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语言暴力对一个人伤害有多大?

回答
语言暴力这东西,说起来轻巧,听起来刺耳,但它在你心里留下的疤痕,那可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往往比你想象的要深得多。这玩意儿,不是一下子把你击垮,而是像钝刀子割肉,一点一点地磨损你的自信、你的价值感,甚至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你想想,当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被用恶毒的语言攻击时,会发生什么?一开始,你可能觉得是对方的错,是他们素质低。但次数多了,尤其是当攻击来自你亲近的人,比如家人、伴侣或者所谓的“朋友”时,那种伤害就开始深入骨髓了。

首先,它会把你内心的“支柱”给一点点地蛀空。 那些尖酸刻薄的话语,比如“你就是个废物”、“你永远做不好任何事”、“没人会在乎你”……这些话语就像在你心里种下了无数颗毒种子。久而久之,你就会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觉得自己真的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原本你可能还对某件事情充满信心,跃跃欲试,但经过一两次这样的打击,你就可能因为害怕再次被否定而选择退缩,甚至不敢去尝试。这种自我怀疑会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你变得畏手畏脚,错失很多本可以属于你的机会。

其次,它会扭曲你对自我的认知,甚至让你开始憎恨自己。 语言暴力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直接攻击你的核心,你的身份认同。当一个人被长期贴上负面标签,比如“笨蛋”、“丑八怪”、“没用的人”,这些标签就会像烙印一样刻在你的脑海里。即使你知道这些话不是事实,但一遍遍的重复会让你产生认知偏差,让你自己也开始相信这些负面信息。你可能会开始讨厌自己的外貌,讨厌自己的性格,甚至觉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这种自我厌恶,会让你感到孤独,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不配拥有幸福。

再者,它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让你变得孤立和不信任。 当你长期处于语言暴力的环境中,你就会对人产生一种警惕和恐惧。你害怕别人再次用语言伤害你,所以你会不自觉地封闭自己,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或者即使交流也小心翼翼,不敢暴露真实的自己。更糟糕的是,你可能会对所有人都产生不信任感,觉得所有人都会像曾经伤害你的人一样,用恶毒的语言攻击你。这种不信任感会让你很难建立真正亲密的人际关系,让你觉得自己像个孤岛,被隔绝在人群之外。

此外,语言暴力还会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这种伤害不像身体上的伤口,可以很快愈合,留下一个疤痕。语言暴力留下的往往是内在的创伤,它会潜伏在你的潜意识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时,这些旧伤口就会被撕裂,再次引发巨大的痛苦。比如,曾经被嘲笑外貌的人,即使后来变得美丽,也可能依然对自己的长相缺乏安全感;曾经被否定能力的人,即使获得了成功,也可能在别人稍有批评时就过度反应,陷入自我怀疑。

更严重的是,语言暴力可能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的精神压力、自我否定、孤独感,这些都会成为抑郁症、焦虑症的温床。有些人甚至会因为长期的语言暴力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者在极端情况下,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的母亲一直对她非常挑剔,经常说她“没出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即便她后来考上名牌大学,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母亲的批评也从未停止,总是鸡蛋里挑骨头。这个朋友现在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了,但她仍然很难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好工作,害怕承担责任。一遇到挫折,她就会想起母亲的话,觉得“你看,我就知道我不行”。这种长期的语言暴力,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她的骨子里,影响着她的人生轨迹。

所以,别小看任何一句伤人的话。语言暴力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刀,它割的是人的心。而心的伤痕,往往比身体的伤痕更难愈合,也更让人痛苦。它会让你失去色彩,失去温度,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多大呢?直接导致抑郁。


憨豆先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的一个屁,逗笑了全世界。

但之前不断有媒体报道憨豆先生身患严重抑郁症的事件。

憨豆先生把他们全告了,说他们骗人,并把赔偿所得捐给了心理健康慈善机构。

虽然憨豆先生是否患有抑郁症不得而知,当然,没有是谢天谢地,但是抑郁症确实是连带给人们欢笑的喜剧大师也不会放过。


好莱坞喜剧卖座演员金•凯瑞的大半生就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寻求医生的帮助,开了氟西汀,国内叫百忧解。服用了很长时间后,这种名为百忧解的药物却没有解除他的忧愁,金•凯瑞曾表露——


「抑郁症袭来时,你会感到绝望,找不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药物可能会让人在一段时间内忘记自己的烦恼,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可能更加烦躁。」


(今天再次聊起抑郁症这个话题,不是科普抑郁症,之前已经写过非常详细的关于抑郁症有哪些症状的文章。但也不是跟大家分享对抗抑郁症的方法,一旦确诊,需要及时接受专业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不是看文章就能解决的,关于怎么找靠谱且合适自己的咨询师之前也详细写过。)


