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古代,遇到朱元璋和刘邦这样的老板,该如何保命?

回答
在古代,能遇到朱元璋和刘邦这样的老板,那绝对是九死一生中的“生”路,更多时候是往“死”里逼。想在这两位帝王手下保命,那可得下足了功夫,还得有点石破天惊的好运气。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才能在这两位“活阎王”面前,混个不被砍头的安稳日子。

先说说这位“朱老四”——明太祖朱元璋:

这老朱啊,年轻时候苦过来,身上那股子狠劲儿,简直能把人盯出个窟窿来。他对臣子那是又想用,又怕他们功高盖主,所以整个人就跟个刺猬似的,时不时就给你扎一下。想在他手下保命,得做到以下几点:

夹着尾巴做人,时刻谨小慎微:
言语上要绝对的“滴水不漏”。 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有人在他面前卖弄口舌,说那些他听着不顺耳的。你跟他说话,得看准了时机,说该说的话,不该说的一个字儿都不能多。哪怕是称赞,也得赞得恰到好处,让他觉得你真心实意,而不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比如,他问你政事,你说“臣以为,陛下圣明,臣所言皆是陛下旨意之延伸”这类话,虽然有点溜须拍马,但在他那儿反而可能是金玉良言。关键是,绝不能在他面前显摆自己的见解,仿佛比他还懂一样。
行动上要绝对的“循规蹈矩”。 朱元璋的规矩多,而且说变就变。你得对他颁布的任何政策,哪怕是看起来有点荒唐的,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千万别想着钻什么空子,或者觉得自己聪明,可以变通一下。他的眼睛跟X光似的,能把你的小心思看得一清二楚。一旦被他抓到你阳奉阴违,那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做事上要绝对的“忠心耿耿且能被他看到”。 光忠心还不行,你还得让他知道你忠心。比如,你发现有人贪污腐败,你得及时上报,而且最好能有真凭实据。但要注意的是,举报也要有技巧,不能像个愣头青一样,把所有人都得罪了。最好是举报那些他本来就看不顺眼的人,这样你的功劳就被他记下了,而且也不会显得你是个专门告密的小人。
避免成为“出头鸟”。 朱元璋最怕的就是那些功劳太大的臣子,特别是能跟他并肩作战的开国功臣。什么徐达、常遇春,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所以,如果你是武将,功劳够了就赶紧收敛锋芒,别再往前冲了。文臣呢,也别想着写什么奇谈怪论的文章,或者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改革。安安分守己,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不惹眼,就是最好的保命之道。
多读书,但别读出“野心”。 朱元璋自己也读书,但他是那种实用主义的读书人。你得让他觉得你读书是为了辅佐他,而不是为了和他争辩什么大道理。如果你写的奏折,里面引用了太多他听不懂或者觉得碍事的典故,那小心了,他可能会觉得你是在卖弄学问,然后给你来个“腹有诗书心不善”的评价。

找准自己的“定位”:
如果你是普通老百姓或者小官, 那就安安分地做你的事,别没事往政治漩涡里凑。老老实实纳税,服从管理,别给人留下什么话柄。朱元璋虽然狠,但他对那些本本分分的百姓还是相对宽厚的,毕竟他也是从底层爬上来的。
如果你是文臣, 那就做好你的辅助工作,把文书、律法弄得明明白白。别想着有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野心。奏折写得有条理,建议提得有道理,让他觉得你是个能干的办事员,而不是想当“宰相”的野心家。
如果你是武将, 更是要小心。功劳太大,就懂得收敛。战场上杀敌是本职,但凯旋之后,就要像个鹌鹑一样低眉顺眼。别在大殿上跟皇帝勾肩搭背,更别在私下里有什么哥们儿义气的举动。一切都要符合君臣之道。

再来看看这位“刘老二”——汉高祖刘邦:

刘邦和朱元璋的路数不太一样。刘邦年轻时候也是个地痞流氓出身,所以他对那些会来事儿的,也比较宽容,甚至有点喜欢。但他同样非常记仇,而且对功臣的猜忌之心,一点也不比朱元璋少。他的“保命秘籍”和朱元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更侧重于“情商”和“江湖义气”的方面:

懂得分寸,知道何时“放飞自我”:
会来事儿,但不能过火。 刘邦喜欢别人在他面前说笑,甚至有些粗俗的玩笑。你能逗他开心,甚至能在他面前喝酒吃肉,那说明你对他有一定程度的“亲近感”。但这不代表你就可以在他面前指手画脚,或者把他当成平辈。关键是,你得把握住那个度,让他觉得你是“亲近”,而不是“冒犯”。萧何、曹参这些人,都是他的老哥们儿,但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装孙子,什么时候可以开玩笑。
懂得“卖惨”和“示弱”。 刘邦自己就是个能屈能伸的人。如果你在他面前显得太强势,太能干,甚至有点傲气,那他可能会觉得你威胁到他了。反而如果你适当地示弱,甚至在关键时刻说几句“我能力有限,全靠陛下洪福”之类的话,他反而可能觉得你懂事。
把自己的功劳“包装”一下。 刘邦虽然记功劳,但他也怕功臣功劳太大。你得学会把自己的功劳往他身上揽,或者说你的成功都是因为他给了你机会。比如,你打了一场胜仗,回来除了汇报战果,还得说一句“若非陛下英明神武,臣也无法取得此番战绩”。

