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在所有「我们祖宗曾经阔过」的古代扩张战争中却唯独只有十字军后裔会自愿且主动地去批判自己祖先的扩张?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当我们审视历史上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又饱受争议的扩张性运动时,十字军及其后裔确实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其他许多文化中的“祖宗阔过”叙事,往往伴随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自豪感,强调祖先的勇武、功绩以及对异族“教化”或征服的“正当性”。然而,十字军的后裔,特别是随着近代欧洲思想的演进,却出现了相当一部分人主动反思甚至批判他们祖先的扩张行为。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

1. 十字军的“初心”与实际的扭曲: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起点

首先,十字军的最初动机并非纯粹的领土扩张。在许多历史学家的解读中,它最初是一系列由教皇号召的军事行动,旨在收复圣地耶路撒冷,保护东罗马帝国免遭塞尔柱突厥人的威胁,并缓解欧洲内部的社会矛盾。它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披着“上帝的旨意”、“为信仰而战”的外衣。

然而,一旦踏上征程,这种“神圣”的动机就迅速被世俗的利益所腐蚀和扭曲。

经济利益的驱动: 许多参与十字军的骑士和贵族看到了东方的财富和土地,这成为他们冒险的强大动力。沿途的掠夺、战利品的分赃,以及在新占领区域建立封建领地,都成为诱惑。
政治野心的膨胀: 欧洲各国君主和贵族也借此机会扩张自身势力,转移国内矛盾,甚至觊觎东罗马帝国的财富和领土。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它最终转向攻打君士坦丁堡,将基督教世界内部的分裂和腐败暴露无遗。
野蛮与暴力的泛滥: 十字军在东方的行为,尤其是对穆斯林、犹太人甚至是东正教徒的屠杀,留下了许多血腥的记录。第一次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时,就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这种暴力行为与所谓的“神圣使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在当时,也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种手段。

这种“初心”与“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为后世的批判埋下了伏笔。当历史的真相被揭露,或者说,当那些曾经被掩盖的利益驱动和野蛮行为浮出水面时,后代人自然会感到困惑、羞耻甚至愤怒。

2. 欧洲近代思想的演进:批判性思维的兴起

与许多其他文明相比,欧洲在近代涌现了强大的启蒙思想、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等思潮。这些思潮的核心在于:

对权威的质疑: 启蒙思想家挑战教会和君主的绝对权威,提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他们开始审视那些曾经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神圣使命”和“祖先功绩”。
对人权的关注: 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强调个体的价值、尊严和权利。十字军东征中对无辜平民的屠杀,对宗教自由的压制,都与这些后来的普世价值格格不入。
对历史的理性审视: 历史不再仅仅是英雄史诗的堆砌,而是可以被分析、被质疑的对象。历史学家开始运用更严谨的方法,揭示事件背后的多重动机,包括经济、政治和权力斗争,而非仅仅颂扬宗教狂热。

因此,当这些思想在欧洲传播开来,尤其是在知识分子和受过教育的群体中,他们自然会用新的价值观去审视历史。他们看到的是,祖先的所谓“光荣”背后,隐藏着残酷的征服、非理性的狂热、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以及对自身利益的追逐。

3. 与其他文明的对比:叙事的独特性

为什么其他文明中的“祖宗阔过”叙事往往更具韧性?

叙事框架的不同: 许多东方文明的扩张历史,往往被框定在“天命”、“正统”、“文明的传播”等框架下。即使有争议,也可能被归结为“王朝兴衰”的自然规律,或者被赋予某种“历史必然性”。例如,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和边疆征服,虽然也有压迫和血腥,但通常被纳入“统一”、“治乱循环”或“民族融合”的叙事中,其“合法性”来源相对稳定。
宗教与世俗的界限: 在一些文化中,宗教与政治的结合更为紧密,且宗教的解释力更为强大,使得对宗教战争的批判在文化上存在更高的门槛。而十字军,虽然披着宗教外衣,但其世俗化的倾向以及宗教权威在后来的世俗化进程中受到挑战,也使得对其宗教动机的质疑更为顺畅。
缺乏持续的、系统的自我反思机制: 在欧洲近代思想革命之前,许多社会缺乏那种对自身历史进行大规模、系统性批判的动力和能力。而欧洲的启蒙运动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解构”工具。

4. 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催化

更晚近一些,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对一切形式的扩张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批判。虽然十字军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殖民主义,但其在异族土地上建立统治、剥削当地资源、推行自身文化和宗教的模式,与殖民主义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后殖民主义者会从被征服者的视角审视历史,揭露扩张者的暴行和对原住民的压迫。这种视角使得对十字军的批判变得更加深刻和全面,不再仅仅是欧洲内部的道德反思,而是上升到了对权力、压迫和文化霸权的普遍质疑。