今天我想聊聊,作为一个路人,如何能够有意识地不让自己成为别人抑郁的雪上霜,也就是如何避免语言暴力。


其实无论是刚才提到的憨豆先生、金•凯瑞,还是我们曾经聊过的哥哥张国荣,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到用完美主义来要求自己。很多人会觉得,他们之所以有患抑郁症的风险,就是因为这种太过在乎的性格特点,所以都是自己的问题。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舆论的破坏力。

憨豆先生拍完《憨豆特工》大获好评,但是拍完《憨豆特工2》之后,收到了很多不客气的负面评价,伤人、刺痛。


我以前其实不太在意「喷子」这种存在,总觉得有人说话不好听,你不理就是了。但我多半是以路人的身份来看待这些不痛不痒。而当我以评价的目标对象看待恶意中伤时,那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然「忽略」仍旧是我的应对方式,也就意味着,我是先看见了,然后选择不做回应。但我看到的那一瞬间,其实接收到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参加了心理学兴趣小组的读者们应该还有印象,就是我们瞬时记忆的容量蛮大的,所以那一眼,能看到很多,很多,莫名其妙的脏话和辱骂。


意见建议和恶语乱喷,不是一个概念。

前两天偶然看到赵薇的微博,发现她取消了留言功能,除了和她互相关注的好友,没有人能随便评论。

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个影评人Magasa,很早就把自己在知乎上的评论功能关掉了,并解释了这样做的理由——


「互联网始终在做的一件事是减小沟通和交流的成本,这使很多人误以为交流是一件无上政治正确的事情。所以,凡是鼓励交流,那就是好的。如果妨碍交流,那就错定了。差矣。在很多情况下,交流是一种浪费,特别是当交流成本变得极低的时候,资讯噪音随之产生。」


