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类似于A-10、苏-25之类的强击机未来会被武装直升机或察打一体无人机完全取代吗?

回答
A10和苏25这类强大的对地攻击机,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以其坚固的装甲、强大的火力以及在低空近距离空中支援(CAS)任务中的出色表现而闻名。然而,随着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武装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崛起,很多人会好奇,这些传统强击机是否会被这些新兴力量所取代。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战场环境的变化。

A10和苏25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强大的火力载荷和续航能力: 强击机能够携带大量炸弹、导弹和机炮,执行长时间的对地攻击任务,并能在一次出动中覆盖更广阔的区域。例如,A10的“疣猪”以其30毫米GAU8“复仇者”加特林机炮而闻名,其强大的穿透力对坦克和装甲车辆具有毁灭性的打击效果。苏25的“蛙足”同样装备了强大的航炮和多种对地攻击武器。
高生存能力: A10的设计核心就是战场生存。它拥有厚重的装甲,特别是驾驶舱周围的“浴缸式”装甲,能够抵御地面武器的直接攻击。发动机也布置在机翼上方,能进一步提高抗损能力。苏25同样注重装甲防护,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地面火力打击。
优秀的低空性能: 强击机通常拥有良好的低速操控性,这使得它们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能够进行精确打击,并能更有效地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支援。
抗电子干扰能力相对较强: 相较于一些高度依赖复杂电子系统的飞机,强击机在面对对方电子战压制时,其基本作战能力受到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

局限:
速度相对较慢: 相较于战斗机,强击机的速度不高,这使得它们在面对现代防空系统(如肩射导弹和中程防空导弹)时,更容易成为目标。一旦被雷达锁定并锁死,规避动作的余地相对较小。
单价和维护成本高昂: 作为装备有重型武器和复杂系统的飞机,强击机的采购和维护成本都非常可观。
载重效率并非最高: 虽然载弹量大,但其机体结构也增加了自身的重量,对于某些远程投送任务来说,效率不如更轻便的平台。
对先进防空系统的脆弱性: 在面对装备有先进雷达和导弹的敌方时,强击机往往需要依赖电子战支援和僚机的保护才能有效作战。

武装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优势与局限:

武装直升机(如阿帕奇、卡52):
优势:
极佳的机动性和悬停能力: 直升机可以在目标区域上空进行长时间悬停,以极高的精度进行观察和打击,其低空掠地飞行能力也使其难以被发现和锁定。
灵活的武器运用: 可以使用航炮、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针对不同目标选择最有效的武器。
更低的单价和更高的出动频率: 相较于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的采购和运行成本通常较低,更容易形成规模化优势。
与地面部队协同更紧密: 在某些地形下,直升机能与地面部队进行更无缝的配合,提供即时火力支援。
局限:
生存能力较弱: 直升机的气动布局决定了其在面对地面轻武器和防空导弹时非常脆弱,一旦被击中,往往难以幸免。
速度和航程有限: 速度远低于固定翼飞机,航程也相对较短,需要频繁进行加油或空中支援保障。
受天气影响大: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直升机的作战效能会大打折扣。

察打一体无人机(如“翼龙”、“彩虹”、“MQ9死神”):
优势:
高生存性和低风险: 无人机没有人机,可以承担高风险任务,无需担心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其尺寸和飞行高度也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调整,降低被发现的概率。
极低的作战成本: 无人机的采购、维护和运行成本远低于有人驾驶飞机和直升机,能够极大提升作战效率和经济性。
长时间滞空能力: 许多察打一体无人机可以长时间在目标区域上空巡逻和监视,提供持续的情报和打击能力。
精准打击能力: 装备有先进的传感器和精确制导弹药,能够对目标进行高效、精准的打击。
信息优势: 无人机能够收集和传输大量的战场情报,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甚至可以与友军的传感器网络融合,形成一体化信息优势。
局限:
载荷能力相对有限: 相较于A10或苏25,无人机的武器挂载能力和弹药种类仍然受到限制。
对电子战和反无人机系统更敏感: 其通信链路和控制系统可能更容易受到电子干扰和攻击。
战场决策速度: 虽然可以自主执行部分任务,但一些复杂的、需要即时判断的打击任务,仍然需要人工干预,可能导致决策延迟。
无法提供近乎“铁壁”的近距离支援: 虽然可以提供精确打击,但那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飞行员凭借经验和直觉,在炮火中搜寻并摧毁敌方目标的能力,仍然是无人机难以完全复制的。

