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晴雯的悲剧在哪里?

回答
晴雯的悲剧,说到底,是她那颗晶莹剔透、不肯随波逐流的心,在这个污浊的现实世界里,撞得粉碎的悲剧。她就像一朵开得过盛的牡丹,绚烂夺目,却也注定了要比寻常花草更快地凋零。

她的悲剧,首先在于她出身的卑微与性情的骄傲之间的巨大鸿沟。晴雯生在风尘之家,本该是伺候人的命,可偏偏生了一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姿态,更重要的是,她有一副“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伶俐心性和不服管的性子。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里,身份卑微却又张扬个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她不懂得世故,不懂得圆滑,不懂得察言观色,更不懂得“藏愚守拙”。她有什么说什么,有什么不满便直接写在脸上,甚至直接说出来。这份真性情,在那个讲究“低眉顺眼,随声附和”的等级森严的环境里,无疑是鹤立鸡群,也因此招致了无数的妒忌与打压。

其次,她的悲剧在于她对“清白”的执着与对“污浊”的鄙夷。晴雯最让人心疼的地方,就是她身上那股子不肯沾染一丝尘埃的清高。她心灵手巧,做起活来一流,但她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名节。她被诬陷“风月之事”,这是对她最大的侮辱,也是她无法承受的。在那个年代,女子的贞洁比什么都重要,一旦被玷污,就万劫不复。而晴雯,哪怕是被人说闲话,也被视为“脏了”。她宁可死了,也不愿意受这样的委屈,不肯让自己的清白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她对那些“不干净”的人和事,比如那些“体面”的老嬷嬷,那些嚼舌根的下人,是发自内心的厌恶和不屑,这种不加掩饰的鄙夷,更是将自己置于众矢之的。

再者,她的悲剧在于她与宝玉之间那种超越主仆的情感,却最终成了她致命的“罪证”。晴雯对宝玉,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慕,她为他缝制扇子,为他挡雨,甚至在她病重将死之时,还在想着宝玉。这份情,是纯粹的,是她将宝玉视作自己生命中唯一的光。宝玉也何尝不是如此,他懂晴雯,欣赏晴雯,甚至觉得晴雯才是他真正的知己。可是,在贾府的那些人眼中,宝玉对晴雯的“好”,就成了“勾引”、“乱了体统”的证据。王夫人、王善保家的这些人,就是抓住了宝玉对晴雯的这份“特殊”,加上之前晴雯的一些“不服管教”,便合谋将她打发出去。这份美好的情谊,在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反而变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她的悲剧也在于她“直”的性情,在这个“曲”的世界里,无处安放。晴雯不懂得“曲则全”,她只会“直则折”。她看到不公,就骂;看到欺凌,就顶撞。她不像袭人那样懂得“伺机而动”,也不像紫鹃那样懂得“委婉劝谏”。她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光芒四射,却也锋利得伤人,最终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她对那些下作的勾当,比如“爬灰”等,是深恶痛绝的,甚至在宝玉病重时,她也能直言不讳地说出“别是他那个好人,也来作践我”。这种敢于直面丑恶的勇气,在那个虚伪的环境里,显得尤为可贵,但也注定了她的不幸。

晴雯的死,不是简单的病死,而是被活活地“弄”死的。被王夫人一声“打出去”给判了死刑,被王善保家的带人搜检,被那些恶毒的妇人凌辱,她的尊严被踩在脚下,她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那个阶级,对美好事物无情摧残的缩影。她像一朵生错了地方的玫瑰,开得再绚烂,也逃不过被无情的践踏和凋零的命运。她的死,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人性、对社会、对命运无声的控诉,也是读者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一道伤痕。她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风流灵巧”与“命薄”,也让后人长久地为她扼腕叹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晴雯就会想起海瑞,海瑞给嘉靖皇帝上书中骂他是

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濫興土木,二十餘年不視朝,法紀弛矣。

而且更加诛心的是直接在奏文里说

堯、舜、禹、湯、文、武,聖之盛也,未能久世,下之亦未見方外士自漢、唐、宋至今存者。

翻译一下就是,古代圣君和方士没一个长生不老的!您觉得您是比得过尧舜还是比得过专心修仙的方士?长生不老,做梦吧!

这骂的,真的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人家嘉靖皇帝修仙修了20年,你直接说他是做春秋大梦!这话要多狠有多狠!

