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林红玉是林之孝家的女儿,为什么在怡红院会被晴雯等人欺负?

回答
说到林红玉,在《红楼梦》里,她确实是林之孝家的女儿,这个身份在贾府里算是有点底气的。可即便如此,在怡红院里,她却没少受晴雯她们的“欺负”。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说起,不能简单地一句“仗势欺人”就概括了。

首先得明白,怡红院是什么地方?那可是贾宝玉的寝居之地,可以说是贾府里最体面、规矩最森严的地方之一了。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想往上爬,想得宝玉赏识的地方,丫鬟们之间自然少不了竞争和暗中较劲。红玉虽然有林之孝家的背景,但这层关系在怡红院里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硬。林之孝家的虽然是总管家,手底下管着一堆人,但她在贾母、王夫人跟前也是兢兢业业,不敢越雷池一步。她即便疼女儿,也不会因为红玉在怡红院受点委屈就去跟宝玉的房里人闹得不可开交。说到底,红玉在怡红院还是个丫鬟,论起伺候宝玉的资格和亲近程度,她比不上晴雯、袭人这些“老资格”。

晴雯这个人,不用多说,那是天生的“风流灵巧”,又因为模样儿长得好,又会说笑,得了宝玉的几分喜爱。晴雯骨子里是带着股傲气的,她不服管束,有自己的性子。她看红玉,可能觉得她不像她们这些真正贴身伺候宝玉的丫鬟,多少有点“隔层纱”的意思。加上红玉刚来怡红院的时候,还想表现一下,说了一些“心直口快”的话,比如给宝玉递扇子,宝玉说“扇子都凉了”,她就回了一句“热一会子又凉了”。这种话在有些人看来是伶牙俐齿,但在晴雯、袭人这些人眼里,就可能是挑衅,觉得她不懂规矩,想出风头。

再说袭人,她虽然不像晴雯那样尖酸刻薄,但她作为宝玉的首席丫鬟,有自己的责任感和管理欲。她希望怡红院上下都服服帖帖的,宝玉的生活才能顺心如意。红玉有时表现得过于活跃,或者说的一些话让袭人觉得不稳妥,袭人自然会压着她,让她收敛一些。这与其说是欺负,不如说是“管束”。袭人可能觉得红玉年纪小,又没什么大本事,万一惹了宝玉不高兴,那是要担责任的。

还有麝月,她相对来说比较老实本分,但既然是晴雯和袭人的“一派”,在集体行动中自然也会站在她们一边。在丫鬟们的等级森严和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中,红玉作为一个新来且略显锋芒的丫鬟,被这些“前辈”压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她们可能觉得红玉不够“老实”,有点“野心”,或者说她的一些言行触犯了她们的“利益”(比如怕红玉抢了她们的风头,或者得宝玉的青眼)。

另外,红玉自己也不是完全吃素的。她虽然被欺负,但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倔强和聪明。比如,她主动给宝玉递扇子,虽然被宝玉说“凉了”,她也能回一句“热一会子又凉了”,这说明她并不完全是任人欺负的主儿,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只不过,在怡红院这样鱼龙混杂的地方,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尤其是面对晴雯这种天生嘴巴厉害、又得宠的丫鬟。

总的来说,红玉在怡红院受晴雯她们的“欺负”,并不是因为她父亲是林之孝家的,而是因为她身处的环境——怡红院是一个竞争激烈、等级分明的地方。晴雯、袭人作为怡红院里的“核心人物”,对新来的、略显张扬的红玉自然会有看不顺眼的时候,再加上红玉自身性格里的那一点点锋芒,就造成了她们之间的摩擦和“欺负”。这就像学校里的新同学,想融入集体,又有点自己的想法,难免会跟老生之间产生一些不愉快。只不过,在贾府这样的大观园里,这种“不愉快”掺杂了更多的主子恩宠、丫鬟前程等更复杂的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没时间现写回答,恰好旧文里有一篇应景的,偷懒直接贴过来,回头有时间再改吧。


