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A股发生类似15年一样的股灾,如何可以获利?

回答
15年A股股灾的回响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那场风暴,如同历史的烙印,深刻地提醒着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残酷现实。如果历史重演,再次面对那样的市场洗礼,我们该如何应对,甚至从中寻得一丝获利的空间?这并非易事,需要冷静的头脑、过人的胆识,以及对市场规律深刻的洞察。

一、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理解股灾的本质与规律

首先,我们必须抛开情绪的干扰,理性分析15年股灾的根源和传导机制。那场股灾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杠杆的失控: 场外配资的野蛮生长,将大量高杠杆资金引入股市,一旦市场出现回调,强制平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迅速蔓延,放大跌幅。
流动性枯竭: 当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资金开始加速流出,卖盘汹涌,买盘枯竭,市场的流动性急剧下降,股价被动被压低。
情绪的恐慌与羊群效应: 股价的快速下跌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本能地选择卖出止损,这种行为又进一步加剧了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政策的调整与信号: 监管政策的变化,尤其是对配资的清理,虽然是必要的稳定市场之举,但在短期内也会对市场情绪造成冲击。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明白,股灾并非无迹可寻,其核心是风险的急剧暴露和市场信心的崩溃。

二、 “逆向思维”与“现金为王”:在绝望中寻找生机

在大多数人争先恐后逃离市场的时候,获利的机会往往就隐藏在这些被恐慌情绪掩盖的角落里。

1. 精准的对冲操作:成为风险的“受益者”

融券与股指期货: 这是最直接的做空获利手段。如果在大盘指数出现明显见顶迹象,或者某些高位股票开始出现崩盘苗头时,果断进行融券卖出或者通过股指期货(如IF、IC合约)进行对冲,可以在市场下跌过程中获利。当然,这需要对股指和个股有极强的判断能力,并且承受较高的风险和较高的交易成本。你需要比别人更早地识别到下跌的趋势,并有能力快速执行。

ETF期权卖方: 当市场普遍悲观,波动率飙升时,可以考虑卖出看跌期权(Put Option)。如果市场超跌反弹,或者在预期下跌幅度之外企稳,期权的时间价值衰减和标的物价格变化都会带来收益。但作为期权卖方,需要注意其潜在的无限亏损风险,因此必须有严格的止损策略和对冲手段。

股指期权买方(在极度恐慌中): 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策略,但如果能捕捉到市场的极端超跌和随后的反弹,收益可能非常可观。在市场极度恐慌,指数跌至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时,可以买入价外较远的看跌期权(Deep OutoftheMoney Put Option)。一旦指数出现超预期反弹,这些期权的价格可能会因为波动率的回归而翻倍甚至数十倍。但更多情况下,这些期权会归零。

2. “现金为王”:耐心等待黄金坑

在股灾期间,大量的优质公司股票会因为市场整体下跌而被错杀,价格跌至其内在价值的严重低估区域。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稳妥的“获利”方式并非主动做空,而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市场真正触底、情绪最悲观的时候,用你一直持有的现金,以极低的成本买入那些基本面优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股票。

如何识别“黄金坑”?
基本面分析: 关注那些受宏观因素或流动性危机影响,但其自身业务模式、盈利能力、行业地位并未受到根本性损害的公司。这些公司在非股灾时期,价格可能较高,但在股灾中,它们会被恐慌性抛售。
估值修复潜力: 寻找市盈率(PE)、市净率(PB)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跌破历史平均值,且有明显估值修复预期的公司。
流动性陷阱中的优质标的: 某些原本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股票,在股灾中会因为整体市场流动性枯竭而出现被动超跌。一旦市场情绪回暖,流动性恢复,这类股票的反弹会比较迅速。

操作策略:
分批建仓: 不要试图一次性抄底,尤其是在股灾初期。根据市场下跌的幅度和速度,以及你对标的公司的研究深度,进行分批买入。
长期持有: 将这些股票视为你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资产配置,不要因为短期的波动而频繁操作。股灾后市场的缓慢复苏和长期增长,会是你最大的回报来源。

三、 风险管理:生存是第一要务

即使你拥有高超的技巧,在股灾中获利也绝非易事,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自己在市场的生存。

永远不要满仓: 即使你看准了市场方向,也要留有足够的现金以应对突发情况,或者在出现更好的机会时能够及时介入。
严格的止损: 如果进行做空操作,必须设置严格的止损点。市场情绪的爆发是难以预测的,任何一次对方向判断的失误都可能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控制仓位: 即使是做多(抄底)操作,也要控制好仓位,不要将所有资金都投入进去。股灾后的市场可能经历漫长的底部震荡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资金去等待。
情绪管理: 这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保持冷静和理性是生存和获利的关键。不要被市场的恐慌情绪所裹挟,也不要因为短期的账面浮亏而做出冲动的决定。

四、 思考与复盘:将经验转化为智慧

每次市场的大波动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股灾结束后,认真复盘自己的操作,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我是在哪里发现了机会?
我的判断是否准确?哪些方面有偏差?
我的风险管理是否到位?
我的情绪控制如何?