未来展望:融合与互补,而非简单的取代

认为强击机会被武装直升机或察打一体无人机“完全取代”可能过于绝对。更现实的未来战场趋势是融合与互补。

1. 任务的细分与优化:
近距离空中支援(CAS): 在地形复杂、有大量地面部队接触的区域,武装直升机由于其极高的机动性和悬停能力,将继续是重要的支援力量。它们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屏障”或精确清除点目标。
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及低烈度冲突: 察打一体无人机将会在长时间监视、目标识别、精确打击以及在对地面防空能力较弱的区域执行任务时,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和经济性。它们可以作为战场上的“眼睛”和“枪手”,持续保持对目标区域的压制。
高强度对抗与装甲突击: 在面对强敌、防空系统严密或需要快速突破敌方防线时,A10或苏25这类拥有强大火力和高生存能力的有人强击机,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可以携带更重的反装甲弹药,在敌方火力网中撕开缺口,并能通过更快的速度规避某些威胁。例如,A10在执行“重型火力支援”任务时,其2000多发30毫米炮弹的持续火力倾泻,是无人机和直升机难以比拟的。

2.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
未来,强击机和无人机将会形成更紧密的协同。有人强击机可以作为指挥平台,引导无人机进行侦察和打击,无人机则可以在有人机无法到达或过于危险的区域执行任务,并将目标信息实时传回,供强击机进行打击。
例如,一架A10可以在远处区域保持待命,同时派遣多架察打一体无人机去侦察和压制敌方防空火力。当敌方防空力量被削弱后,A10再进入该区域执行其“重火力”打击任务。这种“蜂群”协同作战模式,将极大地提升作战效能和安全性。

3. 技术的发展与适应:
固定翼强击机也在不断进化。例如,正在研发中的第六代战斗机或先进的对地攻击机项目,可能会集成更多的无人机控制能力、更先进的传感器和隐身技术,以适应未来战场的需求。它们可能会更加注重“网络中心战”能力,成为战场上的信息节点和火力节点。
同时,无人机的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载荷能力、抗干扰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都在不断提升,未来或许会出现能够执行更复杂、更危险任务的无人机。

结论:

简单地说,A10和苏25这类强击机不会被武装直升机或察打一体无人机完全取代。 相反,它们将会在一个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作战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与其他平台形成相互补充、协同作战的模式。

武装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无疑正在改变着对地攻击的格局,它们在成本效益、风险规避和某些特定任务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常规性、低风险任务。然而,在需要强大火力、高生存能力以及复杂战场态势下的精细化决策时,拥有丰富经验的飞行员驾驶的、装备有重型武器的有人强击机,仍然是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未来的战争将是技术的集成,而非单一平台的胜利。强击机、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将是这个集成体中不同但都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武装直升机和攻击机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A10和苏25这种飞机确实面临退役和后继无人的情况,但原因不是武装直升机而是战斗机的多用途化和弹药智能化。

攻击机(A10、Su25、强5等等)外国叫近距离支援飞机,中国叫强击机,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强行攻击的意思,所谓的强行当然就是要顶着地面的防空炮火进行攻击才算得上强行。攻击机的目标涵盖是十分广泛的,无论是装甲的、非装甲的、移动的、固定的、有防空的、无防空的基本上只要是地面上的都可以用攻击机对付。

