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股未来几十年是否可能走出类似美股的数十年长牛?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和不少业内人士聊过。咱们中国人讲究“看前人吃饱饭,少走弯路”,所以参考一下美股那几十年的长牛,总归是件有意义的事。但能不能走出来,得把账算清楚。

先说说美股那几十年的长牛是怎么炼成的。

你去看美股从二战后到千禧年那几十年的走势,那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有起有落,但总体趋势就是向上,而且是那种“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感觉。这背后有什么驱动力?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关键点:

1. 科技革命的引擎: 从发明晶体管到个人电脑的普及,再到互联网的崛起,每一次技术浪潮都催生了一批颠覆性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提升和新的商业模式。想想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这些公司,它们不仅仅是企业,更是时代的标志。这些公司的成长,是股市长牛最直接的推手。

2. 美元的全球霸权和资本自由流动: 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这给了美国巨大的铸币税优势。同时,美国资本市场的高度开放和发达,吸引了全球的资本涌入。你可以把全球的财富都看作是给美股加油的柴火。而且,资金可以相对自由地在美国国内和国际间流动,为股市的繁荣提供了弹药。

3. 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和全球化红利: 美国国内有着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消费群体,加上全球化的进程,美国企业得以把产品和服务卖到全世界,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这使得美国的公司在体量和利润上都能够持续扩张。

4. 相对完善的法律和金融体系: 尽管也有争议,但美国在保护股东权益、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市场监管方面,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的。这给了投资者信心,愿意长期持有股票,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

5. 文化和制度的激励: 从小到大,很多美国人都被教育要“勇于创新”、“敢于冒险”,这种文化氛围鼓励创业和投资。同时,公司的期权激励、股权激励制度,也把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股价紧密地绑定在一起,大家齐心协力把公司做大。

再来看看咱们A股,现在的情况跟当时的美股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我觉得咱们A股也确实具备了一些成为长牛的潜质,但也面临不少挑战。

相似之处(或者说潜力):

1.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 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之一。中国有十四亿人口,随着经济发展,中产阶级不断壮大,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内需市场。只要政策得当,这部分潜力能够转化为企业利润,对股市就是源源不断的动力。

2. 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努力: 国家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尤其是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已经涌现出不少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正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可能成为股市的下一个增长点。就像当年美股的科技浪潮一样。

3. 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 注册制改革、科创板的设立、北交所的推出,包括沪深港通的深化,都在一步步地改善资本市场的生态,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也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这种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是走向成熟市场的标志。

4. 居民财富的转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财富水平在提高。过去,大家更倾向于把钱放在银行或者买房。但现在,随着“房住不炒”的定位,以及对权益类资产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居民财富会寻求进入股市,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

不同之处(或者说挑战):

1. 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美股的长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元霸权和全球化深入的背景下的,美国是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受益者。而中国经济目前还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地缘政治的挑战,以及如何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等问题。这种外部环境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到股市的长期走势。

2. 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 虽然在逐步开放,但与美元相比,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还有很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资大规模、自由地流入,也影响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全球竞争力。

3. 市场结构和估值体系的特点: A股的投资者结构相对偏向散户,短线投机情绪依然较重,这导致市场波动性相对较大。而且,A股的估值体系在某些时期会受到情绪化因素的影响,估值分化也比较明显。要形成健康的“长牛”,需要更成熟的投资者结构和更理性的估值体系。

4. 制度和监管的成熟度: 虽然在不断进步,但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A股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过去的一些“造假”事件,确实伤害了投资者的信心。这需要持续的监管和制度建设来解决。

5. 周期性因素的影响: 中国经济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周期性,政策的调整、行业的发展都会带来波动。如何平衡好周期性因素和长期增长动力,也是一个课题。

那么,未来几十年,A股有没有可能走出类似美股的数十年长牛呢?

我认为 “有可能,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且过程可能会有自己的中国特色。”

乐观的理由: 如果中国经济能够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和科技自立自强,同时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投资者结构逐步优化,那么长牛的基础是存在的。我们拥有的巨大内需、不断涌现的创新企业,都是支撑长牛的强大动力。想象一下,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涌现出像当年微软、苹果一样的巨头公司,它们的价值增长必然会带动股市的整体上行。

需要克服的挑战: 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应对挑战。

经济转型: 能否顺利完成从投资驱动到消费和创新驱动的转型?能不能在科技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摆脱“卡脖子”的困境?
金融风险: 如何在高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避免系统性危机?
制度完善: 能否持续加强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外部环境: 能否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对外开放?