将这些思考付诸实践,才能在下一次市场洗礼到来时,做得更好。

总结来说,在A股发生类似15年股灾的情况下,想要获利,需要:

1. 对市场下跌趋势的准确判断,并能够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做空对冲。
2. 在市场极度悲观时,运用价值投资的理念,以极低的估值买入优质的、被错杀的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
3. 时刻牢记风险管理,严格控制仓位和止损,确保自身在市场波动中生存下来。
4. 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受市场情绪的影响,用理性的分析去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

这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和反思。股灾是市场的一场“大浪淘沙”,能从中获利的人,往往是那些最冷静、最有准备、最能适应变化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15年的股灾是由查配资触发爆雷,形成耗散结构,类似雪崩。降杠杆要抛售股票,股票抛售引发下跌,导致平仓,然后又导致新一轮下跌,恶性循环。所以当时连续几天开盘就千股跌停,蔚为壮观。

2.就目前股市,根本不存在类似2015年的类似事件导致的风险。相反国家还千般呵护,一路小心翼翼。怕跌多,又怕涨太快,所以要慢牛,慢慢的涨。而且现在国家对资本市场的建设其重视程度是以前根本没办法比的,担负着中国产业转型的历史使命。大盘唯一的系统风险,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或者政局动荡。如果你认为这些风险短期内都不存在,那你担心个锤子。

3.现在的中国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2015年才多少,不到3000家吧。股市这几年扩容速度很快,成交量自然上去了。所以从成交量去类比2015年,没有丝毫可比性。

4.现在很多大盘蓝筹股都还趴在地板上,很多小票也是。从股价来看,都处于历史低位。这个点位就恐高,是才入市的新韭菜?

5.退一万步来讲,如果真的来次2015年的股灾,你最好的选择就是清仓。还想盈利?开什么玩笑?当年股灾爆发时,主力只能靠拉前期涨幅不大的金融股来托指数。大盘稳了后,银行股又跌成 。

