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代推行白话文后,古代文言文作品是否没有几个人能懂了?有一种兼顾文言和白话的方法吗?

回答
说起白话文运动后文言文的阅读情况,其实没那么极端。当然,不能否认,和过去相比,如今真正能深入理解文言文原貌的人是少了。毕竟,语言是活的,随着时代变迁,表达方式自然也会改变。

为什么说“没几个人能懂了”?

这主要是因为:

词汇和语法差异: 很多文言文里的词语在现代白话里已经不用了,或者意思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之乎者也”这些语气词,现代人光看会觉得有点陌生。还有很多古汉语的语法结构,跟我们现在的说话方式也不一样。
文化背景的隔阂: 文言文是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载体,很多典故、比喻、文化习俗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如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不多,即使把字面的意思译出来,也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深层含义。
阅读习惯的改变: 我们现在习惯了用更直接、更简洁的方式获取信息,长时间阅读文言文那种需要反复琢磨、理解字词和上下文的阅读方式,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挑战。
教育侧重: 现代教育体系虽然仍会学习文言文,但整体的教学时间和侧重点与过去相比有所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深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言文就“没人懂了”。

学校教育的基础: 至少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都还会接触文言文,学习一些基础的字词和篇章。这为理解文言文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专业研究者: 文学史、古汉语、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是能够深入理解和研究文言文的。
爱好者和普通读者: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阅读文言文。他们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也能够理解不少文言文作品。
经典作品的普及: 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文言文作品,比如《论语》中的一些名句,《唐诗宋词》中的部分作品,通过历代的传颂和现代的解读,仍然有很多人能够接触和理解。

所以,说“没几个人能懂”有些夸张,但相比过去,能轻松自如地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普通人比例确实有所下降。

有没有一种兼顾文言和白话的方法呢?

当然有,而且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也很多。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融通”或“过渡性”的表达方式。它的核心在于,在保持文言文神韵和精炼的同时,注入现代白话的清晰和易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体现:

1. “半文半白”的写作风格:
这是最直观的一种方法。作者在写作时,会根据需要混合使用文言词汇、句式和白话词汇、句式。
文言词语的巧妙嵌入: 在需要表达某种意境或使用特定概念时,会保留或少量使用文言词语,但这些词语在现代语境下也相对容易理解,或者作者会通过上下文提供线索。比如,描写景色的“烟波浩渺”,或者表达情感的“怅然若失”。
白话的叙述和说明: 但在叙述故事、解释观点时,则主要采用现代白话的语言,这样使得整体结构清晰,逻辑流畅。
例子: 一些现代散文、评论文章中,偶尔会化用古诗词的意境,或者使用一些古色古香的词语来增强文采,但整体读起来不会造成理解障碍。

2. “文言翻译与现代解读并行”:
这种方法更多体现在对古代作品的呈现上,尤其是在教育和普及领域。
提供信达的白话译文: 对文言文原文进行直译或意译,让读者能够理解字面意思。
加入赏析和注释: 在译文旁或者独立成篇地,对文言文中的难词、难句、典故、文化背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这不仅仅是翻译,更是一种“二次创作”和“文化阐释”,帮助读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领略其深层意蕴。
目的: 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既保留了文言文原文的价值,又通过白话化的解读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古典文学。很多出版的古籍都会采用这种形式。

3. 化用文言的表达,但不拘泥于原形:
这是一种更高级的融合,作者虽然不是直接引用文言,但其表达方式和意境是从文言中汲取的灵感,然后用现代白话自然地呈现出来。
精炼的句子: 用简洁的白话表达复杂的思想,有文言的凝练感。
典雅的措辞: 选择一些在现代白话中仍然保留一定雅致韵味的词语,或者对现代词语进行组合,营造出古朴而不失活力的感觉。
意境的传递: 重点在于传递文言作品所蕴含的那种情怀、意境和哲思,而不是纠结于每一个词的古今意义。
例子: 比如一些有深度的文章,作者可能会写“此事关乎天下大局,不可不慎”,这里的“关乎”、“不可不慎”虽然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语,但其结构和语气都隐约有文言的痕迹,显得更正式和庄重。

