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赞成物价与大米比价进行推算,这样得出的结果忽略了工业化以后大米的生产效率问题,和当时人的实际观感差很多。
还是应当用物价对比当时普通人普遍的收入,否则就没有意义。
宋代以来,绝大多数时期五口之家的月入并不高,2两银已经属于较为宽裕,1两银可以维持很简单的生活,但低于1两的家庭大规模存在。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农民占绝大多数,而农村贫民居多,赤贫者大有其人,而中产和富户其实很少。但我们依然要找城市最底层做工者的普遍收入进行对比,如普通城市一月0.7两为打杂伙计的收入,对标现在(2021年),则大略为2000~3000元,就是城里饭店端盘子的。
那么,以今天的感觉来看,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年),宛平县的物价大略是这样的:
大米8.4元一斤,现价3.0元(价格可能存在浮动,只取平民最常买的那种计算,下同)
盐21元一斤,现价2.5元
鲜鱼60元一斤,现价10元
蜂蜜186元一斤,现价40元
白糖120元一斤,现价8元
猪肉60元一斤,现价20元
扫把7.5元一个,现价12元
大海碗30元一个,现价30元
耕牛2.4万元一头,现价1.2万元
煤3元一斤,现价0.25元
工钱方面:
清洁工工资每天60元
轿夫工资每天180元
搬运工工资每天150元
裁缝工工资每天240元
建筑工工资每天150元
(原始数据来源于宛平知县沈榜《宛署杂记》)
看来,无论在什么时候,没技术含量的清洁工收入都是最低的啊!
盐价在各区域相差挺大的,宛平是京畿,价格还好说。有的山区盐价就非常贵(主要是古代运输成本太高),如贵州,在战乱的时候,大略为70元一斤。那里的人很多人吃不起盐,有也是清煮菜,吃的时候蘸点盐水,好有点滋味。
以前的糖其实也非常贵,招待客人给冲糖水。
至于猪肉,虽然不能说很贵,但这东西和盐、糖不是一种性质的,是消耗很快的东西。不要说一斤60块钱还行,其实这个价位在现在多数人也舍不得吃。猪肉价格从10块钱涨到20的时候就叫苦不迭,更不必说从20到30多了,这要是涨到60,我看大家更舍不得买。
这还是按照在城市有工作算的,如果是农户,收入更低,税很重,卖粮食的收入是城镇居民的二分之一还要少。多数人平时都吃不上肉,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买点,拉拉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