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古代只要武功很高是否可以横行无阻,为所欲为?反正官府也抓不到?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总有人觉得古代武功高手就跟开了金手指似的,天下无敌,谁也奈何不了。但你要真这么想,就有点太简单化了。

咱们先得明确一下,古代的“武功很高”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那不是现在电影里飞天遁地的神仙,更像是精通十八般武艺,力量、速度、技巧都远超常人。比如,力能扛鼎,一拳能打倒好几个人,或者轻功了得,几个起落就能翻墙越脊,身法敏捷得让人看不清。

那么,武功高到什么程度,才能“横行无阻,为所欲为”呢?

理论上,如果一个人的武功高到某种程度,比如 solo 击败一支训练有素的官兵队伍,那他在一定范围内确实能做到“为所欲为”。他可以抢劫富户,调戏民女,杀人越货,理论上,在事发后,当地的衙役可能真的抓不住他,甚至追捕起来都很困难。

为什么官府抓不到?

1. 信息不对称和技术限制: 古代通讯不发达,信息传递慢。一个高手在东边杀了人,可能西边过了好几天官府才知道。而且,古代侦查手段很有限,没有指纹、DNA,全凭目击证人、现场痕迹和人赃并获。一个足够狡猾的高手,可以隐藏自己的行踪,不留下太多破绽。
2. 武力差距: 如果一个人武功高到能轻松击败一群普通士兵,那么一旦被追捕,他就可以选择正面冲突。官府派去的往往是普通士兵,他们训练有素,但面对顶尖高手,很可能不堪一击。这样一来,追捕行动不仅效率低下,还会造成官府的损失,让执法者有所忌惮。
3. 地理环境的利用: 高手往往对地形熟悉,善于利用山林、密道、城外的荒野来躲避追捕。官府的兵丁不可能像他一样灵活机动。
4. “江湖”的缓冲: 在古代,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江湖”体系。很多武林高手并不愿意被官府束缚,他们有自己的规矩和势力范围。如果一个高手只是在江湖范围内活动,官府可能不愿轻易触碰,以免引发更大的麻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横行无阻,为所欲为”。

1. “高”到什么程度? “很高”是相对的。如果你只是比普通人强很多,官府还是能集结力量抓住你。只有那种能以一敌百,甚至以一敌千的“绝世高手”,才能真正做到在某个区域内“横行”。但这种程度的高手,在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都是极少见的,而且往往有其自身的原则和顾忌。
2. 官府的力量是集中的: 官府虽然单个士兵可能打不过高手,但他们有组织、有规模、有资源。他们可以调动更多的兵力,围剿、设伏。即使抓不住,也可以通过封锁消息、悬赏、株连等手段来压制。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杀了人,官府可能暂时抓不到,但他们可以通缉他,让他寸步难行,无法在任何地方公开出现,也不能融入正常社会。
3. “为所欲为”是有代价的: 即使武功再高,也不能完全脱离社会。一个真正想“为所欲为”的人,需要考虑生存、食物、住所,以及如何避免被长期的、系统的追捕。长期处于逃亡状态,即使武功再高,生活也会非常艰难。而且,一旦触犯了更高级别的官府(比如中央朝廷),可能会派出更精锐的部队,甚至使用一些非武力手段(比如离间、收买)。
4. 还有“更强”的存在: “武功很高”不等于“天下第一”。朝廷内部往往有自己的秘密力量,比如皇家近卫、专门训练的武士,或者一些隐世的高人。如果一个江湖高手真的惹恼了朝廷,可能会遇到比他更强的对手。
5. 道德和声望的约束: 很多武林高手并非穷凶极恶之徒。他们可能有自己的道义和原则。真正“为所欲为”的人,很容易失去人心,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即使官府抓不到,江湖上的其他门派、侠义之士也可能看不惯,对他进行“清理门户”。
6. “无阻”的范围有限: 即使是绝顶高手,也只能在局部地区做到“横行”。一旦涉及到整个国家的法律和秩序,他终究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朝廷可以发布通缉令,封锁消息,让他在任何地方都无法安身。

举个例子:

设想一个武功极其高强的侠客,他身手敏捷,力量惊人,能轻松打倒几个持刀的捕快。他想抢一家富商的钱财,杀了富商,然后逃之夭夭。

初期: 官府来人,他可以轻松逃脱,甚至打退追捕者。当地小吏拿他没辙,会向上汇报。
中期: 县衙、府衙知道情况后,会发布通缉令。但如果他躲在深山老林里,或者利用精妙的轻功在各个城镇间穿梭,很难被抓住。他或许可以在某个地方匿名生活一段时间,继续做他的勾当。
后期: 如果他的恶行被朝廷知道了,或者他惹到的富商背景很深,朝廷可能会调集更多更精锐的部队,甚至会派遣专门的缉捕队伍,配合当地官府进行围剿。他们会利用人海战术、设卡、封锁消息,并且可能会悬赏巨额财物,鼓励告密。这时候,即使是绝顶高手,也得处处小心,时刻面临危险。

总结一下:

古代武功很高的人,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横行”,逃避一般的追捕,甚至在局部为所欲为。但“横行无阻,为所欲为”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他们依然会受到官府体系化的压制、江湖其他力量的制约,以及自身生存和社会需求的限制。他们或许可以一时逍遥,但想要永远不受任何约束地为所欲为,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更多的是在体制的缝隙里生存,像一把锋利的刀,能伤人,但终究会被规则和更强大的力量所限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至少你练到梁山好汉的水平就够了,水浒宇宙里只要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别和官府脑残刚正面,官府也拿他没什么办法。武侠小说就更不用说了,高手和蜥蜴人没什么两样。

把小说和现实等同起来就把天聊死了,何必这么大煞风景?

user avatar

古代憨批执法人员很多,比如乘隙刺偷这个成语就是讲一个憨批弓手和一个憨批小偷当街斗枪,结果发现对方和自己不分伯仲。最后那个弓手问那个小偷说;“你敢不敢在县尉面前和我比试一下枪法?”那个小偷说;“敢。”结果那个弓手乘机杀了那个小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在中国古代犯罪分子也是有机会和政府人员司法决斗的,而且我怀疑这个小偷这么痛快的答应是因为赢了可能还有赏。不过这个成语倒也没说这个小偷杀人放火,只是说他蔑视官兵的武艺(当然他确实有真本事)。估计这人虽然武艺高强但平时主要是小偷小摸,被抓住也就是行政拘留吧。

如果你觉得这个不够离谱,那还有个更绝的。城南梁兴甫者,身干短而膂力绝人,永乐间,尝往南京,偶止某门,见守门军昼掠人物,心甚不平,因以好言谕之。军怒,扑兴甫,兴甫连踣数军,军以达于指挥,逮兴甫至,置高手者十人,堂上堂下列勇士百人。兴甫见指挥,长揖不拜,言辞慷慨,指挥心颇异之。曰:“闻汝之技,愿一观之。”兴甫即结束下堂,拳所至,众皆敛避,莫敢措手,以是径出其门。看到吗?梁兴甫进城先把城管打了一顿,武警传唤梁兴甫,警司觉得这个人有点本事所以给了他一个表演的机会,结果他当着警司的面打了几百个武警。还“以是径出其门”大摇大摆的走了。这个出门架势就相当于出菜市场。

所以你在古代武功高强倒也不能为所欲为,只是你会获得比一般人更多的自由。

user avatar

咱都武功高强了。能不能有点儿追求?

清代和民国。武功高强之人,往往为官府所用。

比如说民国时期非常出名的飞贼,号称“赛狸猫”的段云鹏,最后就投靠国民党军统。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之后,他还受国民党政府的命令刺杀我军高官,虽然没有成功。