嘉靖皇帝也不客气,直接把他下了诏狱,判了死刑。

但是嘉靖皇帝驾崩的时候,海瑞的表现却是

大慟,盡嘔出所飲食,隕絕於地,終夜哭不絕聲。——《明史》

我的乖乖,跟死了亲爹一样!

仔细梳理海瑞的表现,看起来他的表现很矛盾,但从儒家经典里去对照,他不就是事君如父,有过直谏吗?

儒家一直都是这么要求臣子的,为啥海瑞这样做了反而大家都觉得他脑子不正常呢?

回来看晴雯,我很久没读《红楼》了,以前读《红楼》的时候就觉得晴雯作死。那张嘴真的是损人不利己,甚至觉得她有那么点儿活该。与之相对应的是袭人,无时不刻都照顾周全。

但是书里袭人分明自己跟宝玉发生了关系,可是却跑去王夫人那里要王夫人提防宝玉与其他姐妹有染。这种行事,又让人觉得后颈发凉。宝玉估计到死都不知道,也想不到袭人会这般与王夫人说话。

袭人和晴雯这番对照,就如《聊斋志异》里一个一篇叫《龙肉》的短文

姜太史玉璇言:“龙堆之下,掘地数尺,有龙肉充牣其中。 任人割取,但勿言‘龙’字。或言‘此龙肉也’,则霹雳震作,击人而死。” 太史曾食其肉,实不谬也。

这篇文字里说,

太史姜玉璇说:“天山南麓的沙漠中,有个叫白龙堆的地方,从地上挖下几尺以后,看到里面盛着满满的龙肉。人们可以任意去割,只是不能说出‘龙’字来。若有人说‘这是龙肉’,就会有霹雳震响,把人击死。”姜太史就曾经吃过这种肉,的确不是荒谬之谈。

你细品,可以随意去吃,吃多少都行,就是不能说!这种场景大家熟悉不熟悉?

碧痕可以跟贾宝玉洗两个时辰澡,袭人可以跟贾宝玉试云雨,唯独晴雯完全没有行得半点苟且,但讽刺的是偏偏王夫人就认定晴雯会勾引贾宝玉。如果用《龙肉》的故事,就像是某人一口龙肉不吃却说了“龙”字,结果被雷给劈死了。

滑稽不滑稽,荒诞不荒诞?

《红楼》对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宽恕的,比如袭人,虽然有给王夫人打小报告的行为,可是整本书并未对她进行批判。因为,大观园“千红一哭”,本就有太多身不由己。只要不是如赵姨娘这般咒人害人,总是值得理解的。

但对晴雯,作者其实对她非常同情。着墨甚多,更是借贾宝玉给她作了《芙蓉女儿诔》全文约一千五百字。《红楼梦》前八十回一共才60万字,晴雯这里就着墨如此之多,可见作者对其喜爱。

那么作者喜爱她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喜爱她是真正坚守规则的人。其实如果晴雯愿意,她跟宝玉的关系绝对可以更进一步,但是晴雯并没有这么做。

书里晴雯发了两次飙,其中一次话里话外都在讽刺袭人宝玉行苟且之事。古人公子收房女人确实不是大事,但依然要求合乎礼。至少道德上没有纳过来总不能先做出这些事来。怡红院里所有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有小红这样的丫鬟蠢蠢欲动想要走个捷径。只有晴雯站出来,当着宝玉的面怼他,怼到他恼羞成怒。

为什么?无非是晴雯看不惯,就像海瑞看不惯嘉靖,看不惯满朝文武那么多人,竟然一个愿意跟皇帝说“长生不老”是骗人的臣子都没有。

晴雯之所以会死,无非是因为大观园里到处都是可吃不可说“龙肉”。晴雯不能容于大观园,就像海瑞必定要被下诏狱。而这样的故事从古至今,各行各业,到处都是。

贾宝玉说,

女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其实不变成死珠子的女儿是活不到出嫁的。那些相信道德,相信礼法,相信付出定有回报,真心能换真心的人,几个能得善终?