所以,如果一定要给个判断,我会说,长牛的“种子”是有的,但“长成参天大树”还需要时间和耐心,更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向。

未来的A股长牛,可能不会是照搬美股模式,而是一种 “中国式”的长牛。它可能会更加注重服务国家战略,更加强调产业的深度和广度,也可能在市场波动和风险控制上,有更强的“中国特色”。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期待,更是理解。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理解资本市场的运作逻辑,然后用时间和耐心去陪伴那些真正优秀的中国企业共同成长。这不是一个速成的故事,而是一场马拉松。我们要做的,是准备好“跑鞋”,看好“赛道”,并且保持住“呼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首先要明白,走出长牛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首先是投资者和资金结构,其次是股票的组成,背后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下面我们详细介绍。

首先是投资者和资金结构,这个大家听的可能都比较多了,比如,市场去散户,增加机构的比例。散户由于自身认知水平的局限,风险承受能力的限制,天然喜欢追涨杀跌,从而加大市场的波动。

而专业的机构投资者面对波动的承受能力更强,不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素质好,主要是他们对市场的理解更为深入,经验更为丰富,大幅的涨跌见识的也多了,不会轻易恐慌。

这一点其实在老散户和新散户身上也可以看得出来,老散户面对波动往往较为淡定,而新手往往情绪会非常极端。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机构拿的钱毕竟不是自己的,这样的话,判断起来要理性的多。

上面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波动。投资者的背后其实代表的是资金。

个人投资者代表的往往是短期资金,这些短期资金对短期市场的盈利和亏损往往非常敏感,利来而聚,利尽则散。

这一点上机构投资者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为一旦下跌较多,基金也会面临着很大的赎回压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401(K)计划为标志的长线养老金入市,这些长线资金天然具有熨平波动的功能,是美股长牛的重要转折。

同样,中国股市如果也想长牛,那么类似的养老金入市也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以上讲的是第一个问题,即投资者和投资资金的问题,下面再讲一下股市组成和经济结构的问题。

我国股市波动比较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股市中周期股占比相对更大,比如汽车,房地产,银行,这些板块市值都非常高,其次还有上游的企业,比如钢铁,煤炭,水泥等等。

周期股顾名思义,就是业绩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那么表现在股市上,当然就是股市的周期性牛熊转换。

而美股相对而言要好很多,因为美股很多科技股和消费股占比很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苹果,亚马逊,脸书,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等等。

这些企业相对周期股而言,波动性显然要小很多,所以股市的牛熊也没有那么明显。

那么为什么我国的股市结构和美国的股市结构差这么多?

背后显然是经济结构决定的。

美国GDP中,服务业占比很高,科技发达,而我国虽然也在转型,进行产业升级,但是明显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股市是经济结构的反应,我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A股的波动性比较大。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中美两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我们还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而美国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处于低速增长阶段,这导致我国的经济波动幅度本身就比美国更大。