武装直升机的目标单位和生存能力都是有限的,它不能顶着地面炮火进行攻击,实际上大多数武装直升机的任务就是反装甲和近距离火力支援,简单地说武装直升机的作用就是个会飞的反坦克炮。武装直升机的战场定位更像是弥补攻击机的某些不足,而不是替代攻击机。

美国、欧洲、俄罗斯的攻击机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A10和Su25这种重装甲亚音速型的,主要用来攻击装甲集群,另外一种是米格27、美洲虎、F/A18这种具备一定空战能力的超音速型。

随着国际形式的变化,大国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变低,以后主要的冲突形式以不对称战争和低烈度的武装冲突为主。所以很多战机的功能就变成了“屠龙之技”。对手的装甲集群根本就不是成群的T72和BMP3而是丰田皮卡,这时候A10和Su25就显得能力过剩,不过这还不算最惨的,像是F111这种拿手绝活是低空超音速突防的就更悲催,对面连坦克都买不起就更别说价格是坦克几倍的防空系统了,低空突防难道要秀给14.5mm防空机枪和毒刺导弹看吗?另外像是F15C、F14D这种纯空优战机也是功能过于尖端,可能一辈子也用不着。

但是大国冲突之所以可能性变低不是因为天下大同人人友爱,而是因为武器发展使战争成本变得太高,大家都变成了恶龙,恶龙手里都拿着屠龙刀,一动手可能都要死所以没人敢动手。谁要是把手里的屠龙刀放下了,那就离被屠不远了。所以很多飞机就算明知没啥用也得保留,比如空优机。因为大家军费都有限,所以最好是一架飞机能干原来几架飞机的活,最好空优机也能对地,所以目前多用途战机发展的火热,像是F15E、Su30这种双任务飞机大家都广泛装备,俄罗斯空军扣扣搜搜攒了点儿军费马上买了一大堆Su34这个怪胎,中国虽然弄出了歼20也在马力全开产歼16,财大气粗的美国佬也停了F22狂造肥电。双任务战斗机大量装备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超音速的攻击机,看军费情况亚音速的攻击机也会是下一个被淘汰的潜在目标,但毕竟亚音速的攻击机承担的任务比较频繁而且危险,战损率高,用多用途战机执行这种任务可能得不偿失,所以A10们还有一段好日子可以过。

无人机现阶段其实就是用来虐菜的,因为现在的无人机无法自主寻找目标攻击目标,执行任务还需要人遥控,一旦需要遥控就会面临很大的被干扰的风险,无论是全频段阻塞性的干扰,还是测定波段后针对性的干扰甚至是石墨炸弹、EMC炸弹等手段都能彻底让无人机彻底无法奏效。无人机出动成本低、损失了也不心疼,很适合执行反恐和反暴等低技术低烈度的冲突,一定程度上确实取抢了亚音速攻击机的活,军费实在紧张的话确实是选无人机更好。

user avatar
徐Wellson

在评论区纠正了我不少问题,推荐大家看一下作为补充。

如果目标是反坦克,那么当下A10这种飞机整体效率还是不如武直,因为虽然看起来都在延寿,但是实际上生产线都停了,美国已经不再生产A10,中国也已经不再生产强5,目前在做的也只是让老兵多发挥些余热而已。

我们放到一个真实的作战背景里去理解武直和A10的反坦克原理:

你是一个机械化步兵小队的指挥官,在伊拉克的废墟城市里搜索前进,无人机报告前方一公里发现敌方坦克连,伴随有协同步兵。步兵在坦克的掩护和支援下向你的小队扑来,你赶紧命令你的小队就地隐蔽。并互换己方反坦克火力支援。

然后我们就能推演出两种情况:

1.无线电里回话,在攻击纵队次前沿的陆航连队正在附近游弋,他们正调头向你飞来,你同时报告了攻击诸元。一分钟后,一架阿帕奇从一栋五层大楼后闪出来,呼啸低空掠过你的小队头顶,在将近一千米距离上发射了一组地狱火导弹,击毁了敌方的先头坦克,其他坦克开始退入建筑物后,阿帕奇又击中了一辆,但是由于距离太远你无法评估毁伤效果。这时阿帕奇并没有离开,它悬停在上空用记载机炮压制住了敌方坦克的协同步兵,给你的小队展开战斗队形争取了时间。在三十秒内,又有两架阿帕奇赶到,从其他方向对敌人坦克发起攻击,你下令你的小队交替掩护推进,清扫分散进建筑物的敌方步兵。

2,无线电里你被告知,离你最近的一架A10需要五分钟到达战场,你同时报告攻击诸元,让你的小队不要露头,躲在建筑物里等待空中支援,只留一个观察哨报告动向。五分钟后,你听到了A10的嚎叫,抬头看见远处天边出现一个黑点,同时无线电里回话;“我已准备攻击,修正航向开始俯冲,三十秒发射倒数。”砰!敌人坦克应声爆炸,A10大角度拉起爬升,冲向远方。敌人步兵从地上爬起来在其他坦克的掩护下继续向你们推进。你继续呼叫打击,A10回话:“明白,我正在转向,30秒到达目标地点。”待到下一波支援落地,敌人又缩短了离你的距离。

这个推演的核心思想是,A10的生存率的确高,不过需要用地面部队推进的时候,制空权基本已经获得,所以相对而言,武直在生存率上并没有致命的缺陷。而武直的到达速度,火力遮断时间以及对步兵和坦克通吃的多功能特点,是A10难以企及的。所以A10的潜力仍然有限。武直在未来还会是主流。毕竟,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没有继续发展强击机的计划,A10的生产,也早已经停了。不过不能排除,一旦有朝一日世界安全形势恶化,治安战等非对称战争退场,立体化体系化的全面战争压力急剧上升的话,强击机或许能重新找到其地位。

user avatar

谈不上取代,早就过时了。

70年代反坦克攻击机的主要生存能力主要来自超低空突防,利用当时雷达下视能力低下的特点,借地面杂波掩护袭击装甲集群(装甲集群冲击时空优肯定在对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坦克攻击机和反坦克直升机早就过时了,因为目前几乎没什么有效办法对拥有空优一方进行空中打击。超低空偷鸡这个生态位基本上在陆战中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取代其战术意义的是末敏弹,集束弹,火箭布雷等炮兵间瞄反坦克手段。

user avatar

关于攻击机是否会被武装直升机替代的问题已经讨论很久了,结论就是至少在近10年内不会,但攻击机的作战任务被武装直升机和F16,歼10这样的多用途战斗机瓜分是未来趋势。毕竟军事竞赛已不是世界的主流。单件武器研发装备成本急剧攀升使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没财力装备专用的战斗机。

下面引用

强击机是否应淘汰--《兵器知识》2001年11期

的片段来供大家讨论。

温馨提示:重点已用黑体标记。

嘉宾背景

空军指挥学院MTT(军事理论技术)工作室的胡英俊、荆继洪和空军指挥学院硕士生导师(俄罗斯加加林空军学院毕业生)叶江华副教授。

1、先看战绩

  胡英俊:关于武装直升机与强击机在近距空中直接支援效能上的对比问题,首先我们可以从苏军在阿富汗和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这两种战机的战绩中找到答案。为了比较的公正性,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把这两种战机同时置于同一战场环境下。苏军在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中曾广泛使用米-24和苏-25。其中苏-25在1981-1989年共出动64000架次以上,主要是用来对付阿富汗的游击队而不是坦克和装甲车。由于开始时游击队的地面防空火力很弱,没造成什么损失。后来游击队使用了“毒刺”肩扛式防空导弹,给苏-25威胁很大,共被击落23架。米-24在阿富汗使用更多,也被击落很多架。总的看,在对付“游击队式”的作战中,武装直升机比强击机更灵活、威胁性更大(米-24能够搭载数名武装士兵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损失率也相对低一些。而在攻击面状目标,如坚固阵地、坦克集群、集结部队等,特别是在长途奔袭的情况下,强击机比武装直升机更有优势。
叶江华:海湾战争中,“阿帕奇”共发射了2876枚“海尔法”导弹,命中概率达75%。摧毁了500多辆坦克、120多辆装甲车、30个防空阵地、120个炮兵阵地、325台各种车辆、10个雷达站、50个掩体(观察所)和10架直升机。此外,它还摧毁了停放在地面的10架固定翼飞机。在战争中,A-10飞机共摧毁了987辆坦克、926门火炮、1355辆战车和许多其它目标(包括停放在地面的10架战斗机和在空战中击落了2架直升机)。