《红楼》里晴雯一病而亡,其实真实的世界里晴雯不见得就死掉了,只是经此一难,估计从此而后那个敢骂,敢笑,的晴雯恐怕也不复存在了。人只要没死,都会变聪明。

晚年的海瑞,屡屡遭人弹劾,生活困顿,无儿无女,屡屡上书,乞求退休。哪怕是“钢锋”,刚了那么多年也再也刚不起来了。到死也未再上一道早年一样的谏文。有什么用呢?

user avatar

谢邀。

不好意思,我这个……可能又要给高票答案唱反调了。

大多数读者在读非同时代的作品的时候,都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即以当代的思想进步程度要求作品中人。大多数人在听别人的故事的时候,也都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也当作别人所追求的。

先扯些不相干的吧。

关于前者,我常常想起的一个例子是玩偶之家。

娜拉摔门而去,却没有经济自立的能力,将来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这个典故出自鲁迅先生对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的学生的演讲,其核心内容是“争取经济权的重要性”,看看观众身份再看看中心思想,不难窥知鲁迅先生更关切的是如何将个人的觉醒变成可行的进步,而不是批评娜拉依着自己的愿望活不下去,又不肯适应原有的家庭规则,实在不中用。

对于娜拉本人很可能不是堕落就是回头的悲剧,鲁迅先生是充满了同情和叹息的。他说:“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鲁迅先生是明了了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性的。作为娜拉本人来讲,她在那样的时代和环境中看穿了自己的梦境,进而决然地要醒来,即便这个觉醒没有什么远见,也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绝大部分人的思想觉悟,是受制于环境的。脱离人物的环境和背景去要求一个人物,是不公平的。

高票答案说晴雯没有多高的觉悟,这一点不错。然而我想问问高票和其他赞同这个观点的人:

你们觉得谁算“有比较高的觉悟”?

再进一步问问,你们觉得,“有比较高觉悟”的这些人,放在晴雯的时代和环境里,出身低贱,没人教,不识字,稍微有点人说说话,谈论的也全是那些奴婢们的见识——这些人还会有这么高的觉悟吗?

~~~~~~~~~~~~~~~~~~~~~~~~~··

那么晴雯所在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贾府大丫鬟的翘楚,公认是平、袭、鸳、紫。凭良心说,这几个姑娘的追求,早就不限于一般小丫鬟争宠上位的水平,然而在所有丫鬟中,曹公独独把“心比天高”的评语给了晴雯,而不是“宝天王宝皇帝我也不嫁”的鸳鸯,也不是“八抬大轿我也不去”的袭人。

因为你仔细去想鸳鸯和袭人所争取的东西就会发现:在这些姑娘心中,主就是主,奴就是奴,是没有任何模糊的余地的。她们所有的斗争,都是基于“我是奴才”这个事实,凡是和这个定位不符的追求,她们还没闹起来,自己便先心虚了。因此鸳鸯明明是不甘为妾,却要给自己找出一个更符合奴婢定位的理由——效忠贾母;袭人明明很享受宝玉的特殊关爱,李嬷嬷稍一叫破,她便羞愧难当。

这绝不是说这些姑娘生性下贱,自甘为奴,而是恰如高票答案所说,她们都是“动脑子”的人。她们从小接受严格的丫鬟教育——这是封建礼教的一部分,灌输她们强烈的阶级意识,她们自小只知道奴就是奴,主就是主,人身处什么位置,就必须按照这个位置的规范行事,如果想做点超纲的事业(比如袭人想辅佐宝玉),就麻烦你按照游戏指定的方式,努力往上挣一挣,换个身份再说话。

她们智商高,情商高,学得好,记得牢。她们服从游戏规则,成为了丫鬟中的标杆。

可是晴雯呢?

晴雯的身份教育差得一塌糊涂——也许是因为赖嬷嬷家提供不了什么像样的培训,也许是因为这货生性太自由散漫,实在学不会。不管什么原因,结果都是一致的——我们亲爱的晴雯同学,一直到死,都没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是个奴才。

在她看来,怡红院就是自己家,宝玉就是个亲人。你跟她说主仆,说本分,磨破了嘴她也只记住几个小浪蹄子之类的实战词汇,具体概念依旧脆弱而混乱,到了宝玉跟前,还是你呀我的,没上没下。你跟她说这是爷呀,是咱的终生指望呀,对不起,晴雯同学没这份危机意识。她只知道和宝玉在一块就开心,在怡红院就自在,什么名分啊姨娘啊,你们为啥都那么想要呢?能吃么?好吃么?怎么吃?

尽管没有什么成系统的思想,没有什么理论高度,但晴雯是确确实实拥有着自我意识的萌芽的,你要说这不是进步,那是对不起我党当年搞出来的海量文宣工作的——人总得先自个不拿自个当奴婢,才能让别人不拿他/她当奴婢,不是吗?