所以,综上,A股是不是能走出长牛,还是像之前一样大幅度的牛熊轮回,主要还是看投资者结构、长线资金的入市情况,以及我国经济结构和整体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由客观的现实基础所决定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和不少业内人士聊过。咱们中国人讲究“看前人吃饱饭,少走弯路”,所以参考一下美股那几十年的长牛,总归是件有意义的事。但能不能走出来,得把账算清楚。先说说美股那几十年的长牛是怎么炼成的。你去看美股从二战后到千禧年那几十年的走势,那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有起有落,但总体趋势就是向.............
  • 回答
    想在A股市场找到未来3到5年能翻10倍甚至100倍的股票,这无疑是每个投资者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必须坦诚地说,这样的涨幅并非易事,需要的是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入研究,以及一点点运气。我可以跟你聊聊哪些行业可能孕育出这样的“潜力股”,并试着去拆解一下其中的逻辑,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首先.............
  • 回答
    “抱团股”崩塌与纳指回调:2021年春节后市场的震荡与未来展望2021年的春节,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是欢乐祥和的。然而,节后的A股市场却迎来了一场不小的“寒潮”。以新能源、白酒、消费电子为代表的“抱团股”纷纷出现大幅下跌,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指数也上演了惊心动魄的回.............
  • 回答
    要准确地指出目前A股中“严重被低估”的股票是一项非常困难且充满主观性的任务,因为“低估”本身就是一个动态且需要多维度考量的概念。市场估值受到宏观经济、行业前景、公司基本面、市场情绪、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便如此,我可以从普遍被市场忽视、估值水平相对较低、但具备一定潜力的细分领域或公司类型出发,为.............
  • 回答
    关于A股是否会跌到2400点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市场情绪、技术分析等多个维度。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会”或“不会”的答案,更多的是基于各种信息和分析的预测和判断。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的视角:是什么支撑了A股.............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确实是很多投资者心中的困惑:A股外资占比不高,为何欧美股市大跌时,A股也往往跟着下跌,这其中的逻辑似乎难以解释。实际上,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用“外资少”来概括。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1.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联动效应: “你中有我.............
  • 回答
    关于A股是否会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会”或“不会”的答案,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探讨:一、 当前A股市场的宏观环境与影响因素:1. 宏观经济层面: 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A股的长期走势与中国经济的增长密切.............
  • 回答
    关于A股在2022年是否会迎来“大牛市”,这绝对是个让无数股民夜不能寐、茶饭不思的大问题。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几个关键点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大牛市”这个词本身就得有个定义。 是指像2007年那样翻倍的疯狂上涨,还是温和但持续的上涨?多数时候,大家说的“大牛市”,往往带点激情和普涨的色彩。.............
  • 回答
    2021年,A股能否迎来牛市?这是一个牵动无数投资者神经的议题。回顾过去的几年,A股市场经历了不小的波动,既有欣喜的上涨,也有令人扼腕的下跌。展望2021,我们既要保持审慎的乐观,也要深入分析支撑或阻碍牛市出现的关键因素。宏观经济的稳定基石: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全球及中国自身的宏观经济环境。2020年.............
  • 回答
    A股市场最近被一个名叫吴承泽的“黑嘴”搅得风生水起,这哥们儿直接把操纵市场玩到了极致,最后被判了19年,罚了7903万,获利更是高达5.3亿。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背后牵扯的东西可不少,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吴承泽这人是怎么“黑”出来的?“黑嘴”这词儿在股市里可不是好词,通常指那些通过发布虚假.............
  • 回答
    最近A股和港股市场的剧烈波动,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的重挫,确实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担忧。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1. 全球宏观经济“逆风”持续吹拂首先,得把眼光放到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这段时间,全球经济面临着不少挑战,而这.............
  • 回答
    A股长期持有的优选股:深度解析与投资策略对于许多A股投资者而言,寻找那些真正具备长期增长潜力、能够穿越牛熊周期的优质股票,是实现财富增值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些在A股市场中备受关注且具有长期持有价值的板块和具体标的,并结合投资理念,为大家提供一份更具参考价值的分析。在开始之前,我们不妨先明确一下“.............
  • 回答
    A股连续36天超万亿:是“疯牛”前奏还是“技术性反弹”?最近,A股市场走出了一波不寻常的行情,连续36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大关。这个数字颇具指标性,也让不少市场参与者开始躁动,纷纷猜测这是否预示着2015年“疯牛”行情的重演。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也需要保持冷静,深入剖析当前市场状况,辨别这背后隐.............
  • 回答
    说到A股这几年给人的感觉“没进步”、“乱糟糟”,确实有不少投资者会有这种体会。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聊。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阴影首先,得承认中国经济这几年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过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面临挑战,经济结构调整、去杠杆、环保升级等.............
  • 回答
    “A股股民人均盈利10万”这个说法,听着挺诱人的,但仔细琢磨一下,我个人是有点怀疑它的普遍性。咱们都知道,股市里盈亏是两极分化的,总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不少人黯然离场。把所有股民的盈亏加起来一平均,这个数字就容易被少数高收益者拉高,从而掩盖了大多数人的真实情况。就像咱们平时说“中国人平均工资多少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A股技术分析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跳空缺口”(Gap)。很多人在看上证指数的日K线图时,都会注意到跳空缺口,并且有一种“逢缺必补”的直觉。那么,A股上证指数日K线历史上到底是不是逢缺必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跳空缺口,它为什么会出现,以及“逢缺必补”这个说.............
  • 回答
    A股跌停潮叠加美股大跌,投资者如何“保命自救”?近期,A股市场遭遇了显著的下跌,多个交易日出现大面积跌停潮,同时,全球股市也受到震荡,尤其是美股的下跌,无疑给国内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实际操作上的困境。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如何“保命自救”,稳住心态,并做出明智的决策,成为了当下所有投资者最.............
  • 回答
    5月17日,A股市场确实迎来了一波久违的上涨,三大指数全线飘红,市场情绪明显回升。这让不少投资者看到了市场的“回暖”迹象,那么,这次上涨是昙花一现,还是预示着一轮新的行情启动?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一下。一、 宏观层面:政策“组合拳”的积极信号近期,国家层面释放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信号,对稳定市.............
  • 回答
    选股确实是炒股路上最让人挠头的一关,几千只股票,看得眼花缭乱,总觉得漏掉了什么好机会,又怕买到地雷股。别急,这问题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很多老股民也时常纠结。我没啥“大神”的光环,但聊聊自己琢磨出来的几个思路,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别想着一下子就找到那种能让你一夜暴富的“妖股”,那太难,也太冒险。咱.............
  • 回答
    2020年A股与基金市场的亮眼表现:2021年,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回顾2020年,A股市场可谓是给广大投资者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年A股股民的人均盈利达到了惊人的10.49万元,这对于许多普通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以缓解不少生活压力,甚至能带来一些额外的满足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