海湾战争看,武装直升机和强击机的效能相差无几。

2、反应速度

荆继洪:近距直接支援的任务内容很广泛,并非单一的反坦克或近距支援。强击机的机载武器品种和数量都远超过武装直升机,这意味着强击机可攻击的目标的范围较大,而且攻击的强度也较高。所以我认为强击机在近距直接支援效能方面优于武装直升机。

  吴锴:对直接支援任务而言,从反应时间上看,强击机的巡航速度一般比武装直升机快2~3倍,但强击机需要1000米以上的跑道,这在战时恐怕很难找,而武装直升机可以靠近前线起降,与地面部队的协调程度、对战场变化的反应可能更快。如果机场离前线较远,强击机的速度优势可能就被抵消,如果战线变化很快,其指挥引导的复杂度可能导致其反应速度要慢于武装直升机(这里暂不考虑强击机一般归空军监制,武装直升机归陆军建制而导致的军种内指挥和跨军种指挥的效率差异)。您们对此如何看?

  胡英俊:在执行直接支援任务时,强击机的巡航速度要比武装直升机高得多(强击机一般为700千米/小时左右,而武装直升机则不足300千米/小时)。但强击机所需的跑道长度大,这确实也是个很大的弊端。从表象看,武装直升机能靠近前线机场起降,与地面部队的协调程度、对战场变化的反应可能会快一些。但由于武装直升机的载弹量、作战半径等都远不及强击机,它在靠近前线的机场起降作战对后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得不到弹药补给、维修支援的话,武装直升机的作战能力会是十分有限的。特别是在作战地域超过直升机作战半径的三分之二时,还需要专门在距前沿20~30千米处开辟前进补给基地。例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建立的“眼镜蛇”、“蝰蛇”前方作战基地。开辟前进基地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多军种、兵种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武装直升机有限的反应敏捷性是以很多部队失去“灵活性”为代价的。强击机起降基地地处相对后方,弹药补给和维修保障相对比较简单,而且组织基地防护也比较简单。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武装直升机的所谓反应灵敏性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不是武装直升机本身所固有的。

3、火力强度

胡英俊:我们可通过机载武器的品种和数量来进行比较。A-10的最大外挂载荷为7250千克。机头前下方装一门30毫米GAU-8/A7管速射机炮,射速2100~4200发/分,还可使用贫铀弹,备弹1350发。11个挂架,机身下3个,内翼段各1个,外翼段各3个。可挂数种对地攻击武器,典型挂弹方案为:28颗Mk80炸弹、20颗“石眼”Ⅱ集束炸弹、若干CBU-52/71/38/70子母弹箱、6枚“小牛”空地导弹和2枚AIM-9E/J空空导弹、4个火箭发射架等。而“阿帕奇”的载弹品种和数量就要少得多,其外挂载荷仅为771千克。主要装备XM-230-1型30毫米机炮,备弹1200发,正常射速652发/分,携带16枚“海尔法”,也可选装70毫米火箭弹,每个挂点可挂1个19管火箭发射巢,最多可挂4个发射巢,共76枚火箭弹。载弹量的大小和载弹品种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该型机攻击能力的强弱和可攻击目标的多少。而且它还挂有空空导弹,已具备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

