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明朝将蒙古人赶出中原的时候,蒙古帝国的其他部分在做什么?

回答
明朝建立伊始,北边依然是那片广袤而充满挑战的草原。洪武年间,朱元璋毕生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彻底根除盘踞在中原近百年的蒙古势力,重塑汉族王朝的荣光。当明军在漠北与残余的蒙古军队进行着殊死搏斗,将元朝的残余势力一步步逼出中原腹地时,曾经统一了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要理解明朝将蒙古人赶出中原时的蒙古帝国“其他部分”在做什么,我们得先明白,当元朝在中原倒台时,它已经不再是成吉思汗时代那个统一的、横扫六合的庞大帝国了。蒙古帝国早已在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地域扩张中,分裂成了多个独立的汗国。

1. 金帐汗国:东欧的霸主与内耗

就在明朝朱元璋登基的前后,在东欧广袤的土地上,金帐汗国依然是当时该地区无可争议的统治者。它疆域辽阔,北起波罗的海,东至西伯利亚,南抵黑海和里海。金帐汗国的可汗们,如札尼别汗(Jāni Beg)及其子拔儿迪别汗(Berdī Beg)等,在14世纪中叶时,仍然保有相当的实力,他们控制着重要的贸易路线,从波罗的海的芬兰湾一直延伸到黑海沿岸,也与南边的拜占庭帝国、黑海北岸的各城邦(如热那亚和威尼斯控制的殖民地)以及东边的罗斯诸公国保持着复杂的联系。

然而,金帐汗国也并非铁板一块。14世纪中后期,正是金帐汗国内部政局动荡的时期。札尼别汗死后,汗位继承问题引发了长期的内斗,即所谓的“大动乱”。各种势力,包括脱脱迷失(Tokhtamysh)和帖木儿(Timur)等杰出人物,都在争夺汗位。

脱脱迷失的崛起与短暂统一: 脱脱迷失在帖木儿的支持下,一度成功地夺回了金帐汗国的汗位,并短暂地恢复了汗国的统一和强大。他甚至在1380年代成功地击败了莫斯科大公国,解除了俄罗斯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鞑靼枷锁”的初期威胁。他还对波兰和立陶宛公国发动了袭击,显示了其雄心。
与帖木儿的决裂与战争: 然而,脱脱迷失的好景不长。当他试图摆脱帖木儿的控制,甚至反过来进攻帖木儿的势力范围时,便遭到了帖木儿的猛烈反击。1390年代,帖木儿三次亲征金帐汗国,将脱脱迷失彻底击败,金帐汗国的实力遭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走向了长期的分裂和衰落。

因此,当明朝在北方驱逐蒙古残余势力时,金帐汗国正是在经历一场由内部争斗引发的、与强大的帖木儿帝国进行的残酷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直接导致了金帐汗国的进一步瓦解,后来分裂出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等一系列小汗国,这些汗国各自为政,与明朝在中原的对手,即北元政权,在地理和政治上都有相当的距离。

2. 察合台汗国:中亚的分裂与新势力的崛起

察合台汗国,这个覆盖了今天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汗国,在14世纪中叶也经历了深刻的分裂。成吉思汗的孙子察合台的后裔们,在中亚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汗国,但很快也出现了“东察合台”和“西察合台”的分裂。

东察合台汗国(莫卧儿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主要控制着吐鲁番盆地、伊犁河流域以及天山北麓地区。这个政权在14世纪末期,尤其是在其杰出的可汗帖木儿·不花(Timur Buqa)统治时期,相对稳定。他们的主要对手是明朝在西域的势力(如果当时有的话),以及后来的瓦剌(Oirats)。他们的政治和文化重心逐渐向东亚和中亚腹地转移,与汉文化的接触虽然存在,但并非如元朝那样直接。
西察合台汗国: 西察合台汗国则更加动荡,经常受到黑汗王朝、葛罗真王朝等地方势力的挑战。

帖木儿帝国的崛起: 真正对西域和中亚地区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崛起于撒马尔罕的帖木儿。帖木儿(Timur,有时被翻译为“泰莫尔”)并非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但他以蒙古族(或与蒙古族有联系)的身份,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横跨波斯、两河流域、中亚甚至南亚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

帖木儿的军事扩张: 帖木儿在14世纪末期,与明朝的洪武年间几乎是同时期,是中亚及西亚地区最活跃的军事力量。他先后击败了金帐汗国、马穆鲁克王朝(埃及)、德里苏丹国(印度),并在1402年大败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的苏丹巴耶济德一世,俘虏了对方。
对察合台汗国的影响: 帖木儿对察合台汗国的分裂和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先是控制了西察合台,后又将势力扩张到东察合台的领土。他的帝国继承了蒙古帝国的军事和政治遗产,但其文化中心在撒马尔罕,受到波斯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影响深远。

