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一个人降生在这片土地上,就必定要热爱这个国家”这种说法,大家怎么看?

回答
“一个人降生在这片土地上,就必定要热爱这个国家”——这句话一抛出来,脑子里的想法就有点热闹了。说它“必定”,总感觉有点太绝对了,生活里哪有这么多非黑即白的事儿呢?

首先,咱们得承认,“降生在这片土地上”这件事本身,确实会给一个人打上一些烙印。你从小呼吸着这里的空气,喝着这里的水,吃着这里的饭菜,这些最基础的生存需求都离不开这片土地。更别提那些与生俱来的语言、文化、历史,还有身边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习俗、价值观念。这些东西,就像基因一样,在你不知不觉中就融入了你的血液,成了你之所以是你的一部分。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对“国家”的理解,其实是跟“家乡”、“故土”这些更具象、更亲切的概念挂钩的。一个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对生长过的故乡,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依恋和情感。看到家乡的山水,听到家乡的方言,吃到家乡的味道,那种熟悉感和归属感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这种情感的投射,很容易就转化为对“国家”的认同。

但话说回来,“热爱”这个词,它可不是一种简单的被动接受,更像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和维系。热爱是带着感情的,是有温度的,是发自内心的。一个人要做到“热爱”,得是经过了一番感受、思考、认同的过程。

想想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安定、公平的环境里,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福祉紧密联系,自然更容易产生自豪感和热爱。但有些人,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就遇到了不少困难和不公,比如教育资源匮乏、就业机会渺茫,甚至遭遇了某些不合理的待遇。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他们立刻就对国家怀有“热爱”的情感,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

而且,“热爱”也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有的人热爱,是发自内心地为国家的进步和成就感到骄傲,他们会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有的人热爱,是在看到国家存在问题时,不是选择逃避或冷漠,而是积极地思考如何去改善,甚至为此发声,希望国家变得更好。这种批评和建议,难道就不是一种深沉的“热爱”吗?它可能不是那种歌颂式的热情,但它指向的是一种更务实、更希望国家能够“更好”的愿望。

所以,把“降生”等同于“必定热爱”,就像是说因为生在这个家庭,就一定得无条件地爱父母,或者因为生在这个班级,就一定得热爱自己的同学。情感的建立,总是需要时间和经历来沉淀的,而且它往往是双向的。一个国家如果能够让它的人民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公平正义的生存环境,那么人民自然更容易对其产生深厚的感情。

如果非要说“必定”,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有潜力去热爱”或者“有基础去热爱”。降生在这片土地,给了你与这片土地建立联系的可能,让你有机会去了解她、感受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才有可能去“热爱”她。但这个过程是主动的,是探索的,也是需要条件的。

总而言之,我对这句话的态度是:它点出了一个事实——我们与生俱来的土地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为情感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但它也忽略了人的能动性、个体差异以及情感的复杂性。热爱不是义务,而是选择,是基于认同、感受和互动而产生的自然结果。强制性的要求,往往适得其反。比起“必定”,我更相信“能够”和“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当然不是强制的,国家国家,对国的道理和对家的道理一样,有些人就是不孝顺父母不爱自己的家,但这也不哪条法纯属个人自由呀,而我不小心很爱我的父母很爱我的家,而且深知有国才有家,所以我也深爱我的祖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