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Egyptian Genomes from northern Egypt,古代埃及人DNA的类型,三个遗骨的Y染色体中有两个个J2b1和一个E1b1a,从这个Y染色体的父系看,埃及几千年来真的没有啥变化。
古代埃及和现代阿拉伯埃及,差别最大的就是文化,而不是基因和体质。
现代的埃及阿拉伯人,主体来源就是被阿拉伯同化的古代埃及人,古代埃及人的主体还在埃及。
埃及人就是埃及人,几千年来基本没有变过。
对于所有符合要求(覆盖率大于十倍,且污染率小于3%)的90个线粒体基因样本,我们在用放射性碳年代测序法以后,将其分为了三类:托勒密王朝前一类,托勒密王朝一类,罗马时代一类。为了测定基因的异同,我们比较了这三类样本人群与当代埃及、埃塞俄比亚人群的单倍型,使用F检验方法做了人口连续性测试。上述现代数据是帕加尼等人研究得到的,包括了100个现代埃及人和125个现代埃塞人的样本。
我们观察到,古代的三个样本组的单倍型情况高度相似,连续性测试表明,F值小于0.01,而P大于0.1。相似的特征在现代埃及人群体身上同样存在,但他们的线粒体L0至L4单倍型频率更高,达到了20%(帕加尼等人的研究指出,现代埃及人有80%的母系祖先生活在非洲之外)。尽管存在黑非洲血统的差异,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古今埃及人的基因连续性。
相比之下,现代埃塞俄比亚人当中,非洲常见的L系线粒体单倍型频率在60%之上。研究数据并不支持他们和古代埃及人存在基因连续性。
为了进一步检验古代埃及人和现代的非洲、亚欧大陆西部人群的基因相似性、血统共通性,我们选取单倍群出现频率、成对遗传距离的多维标度两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我们发现,所有这三个埃及古代样本组,都在超过1300年的时间跨度内保证了基因连续性。
以上两次实验反映出,和现代埃及人比起来,古代埃及人的基因与现代的近东和黎凡特人更加相似。这种共通在三位男性的全基因样本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其中两位Y染色体单倍群为中东常见的J系,而另一位则是北非常见的E1b1b1。然而,在罗马帝国时代的小亚细亚、一座位于如今的土耳其布尔杜尔省的考古数据显示,这里的居民并不距离古代埃及人的血统更为相近。
通过对比阿布锡尔•麦利克的古代与现代人群,我们可以看到后罗马时期,撒哈拉以南非洲基因成分的涌入与融合,这与赫恩团队的研究结果相符。该基因成分的涌入与具体历史事件的关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因素包括尼罗河航线运输能力的增加,以及埃及与撒哈拉以南地区贸易的繁荣。持续1250年、并在19世纪达到顶峰的撒哈拉奴隶贸易也许是尤其重要的,因为期间有大约六百万至七百万的奴隶从撒哈拉以南地区被带到了北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