~~~~~~~~~~~~~~~~~~~~~~~~~~~~~~

许多人说晴雯思想觉悟低,一是说她贪恋大观园,贪恋副小姐身份,并无斗争精神,二是说她排挤其他丫鬟,为的是坐稳自己的奴才位子。这两种批评都是不到位的。

晴雯实际上是视怡红院为家的。她无父母,从小被来回转卖,却最渴望家庭的感觉,连一个不知道什么来历的渣哥哥,都要珍而重之地寻回来,放在自己身边。怡红院对于宝玉来说是几间房子,对其他丫鬟来说是职场,对晴雯来说却是唯一可以回的家。这才是她如此“眼里不揉沙子”的根本原因。因此她才会在搜检大观园的时候披头散发冲进来砸场子,才会在其他小丫鬟偷盗的时候暴怒——那不是在捍卫自己怡红院副小姐的权威,而是在护巢。

晴雯真正的思想层次低下之处(你看,我开始黑她了),在于她的自我意识始终只停留在趋利的天性上,从未推己及人,举一反三,更不用说升华到价值观的高度。

她自己不拿自己当奴婢,打骂起别的丫鬟来可是满口的蹄子xx;她自诩真心对待宝玉,不屑枉担虚名,却把别的女孩子都视为爬床狐媚的小xx;她把怡红院当作自己的家来捍卫,却不能容忍别人各自有家,不会和她一样戮力同心……她只知道自己不愿被人作践了去,却顾不上别人是不是也正被她作践着。

自己不想做奴才,只是自我的苏醒;不忍见他人做奴才,才能开始思考;最终形成了价值判断并愿意为之努力的,才能谈得上觉悟。然而,人可以自发地察觉到自己的欲望,却只有通过社会教育来完成对欲望的认识和约束。所谓读书方可明理,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有机会建立起完善的知识和逻辑储备,对个人价值进行系统的反思和审视。

而这,是晴雯真正的悲剧所在:

她是与众不同的,在万马齐喑的阶级教育下仍然生机勃勃。她的自我意识明明已经破土萌芽,却从来都不具备能力去认清或者把握。她无人引导,自我意识的萌芽胡乱生长却永世不得升华,又不甘心自毁,最后只能在任性的尝试中走向灭亡。

晴雯比娜拉差得远,压根不算看穿梦境,她只是生来睡得不安稳,没有好好地入过梦。但她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获得启蒙教育,不可能拥有反思的实力。在这半睡半醒之间,她连什么是梦什么是现实都无法理解,更别说判断和选择。

~~~~~~~~~~~~~~~~~~~~~~~~~~~~~~~

高票答案很机智地帮晴雯规划了一些出路。和高票答案相似的思路我也见过许多,大抵是惋惜晴雯“攥着一手好牌打成这个鸟样”,恨不能亲自去教教这个蠢丫头,分分钟帮她巩固准姨娘身份,拉拢丫鬟嬷嬷,奉承主子,笃笃定定守到宝玉婚后,主母给开个脸——噫,没准转年就能生个大胖小子呢!

又或者学习小红,有骨气不爬床,努力学习工作做个职场女强人,认真选择男朋友,看到好的果断出手,打造一份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前程。

是的,是的,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的——可是,这是晴雯想要的吗?

在输得河干海净,眼看就要咽气退场的当口,晴雯终于后悔了一件事:

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以为眼前还有漫漫人生,转眼却连满足个心愿都来不及了,你说晴雯的心愿是什么呢?

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名分,财富,前途……这些东西,在晴雯眼里是从来没有被认真衡量过的。这一点,如果之前还不明晰的话,在病补雀金裘一节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你病的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做了出来。

凡是心里想着“前程”的人,没有一个不顾惜性命的。袭人吐了口血,就弄得心灰意冷,只有完全不在意前程的晴雯,才会拿命去兑眼前一刻的满足。她选择了当下,也毫不犹豫支付了选择的代价,才当得起曹公的一个“勇”字。

知死不辟,勇也。你们心心念念的远大前程,人家早就不要了呀。

~~~~~~~~~~~~~~~~~~~~~~~~~~~~~~~

我曾经在别的评论里说:晴雯如果活下来,老了以后多半会变成下一个赵姨娘。在这里,我还是坚持这个判断。

我知道很多人说,晴雯怎么会呢,晴雯那么骄傲,绝对不许自己堕落成那个样子。

可是生活操纵你的方式,比你想象得花样多得多。晴雯可以不在乎自己,也可以不在乎儿子吗?