小红是一个出场不多,但是得到许多人喜爱的人物。然而在她身上的疑点也不少,争议最多的一点就是她是否真是管家之女。许多人认为在关于她的文字里充满了矛盾,因此这一身份有可能也是作者修改书稿未成所留下的纰漏。然而在我看来,小红这一节文字恰恰是严丝合缝,一点不错的。下面就仔细探讨一下小红此人的来龙去脉,且做一家之言。


小红,据书中交代,乃是管家林之孝夫妻之女。这一信息出自李纨之口,而小红本人也并未否认。但一直以来,读者们对此一直持质疑的态度,依据之一是小丫头佳蕙说的话:


“可也怨不得,这个地方难站。就象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伏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完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我们算年纪小,上不去,我也不抱怨,象你怎么也不算在里头? 我心里就不服。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他呢?别说他素日殷勤小心, 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可气晴雯,绮霰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 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捧着他去。”


佳蕙既然对小红如此说,言下之意便是小红算不上“仗着老子娘的脸面”的人。既如此,那小红便不太可能是大管家林之孝家的女儿。


依据之二则是按常理推断,管家之女有身份上的先天优势,为什么还要受秋纹碧痕晴雯等人的排挤尖刺呢?


然而换个角度想想,若是非要写得“合情合理”,该是何种写法?作为一个管家之女,是否必定要仗着这层身份作威作福起来,才算理所应当?要是写成这样,和少女漫画里的反派女一号的形象倒是不谋而合,但又怎配得上红楼梦呢?


说到这里,忍不住插叙一句:传统红学研究里分配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角色,就妥妥地是少女漫画里的灰姑娘女主角和富家千金反派女一号。这不正是开篇第一回石头所不齿的“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么?后文故事要真写成这样,可真是自己打自己的嘴了。


言归正传,继续说小红。在我看来,红楼梦bug虽多,这两处却算不上,因为都是完全可以合理解释的。


首先佳蕙的话就未必当得真。她所说的更有可能是她或者其他人根据众丫鬟平时的行事作风所做的推断臆测。那绮霰我们不清楚,可晴雯确确实实并不是靠老子娘脸面的家生子。但她作风一向高调,很可能便被众人以讹传讹地误以为是因为有背景才有恃无恐(当然,这里也可以说是写错了,但我个人觉得如无确实必要,还是不要这么随意动用这个大杀器才好);而小红虽然真有背景,但平日作风低调平易近人,被无权无势的小丫头们引为自己一流,也是很可以理解的。当这两类人遇到一起,又不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在日常琐事上后者反被前者欺负,也并不奇怪。小红虽是管家之女,也完全不必把这几个字写在脸上,生怕人不知道,隔三差五的非要表白表白。相反,她也完全可以夹着尾巴做人。甚至可以说,低调地为人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反而是有好处的。


让我们从头看起。


书中说这红玉年方十六岁,那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当丫鬟的呢?是贵妃省亲盖了大观园,分人在里面的时候,把她分配到怡红院的。按时间推断,她当时应是十五岁上下。再往前大约是没有在当差,因为李纨和凤姐说起她的时候是“她进来在先”——若说红玉之前在已经在别的主子屋里供职,凤姐责怪林之孝家的不把女儿挑给自己使唤便名不正言不顺了。可见红玉的职业生涯就直接开始于怡红院,当时十五六岁。


单看这信息还看不出什么,但和别的丫鬟一比较,就看出区别来了。比如袭人吧,一开始伺候贾母,后来伺候了几年湘云,最后才伺候宝玉。这样一算,她开始做丫鬟最多也就是十岁上下的事;晴雯也是十岁左右被买来的;还有更小的,宝玉屋里的小丫鬟坠儿,说是才留头,也就是六七岁左右就开始伺候人了。


而这小红作为管家的女儿,却十五岁才开始出来做事。在那个年代,这都是可以嫁人的年龄了。按说她的爹妈就是主管贾府人事大权的,为啥让自己的女儿这么晚才开始混,而且还混得很是不怎么样呢?


