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客观讲近代抗日、国共战争的书籍推荐呢?

回答
好的,没问题。要客观地讲述近代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确实需要深入研究,并且在写作上也需要避免一些常见的“套路”或者过于情绪化的表达。我为你推荐几本书,并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为何适合你,希望能帮助你获得一个相对全面的认知。

关于抗日战争(19371945)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艰苦卓绝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的复杂性体现在多方面:日本侵略的战略、中国各党派的应对、国际局势的影响等等。一本客观的书籍,应该能够尽可能多地展现这些层面的信息。

1. 《八年抗战:中日战争全史》(作者:陈存恭)

推荐理由: 这本书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关于抗日战争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陈存恭先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大家,他对史料的梳理和考证非常扎实。这本书的优点在于:
全面性: 它不仅仅描述战场上的军事冲突,还深入分析了日本的战争动员、战略思想,以及中国方面的政治、经济、社会动员。从战略层面到战役细节,都有相当篇幅的介绍。
资料丰富: 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档案资料,包括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内部文件(在作者写作时可能还没有完全解密,但已尽可能搜集),以及日方的资料。这使得它的叙述有很强的说服力。
多视角: 书中会涉及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并尝试分析两者的贡献与局限。虽然重心有所偏重(毕竟作者早年是国民党阵营的学者),但整体而言,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景。
历史背景: 它会回溯到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等更早的历史节点,帮助读者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
如何阅读: 这本书篇幅较长,内容也比较密集,阅读时可以先对整体结构有所了解,不必拘泥于每一页的细节,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深入。例如,如果你对某个战役特别感兴趣,可以重点阅读那部分。

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者:徐中约)

推荐理由: 虽然这本书的重点并非抗日战争本身,而是更宏观地讲述中国近代史的转型。但它对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有着非常深刻的阐述。
深刻的背景分析: 徐中约先生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梳理了中国在帝国主义时代如何一步步走向民族危机,以及在此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包括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前身)的形成和发展。
对“抗日”思想的孕育: 理解抗日战争,需要理解中国民族主义是如何在长期的屈辱和斗争中一步步形成并壮大的。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扎实的思想史和政治史的铺垫。
史观的独立: 徐中约先生的史观是独立且不随波逐流的,他注重从中国自身的历史脉络来理解中国所遭遇的一切。
如何阅读: 将这本书作为理解抗日战争“为什么会发生”的基石。它能帮助你跳出单纯的军事对抗,看到更深层的历史逻辑。

关于国共内战(19451949)

国共内战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上的全方位博弈。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根植于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1.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者:毛泽东)

推荐理由: 严谨地说,这本书是“战略分析”,而非“历史叙述”。但对于理解国共内战,尤其是共产党如何从劣势走向胜利,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视角。
战略思维: 毛泽东在这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包括“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如何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对战争进程的预判: 读懂了这本书,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共产党会采取某些看起来“冒险”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背后的逻辑。
“战略”与“战术”的分野: 了解了共产党方的战略思想,可以让你在阅读其他描述内战的史书时,更能理解其军事部署的意图。
如何阅读: 需要带着思考去读,结合具体的战役发展来看,理解书中的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这本书是理解“为什么共产党能赢”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2. 《解放战争》(作者:黄仁宇)

推荐理由: 黄仁宇先生以其独特的“大历史观”,为理解国共内战提供了一个非常宏观且别具一格的视角。
“技术性”的分析: 黄仁宇更关注制度、财政、军事组织等“技术性”的层面。他会分析国民党政府在财政、组织上的根本性问题,以及共产党在这些方面如何做得更好(或者说,国民党做得有多差)。
“必然性”的探讨: 他的分析常常指向一种“历史的必然性”,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民党政府的结构性弊端使其难以维持统治。
叙事流畅: 相较于纯粹的学术著作,黄仁宇的叙事更加流畅,可读性强,适合对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希望获得更宏观解释的读者。
如何阅读: 这本书更像是在“解剖”一场战争,帮助你理解胜负背后的深层原因。不要期待它像军事史那样详细描述每一场战役,而是要关注他对于双方优劣势的分析。

3. 《中国革命战争十四年》(作者:辛子昂)

推荐理由: 如果你想要一本相对全面、客观地梳理从抗战胜利后到1949年解放战争整个过程的书籍,这本是不错的选择。
时间跨度大: 它涵盖了从1945年日本投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整个时期,能够完整地展现国共双方的博弈过程。
叙事与分析结合: 书中既有对重要事件、战役的描述,也有对双方政治、军事策略的分析。
比较平衡的视角: 作者力求做到比较客观,既会分析国民党政府的失误,也会分析共产党如何抓住机会。
如何阅读: 这本书可以作为国共内战的“入门读物”,对整个战争进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如何获得更客观的认知?