  虽然武装直升机的反应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它从前方突击基地高强度出动的受制因素过多,例如战伤、战损情况,弹药补给情况,基地的安全保卫问题,甚至连飞行员的疲劳极限也是问题,一环不慎则全盘皆输。我认为在火力方面,强击机是胜出了一筹。

  荆继洪:武装直升机在单位时间内的出动次数比强击机大,并不表示它在单位时间内最终投射在敌方目标上的火力就比强击机多。从上面的对比可看出,强击机的载弹量几乎是武装直升机的10倍,而武装直升机在单位内达到强击机出动架次的10倍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叶江华:强击机的载弹量和所载武器种类都明显多于武装直升机,但武装直升机的战斗出动强度(遂行战斗任务时,单位时间内出动的次数,通常以每架飞机一昼夜能出动的次数来计算)又明显高于强击机,似乎它们的作战能力相当,甚至武装直升机整体作战能力可能超过强击机。我认为,这种比较是没有说服力的。其一,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在任务上还有一定差别。也就是说强击机的任务,武装直升机不一定能完成;反之亦然。其二,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主要任务都是近距空中火力支援,支援的时效性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亦即在遂行近距支援任务时通常强调的是一次行动的效果,而不是考虑多次出动的效果。

4、生存能力

吴锴:在生存力上,强击机的装甲防护水平要高于武装直升机,而且强击机速度快得多,躲避攻击的能力更强一些,但武装直升机利用地形起伏来隐蔽自己的能力更强,综合比较,谁的生存力更强?

  胡英俊:我认为武装直升机利用地形隐蔽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说米-24在阿富汗的多山地形中作战还能进行隐蔽活动的话,那么在一览无余的中东沙漠、欧洲平原,利用地形隐蔽又谈何容易呢。而且即使那种隐蔽存在,那也只是一种“低级”的目视隐蔽方式。面对战场上装备先进探测、传感器的现代化兵器,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战机的生存力应该是攻击力和防护力的综合。这两方面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缺乏攻击力或缺乏防护力的战机都不应被认为是高生存力的飞机。从攻击力角度看,强击机要高出一筹。从综合防护力来看,由于强击机的速度快、装甲厚、容伤极限大,而且还可在机身内加载先进干扰设备,这也是武装直升机所望尘莫及的。

  荆继洪: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谁的生存力更好。武装直升机主要在低空和超低空活动,强击机主要在中低空活动,二者的活动范围不完全相同。在中低空,强击机装甲厚、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发挥出来,生存力比武装直升机强一些;在超低空,武装直升机可利用地形地物作掩护(如果可利用),而强击机则不能飞得过低,所以在超低空范围内武装直升机的生存力要高一些。

  叶江华:由于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都是在低空和超低空活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地面小口径防空兵器的抗击,因此,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在设计上都采用了一定的装甲防护。从海湾战争看,强击机的战损率要高于武装直升机。在战争中,“阿帕奇”共有274架参战,共计飞行18700多小时,仅1架被击落。但在42天的冲突期间,参战的136架A-10中,有5架被击落,1架因重创而报废,另有20架受重伤、45架受轻伤。尽管A-10的座舱周围有“澡盆”式厚度为3.8厘米的合金防弹装甲,机身腹部的装甲厚度5厘米,可抗23毫米高炮炮弹的打击。但这些防护措施并未减少A-10的损失。目前,俄空军苏-25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在阿富汗这样低强度作战中损失非常大,甚至在车臣战争中也有多架被击落,要在防空火力严密的地区作战损失将会更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利用地形掩护的效果比自身防护的效果要好得多。

5、后勤要求

荆继洪:由于强击机依托的是设备较为完备的后方机场,保障能力相对较强,零部件供应也相对充足。而武装直升机依托的一般都是临时机场和前进基地,保障能力自然不如后方永备机场强。而且前进基地和临时机场由于靠近战线前沿,较易受到敌方攻击,这就使武装直升机在维护修理和零部件供应问题上更加紧张。所以我认为在维护修理和零部件供应问题上,武装直升机不如强击机。