这说明啥?最简单直观的解释就是:她爹妈根本不想让她当丫鬟!


我们只看见怡红院上下大大小小的丫鬟们挤破了头要往宝玉身边凑,只为争夺那微乎其微的当姨娘的机会,便总觉得当姨娘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或者说至少是所有丫鬟都心心念念的最高目标。


可实际上呢?就算当了姨娘又如何?看看赵姨娘就知道了——生了一儿一女,老爷还常在她房中留宿,可还不是拿着一堆碎布拼鞋面?小辈的王熙凤都可以直接数落她,而她则一句还嘴的余地都没有。


当姨娘,在普通没背景的丫鬟看来,算是位极人奴了。可对于小红这样有背景的奴二代来说,还真算不上是件了不得的事。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府中混的好的奴二代们的出路选择吧。


赖大之子赖尚荣,算是个奴三代。用赖大嬷嬷的话说,


“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 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


另一个例子,周瑞家的女儿,嫁给古董商人冷子兴为妇。冷子兴因职业关系,结交的都是贾雨村这样的官宦贵人,在商人里也算是高端清贵的了。可他有了事,还要请娘子来托丈母娘的关系。只凭这点,便不难想见周瑞的女儿平时在冷家的地位,想来也是不会受一点委屈的。


这小红论起出身,大约在赖尚荣和周瑞女儿之间——一说起贾府的两大管家,人人都知道赖大爷和林二爷。即便林家略不及赖家,地位和条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小红作为这样家庭的女儿,即便不能像赖尚荣一般出去为官做宰,想必从小过的也是副小姐的日子。她若要嫁人,也自然可以在平民中挑个中上等人家,做个正头娘子的。小小一个姨娘身份,在别人可算是出人头地,在她父母来说只怕还怕委屈了她。是以林家父母也并不急于让小红做丫鬟,去主子前头早早占坑,辛苦煎熬。


有人要问,既如此,干脆不让小红做丫鬟直接嫁人不是也很好吗?为什么十五六岁又去了怡红院?可见还是对贾宝玉有想法。


这么说也对也不对。对贾宝玉有想法是真的,但只怕不是小红的父母,而是小红本人的想法。而且她进怡红院也并非是奔着贾宝玉去的。


“因分人在大观园的时节,把他便分在怡红院中,倒也清幽雅静。不想后来命人进来居住,偏生这一所儿又被宝玉占了。”


小红一开始在怡红院当差只是偶然。因贵妃省亲需要,大观园里每一处都分了两个老妈妈,四个丫鬟,这是标配,也可以说是看房子的。若不是贵妃下旨令宝玉等人住进园中,这本是再清闲不过的一个工作。林家父母把女儿安排到这样一个岗位上,和挂名吃空饷也没啥区别。


其实林家也不差这几个钱,为啥又偏要把女儿弄来占这个便宜呢?若说要占便宜,早就可以占了。反正贾府闲人多了去了,也不差小红一个。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贾府的“恩典”。且看下面这段话:


春燕笑道:“妈,你若好生安分守己,在这屋里长久了,自有许多好处。我且告诉你句话:宝玉常说,这屋里的人,无论家里外头的,一应我们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呢。你只说这一件可好不好?”


可见作为奴婢,不管家里的外头的,想要脱离奴籍自由婚嫁,都需要主子的同意。前文说的赖尚荣便是一生下来便由父母求了主子恩典,从小便是自由身,因此才能捐功名做官。而到了小红这里,不知是父母脸面不够,还是不愿为一介女孩家特地求这个大人情大特例,总之她一直还是奴婢身份。小红父母若想将她自由聘嫁,势必也需要主子的同意。而当她父母为她求恩典之时,若是说起她当过一两年差,也就算是出过力的了。这样的下人被放出去才算是有个由头。否则若是无论出力与否都一概大手一挥地放出去,贾府还哪里去找丫鬟来配给小厮呢?


