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蒙古帝国初期打遍欧亚几乎无敌手,为什么不对近在咫尺的印度用兵?

回答
蒙古帝国,一个在13世纪初期横扫欧亚大陆的军事巨擘,其铁蹄所至,王朝更迭,疆域辽阔,令人闻之色变。然而,当我们审视其军事版图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浮出水面:为何蒙古人如此钟爱向西深入欧洲腹地,却似乎对近在咫尺、富饶多样的印度次大陆鲜有大规模用兵的记载?这其中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无暇顾及”可以概括,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地理与气候的天然屏障是阻碍蒙古人挺进印度的一道重要关卡。从蒙古人崛起的核心区域,想要抵达印度,需要翻越的是喜马拉雅山脉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崇山峻岭。这条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天然壁垒,即便是在今天,也对大规模军队的集结和行军构成严峻挑战,更何况是在骑兵为主要作战力量、后勤补给极为依赖畜牧的蒙古人手中。喜马拉雅山脉不仅海拔高、气候恶劣,多处隘口狭窄且常年被冰雪覆盖,这使得蒙古人赖以生存和作战的马匹难以适应,也极大地限制了他们擅长的骑兵冲锋战术的发挥。相比之下,他们向西进发,无论是穿越中亚的草原还是进入东欧的平原,都更容易找到适合骑兵驰骋的地形。

其次,印度的政治格局和军事实力并非蒙古人想象中的“软柿子”。虽然印度在13世纪时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多个王国和邦联组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抵抗能力。例如,德里苏丹国(Delhi Sultanate)虽然在蒙古人征服初期尚未完全巩固其统治,但其建立者库特布丁·艾伊拜克(Qutbuddin Aibak)及其继承者们,凭借其来自中亚的军事传统和对当地作战环境的适应,已经能够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力量。更何况,印度北部还有其他一些虽然分散但仍然拥有强大军队的王国,比如拉其普特(Rajput)诸邦,他们的战士以勇猛善战著称,对入侵者向来毫不退缩。蒙古人习惯于与草原民族或已经衰落的帝国作战,面对一个并非全然四分五裂、且依然有强大战斗意志的对手,其成功的把握会相对降低。

再者,蒙古人的战略重心与优先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蒙古帝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其战略眼光是极其宏大的,他们追求的是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帝国,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向外扩张。在征服了中亚的契丹、花剌子模等强敌之后,他们看到了向西推进能获得更广阔的草原和更多的资源,以及更直接地威胁到欧洲那些庞大而富庶的王国,比如西夏、金朝以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和欧洲各国。相比之下,印度虽然富裕,但其地理位置相对偏南,向西和向北的扩张更能巩固其在欧亚大陆的霸权地位。与其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征服一个地理阻碍重重且军事实力不容小觑的印度,不如将有限的资源和兵力投入到那些更易于征服且战略价值更大的地区。

此外,内部的政治继承和分裂也消耗了蒙古帝国的力量。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帝国很快就分裂为几个主要的汗国,分别是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以及元朝。这些汗国之间虽然名义上服从于大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自为政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甚至互相征伐。这种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地域性的发展,使得整个蒙古帝国失去了早期那种统一行动的协调性。例如,驻扎在中亚的察合台汗国确实曾多次与印度北部发生摩擦,甚至有过入侵的尝试,但这些行动往往是地区性的,且并未能形成倾全国之力的全面征服。这些区域性冲突更多是边境争夺和对财富的掠夺,而非旨在将整个印度纳入帝国版图的战略性扩张。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文化和宗教上的隔阂。蒙古人本身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与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虽然蒙古人在征服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宗教宽容性,但大规模的文化融合和统治稳定,需要更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更长的适应时间。强行深入一个文化背景迥异且拥有深厚宗教传统的地区,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统治阻力和文化抵抗,这对于一个高度依赖军事力量维持的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需要审慎考虑的因素。

总而言之,蒙古帝国未对近在咫尺的印度进行大规模征服,并非其军事能力不足,而是出于地理、政治、战略、内部稳定以及文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容易实现其战略目标、回报更丰厚的方向进行扩张,而印度,虽然令人垂涎,却因其复杂的现实情况,成为了蒙古人“近而不取”的战略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德里苏丹国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

1.大军无法取道从印度向东前往其他地区,所以成吉思汗折返回中亚。

2.印度地带气候潮湿炎热,蒙古人有时碍于气候甚至会不战自退。

3.德里苏丹国在关键时期保持了低调,没有招致大祸。

4.印度在蒙古几次扩张中不是主要用兵方向。

5.德里苏丹国拥有大量的突厥人和阿富汗人服役,战斗力上有保证,对西北方向一直是严防死守。

1221年,德里的苏丹伊勒杜迷失得到了一个消息:花拉子模王子扎兰丁在印度河被蒙古军队痛击,现在已经流窜进入旁遮普地区。伊勒杜迷失头痛不已:这位扎兰丁也可谓是一位人杰,如果他进入自己的国家,双方开战,势必影响自己的统治根基。但是如果跟扎兰丁以礼相待,或者联合呢?