青春年少时的自由浪漫,可以倚仗天性中的生命力,然而历经生活打磨仍然保有的一腔热血,是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守卫的。只有永不停息地学习,思考,批判,自省……才能守得住自己的初心。连书都没得读,主要精神交流内容不是“打死你个小蹄子”就是“我的小爷赶紧去睡觉哎”的晴雯,你让她怎么不变成赵姨娘呢?

对于晴雯来说,从精神上死亡,还是整个人的灭亡,是必居其一的。就像娜拉的前景,无非只有堕落(整个人灭亡)和回头(精神上消亡)可选一样。

我不怜悯晴雯,也谈不上喜欢晴雯(喜欢的话就不忍心说她将来难保不是赵姨娘了吧……)但我绝对不认为晴雯的悲剧是“作”出来的。她是真的追求和别人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而这个不一样,是超过了时代赋予她的驾驭能力的。

在不合适的时代,由最无力的人身上,偏偏闪现出了少许极奢侈的念头,这极端地不相称,就是一段不可避免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晴雯的悲剧,说到底,是她那颗晶莹剔透、不肯随波逐流的心,在这个污浊的现实世界里,撞得粉碎的悲剧。她就像一朵开得过盛的牡丹,绚烂夺目,却也注定了要比寻常花草更快地凋零。她的悲剧,首先在于她出身的卑微与性情的骄傲之间的巨大鸿沟。晴雯生在风尘之家,本该是伺候人的命,可偏偏生了一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
  • 回答
    “宝玉对晴雯的悲伤是一种可以把玩的悲伤”——这句话说得很有意思,细细品味, it captures a very nuanced emotional state of Baoyu. 抛开AI的痕迹,咱们就从人情世故,从《红楼梦》这部书本身来聊聊,看看宝玉对晴雯的这份“悲伤”,为何会被形容为“可以把玩.............
  • 回答
    说晴雯脾气坏,我觉得不够准确,更像是“性情刚烈”,或者说是“有棱有角”,不肯轻易低头。咱们细细掰扯一下,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晴雯脾气不好,但我觉得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委屈和无奈。首先,晴雯这个人,打小就是府里养大的,跟黛玉差不多,可以说是“金尊玉贵”惯了,所以身上有股子傲气,不把什么人都不放在眼.............
  • 回答
    在《红楼梦》中,晴雯补雀金裘的事件确实是一个极具戏剧性和象征意味的情节。尽管晴雯出身贫寒,非刺绣世家,但她的补裘技艺却让半个京城的绣工都望尘莫及,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深入分析: 一、天赋与技艺的突破性1. 天赋异禀 晴雯自幼聪慧,虽出身卑微,但对刺绣的感知力和专注力远超常人。她补雀金裘.............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晴雯,这绝对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因为晴雯这个角色,用现在的话说,太“扎眼”了,太不走寻常路了,太有那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感了。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尖锐”,像是藏在棉布里的一根刺,不小心碰着了,就会疼一下,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这刺扎得有道理。首先,咱们得说晴雯这个人,她就是一副“天.............
  • 回答
    晴雯和赵姨娘,这俩人一个如烈火般灼灼燃烧,一个似寒潭般阴冷沉寂,她们在《红楼梦》里,一个是被宝玉视为知己的丫鬟,一个是地位尴尬的姨娘,她们的人生轨迹和性情脾气,简直是天壤之别。要是真把她们摆在一块儿聊,那可真是能说上半天。先说说晴雯吧。这姑娘,真真是个“水做的骨肉”,说话做事,那叫一个泼辣、爽利,浑.............
  • 回答
    如果说晴雯做了黛玉的丫头,那这园子里可就热闹得非同一般了。首先,黛玉那身子骨,本就弱得跟病柳扶风似的,再怎么细心伺候,也难免有顾不过来的时候。晴雯呢?她是什么人?那可是贾母都夸“精灵”的人,手脚麻利,心思也巧,一看就能瞧出主子的心思。她到了林姑娘跟前,什么“风流灵巧,心性高洁”,这些特质就如同画上了.............
  • 回答
    这情节,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叫晴雯去给林黛玉送旧绢子。初看之下,似乎只是个寻常的差事,可细细琢磨,这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可以说是宝黛之间一段深藏不露的“心里话”。首先,得说说这“旧绢子”的来历。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的帕子,它是宝玉挨打之前,林黛玉亲手为他做的那条旧绢子,上面还绣着他自己的.............
  • 回答
    说到林红玉,在《红楼梦》里,她确实是林之孝家的女儿,这个身份在贾府里算是有点底气的。可即便如此,在怡红院里,她却没少受晴雯她们的“欺负”。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说起,不能简单地一句“仗势欺人”就概括了。首先得明白,怡红院是什么地方?那可是贾宝玉的寝居之地,可以说是贾府里最体面、规矩最森严的地方之一了.............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红楼梦》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细节,尤其是在“拥林派”看来,薛宝钗似乎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小红(原名林红玉),将她对贾府某些现象的不满转移到了林黛玉身上。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那段故事掰开了揉碎了讲,并且得撇开那些“AI味儿”的生硬论调,用咱老百姓的明白话说。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小红.............