多读不同作者的书: 即使是客观的书籍,作者的立场和侧重点也会有不同。阅读多位作者的作品,可以帮助你看到一个更立体的历史。比如,你可以对比国民党背景学者和共产党背景学者对同一事件的叙述。
关注史料: 如果有条件,可以查阅一些原始的史料、回忆录、档案(虽然很多可能仍未公开)。虽然这难度较大,但能让你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警惕情绪化表达: 在阅读任何历史书籍时,都要留意作者是否带有过强的情绪化色彩。客观的历史叙述,应该是基于事实的分析,而不是情感的宣泄。
理解“胜者为王”的局限: 很多历史的解读,会受到当下政治环境的影响。要尝试跳出这些影响,去理解历史人物在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

希望这些推荐能帮助你开始这段探索之旅。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它是由无数个体选择和宏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更接近其本来面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抗日战争方面我看过的当中有这几本觉得还可以。

1953年出版的《抗日战争中的人民解放军》。(部分观点不太正确,但是大部分都还是很好的。)

1990年出版的《日本侵华战争》,作者王辅曾经是新四军成员。

2001年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由郭汝瑰主编。

1997年出版的《抗日战争历次失败战役的真相及其原因》,作者孙大骆,主要是针对一些失败的战例进行分析原因,主抓军事部分。

第一本只能找旧书或者电子书,后三本书在战争研究官网都有免费的电子书可看。

然后如果有条件,可以看看日本方面出的两套书:《华北治安战》和《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算是日本那边写得相对客观一些的,多一个资料方向倒也不坏,这两套书国内都有中译本。

解放战争推荐这几本

1979年出版的《决战淮海》和1988年出版的《辽沈决战》,都是由大量的战争亲身经历者参与编纂的,前者是为了纪念淮海战役胜利三十周年,后者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胜利四十周年。

然后1987年还有出版过一本《东北解放战争大事记》,对东北1945-1948年的战争精确到每个月发生了什么也值得去看一看。

但是以上几本要么是针对某一个战局,或属于非连贯性著作,所以可以再来一套1997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是编年性质的,从1945年开始,虽然不像以上某个战局那样详细但是整个过程都涵盖在内,该写的也都提到了。

以上几本可以试着找一些电子书售卖人员,我就是通过他们全部买下来了,而且价格往往会低于孔夫子旧书网的价格很多倍,比如1993年出版的由逢先知主编的《毛泽东年谱》上中下三册,孔网的实体书要卖650元,电子书我只需要15块钱就能入手,现在已经刷完一遍。