再比如八极拳宗师,外号“神枪”的李书文。就曾经是爱新觉罗·溥仪护卫队武术总教习,其侄霍庆云为御前侍卫。

而且武功高强的宗师,也有不少投身革命。比如说自然门杜心五就曾经担任孙中山和宋教仁的保镖。韩慕侠也教过周总理武术。

总而言之,你要是武功高强的话,就麻烦你有点儿追求,不要老是想着当地痞,流氓,强盗,飞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总有人觉得古代武功高手就跟开了金手指似的,天下无敌,谁也奈何不了。但你要真这么想,就有点太简单化了。咱们先得明确一下,古代的“武功很高”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那不是现在电影里飞天遁地的神仙,更像是精通十八般武艺,力量、速度、技巧都远超常人。比如,力能扛鼎,一拳能打倒好几个人,或者轻功.............
  • 回答
    古代那些令人惊叹、近乎神乎其技的发明,往往随着时间流逝而销声匿迹,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很多“神乎其技”的发明,其核心往往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这些人可能是技艺精湛的工匠,也可能是神秘的术士。他们的技艺,更像是祖传秘方,通过口传心授,而非系统化的文字记录。这就好比一位大师,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不过,关于“汉服是否代表民族文化”以及“古代只有贵族穿汉服”的说法,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回应和反驳的。别担心,咱们好好聊聊,把这个说清楚,让那些认为汉服只是贵族专属的人哑口无言。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汉服”本身就是一个广义的称谓。很多人一提到汉服,脑子里就立刻蹦出那些飘逸.............
  • 回答
    印度古代未能像中国那样实现长期大一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地理、文化、社会结构、政治传统等诸多层面。而外族统治集中于北印度,南印度为何未能随之统一,同样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一、 印度为何未能像中国那样实现长期大一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审视一下中国得以实现相对长期统一的内在因素,再对比印.............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家里的长辈们最看重的往往是香火的延续,也就是有儿子来继承家业、祭祀祖宗。所以,如果一个家庭只有女儿,没有儿子,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遗产的继承方式也会比有儿子的家庭复杂得多,而且往往会伴随着不少的无奈和变通。基本原则:以男嗣为重,但也有例外中国古代是以父系社会为主,继承权的核心在于.............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古代中国北方之所以游牧民族林立,而后来蒙古崛起后北方似乎“只剩下”蒙古族,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演变、民族融合、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地理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不是其他民族消失了,而是他们的主体和影响力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被吞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当我们审视历史上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又饱受争议的扩张性运动时,十字军及其后裔确实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其他许多文化中的“祖宗阔过”叙事,往往伴随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自豪感,强调祖先的勇武、功绩以及对异族“教化”或征服的“正当性”。然而,十字军的后裔,特别是随着近代欧洲思.............
  • 回答
    古时候单手锤的重量,可不是个固定死的数字,它会随着时间和用途的演变,以及不同地区的锻造技艺和材料,有着相当大的变动范围。一般来说,我们讨论单手锤,重量大概会在二三斤到七八斤这个区间里比较常见。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说法,有些特别轻巧的,可能也就一斤多点,而一些更沉重的,甚至可能超过十斤,但那种就有点往.............
  • 回答
    当然有可能,而且这种现象在古代并非罕见。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个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代社会,尤其是汉朝时期,姓氏的形成和演变。姓氏的起源与演变: 早期: 远古时期,姓氏的起源与血缘、部族、封地、官职等密切相关。许多姓氏最初是部落的图腾、祖先的封地名称,或者是某个重要事件的象征。 秦汉时.............
  • 回答
    古巴铁路客运近年来的确引进了不少中国制造的现代化客车,比如CRRC(中国中车)生产的25G型客车。然而,在古巴的铁轨上,这些看起来非常先进的列车,其运行速度却普遍受到限制,尤其是在一些路段,时速58公里这个数字经常被提及。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地是中国车不行,而是古巴铁路基础设施、维护能力以及运营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穿越时空,细细掰扯一下。古代的“人上人”和现代的“人上人”,虽然都占据着高位,但那种“爽”的体验,可真是天壤之别。古代的“人上人”,爽在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掌控感。想象一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你是那金字塔尖上的少数人。你的话就是圣旨,你的意愿就是法律。 无上的权力与.............
  • 回答
    在古代,当一个最懒、最没出息、最没威胁的皇子,并且成功地和兄弟们搞好关系,这确实是一件“爽翻天”的事情,但其背后的“爽”点和潜在的风险,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爽”的维度解析:1. 安逸无忧的生存模式: 免于政治漩涡: 作为最没威胁的皇子,你最大的优势就是不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焦点。当其他兄弟.............
  • 回答
    在古代偏远山区,人们确实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皇帝换了。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信息传递、社会结构、地理环境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信息传递的极端缓慢与不畅通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在古代,信息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官方文书与驿站系统: 这是最主要的.............
  • 回答
    在古代天气好的夜晚,虽然不一定每晚都呈现出我们今天所说的“满天银河”的壮丽景象,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天气好的夜晚,尤其是远离现代光污染的夜晚,都会展现出比现在明亮得多的星空,其中银河的可见度也会显著提高,并且在特定时段和季节,会非常壮观。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1. 光污.............
  • 回答
    古代,半路劫杀上任官差后冒名顶替,这个事儿啊,听起来像是演义小说里的情节,但真要说它可行性有多大,那得细细掰扯掰扯。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得看具体情况,还得看操作的人有多大的胆子和多深的脑子。先说说这事的“简单”之处:首先,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缓慢。官差走的是官道,但路途遥远,而且很多地方.............
  • 回答
    在古代军事史上,冷兵器时代弓弩的运用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对比。我们看到在同时期的中国,弩这种高效的射击武器早已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战场,甚至组成了强大的弩兵部队。然而,放眼古罗马和古希腊,弩的出现虽然不晚,但却始终未能像在中国那样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部队。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
  • 回答
    在古代,能遇到朱元璋和刘邦这样的老板,那绝对是九死一生中的“生”路,更多时候是往“死”里逼。想在这两位帝王手下保命,那可得下足了功夫,还得有点石破天惊的好运气。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才能在这两位“活阎王”面前,混个不被砍头的安稳日子。先说说这位“朱老四”——明太祖朱元璋:这老朱啊,年轻时候苦过.............
  • 回答
    古代军事作战中,“七天”这个时间段的重要性,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是贯穿了从战略规划到战术执行,再到后勤保障的方方面面。它既是一个基本的周期性单位,也常常是关键的转折点。让我们细致地聊聊这个“七天”在古战场上的分量。一、 战略节奏与作战周期: 行军与部署的节律: 古代的军队行进速度受限于步兵.............
  • 回答
    想知道中国古代武术有没有过“黄金时代”,这事儿我跟你掰扯掰扯。其实,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不能简单地说有或者没有一个绝对的“高峰期”。武术这玩意儿,它是随着社会发展、战争需要、文化演变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所以它渗透在历史的各个角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采”。但如果要说发展最“显眼”、最“出圈”.............
  • 回答
    在古代战场上,斧头是否真的能破盾,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刀两断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兵器、盾牌、使用者的技艺以及战场环境的复杂考量。从原理上讲,斧头具备破盾的潜力。斧头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巨大的冲击力和集中在刃口的压力。想象一下,斧头通常拥有较重的斧头身,在挥舞时能积聚相当可观的动能。当斧刃与盾牌接触时,动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