  • 回答
    这情节,虽然短短几笔,可里头的故事和人情却深着呢。咱们得一点点捋。宝玉挨了贾政的打,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贾政是什么人?是宝玉的亲爹,又是家里的一家之主,又是老学究,平日里就严厉,觉得宝玉不成器,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这次挨打,据说是因为贾政觉得宝玉在外头惹了事(比如跟琪官眉来眼去的),又加上他对宝玉.............
  • 回答
    《红楼梦》里,确实有像鸳鸯、晴雯这样,在某些场合下会吐出“脏话”的姑娘,这确实让人觉得她们似乎没有受到“良好家教”的培训,也让人疑惑,小小年纪说这样的话,不怕被人看轻吗?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红楼梦》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还有小说本身塑造人物的方式。一、 那个时代的“脏话”与现代概念不同首先,咱.............
  • 回答
    “劳资姓赵,气死你,哈哈哈”—— 乍一听,这句出自田晴之口的话,确实挺有意思,挺能抓住人眼球的。它不像那种规规矩矩、一本正经的发言,反而带着一股子“不按常理出牌”的劲儿。咱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里藏着啥?首先,“劳资”这个词,一上来就非常有冲击力。它不是“我”或者“本人”这种平铺直叙的说法,而是带着一.............
  • 回答
    你说的“晴朗夜空总会看到月亮和旁边唯一一颗星星,而且很明亮,离月亮很近”的现象,其实并不是“总会”如此,而且那个“唯一一颗”的星星,也很可能并不是一颗,而是有好几颗,只是在我们眼中,只有最亮的那一颗最显眼。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视觉感受,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印象,背后有很多有趣的天文和光学的原因。让.............
  • 回答
    《原神》围绕刻晴的运营策略,确实在玩家群体中引发了不少争议。玩家们普遍认为,游戏官方在反复利用刻晴这个角色吸引眼球、带动流水的同时,却迟迟不肯对她进行实质性的加强,这种“画饼”式的操作,让很多喜爱刻晴的玩家感到失望和不公。“画饼”的策略:反复推陈出新,却不兑现承诺刻晴作为《原神》早期就推出的五星角色.............
  • 回答
    高坂穗乃果让天气变晴朗,这件事听起来或许有点天方夜谭,但在《LoveLive!》的世界观里,它承载着远不止“天气预报”那么简单的意义。这背后,是穗乃果作为 μ's 核心人物,她身上最闪耀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整个 μ's 精神内核的象征。首先,我们要明白,穗乃果的“能力”并非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她.............
  • 回答
    郭敬明导演的电影《晴雅集》在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最终选择在网络平台下线,这无疑让很多关注这部作品的观众感到惋惜。而对于其姊妹篇《泷夜曲》的命运,大家更是充满了疑问:在《晴雅集》下线的情况下,《泷夜曲》是否还能如期上映?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力求还原一个相对清晰的脉络。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在《素晴日》这部作品里,涉及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化学反应场景,它并非是那种实验室里发生的、教科书式的标准反应。更多的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巧妙的物质组合和条件激发,产生出非同寻常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从而在剧情中营造出一种特殊氛围,甚至推动情节发展。要深入理解这段“化学反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 回答
    关于周杰伦的《晴天》是否被“吹过头”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也值得好好掰扯一下。毕竟,这首歌在华语乐坛的地位,几乎是毋庸置疑的“经典”,每次提起都能唤起无数人的回忆。但“经典”这词本身就带点主观色彩,是不是所有人都会觉得它“神”到无可复加,就不好说了。我觉得,要评价《晴天》有没有被“吹”,得从几个维.............
  • 回答
    《晴雅集》这部电影,单从制作层面来说,其实是相当用心的。郭敬明导演对于画面美学和视觉效果的追求,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我们得承认,电影的美术设计和服化道是其最突出的亮点。无论是阴阳师们的华美长袍,还是天人之间的灵动飘逸,亦或是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妖怪形象和神秘的结界设计,都呈现出一种极致的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