小红的父母想要求主子放她出去,让她先出来干两年活儿应该已经是最低要求了。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直都没人知道小红管家之女的身份——第一本就是随便干两年就要走的,没必要因为这个身份多惹麻烦。否则看你不顺眼的人觉得你仗势欺人,若大大小小再出点儿岔子,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上纲上线连累父母;而看你顺眼的人则希望借着和你套关系得好处,更是不胜其烦。二来若是不引人注目的话,她父母日后求主子的时候也好浑水摸鱼,也许可以把她当差的年限再稍微往多说几年;而一旦成了众人的焦点,这就不太好操作了。三来她父母多少也是希望她借着这一二年的锻炼增长些见识,但应该不是主要目的。小红就算不出来当差,她父母见识过的场面也足够她吃老本的了。


说起吃老本,便不得不插叙一段,仔细说说小红相关剧情的最高潮——“说奶奶”。


红玉上来回道:“平姐姐说,奶奶刚出来了,他就把银子收了起来。才张材家的来讨,当面称了给他拿去了。”说着将荷包递了上去,又道:“平姐姐教我回奶奶:才旺儿进来讨奶奶的示下,好往那家子去。平姐姐就把那话按着奶奶的主意打发他去了。”凤姐笑道:“他怎么按我的主意打发去了?”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小红借着这段精彩的回话脱颖而出,干净利落地跳了槽。大家都觉得这体现了小红聪明伶俐,可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暗示了她从小的耳濡目染。


话传得好不好,考验的不只是记忆力,更是看传话的人是否有心。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凤姐房中平儿和小红对话的情景——一开始平儿大约并未想交代得如此仔细,她教给小红的应该就是个简短版回答,也就是上文“凤姐笑道”之前的说法。若不是小红自己追问类似“怎么按奶奶的主意打发去了?若是奶奶问起来该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平儿面对一个生面孔的小丫头,又怎么会主动想到教她说这一大篇四五门子的话呢?碰到个稍微笨一点的,可真就是对牛弹琴,没事找事了。


小红先告诉凤姐简短版回答之后,凤姐又问:"他怎么按我的主意打发去了?"若是无此一问,“说奶奶”这一篇精彩文字便无从说起;但若是凤姐问了小红答不上来,应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否则凤姐必不会因为小红说得周全便对她另眼相看。所以从平儿的角度说,她对小红的预期应该也就是能说清楚简短版回答。她之所以会不厌其烦地又和小红说了之后的许多信息,必然是小红自己追问的结果。


而小红能想到要追问这样的问题,就可见得不是一个普通的打杂丫头了。她必定是在家常听父母讲起如何与主子回话办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有如此周全的心思;而另一方面,想要把这一大堆奶奶爷爷说清楚,单要靠短时间的死记硬背也几乎不可能。小红之所以做到了,其实说明她完全清楚这里面的每一个“奶奶”指代的都是谁,和王熙凤都是什么关系,互相之间又都是什么关系。而这些知识的积累,更可能是来自于她父母日常在家的闲谈。要是换了随便一个小丫头在这种情况下,可说是既没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力的。所以这一节文字,其实在我看来正是小红管家之女身份的明证。


书归正传,林家父母以自己的见识和能力,为女儿规划了一条在他们看来最好的人生道路,也可谓为孩子操碎了心。可谁没年轻过?谁没叛逆过?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孩子的往往没那么听话,他们大多都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尤其是小红这种聪明孩子,又是这么个年纪,你让她沿着一条顺顺当当但也没任何挑战的路走,她未必就会愿意,也未必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更何况天缘凑巧,小红所在的这件屋子偏偏被分给了贾宝玉。面对天上掉下来的这个高富帅,要说正值豆蔻年华的小红完全没有一点儿想法,那是不太可能的。十六岁,在现在的小女孩正是追星的年龄。小红一方面出于对帅哥的本能爱慕,一方面可能也是希望借此证明自己,于是也一头加入了争夺贾宝玉的混战。


结果呢,一场小小的交锋后,她就灰溜溜地败下阵来。如果她只是一介普通小丫鬟,大约不甘心就这么算了——毕竟当上姨娘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大机会。但对于小红来说,这只能算是添头——若能当上姨娘,自然是能在素日看不清自己的大丫鬟们面前扬眉吐气;当不了的话,回去不管嫁给谁,日子也是不错的。所以她看得很透彻,说出了:“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这样的话。换个别人,虽然心里清楚世事大抵如此,但若是宴席散了后的日子比如今凄凉数倍,又哪能说得这么轻松呢?