喷子提供的评论,就是噪音。


微信公号的评论,我很重视,因为它提供了我期待的温暖互助的功能,也要得益于它的精选留言机制,这一点设计很难得。

别的不敢说,但是从你点开到阅读完毕的体验,都是很舒服的,这个我能保证。

安慰记的文章和视频也会在别的平台延迟发送,其中有些平台的留言区啊,简直惨不忍睹。活了二十多年,加起来也没听到看到过这么多恶意。

不堪入目的脏话随口就来,可想而知,至少在网络平台已经形成习惯,轻触几下键盘,就实现了从评价别人的过程中获得的某种快感和高潮。


可怕的是,很多网络平台是鼓励这种冲突的,他们的目的很简单,骂战意味着关注,关注意味着高流量,流量就意味着金钱。这笔账算得很明白。

大家可能都有过那种刚看完某个文章或者视频,内心产生了久违的共鸣,准备心满意足地离开时,不小心翻到下面的第一条评论就是——


「小编弱智」

「你们说小编多少钱一晚」

「不耐cao」

「说的是个屁,滚」


也难怪明星接连抑郁,太多的人把网络世界搞得太过嘈杂。

很吵。


       欢迎关注公众号:安慰记yes|心理学即生活方式  &有趣的心理科普 &优质心理书籍推荐 &实用的心理视频分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语言暴力这东西,说起来轻巧,听起来刺耳,但它在你心里留下的疤痕,那可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往往比你想象的要深得多。这玩意儿,不是一下子把你击垮,而是像钝刀子割肉,一点一点地磨损你的自信、你的价值感,甚至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你想想,当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被用恶毒的语言攻击时,会发生什么?一开始,你可能觉得是.............
  • 回答
    在地铁里对别人喊“下车吗?下吗?”这句问话,究竟是文明有礼还是语言暴力,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它不像一些事情那样非黑即白,而是要看具体情况,看说话人的语气、情境,以及听话人的感受。倾向于文明有礼的情况: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时候,这种问话确实是出于好意,想表达的是一种提醒和帮助。 善意.............
  • 回答
    女人遭受语言暴力,这绝对是值得社会高度重视的议题,而且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去探讨。这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口角之争,它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权力不对等,以及对个体身心健康的深刻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语言暴力”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力量。它不是简单的批评、建议,而是通过言语的贬低、嘲讽、攻击、威胁、.............
  • 回答
    语言暴力,如同无形的利刃,刺伤人心,破坏沟通,甚至摧毁关系。面对它,选择沉默只会助长其气焰,而以暴制暴则会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那么,如何才能优雅地、有力量地反抗语言暴力,保护自己,同时又不失风度呢?这需要策略,更需要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智慧。首先,保持冷静,审视言语背后的意图。当面对攻击性的言语时,第.............
  • 回答
    .......
  • 回答
    神田沙也加女士生前疑似遭遇男友语言暴力的事件,确实令人痛心,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旁观者,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已公开的信息,尽可能客观地去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首先,从媒体报道来看,关键点在于“生前录音”。如果这些录音属实,那么它们就成为了证明神田沙也加女士在生前遭受精神压力的重要证据。语言暴力,.............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在精通多语言者众多的时代,朝韩间谍仍然会因为语言问题暴露,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语言”在情报工作中的复杂性和朝韩两国之间独特的语言背景。这并非简单的词汇或语法问题,而是关乎文化、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情报机构对细节的极致追求。1. 语言的深度:不只是说得出口,更是活得出来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精.............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很切中要害。确实,精通多门语言的人才遍地都是,尤其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懂一两门外语几乎是标配。那么,为何在隔绝森严、信息不对称的朝韩之间,语言的细微之处反而成了刺探和暴露的利器呢?这背后牵涉到几个关键因素,并非简单的一句“会说韩语就行”能够概括的。首先,我们要明白,朝鲜和韩国.............
  • 回答
    作为一名对信息学竞赛和教育领域都抱有关注的人,CCF 因“NOIP2021 代码中存在暴戾性语言”而禁赛 5 名选手一年这件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这件事情引发了不少讨论,我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展开。首先,我们要明确 CCF 作为中国计算机学会,是 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 回答
    黄山歙县的这场暴雨,给高考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无数人的心悬了起来。当得知因为极端天气,部分考生无法到达考点,语文科目考试不得不取消的消息时,大家的心情想必是五味杂陈。如何看待这件事?这件事,首先折射出的是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强大破坏力。高考作为一项牵动全国神经的重大考试,其组织之严密、流程之复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人类文明最核心的两个支柱。要回答“语言和数学,哪个产生早?”,我们需要穿越回人类最遥远的过去,去探寻那些模糊不清的起源。打个比方,就像你站在一片古老的森林边缘,试图分辨哪片叶子先被风吹落,哪棵草先从泥土里探出头来一样,这事儿并不简单。语言和数学并非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突然从.............
  • 回答
    我一直对语言的某些特质感到好奇,比如它如何能让我们既感到亲切又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不安,就像那些非常逼真却又略显怪异的机器人一样,人们称之为“恐怖谷效应”。我一直在想,语言会不会也有类似的“谷”?我脑子里想的是,咱们平时交流,最舒服的就是那种自然而然、带着点个人风格的说话方式。你听一个认识很久的朋友讲话.............
  • 回答
    语言,这件我们日用而不知的工具,远非仅仅是交流的媒介。它像一个无形的塑造者,潜移默化地雕刻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如何感知世界、如何思考、如何记忆,甚至如何做出判断。这其中蕴含的机制,比我们想象中要来得更为深刻和复杂。首先,语言为我们提供了概念的框架。我们可以把语言想象成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在某个时刻思考过。语言,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工具,它到底是在延展我们的世界,还是在悄悄地给我们设下牢笼?我倾向于认为,语言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并,在某种意义上,局限了我们的思维。当然,这并不是说语言是罪魁祸首,而是它作为我们认知世界的主要载体,天然就带有一些结构性的特.............
  • 回答
    嘿!说到“语言圈”里的表情包,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我跟你说啊,这东西可不是随便来的,它背后藏着我们跟语言打交道时的各种小心思、小情绪,还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感受。咱们先说说最常见的几类吧。1. 抓耳挠腮型:用来表示“我懂了,但又没完全懂”,或者“这题我好像会,但又不敢.............
  • 回答
    语言学界确实有不少享誉盛名、极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它们是学者们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平台。这些杂志往往有着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发表的文章代表了当前研究的前沿和最高水平。要详细介绍它们,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看。一、 综合性语言学期刊:学科的基石与前沿首先,有一些刊物几乎涵盖了语言学.............
  • 回答
    语言学习,确实是一场漫长而需要耐心的马拉松,而非速成的短跑。然而,我们身边总是不乏那些愿意为之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的人们。这背后的原因,远比“为了升职加薪”或“为了出国留学”这么简单来得更复杂、也更有趣。这其中,既有对现实利益的精准考量,也有对精神世界的深度渴望。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全球化日益.............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到的《语言的魅力》一书中出现的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经过查证,并没有这样一位法国著名诗人。您所提到的名字,很可能是由于音译、记忆偏差,或是文章作者在创作时为了表达特定意境而虚构了一个带有法国诗人气质的名字。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探讨语言魅力这类主题的文章,作者有时会使用具有象征意义或音韵美感.............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考虑的实际操作问题,很多在国内语言学校网课就读,但已经拿到日本大学入学许可的学生都会面临这样的疑问。简单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在未入境日本且大学合格的情况下,可以从语言学校退学并申请大学在留资格。 但整个过程需要严谨的规划和操作,以免影响到后续的大学留学。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