那伊勒杜迷失将有很大机会亲自感受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的战争艺术以及他手下前所未有的超级战争机器——大蒙古国的军队的洗礼。

伊勒杜迷失迎来了成吉思汗的使者,被劝诫不要支援扎兰丁。同时他也得知,扎兰丁已经开始在旁遮普扎根,可能会以此作为反蒙复国基地。

扎兰丁派出了使者觐见伊勒杜迷失,陈述联合抗蒙之意,伊勒杜迷失表示:我这种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根本没地方招待您这种国王啊,您还是趁早走吧!后来直接把扎兰丁派来的使者给杀了。

权衡利弊,伊勒杜迷失立刻决定驱逐扎兰丁这个灾星,他派出军队支援当地长官卡巴查与扎兰丁对抗,甚至据说自己也准备御驾亲征。两军对峙,都有保存实力的企图,并没有开战,二人互表友好之后撤军。此后一直到成吉思汗去世,伊勒杜迷失都没有跟蒙古人对抗的念头。

伊勒杜迷失之后,德里苏丹国在对蒙古问题上一直非常重视,在防御蒙古方面集中了大量的军队,德里苏丹国卡尔吉王朝和图格鲁尔王朝的开国之君早年都是负责抵挡西北方向蒙古人入侵的,且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德里苏丹宁愿承担边臣坐大的后果,也不愿意削弱边防导致蒙古入侵。