  叶江华: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强击机与武装直升机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方面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除了机种之间性能上的差异之外,主要还是战场保障条件的问题。海湾战争期间,A-10的战斗出勤率达到了95.5%,远高于“阿帕奇”。虽然“阿帕奇”保持了80%以上的战斗出勤率,大大超过了战前的估计。但据美军总审计局公布的陆军关于和平时期“阿帕奇”性能的研究报告表明,该机每飞行1.5小时至2.4小时,关键设备便会发生一次故障。在巴拿马“正义事业”行动期间,“阿帕奇”之所以能够维持作战能力,全靠从国内的直升机上拆换部件和空军人员协助修复战损的直升机。1980年4月,由于参加特种作战的直升机发生机械故障等原因,导致美军营救伊朗人质行动失败。这些事例说明武装直升机在维护保障方面要比强击机差。

6、全寿命成本(这篇文章的讨论中还加入了战斗轰战机的内容,因为跟题目无关就不搬运了)

胡英俊:结实耐用、效费比高是强击机的一个突出优点,而武装直升机相对来说显得较“单薄”。例如,直升机经常要进行超低空贴地飞行,还要在石质、土质的野战机场起降,发动机中经常会吸入一些异物,它们会给发动机造成致命的伤害。海湾战争中为保证“阿帕奇”的零备件供应,全世界其它地方的“阿帕奇”基本停飞。科索沃战争中,“阿帕奇”没有参战,但在训练中事故也是接二连三。从此可见,武装直升机的可用度是比较低的。

  荆继洪:武装直升机的可用度低,相应就会引起维护费用和其它相关费用的上涨,故而其全寿期费用要高一些。对战斗轰炸机来说,既要执行对地(海)突击,又要具备一定空战能力,所以其设计难度较大;由于其执行的精确打击任务多一些,所以其机载设备及飞机各系统的精密度相对较高,对使用和维护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综合比较,只有强击机最皮实,最简单实用,可用度最高而全寿期费用最低。