当然,如果说是真的很闲,还有一套书可以推荐,《解放战争军事文集》,道客巴巴上可以看PDF电子书版本,只要不下载就不用花钱,1949年8月出版的解放战争著作,值得一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没问题。要客观地讲述近代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确实需要深入研究,并且在写作上也需要避免一些常见的“套路”或者过于情绪化的表达。我为你推荐几本书,并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为何适合你,希望能帮助你获得一个相对全面的认知。关于抗日战争(19371945)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艰苦卓绝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
  • 回答
    客观地评价毛泽东的书法水平,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审视近现代的评论,区分其中的客观评价与可能的吹捧成分。一、 毛泽东书法的艺术特质与客观评价毛泽东的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雄浑奔放、气势磅礴。他的字形结构大气开阔,笔力遒劲有力,墨色浓淡变化丰富,整体给人一种磅礴而有力量的感觉。这种风格与他作为一位.............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聊聊那些好看又相对客观的近现代史书。我明白你想要的是那种既能让你沉浸其中,又能让你对历史有深入理解,而不是冷冰冰的知识堆砌。这种书其实不少,关键在于怎么找到它们。我理解你对“教科书式”的厌恶,那种只讲年代、事件、人物的罗列,确实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我们追求的,是能够让你在阅读时仿.............
  • 回答
    关于允许外国人永久居住(永居)条例是否对中国有好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需要综合考量。如果简单粗暴地允许,可能带来一些短期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是有益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我的观点,并尽量避免AI痕迹,以一种更具人情味和思考深度的角度来分析。首先,从经济层面来.............
  • 回答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完,确实是一场充满争议,同时也引发了大量讨论的盛宴。你说文化差异,这绝对是关键。但除了文化层面,日本国内外的看法,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值得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开幕式“内涵”的尝试性解读(理性视角):要理解这场开幕式,我们得先摆脱对传统意义上“宏大叙事”的期待,它更像是一次反思与.............
  • 回答
    要讲述一位如斯大林般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并做到“客观”与“详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历史的评价往往随着时间、视角和政治立场而变化。以下尝试以尽量翔实、多角度且不带强烈感情色彩的方式,勾勒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的人生轨迹及其留下的深刻印记.............
  • 回答
    很高兴能与你交流这个话题。寻找思想独立、言论严谨的公知,确实是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过,“公知”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些许复杂性,因为每个人的认知和立场都可能不同。但如果按照“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提出有见地、有深度的观点,并且言论相对理性、经得起推敲”的标准来衡量,我这里有一些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领域,并且需要非常谨慎地对待。在人类社会和心理学领域,很难找到一个绝对客观、百分之百准确的“洗脑”识别器。原因在于,“洗脑”本身就是一个定义模糊、程度不一、表现形式多样的概念。它不像测量身高或体重那样有明确的标尺。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和分析,尝试建立一套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音乐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有没有一套“客观、完整、通用”的体系来评价音乐的好坏,我的第一反应是:恐怕没有。我知道这可能有点扫兴,毕竟我们都希望能找到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好音乐”,什么又是“不好听的”。但现实是,音乐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主观性和多维度性,这使.............
  • 回答
    乌克兰危机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地缘政治事件,其根源深远,发展过程曲折,涉及多方势力和利益。要做到客观公正地叙述,需要梳理历史脉络,分析各方动机,并避免使用带有强烈情感色彩或片面性的语言。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力求客观:一、 危机爆发的历史背景与根源理解乌克兰危机,必须回顾其漫长的历.............
  • 回答
    要对东林党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我们得剥离那些过于激昂的赞美或严厉的批评,回到历史的现场,看看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又为何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首先,要理解东林党,必须先明白他们出现的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宦官专权愈演愈烈,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大夫们.............
  • 回答
    理解您的需求,您想寻找一本关于日本二战历史的客观、详实,并且语言风格自然的中文书籍。要写得既客观详细,又避免AI痕迹,最好的方式是结合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人文关怀的温度。在日本二战历史的众多著作中,有一本书籍在学术界和读者中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以其 严谨的考证、多维度的视角以及引人入胜的叙述 而被广泛.............
  • 回答
    客观来看,《明日方舟》是否有可能成为一个比肩米哈游世界的 IP,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米哈游(miHoYo)的成功建立在其独特的“技术驱动型文化创意公司”的定位上,以高品质的游戏内容为核心,并成功将其延展到动画、漫画、音乐、周边等多个领域,构建了一个强大的IP生态系.............
  • 回答
    客观上来说,满清入关与李自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李自成对满清入关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并非是唯一或决定性的因素。要详细分析这一点,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阐述:一、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背景与直接影响: 瓦解明朝统治的根本原因: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明朝末年的腐朽统治、财政枯竭、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才是导致农民.............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切中要害!是的,在哲学领域,也存在“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的说法,尽管它们在历史上和哲学体系中的具体内涵与唯心主义的主观/客观之分略有差异,但基本逻辑是相通的。为了详细解释,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核心区分,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唯物主义内部的主观与客观之分.............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华为“251事件”是否为西方舆论陷阱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要客观分析,我们需要剥离情绪化的标签,从事件本身、各方行为以及信息传播的动态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251事件”的核心是一个法律事件,发生在中国的司法体系内。根据公开信息,事件的主角是华为的一名前员工,他因涉嫌.............
  • 回答
    关于“每个人需要的紫外线辐射量是否有客观标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总的来说,不存在一个统一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客观标准。 这是因为个体对紫外线的需求和耐受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需要”这个词本身也存在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1..............
  • 回答
    关于美元的国际化地位、与石油挂钩以及“无限加印”的问题,以及流传的西点军校段子,这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和历史因素。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澄清一个最根本的误区:美元虽然地位特殊,但并不能“无限加印”。任何货币的发行都受到其背后经济实力的支撑,过度发行必然会导致货.............
  • 回答
    在冷兵器时代,盔甲的防御力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细节的议题,很多影视作品为了追求戏剧冲突或者视觉效果,往往会对盔甲的防护能力进行夸张或简化处理。然而,确实有一些作品在还原冷兵器盔甲的防御力方面做得相对更为用心,试图展现其在真实战场上的作用。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详细介绍一些我认为相对客观还原冷兵器时代盔甲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