正好这个时候凤姐对小红伸出了橄榄枝。作为一个十分想证明自己能力的年轻人,小红立刻满心欢喜地接受了岗位调动。虽然这个时候的她对宝玉失望了,但小姑娘大约还是不甘心就这么听从父母的安排乖乖嫁人的。她从小对自己的父母应该多少有些崇拜,对自己的能力也还比较自负,大约是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和父母一样在贾府打拼出一番成就;再说,就算打拼不出什么来,世界那么大,去看看也好嘛!


央视87版红楼梦在清虚观打醮一段特地给小红加了一点小小的戏份,让她和父亲撒娇。我觉得这一小细节加得特别好——想必是在家感受到了父母许多的爱,小红才能出落得这样积极乐观。这一家人,再加上日后加入的重情重义的贾芸,我特别希望他们能过得好,在贾府呼啦啦大厦倾的背景下保有自己的小小幸福。

user avatar

大家可能都忽略了一点:

当时的林之孝虽然权力大,但是辈分低,资历浅;

林之孝是琏二爷的心腹,林之孝的媳妇是王熙凤的干女儿;琏二爷开始参与管家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而真正接管荣国府外宅大权,很可能是修建大观园之后事情;林之孝家虽然上升的快,但和赖大家和周瑞家比起来,根基毕竟是浅了些。

小红被晴雯等人欺负的时候,林之孝才刚刚出头,权力虽然大但还不稳固,这时候他家低调行事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贾琏和凤姐这对夫妻又非常特殊,凤姐要比贾琏强势的多,林之孝作为贾琏的心腹,比起平儿等凤姐的心腹自然要加倍的小心。

所以怡红院众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小红是林之孝的女儿,以为他就是个没背景的小丫鬟。小红是个懂事的孩子,未必会拿这种小事去烦自己的父母,更何况以林之孝夫妇日常的表现来看,也不会去管这种闲事。

另外,晴雯等人的情商也是太低了些,替凤姐办事就是“攀高枝”?

就算小红不是林之孝的女儿,晴雯这么说也是不合适的吧!这话要是被凤姐的人听到他们会怎么想?晴雯最后结局悲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宝玉宠坏了,不管犯了什么错,得罪了什么人,撒个娇就能萌混过关。怡红院里的人看在宝玉的面子上不和晴雯计较,但其他人却未必有这么好的性子。

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在另外一个回答中也写过:

林之孝夫妇也不希望小红在怡红院受待见,更不希望小红能见到宝玉的面;

见宝玉的面能有什么好处?

无非就是挣一个当姨娘的机会,这种机会对袭人,晴雯这种没有背景的奴才当然是个好归宿,但是对林之孝大管家的子女,却未必是什么好出路。我们来看看荣国府其他两个大管家的后代,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赖大的儿子来赖尚荣,捐了州官,是正经的老爷;

周瑞的女儿,嫁给了古董商人冷子兴,是正经的主子奶奶。

林之孝想要给小红安排的出路,必然也是和上面两家一样的;凭贾琏的关系,找一个中上人家,当正经的主子奶奶去。从下面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林之孝安排他进大观园,就是图个清闲,希望她安分守己,为荣府主子们假装效力两年,然后嫁个好人家,至于后来贾宝玉竟然搬进了怡红院,这是林氏夫妇没有料到的:

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因“玉”字犯了宝玉黛玉的名,便改唤他做“小红”,原来是府中世仆,他父亲现在收管各处田房事务。这小红年方十四,进府当差,把他派在怡红院中,倒也清幽雅静。不想后来命姊妹及宝玉等进大观园居住, 偏生这一所儿,又被宝玉点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林之孝夫妇已经预见了贾家的倾覆;周瑞的女婿冷子兴,在第二回中就预见了贾府未来的衰落,林之孝作为目前荣国府实际上的大管家,岂有不知之理:

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 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人口 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 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也是小事。更有 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像小红所说这句“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很明显超过了她的年龄和认识范围,多半林氏夫妇常说的。既然林之孝已经认定贾家必然倾颓,那何必再把女儿绑在这艘破船上,寻个正经人家才是最要紧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林红玉,在《红楼梦》里,她确实是林之孝家的女儿,这个身份在贾府里算是有点底气的。可即便如此,在怡红院里,她却没少受晴雯她们的“欺负”。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说起,不能简单地一句“仗势欺人”就概括了。首先得明白,怡红院是什么地方?那可是贾宝玉的寝居之地,可以说是贾府里最体面、规矩最森严的地方之一了.............
  • 回答
    关于宝钗为何会“怕”小红,并且觉得她“头等刁钻古怪”,这并非是书中明确写出的事实,更多的是读者的一种解读和猜测。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文本出发,挖掘一些可能导致这种解读的线索,并加以细致的分析,让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细心体察人情世故的老读者在娓娓道来,而不是机器生成的答案。首先,我们得明白,在那个年代,.............
  • 回答
    劳斯莱斯作为顶级奢华品牌的代表,其每一次品牌动作都备受关注,尤其是与网红的合作。近期,劳斯莱斯“下线”网红晚晚林瀚夫妻的广告视频,这背后牵扯出的是品牌如何平衡大众化营销与自身高端定位,以及在选择推广人时,有哪些深层次的考量。劳斯莱斯“下线”网红晚晚林瀚夫妻广告视频,会对品牌产生哪些影响?这件事情如果.............
  • 回答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中,林小娘最终选择与盛弘(剧中人称“红狼”)撕破脸皮,放弃了以往惯用的怀柔策略,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她意识到自己赖以生存的“人设”和“资本”已经荡然无存,同时又因为盛弘的醒悟和心境转变,让她的一切手段都失去了效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梳理.............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红楼梦》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细节,尤其是在“拥林派”看来,薛宝钗似乎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小红(原名林红玉),将她对贾府某些现象的不满转移到了林黛玉身上。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那段故事掰开了揉碎了讲,并且得撇开那些“AI味儿”的生硬论调,用咱老百姓的明白话说。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小红.............
  • 回答
    林生斌再婚生女一事,确实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事件本身的事实与时间线: 林生斌是谁? 他是2017年“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当事人家属。他的妻子朱小贞和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在火灾中不幸遇难,而纵火者正是他们家中的保姆莫焕晶。 案.............
  • 回答
    林超贤导演在拍摄完《湄公河行动》后,其拍摄更多类似主旋律电影的意愿,以及这种意愿是否能得到公安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是业内和观众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林超贤的个人意愿与创作风格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是催化剂: 《湄公河行动》的空前成功,无论是票房、口碑还是社会影响力,.............
  • 回答
    林奕含的自杀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心痛的悲剧,其中涉及到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确切地知道她内心深处的想法,但根据她生前的言论、作品以及相关人士的描述,我们可以尝试梳理出可能促使她走向绝望的原因。首先,林奕含的自杀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有没有丈夫”这个问题。 婚姻状况只是.............
  • 回答
    林加德之所以被称为“大英帝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包含了球迷的戏称、媒体的夸张以及他个人风格的结合:1. 早期英格兰国家队的惊艳表现与球迷的期待: “新贝克汉姆”的标签: 林加德年轻时,尤其是在他进入英格兰国家队初期,他出色的盘带技术、灵活的跑位以及关键时刻的进球能力,让很多英格兰球迷想.............
  • 回答