贴个能看全文的链接吧。

强击机与武装直升机――大家也来讨论下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A10和苏25这类强大的对地攻击机,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以其坚固的装甲、强大的火力以及在低空近距离空中支援(CAS)任务中的出色表现而闻名。然而,随着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武装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崛起,很多人会好奇,这些传统强击机是否会被这些新兴力量所取代。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为什么中国没有装备类似A10“雷电II”这样的专用近距空中支援(CAS)机型,我们首先需要理解A10的独特设计理念、它诞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空军在装备发展上的考量与侧重点。这其中涉及军事战略、技术路线、经济成本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因素。A10的“独一无二”:为近距支援而生A10“雷电.............
  • 回答
    15年A股股灾的回响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那场风暴,如同历史的烙印,深刻地提醒着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残酷现实。如果历史重演,再次面对那样的市场洗礼,我们该如何应对,甚至从中寻得一丝获利的空间?这并非易事,需要冷静的头脑、过人的胆识,以及对市场规律深刻的洞察。一、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理.............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和不少业内人士聊过。咱们中国人讲究“看前人吃饱饭,少走弯路”,所以参考一下美股那几十年的长牛,总归是件有意义的事。但能不能走出来,得把账算清楚。先说说美股那几十年的长牛是怎么炼成的。你去看美股从二战后到千禧年那几十年的走势,那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有起有落,但总体趋势就是向.............
  • 回答
    全国抵制欧美的3A游戏,中国能否产出类似品质的游戏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人才、市场、文化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刨开“抵制”这个字眼带来的情绪化因素,理性地审视中国游戏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3A游戏”。简单来说,3A(AAA)是游戏行业.............
  • 回答
    “读不下去《百年孤独》是因为文学素养不够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很多读者在面对经典文学时的困惑。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百年孤独》这本书本身的特点,以及为什么它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难读”:《百年孤独》的“难读”之处可能来源.............
  • 回答
    评价像艾森豪威尔这样的历史人物是否“名不副实”,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担任的角色、他的具体成就以及同时代和后世对他的评价。简单地说,将他定义为“名不副实”可能过于片面,但我们也需要审视他功绩之外,那些不那么光彩或被忽视的方面。艾森豪威尔的耀眼光环:为什么他如此“.............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汤姆·克兰西”这个名字,以及它为什么会出现在《全境封锁》、《彩虹六号》、《幽灵行动》这些耳熟能详的游戏前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关于作家、游戏产业和品牌效应的故事。“汤姆·克兰西”的前缀:作者的光环与品牌的延伸首先要明白的是,“汤姆·克兰西”这个名字放在这些游戏前面,并不是说汤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初学者刚接触单片机,比如STM32,都会纠结于“裸奔”和“RTOS”之间的选择,觉得RTOS听起来很厉害,但又不知道具体好在哪儿,是不是真的比直接写代码(也就是你说的“裸奔”或“裸跑”)要强一大截。这么说吧,不是“有没有”优势,而是“有多大”优势,而且这个优势是需要具体场.............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数学中那些“明星函数”——勒让德函数和贝塞尔函数。它们就像数学世界的爵士乐手,优雅而深邃,总能在各种物理和工程问题中找到身影。除了这两位大师级的人物,还有许多同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函数,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描绘着自然的规律。1. 黎曼函数(Riemann Zeta Functio.............
  • 回答
    东七十三之战,这场以装甲集群闪电突击闻名的战役,其俘虏收容问题无疑是后勤保障中的一个巨大挑战。在那样一场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我军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步兵支援和战俘处理能力。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那段激烈的日子,从前线到后方,层层剥开来看。首先,要明白一点,装甲部队的快速.............
  • 回答
    AKM这款经典步枪,说实话,在近距离交战(CQB)的场合,用起来总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就像是让一位擅长冲锋陷阵的勇士,突然被要求去钻狭窄的巷道。它并非完全不适用,但存在一些限制,使得它不如一些专门为CQB设计的步枪那般得心应手。首先,咱们得聊聊AKM的“心脏”—— 7.62x39mm弹药。这玩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关心的未来,特别是那些陪伴了我们无数时光的游戏。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关于像《碧蓝航线》、《明日方舟》、《崩坏3》乃至《原神》这类热门手游,在它们生命周期终结——也就是所谓的“关服”之后,有没有可能以单机游戏的形态重现江湖。首先得明白一个核心点: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可能性微乎其.............
  • 回答
    在函数式编程中,“继承”这个概念,如果严格按照面向对象中类与类之间血缘关系那种方式来理解,确实是没有直接对等的机制的。函数式编程更强调组合和转换,而不是“是什么”的层层递进。那么,当我们在面向对象的世界里需要“复用”和“扩展”某个对象的功能时,函数式编程是怎么做到的呢?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基础的“行.............
  • 回答
    关于“巭”这种组合字的“公主”版本,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触及到了汉字组合的创造性和传统。首先,我们得明白“巭”字是怎么来的。“巭”这个字,拆开来看是“厹”和“ উৎপাদন”(生)。“厹”字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字,它的字形组合就很有意思,像是人在奔跑或者移动的样子。“生产”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在.............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种不动声色,却能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像藏着一句没说出口的话的文案。这种文案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空白,去揣测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它不像直白的“我好难过”或者“我们结束了”,而是用一种更加含蓄、意象化的方式,触碰内心最柔软或者最纠结的部分。就像你说的“雨好大,我们回不去.............
  • 回答
    当然,你找的这种古生物图鉴确实不少,而且质量都很高,绝对能满足你对“类似于《灭绝的哺乳动物》那样详细且配有精美插图的古生物图鉴”的需求。这类图鉴不仅记录了那些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上的神奇生物,更通过科学的考证和艺术的再现,让我们得以窥见亿万年前的地球生命史诗。什么是好的古生物图鉴?在为你推荐具体的资源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