因此,当明朝将蒙古势力驱逐出中原时,察合台汗国的继承者们,以及后来崛起的帖木儿帝国,在中亚地区进行着权力争夺和疆域扩张。他们与明朝的互动,主要是通过西域的丝绸之路贸易和偶尔的使节往来,而非直接的军事对抗。帖木儿帝国虽然强大,但其地理位置和战略重心都偏向西方和南方,与明朝在中原和漠北的战线关系不大。

3. 伊尔汗国:波斯地区的衰亡与新王朝的建立

伊尔汗国,是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建立的,统治着波斯、伊拉克、高加索等地区。伊尔汗国在14世纪早期就因为继承问题和内部的民族矛盾而瓦解了。

伊尔汗国的瓦解: 到了14世纪中叶,伊尔汗国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各种地方势力趁机崛起。这些地方势力,如贾拉伊尔王朝(Jalayerids)、木扎法尔王朝(Muzaffarids)等,都在争夺前伊尔汗国的土地。
帖木儿的影响: 帖木儿也对这片区域进行了征服,将许多前伊尔汗国的领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伊尔汗国灭亡后,其地域出现了多个地方政权的林立,这些政权都深受波斯文化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与元朝在中原的蒙古人,以及北元政权,在文化、政治和地理上都已渐行渐远。

4. 元朝残余在中原之外的活动:北元政权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明朝驱逐的“蒙古人”本身。当明朝在关内建立统治时,元朝的残余势力并非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退回漠北,组成了所谓的“北元”政权。

北元政权的挑战: 北元政权,以北方的草原为根据地,仍然对明朝构成威胁。北元的皇帝,如元惠宗(也称元顺帝)的儿子和孙子们,如爱猷识里达拉(Ayushiridara)、脱古思帖木儿(Tögüs Temür)等,曾多次组织对明朝边境的袭扰和掠夺。
明朝的军事行动: 朱元璋和他的继任者们,为了巩固边疆,也进行了多次北伐,例如徐达、常遇春等名将的军事行动,以及后来的“五军出塞”,都是为了打击北元政权的实力,并将其势力范围一步步压缩。

总结:

当明朝在14世纪末期,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将元朝的统治彻底终结,并把蒙古势力赶出中原时,曾经辉煌的蒙古帝国,已经分裂成了多个政权,各自在中亚、东欧、西亚等地活动,并且很多都经历了严重的内部动荡和权力更迭。

金帐汗国 正经历一场由帖木儿发动的、旨在重塑其统治的毁灭性战争,并因此走向分裂。
察合台汗国 也已分裂,而强大的帖木儿帝国 正在中亚和西亚崛起,与明朝的关注点并不在中原。
伊尔汗国 早已瓦解,其故地出现了多个地方政权。
而在明朝北方的北元,才是明朝直接的、持续的军事对手。明朝将蒙古人赶出中原,更多是指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终结,并将北元政权的势力范围推向漠北。

所以,虽然“蒙古帝国”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14世纪后期,这个帝国早已不复存在。明朝在中原的胜利,是面对一个已经分裂、衰落,但仍然具有强大军事潜力的北元政权,并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方、西方、南方,曾经被蒙古铁骑征服的土地上,新的政治力量正在崛起或固守,蒙古的遗产以一种分散且复杂的方式,继续塑造着这些地区的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元朝关系最好的伊尔汗国,灭亡的比元朝还早。

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不但早就分裂,还正在被驸马帖木儿乱搅狂殴,等驸马帖木儿打败金帐汗国,基本控制伊尔汗国旧领土、压服察合台汗国后。明朝都已经换朱棣做皇帝了。

接着帖木儿东征,还没走出察合台汗国的领地,就死在了路上。帖木儿一死,他建立的气球帝国就爆了,继承最大领地的沙哈鲁也无法恢复帖木儿时期的疆域,只好向明朝纳贡称臣。

上面家底最大的,都这德性。

再看看家底小的:

阿里不哥后裔趁火打劫,直接砍掉北元后主自己当大汗。

窝阔台后裔鬼力赤带着吉尔吉斯人的军队跑来乐呵呵地篡位。

瓦剌首领马哈木拥立本雅失里后和太师阿鲁台争权失败,愤而又找个黄金家族的傀儡当汗,继续向北元用兵……

而且。

怀着恶意来揣测的话,帖木儿东征明朝很可能就是个幌子,八成是假道灭虢冲着北元残部来的。消灭了北元,获得蒙古本部各部落首领的臣服,帖木儿或许就能不再假惺惺地只当个埃米尔,就能篡位上大汗了。

至于消灭明朝什么的,您帖木儿先生连自己家门口的察合台汗国都没办法消灭,消灭明朝谈何容易,要真卯足了劲跟明朝干,估计打不了几仗。帖木儿的气球帝国就会自爆。

所以吧,大伙也看得出来。明朝推翻元朝的时候,不但没人拉兄弟一把,反倒都是自顾不暇或者赶紧落井下石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