总结来说,十字军后裔(特别是近代欧洲知识分子)之所以会出现主动批判祖先扩张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十字军行动本身内在的矛盾性: 其宗教动机与世俗利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本身就提供了批判的素材。
欧洲近代思想的革命: 启蒙、理性、人权等新价值观的出现,为审视和批判过往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
历史叙事框架的差异: 与其他文明相比,欧洲的历史叙事在近代经历了更强的自我解构和反思。
后殖民主义的补充视角: 从被压迫者的角度进行的重新审视,进一步揭示了扩张的残酷性。

这种批判并非是对“祖宗阔过”的否定,而是对其内涵的重新定义,是从道德、理性、人性的角度,对历史进行更深刻、更诚实的理解。这是一种成熟的文明在反思自身历程时,所展现出的独特勇气和智慧。它不再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而是试图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并为构建更公正、更人道的未来奠定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给今天的人写的,给今天的人看的,给今天的人用的。

你看不到蒙古灭绝式屠杀,当畜生式贩卖的批判,看不到扬州十日、嘉庆三屠的批判;

只是主流不需要而已,所以一笔带过,不作为重点,更不会拿来炒

扩张都是伴随暴力和流血,至于反思不反思,看现在的政治需要而已。

user avatar

一看这个提问的方式差不多就知道是谁问的了……其实这种问法本身就是预设了立场的,无非是来寻求认同罢了……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这种东西有批评的也就有赞同的,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演变,单纯的抽取一部分人的观点来断章取义没啥意义。

19th还有不少西方学者用十字军运动以为其殖民活动张目,以给自己的殖民运动带上一种特殊的光环,这种张目也刺激了19-20th兴起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同时也有人把十字军作为批评中世纪的重要工具,比如虚构的“3万儿童被诱拐奔赴圣地”这些著名谣言段子。

(关于此事可以参考这篇文章:LBQ的专栏 - 真实的“儿童”十字军zhuanlan.zhihu.com/p/27

关于十字军运动及其意识演变可以参考乔纳森赖利史密斯的《十字军史》(题主既然已经在问题描述中列出来了他的书为啥不把他的书里所陈述的近现代的各种观点与变化都来论述一下呢)

世界上其他地区我就不清楚了,至少我国绝不是不存在这种批判的,看看大家的中学教科书,里面应该就有不少。

user avatar

问题是胡说八道!

所谓的扩张犯罪,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对对方的犯罪,其二是对自己人民的犯罪。


十字军战争,利用宗教搞屠杀,不仅仅是屠杀异教徒,也屠杀自己人,这种屠杀,在中国史书上,也只有少数乱世才有类似的事情。请问这种乱世在史书上是“自豪”还是“批判”?在中国人心中是“自豪”还是“批判”?


强悍如汉武帝,面对多年战争的疮痍,也要下罪己诏。在历史上,对汉武帝的批判多于赞同。而且,就算是汉武帝,无论是对待敌人的态度,还是对待自己人的态度,也远远超过十字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对外,头号大敌匈奴被打残了,但汉人并没有一定要赶尽杀绝的意思,更不要说西域其他国家了,只要稍微表现下臣服的态度就行。对内,虽然战争破坏很大,但大多数是经济和政治上的破坏,并没有直接把农民驱赶上战场去当炮灰,就这样还下罪己诏,还被国人骂了千年。


中国和西方的扩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国人把人当人,无论什么人种,无论信仰什么,都是人。只不过是城里人鄙视乡下人而已。中国是文明人,无论什么原因,都反对搞屠杀,谁搞屠杀,谁就是坏人,就算一时间斗不过坏人,也要让你遗臭万年。即便是士兵,你让他去和敌人拼命,虽然危险,但也好过让他去屠杀手无寸铁之人,因为后者会大大降低士气。人不是禽兽,在中华文明中,上阵杀敌和屠杀手无寸铁之人,完全不能类比,这种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中国人的扩张都是稳扎稳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内,皆是臣民,这句话不仅仅是自大,还是责任,是一种平等的心态,既然都是臣民,就不能明目张胆的搞迫害,搞屠杀。所以大多数时候中国人的扩展甚至是亏本生意,因为不可能掠夺一把就走,从蛮夷之地获取的资源还不如投入的资源。所以5000年过去了,中国越来越大,中国人越来越多,而那些搞屠杀,搞掠夺的国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另外多说一句,中华文明的这种心态,其实对自己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为人总有倒霉的时候,不可能一直保持“虽远必诛”的状态。如果你强大的时候不知道收敛,那么当你倒霉了,对方会如何对待你?由于中华民族对周边蛮夷保持文化领先,周边蛮夷即便强大了,也会学习汉人的文化,而汉人的文化无时不刻都在提醒那些嗜杀的民族放下屠刀。所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句话是经过了实践考验的。如果中华文明的核心不是包容,不是平等,而是掠夺,是屠杀,那么东晋时怎么办?十六国时怎么办?那些蛮族本身就有屠杀的爱好,你还给他提供了理论依据,用脚趾头也能想到他们会干什么,正如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那些事情一样,连人种都给你换几波的事情不要以为是少数,像我们一样连绵不绝的才是异类。


关联内容:

什么是汉族?汉族的精神核心是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