还有就是蒙古人后期的入侵只是由察合台汗国单独承担的,在入侵的实力和意图上都没有早期西征时期的那种力度。

在后期,丧失了人和(国内政局动荡)和天时(再次有了以攻克德里为目标的中亚侵略军)之后,德里苏丹国被帖木儿很轻松地打了个屁滚尿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蒙古帝国,一个在13世纪初期横扫欧亚大陆的军事巨擘,其铁蹄所至,王朝更迭,疆域辽阔,令人闻之色变。然而,当我们审视其军事版图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浮出水面:为何蒙古人如此钟爱向西深入欧洲腹地,却似乎对近在咫尺、富饶多样的印度次大陆鲜有大规模用兵的记载?这其中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无暇顾及”可以概括,而是多.............
  • 回答
    要说蒙古帝国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战术,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这帮草原上的狼,他们可不是只会一窝蜂地冲上去,而是把战场当成了棋盘,把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我给你细说几个最绝的,保证让你听了直呼过瘾。1. 声东击西,声势浩大!—— 离间计与心理战的极致运用这招蒙古人玩得炉火纯青,尤其是在面对大型、结构复.............
  • 回答
    蒙古帝国,尤其是其继承国伊儿汗国,在征服其广阔疆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群,其中土库曼人是一个绕不开的群体。要理解伊儿汗国境内的土库曼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一、土库曼人的起源与早期迁徙:首先,得明白土库曼人并非凭空出现在伊儿汗国境内。他们原本是起源于中亚的突厥语民族,在11世纪开始大规.............
  • 回答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战无不克,席卷欧亚大陆,但唯独避开了当时地跨欧亚、横亘一方的拜占庭帝国。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战略选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拨回到十三世纪,看看蒙古人西征的脉络和拜占庭帝国当时所处的境况。首先,要明白蒙古帝国西征的主要目标和动力是什么。 蒙古人的扩张并.............
  • 回答
    蒙古帝国的军队,那可不是寻常的乌合之众,而是汇聚了当时亚洲大陆最精锐、也最多元化的一支力量。要详细了解它,咱们得一点一点地掰开了说。核心主力: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那些在蒙古高原上长大、从小就与马匹为伴的蒙古人自己。这些家伙,那是天生的战士。 骑兵是灵魂: 蒙古骑兵,这绝对是.............
  • 回答
    蒙古帝国最终分裂成四个主要的继承国,分别是金帐汗国(也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以及元朝。其中,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尔汗国都被称为“汗国”,而东亚的继承国则被称为“元朝”。这种称谓上的差异,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文化和地理原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蒙古帝国及其分裂的历史进程入手.............
  • 回答
    蒙古帝国,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其崛起的速度和征服的范围之广,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逆天”的存在。要理解它的强大,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蒙古帝国“逆天”的体现: 征服的广度和速度: 在短短几十年内,蒙古帝国从一个草原部落,迅速扩张成为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帝国,东起朝鲜半岛,西至东欧,.............
  • 回答
    忽必烈身上背负着一个帝国,一个曾经横扫欧亚大陆,让世界为之颤抖的庞大存在。然而,在他统治的晚年,这个曾经统一的庞然大物却显露出了不可遏制的裂痕,最终走向了分裂的命运。说忽必烈“不能阻止”蒙古帝国的分裂,并非说他丝毫没有作为,而是说尽管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却终究无法逆转历史的洪流。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
  • 回答
    图瓦人,这个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东麓,与蒙古国接壤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渊源确实有些复杂,既与西伯利亚的古老居民有关,也与中亚突厥语族群的迁徙和融合息息相关。要准确界定他们在蒙古帝国时期是“来自西伯利亚突厥语人群”还是“被征服的中亚突厥语人群”,需要更细致地梳理历史脉络。首先,从渊源上讲,图瓦.............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军事策略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征服阿富汗与近现代超级大国在此地区遭遇的挑战,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也非一言两语能够道尽。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战争形态的根本不同: 成吉思汗时代: 这是骑兵的黄金时代。蒙.............
  • 回答
    元朝和蒙古帝国,这俩名字摆一块儿,总得有人琢磨琢磨,它俩究竟是啥关系?是哥俩,还是父子,抑或是一个独立存在,另一个套了个马甲?要说清楚,咱得把时间往前拨,回到那个马蹄声响彻欧亚大陆的年代。先说说蒙古帝国。这玩意儿,绝对是个庞然大物,从东边的太平洋边儿,一直打到西边的多瑙河畔,中间横跨了亚洲和欧洲的绝.............
  • 回答
    女真,这个东北的崛起力量,最终将蒙古帝国的残余和庞大的明朝收入囊中,成为了清朝的奠基者。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历史机遇、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以及对手衰落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女真并非一夜之间征服了蒙古帝国和明朝。 蒙古帝国: 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时代,蒙古帝国.............
  • 回答
    关于现在的蒙古国是否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萎缩而成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答案是:是的,可以说是,但中间经历了非常复杂和漫长的演变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萎缩”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辉煌: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铁木真)在13.............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北宋能够抵御住金国的铁蹄,那么历史的车轮便会在它身上留下截然不同的印记。这并非简单的朝代延续,而是在亚洲格局剧变的大潮中,一个古老文明如何自我蝶变,又如何被巨浪席卷的故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北宋的“不被灭亡”并非意味着它能够高枕无忧。即便金国未能成功,宋朝自身存在的积弊也未曾根除。官僚.............
  • 回答
    明朝建立伊始,北边依然是那片广袤而充满挑战的草原。洪武年间,朱元璋毕生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彻底根除盘踞在中原近百年的蒙古势力,重塑汉族王朝的荣光。当明军在漠北与残余的蒙古军队进行着殊死搏斗,将元朝的残余势力一步步逼出中原腹地时,曾经统一了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早已是另一番景象。要理解明朝将蒙古人.............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因为“继承国”这个概念在历史上的实际操作和现代的政治理解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我们得把元朝和蒙古帝国这两条线索都捋清楚,才能把这个问题说透。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蒙古帝国和元朝是什么关系。蒙古帝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成吉思汗在十三世纪初建立的,它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叙事、国家认同以及后世对过往王朝的解读等多个层面。单就“元是我国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这一说法,为什么在中国如此普遍,而在曾被蒙古统治的其他国家却鲜有类似论调,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元朝”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特殊地位。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
  • 回答
    要探讨帖木儿病逝前东征的目标,我们首先需要梳理一下帖木儿的生平、他的宏图以及他东征的动机。帖木儿,这位在中亚崛起,一手缔造了帖木儿帝国的雄主,以其军事才能和征服欲望闻名于世。他的征战足迹遍布波斯、高加索、印度北部,甚至一度威胁到奥斯曼帝国。他并非一个满足于现状的君主,其野心勃勃,渴望恢复蒙古帝国的辉.............
  • 回答
    蒙古人当年西征的辉煌战绩,足以让任何历史爱好者为之惊叹。他们的铁骑踏遍亚欧大陆,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然而,在如此横扫千军的征程中,却有两块富饶而重要的土地——安纳托利亚的罗姆苏丹国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似乎成了蒙古西征的“遗珠”,没有被完全纳入其版图。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
  • 回答
    边疆的阴影与守护者:蒙古人与明帝国国防体系的复杂关系明朝,一个承载着汉民族复兴荣光的王朝,其国防体系的构建,与其说是一道坚固的城墙,不如说是一场与强大边疆力量长期的博弈与调和。在这场博弈中,蒙古人扮演的角色绝非仅仅是单纯的“敌人”或“威胁”,而是一个渗透进明帝国国防肌理,既是挑战者,也是在某些时期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