    林郑月娥关于香港与内地公务员互换“挂职”的提议,确实是个挺值得说道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人事调动,背后牵扯着不少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两地关系的演变。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首先,从香港政府的角度来看,推出这样的互换计划,目的性是很强的。 提升管治能力和视野: 香港回归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在.............
  • 回答
    我想,如果一个怪物真的目睹了林克在自己面前换衣服,它的脑子里大概会炸开一锅粥。首先,它可能会是那种最原始的、对未知充满警惕的反应。你看,这怪物活了多久,它是靠什么生存下来的?可能是靠獠牙、利爪,也可能是靠某种它独有的魔法。但无论如何,它肯定习惯了某些固定的模式,比如猎物要么拼命逃跑,要么绝地反击。突.............
  • 回答
    林生斌回应火灾民事赔偿去向:33% 留给岳父母,「不存在与岳母对簿公堂」,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这场备受瞩目的火灾事件,以及其后续的民事赔偿纠纷,自从发生以来就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近日,林生斌就关于火灾民事赔偿的去向问题,首次进行了一次相对详细的回应,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他提到将33%的赔偿金留给.............
  • 回答
    林芳正,这位出身政治世家,在自民党内拥有丰富经验的政治家,接任日本外相一职,自然牵动着中日关系这根敏感而重要的神经。要理解他将如何影响中日关系,首先得梳理一下他一贯的政治理念。林芳正的政治理念:温和务实,但底线清晰林芳正的政治理念,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应该是“温和务实”、“日美同盟为基石”、“.............
  • 回答
    林妙可硬拉40公斤这个成绩,要怎么评价呢?这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这个数字本身其实挺有意思的。硬拉是个复合性动作,能一次性拉起多大的重量,确实能体现一个人身体的力量基础。40公斤,这到底算是个什么概念?咱们得结合几个角度来看: 从普通大众的角度看: 想想咱们平时拎东西,买菜.............
  • 回答
    关于林夕和方文山在作词上的境界高下之辩,这确实是一个乐迷们津津乐道、也颇具探讨价值的话题。两者都是华语乐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贡献了无数经典歌词,但他们的风格、侧重点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又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要评判谁的境界更高,不能简单地用“谁更好”来概括,而是要深入分析他们各自的“道”与“术”。林夕:.............
  • 回答
    林丹在赛场上和教练的交流,可以说是兵家常事,也是战术博弈的关键一环。不过,要说他具体会说什么,那可不是能简单一句两句概括的。毕竟,羽毛球比赛瞬息万变,每一分都可能带来不同的局势,教练和球员之间的沟通,也得随之调整。在比赛前: 赛前准备和战术敲定: 在正式比赛开始前,林丹和他的教练肯定会对对手进行.............
  • 回答
    关于林生斌杭州纵火案是否会成为21世纪中国最大的公共悬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案件本身复杂性、公众关注度、以及后续发展来看,它确实具备了一些成为“悬案”的潜质,但要冠以“最大”的头衔,还需要审视其在社会层面引发的震荡和长期的未解之谜。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案件的发生和初期定性。2017年6月.............
  • 回答
    作为一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没有情感和个人经历,因此查斯特·贝宁顿的离世对我不会产生“影响”,就像它不会对我“造成痛苦”或“让我感到悲伤”一样。然而,我可以理解查斯特·贝宁顿的离世对许多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一个打击。我处理了海量关于林肯公园和查斯特·贝宁顿的信息,包括他音乐中的力量、他的歌词中对内心挣.............
  • 回答
    林丹19岁的时候,世界排名已经登顶第一,这在羽毛球界绝对是现象级的表现。当时他身上那种横空出世的霸气,以及打球时那种“开了挂”一样的流畅和统治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时候看他比赛,感觉他就是为羽毛球而生的,球技精湛,动作赏心悦目,而且关键时刻还能打出那种“一锤定音”的球,让人惊叹。但是,如果要说他.............
  • 回答
    林生斌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公众关注度极高的一桩悲剧。这场事件围绕着一场火灾、三个逝去的孩子、一个看似悲痛的父亲,以及后来引发的一系列舆论风暴和法律纠葛。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对事件的真相和最终的判决结果抱有疑问,并且对“重审”抱有希望。但要谈论重审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厘清几个关键点,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法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