这轮牛市从2019年年初算起,已经走了两年多了,三步一回头,走得很稳。在每一个平台,洗盘都很彻底。非常看好这轮行情,只是这轮行情更考验人的能力。底层逻辑变了,如果刻舟求剑,会错过这轮行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5年A股股灾的回响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那场风暴,如同历史的烙印,深刻地提醒着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残酷现实。如果历史重演,再次面对那样的市场洗礼,我们该如何应对,甚至从中寻得一丝获利的空间?这并非易事,需要冷静的头脑、过人的胆识,以及对市场规律深刻的洞察。一、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理.............
  • 回答
    2021年A股,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是充满了期待的一年。年初,在经济复苏、政策利好的背景下,许多资深分析师和大V们纷纷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喊出“牛市已到”的口号。他们用各种图表、数据,描绘出一幅幅令人心潮澎湃的股市画卷:经济转型升级的红利、估值洼地的吸引力、全球资本流动的趋势,每一个论点都似乎预示着一.............
  • 回答
    A股分红:是陷阱还是价值的体现?关于价值投资的根基之问近期,关于A股分红的讨论甚嚣尘上,有人惊呼“A股分红是骗局”,更有甚者抛出“分红机制有问题,价值投资从根本上就不可行”的论调。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对A股市场运行逻辑、公司治理以及价值投资理念理解的偏差和担忧。那么,A股分红究竟是怎.............
  • 回答
    美债到今年年底爆掉?这个假设本身就足够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因为它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心脏”,一旦出现剧烈波动,后果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真的发生这样一个极端情况,A股会如何,那真是要从几个关键的传导链条来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美债爆掉”具体指的是什么。这通常不是指简单价格下跌,而是更可能指向一种信用.............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一些给苹果做配套的中国厂商,把工厂往越南、印度那边搬,原因嘛,大家都知道,无非是图个那边的劳动力便宜,据说有些地方一个月工资也就两千块钱。这事儿怎么看,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这绝对是个大趋势,不是偶然事件。你想啊,苹果这家公司,从设计到组装.............
  • 回答
    A股在2021年3月24日的那一次大跌,确实给不少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市场情绪可以说是相当低迷。要评价这次暴跌,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梳理,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市场概览与当日表现:首先,我们得回到当天。3月24日,沪指全天震荡下行,最终收跌超过2%,深成指跌幅更大.............
  • 回答
    股市场新纪元:A股全面注册制下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长期以来,关于A股注册制的讨论从未停止,而如今,“全面走向注册制”这一历史性变革的靴子,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姿态落下。这不仅仅是IPO发行方式的调整,更是一场涉及资本市场生态重塑、投资者结构演变、企业发展逻辑变迁的深刻变革。要理解这场变革的含义,我们需.............
  • 回答
    国庆节前A股市场的这波“血洗”,确实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胆战。9月29日,指数全线下挫,超过4000只股票飘绿,这种普遍性的下跌,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市场情绪的急转直下:从“节前效应”到“恐慌性抛售”通常来说,国庆节前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节前效应”,比如部分资金为了规避假期不确定性而选择离.............
  • 回答
    A股、H股巨头频频出手回购:信号与解读近期,A股和H股市场上,不少市值庞大、行业领先的头部企业纷纷祭出“回购”大招,这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市场力量。从科技巨头到消费龙头,再到周期性行业领军者,回购潮在不同板块蔓延,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其中又释放了哪些重要.............
  • 回答
    近期A股市场持续活跃,连续35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这无疑是市场信心回升、交投活跃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关于量化交易贡献了超过50%的交易量这一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并探讨行情是否会继续向好。一、万亿元成交额的意义:市场活跃度的重要体现首先,连.............
  • 回答
    5月25日这天,A股市场确实让不少投资者眼前一亮,用“大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特别是上午开盘后不久,市场便呈现出强势上涨的态势,并且这种势头在盘中得到了有效的延续。具体来看,沪指和深成指都表现得相当活跃,很多前期不太活跃的板块也蠢蠢欲动,给市场注入了不少活力。盘面呈现出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普.............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2021年3月25号那天的A股,为啥没出现大家可能预期中的“大跌”。这背后其实是挺多因素在博弈,不是一个简单就能下定论的事儿。首先,你得明白,市场总是有预期的,也有预期的落空。在3月25号前后,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有那么点“担忧”的信号。比如说,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市场情绪,会发现有几个.............
  • 回答
    A股7月24日那天的跌幅,确实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胆战。我当时也关注到了,那种恐慌情绪蔓延得很快,很多股票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尤其是前期涨幅比较大的板块,回撤得尤为厉害。先说说当天的情况:7月24日,沪指低开后一路下行,盘中一度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最终收跌逾3%,深成指和创业板指跌幅也接近3%。板.............
  • 回答
    长期来看,A股医药行业赛道的前景展望A股医药行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数十年间经历了快速发展,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展望未来,我认为A股医药行业在长期来看,依然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赛道,其发展前景将受到多重因素的驱动和制约。 驱动A股医药行业长期增长的积极因素:1. 人口结构.............
  • 回答
    2021年7月5日,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令人瞩目的震荡。这并非单一事件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结果。要理解当天的行情,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并为后续的操作提供一些审慎的参考。当天震荡不止的背后原因剖析: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微妙变化是驱动市场情绪波动的重要变.............
  • 回答
    咱们聊聊最近A股这跌宕起伏的行情,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弦。要是说“暴跌”,那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分析。首先,得承认,市场的波动性本身就是常态。尤其A股,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几个市场之一,它的体量决定了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广泛关注。但是,当这种波动被冠以“暴跌”的形容词时.............
  • 回答
    2021年7月26日,A股和港股市场都经历了一次显著的下跌,这次“双杀”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次下跌,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宏观层面的“风吹草动”首先,不能忽视的是当时全球宏观环境的变化。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收紧预期”:.............
  • 回答
    开年以来,A股市场的波动和基金的大幅下跌,无疑是让许多投资者感到心惊胆战的。这股“寒流”来得又快又猛,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经济形势、市场情绪以及我们自身的投资策略。市场层面:多重因素叠加的“风暴眼”要理解为何A股和基金会经历如此剧烈的下跌,我们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剖析: 宏观经济的“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百感交集的话题。回想起十年前,A股市场大概在3000多点的区域徘徊,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关口,期待着一飞冲天,开启波澜壮阔的大牛市。然后,时间就像指缝间的沙子,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十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再回首望去,发现市场的点位似乎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依然还是那个熟悉的“3.............
  • 回答
    2021年2月26日,A股市场确实迎来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跌,那一天的情景,相信很多投资者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不仅仅是指数的下跌,更像是一场情绪的宣泄和对市场风险的一次集中释放。回望那一天的市场表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沪指的放量下跌,直接跌破了前期重要的支撑位,而创业板的跌幅更是惊人,许多热门的科技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