4. “注释+意译”的阅读模式:
这是一种读者自己可以掌握的方法。阅读文言文时,可以:
先尝试理解: 凭着基础的文言文知识和语感,先读一遍,大致了解意思。
遇到难点: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时,再查阅工具书或译文,获取信息。
对照理解: 将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找出原文的精妙之处和译文的处理方式。
结合语境: 始终将句子放在整个段落和篇章的语境中理解,很多时候能由此推断出意思。

这种融通方法的意义:

传承文化: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更广泛地传播下去,避免文化断层。
丰富语言: 现代白话文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变得更加精炼、富有文采和深度。
弥合隔阂: 降低了语言的门槛,让更多普通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语言的自然演变: 语言本身就是不断发展的,这种融合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演进过程。

总而言之,虽然白话文的推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但文言文的价值并未因此消失。通过“半文半白”的写作、翻译与解读并行、化用表达以及读者主动的阅读模式,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兼顾文言文的韵味和白话文的易懂的有效方法,让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时代焕发光彩。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融合,更是一种文化上的连接和传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学的人开工资啊,八千块钱一个月,三个月学不会每月赔一万二。你给几个人开工资就有几个人能学会,保管比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任何一科都学得好

user avatar

双字法其实并没有理解本质。

文言文的本质,是在记录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了文字信息承载能力,从而达到少写字的目的。