“江湖”那一套也得懂:
跟对了“大哥”。 刘邦喜欢那些跟他有“江湖义气”的人。如果你能和他一起吃过苦,一起冒过险,那会更容易获得他的信任。比如,早期跟他一起起兵的那些兄弟,很多都成了他的心腹。所以,如果你能在他发迹之前就跟着他,而且表现得够“仗义”,那保命的几率会大很多。
懂得“告密”的艺术,但要看对象。 刘邦也怕被别人说闲话或者发现他的缺点。如果你知道某个对他不利的信息,而且你能巧妙地告诉他,让他觉得你是在帮他,而不是在背后搞小动作,那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前提是,你得确保你的“告密”不会给自己引来更大的麻烦,比如被别人知道你是告密者。
不要跟那些“外臣”走得太近。 刘邦虽然喜欢和兄弟们称兄道弟,但他对那些没有他什么“江湖情”的外臣,尤其是那些有权势的,是相当警惕的。如果你是文臣,想办法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有权力,或者跟某个他看不顺眼的大臣扯上关系,那可能就会被误伤。

关键时刻的“牺牲精神”:
必要时,可以“卖掉”一些小人物。 刘邦有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在逃亡的时候,为了让刘姓王族的哥哥们能坐船,就把自己的儿女扔下车。虽然这很残忍,但从他当时的生存逻辑来说,是为了保住更重要的“集团”。如果你能理解这种思维,在必要的时候,适当地牺牲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人或者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安全,那也算是一种生存之道。当然,这个操作难度系数极高,一个不小心,自己就成了那个被牺牲的对象。
不要站在风口浪尖上。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刘邦,他们都喜欢在朝堂上看到臣子们互相制衡。你如果太强势,太受宠,那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也更容易引起老板的猜忌。所以,找个靠山,或者让别人来替你吸引火力,也是一种保命的策略。

总结一下,在朱元璋和刘邦手下保命的核心要素,虽然略有侧重,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1. 认清老板的“脾气”和“套路”: 这是最最关键的。朱元璋是狠辣、多疑、喜欢集权;刘邦是粗犷、江湖、喜欢制衡但同样多疑。你得比他更了解他,才能知道怎么在他面前“表演”。

2. 保持“低存在感”,但要有“实用价值”: 你不能完全没用,否则他没理由留你。但你也不能太能干,否则他觉得你威胁。所以,做个好用的工具人,但工具人也得知道什么时候该藏起来,什么时候该拿出来用。

3. 懂得“说话的艺术”和“做事的技巧”: 言多必失,行动走偏,都是要命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得经过大脑的千锤百炼,确保不会引起老板的反感。

4. 关键时刻要“豁得出去”,也要“装得孙子”: 既要有为了自保而牺牲的勇气(但得是对方),也要有在他面前认怂的觉悟。

说到底,在这样的老板手下保命,就是一场高难度的“情商+演技+运气”的综合考试。一旦考砸了,那后果可就不是补考那么简单了。所以啊,遇到这样的老板,还是祈祷自己运气好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手握重兵,在西南或者东南割据一方,横征暴敛,广纳门客,多养死士,凿山铸钱,煮海为盐。请封异姓王爵。不见天使。

然后差不多了就带兵前往缅甸泰国越南。面北称帝。

好容易活一回,还不让人爽一把。

user avatar

别站队,绝对不当文官头和武官头。

跟老板说自己就喜欢赚钱。跟皇室一起开垄断性企业,自己负责经营。

1,

刘邦手下就开盐铁专卖的“汉盐铁集团”。以及与草原买羊毛的“皇室织造”,做毛毯。

家里人决不当官,四处开专卖店,每个专卖店和当地物流都跟当地土豪合资。

2,

朱元璋手下,就去淮上整顿盐业,搞盐业托拉斯。同时搞个公司垄断朝贡贸易,再往后有钱了拼命造船,搞个南洋公司。

在长崎、马六甲、锡金、果阿、霍尔木斯、桑给巴尔设立贸易站或租借地。香料群岛巴伐利亚之类的,忽悠当地土著boss来南京国子监当留学生,入籍归化。

南洋公司搞起来了,熬到朱棣靖难,抱大腿。朱棣这人比较仗义,然后把朵颜三卫忽悠走,打中美洲。慢慢把蒙古人女真人这些都忽悠到新大陆开荒。,然后成立美洲公司,皇室、各大汗酋长一起入股当股东。

朱棣很防备藩王,忽悠把所有藩王封到南洋和澳洲,防止这帮货生一堆废物祸害。

基本上到这一步你就与国同休了。

记得,有钱了造水泥、玻璃、炼钢小高炉。

user avatar

爬的高,拉关系,弄死朱允炆她妈,否则死的早也没用。

明朝公爵除爵率没那么吓人。七个只除爵了两个,剩下的一个后代除爵又复封,又降爵,三个个后人降爵。

侯爵基本身死爵除,集中在二十年后的党株与给朱允炆铺路除朱标党人。自己死的早也没用,儿子还是会死的。

所以如果没爬上公爵,请努力把朱允炆她妈弄的嫁不了朱标。

否则不是朱标党人会在朱标死前被弄死,是朱标党人会给朱标陪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