑娘,那简直是家喻户晓,说是“新疆的骄傲”一点不夸张。要说谁更美,这可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像问新疆的葡萄和哈密瓜哪个更好吃一样,各有千秋,都有各自的铁杆粉丝。先说说迪丽热巴。热巴嘛,大家对她的印象,首先就是“浓颜.............
  • 回答
    要跟一位韩国朋友解释“韩国在古代属于中国”这个说法,确实需要一番技巧和耐心,尤其是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抵触。最关键的是要采取一种历史学的视角,陈述事实,而不是去进行政治宣示。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沟通方式,力求详细、易懂,并且避免AI痕迹:首先,要理解对方的感受。 对于许多韩国人来说,他们对本民族的独.............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地区的人们在古代未能大规模发现或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地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理、航海技术、社会组织、资源驱动力以及历史偶然性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古代,看看当时的环境和这些文明的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古代”这个概念。如果我们将时间范.............
  • 回答
    古战场上,将领亲自冲锋陷阵,万夫莫当,杀敌几百,这在很多史书中都有记载,听起来确有几分传奇色彩。但要理解这其中的“几百”,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的统计学去衡量,而要结合当时的战争模式、武器装备、个人能力以及史书的记述方式来分析。首先,让我们看看“冲锋陷阵杀几百个人”这背后可能是什么样的场景: “杀”的.............
  • 回答
    在古代偏远山区,人们确实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皇帝换了。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信息传递、社会结构、地理环境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信息传递的极端缓慢与不畅通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在古代,信息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官方文书与驿站系统: 这是最主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