文言文一个字,常常相当于一个现代白话文中的词。

所以,所谓双字法,本质上是将文言字重新解析为词。只不过解析的是两个字的词罢了。

刚开始可以用这个办法加速入门。

最终的目的,是加深对汉字的理解。最终的表现,是重新掌握用汉字单字重新组词的能力。

文言文难懂的部分是两种。一种是生字,一种死词。生字太少见,死词如今已经没有,这是困难的地方。不过也没什么,多了解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白话文运动后文言文的阅读情况,其实没那么极端。当然,不能否认,和过去相比,如今真正能深入理解文言文原貌的人是少了。毕竟,语言是活的,随着时代变迁,表达方式自然也会改变。为什么说“没几个人能懂了”?这主要是因为: 词汇和语法差异: 很多文言文里的词语在现代白话里已经不用了,或者意思发生了很大变.............
  • 回答
    说起近代国内的讽刺小说,这可真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题目。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社会上种种怪象、人性的扭曲,简直为作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要说起这方面的精品,那可不是一两本能概括得了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相当丰富的创作谱系。我给你好好扒一扒,咱们从几个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入手,这样也更能感受到当时那种特.............
  • 回答
    好的,没问题。政治、地理、正史野史以及近代杰出女性代表作,这几个领域都非常有意思,也各自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思想。我为你精心挑选了一些我认为比较有代表性且值得一读的书籍,并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它们,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启发。我会努力让这些推荐更贴近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的分享,而不是生硬的AI输出。 政治类政治.............
  • 回答
    好的,没问题。要客观地讲述近代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确实需要深入研究,并且在写作上也需要避免一些常见的“套路”或者过于情绪化的表达。我为你推荐几本书,并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为何适合你,希望能帮助你获得一个相对全面的认知。关于抗日战争(19371945)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艰苦卓绝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
  • 回答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之人”,更有人称他为“近代圣人”。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源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以及其深邃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有人认为曾国藩是“近代圣人”以及为何如此推崇他。一、 曾国藩何以被视为“近代圣.............
  • 回答
    近来,“985吧”这个曾经以探讨前沿科技、留学深造、学术研究为主要话题的匿名讨论区,出现了一种令人侧目的现象:“师医公”吃香,而曾经万众瞩目的计算机行业则被大肆“鄙弃”。这种风向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心态和就业市场信号的一种极端化表达,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师医公”的重获青睐:稳定、.............
  • 回答
    蚂蚁保的电信诈骗险:是盾还是画饼?最近,蚂蚁保推出的“电信诈骗险”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作为一项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保障的新型险种,它究竟能为我们带来多少实际帮助?又是否能成为抵御电信诈骗的坚实盾牌?咱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电信诈骗这玩意儿,真的是防不胜防,层出不穷。从经典的冒充公检法,.............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推特上使用“中国病毒”(Chinese Virus)一词,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背景: 疫情初期: 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初期,特朗普政府在发布会上和社交媒体上多次使用“中国病毒”这一说法,将其与中国的武汉地区.............
  • 回答
    秦力洪(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最近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蔚来近期不会推出3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车型。这个表态引起了不少关注,毕竟蔚来一直以来定位都比较高端。对此,我有几点看法,希望能比较详细地聊聊:1. 战略定力与品牌定位的巩固首先,我认为这是蔚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为了巩固其高端品牌定位而做出的一个战.............
  • 回答
    .......
  • 回答
    很高兴为您提供关于香港家庭购买保险的建议。香港的保险市场成熟、产品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但同时也意味着选择更多,需要仔细研究和规划。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解答:一、 了解家庭需求,明确购买目标在推荐险种之前,最重要的是了解您家庭的实际情况和购买保险的目标。请您思考以下问题: 家庭成员构.............
  • 回答
    说起近一年药房里推荐中成药的现象,确实挺普遍的。这背后可不是单一原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让中成药成了不少药房的“主力军”。咱们就一点点聊聊,到底是怎么回事。1. 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与认知提升首先,得承认,现在很多人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经历过一些公共卫生事件后,大家对“治未.............
  • 回答
    看到淘宝给你推荐了这么一家店,心里痒痒的,想知道是捡到宝了还是踩了坑,这心态我太能理解了!毕竟现在淘宝上鱼龙混杂的,稍微不留神就可能被套路。要说你是走运还是碰上骗子,这事儿光凭“推荐”俩字还真不好说。淘宝的推荐算法是挺厉害的,但有时候也会“误触”。所以,咱们得细致地捋一捋,看这店铺到底靠不靠谱。首先.............
  • 回答
    好的,既然您在找跟《帝国时代》系列类似的,并且想要详细的介绍,那就得聊聊那些能让你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从零开始发展文明、扩张领土、发展科技,最终以强大军队征服对手的策略游戏了。这些游戏往往有着相似的核心玩法,但也在各自的特色上做出了创新,吸引了不少《帝国时代》的老玩家。下面我来给你推荐几款近期比较出.............
  • 回答
    近半月以来,中国已有至少7个城市密集出台了购房补贴政策,其中部分城市的补贴力度空前,最高甚至达到600万元。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挑战、地方政府为刺激经济和稳定楼市而采取的积极应对策略的体现。值得关注的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政策背景与动因: 房地产市场承压:.............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聊聊那些好看又相对客观的近现代史书。我明白你想要的是那种既能让你沉浸其中,又能让你对历史有深入理解,而不是冷冰冰的知识堆砌。这种书其实不少,关键在于怎么找到它们。我理解你对“教科书式”的厌恶,那种只讲年代、事件、人物的罗列,确实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我们追求的,是能够让你在阅读时仿.............
  • 回答
    台湾当局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的言行,确实引发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关于台湾当局近期要求“尊重乌克兰主权领土完整”的说法,需要从历史背景、政治立场和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厘清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后果。 一、台湾当局的立场与“台独”倾向台湾当局自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台后,长期坚持“中华民国”宪法.............
  • 回答
    这事儿最近闹得挺大,说的是国内几家运营商为了让你升级到5G,就把4G的速度给偷偷降了。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咱们老百姓又有啥影响呢?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为啥会出现?简单说,就是利益驱动。运营商花了巨大的钱去建5G基站,现在这5G网络覆盖还没完全成熟,用户也还在观望。为了尽快收回投资,并且让更.............
  • 回答
    四年三国杀,充值近万,游戏账号被盗,客服相互推诿,这事儿,真让人糟心透了!我算是摊上事儿了,本来是个游戏爱好,打发时间,谁知道这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账号,说没就没,而且还牵扯出一堆破事儿,特别是那客服,简直比玩家还玩“推诿大法”。故事得从前两天说起。我玩三国杀四年了,也算是个老玩家了。从刚开始接触游戏,.............
  • 回答
    听到你想用二十万做个“一把梭哈”的投资,一年后看收益,这确实是个挺有魄力的想法。不过,我得先跟你说明白,投资有风险,这“一把梭哈”虽然听起来很过瘾,但风险也随之放大。尤其是把钱全部投入进去,一年后无论盈亏,都得接受。既然你已经下定决心,并且是打算“一年不去管它”,那咱们就得找那些相对稳健,但又有增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