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股上证指数日K线历史上是不是逢缺必补?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A股技术分析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跳空缺口”(Gap)。很多人在看上证指数的日K线图时,都会注意到跳空缺口,并且有一种“逢缺必补”的直觉。那么,A股上证指数日K线历史上到底是不是逢缺必补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跳空缺口,它为什么会出现,以及“逢缺必补”这个说法的由来和它的局限性。

什么是跳空缺口?

简单来说,跳空缺口是指在K线图上,当今天的开盘价高于(或低于)昨天的最高价(或最低价)时,在K线图上出现的一段没有交易的空白区域。

向上跳空缺口(Bullish Gap):今天的开盘价显著高于昨天的最高价,在K线图上会形成一个向上的空白区域。这通常意味着市场情绪非常乐观,有大量买盘涌入,导致价格直接跳升。
向下跳空缺口(Bearish Gap):今天的开盘价显著低于昨天的最低价,形成一个向下的空白区域。这通常反映了市场极度的悲观或突发的利空消息,导致价格直接跳水。

跳空缺口为什么会出现?

跳空缺口是由于市场在收盘和开盘之间发生了重要的、且影响重大的信息或者情绪变化。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突发新闻/事件:重大的政策变动、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公司重大利好或利空消息、地缘政治事件等,都可能在盘后或者周末发酵,导致次日开盘时,市场情绪发生剧烈变化,价格直接跳开。
2. 情绪驱动:在牛市末期或熊市初期,市场情绪的极度亢奋或恐慌,也可能引发跳空。
3. 主力资金行为:大型机构投资者为了在开盘集合竞价阶段占据有利位置,或者为了快速建立/减持头寸,也可能通过大额买卖单导致跳空。

“逢缺必补”说法的由来和背后的逻辑

“逢缺必补”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它的背后逻辑主要有:

1. 技术上的“惯性”:许多技术分析师认为,跳空缺口代表了市场在一个价格区间内未达成共识,或者说是一种“未完成”的市场行为。一旦市场情绪回归理性,或者新的信息出现,价格就有动力去回补这个缺口,重新填满这个空白区间,以使价格走势更连贯。
2. 心理上的“锚定”:缺口对交易者来说是一个显眼的价格区域。当价格跌回缺口下方时,那些在缺口区域买入的投资者可能会面临亏损,从而引发卖出压力,加速价格的下跌。反之,当价格上涨回缺口上方时,那些在缺口区域卖出的投资者可能会感到后悔,并可能重新买入,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
3. 概率统计:在大量的历史数据中,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跳空缺口会被回补的案例。技术分析往往是基于概率的,只要这个概率足够大,就会被总结为一种“规律”。

上证指数日K线历史上是不是逢缺必补?

我的看法是:上证指数日K线历史上,跳空缺口“倾向于”被回补,但绝不是“逢缺必补”,更不是一个绝对的定律。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回补是常态,但不是绝对:
绝大多数的缺口,尤其是短期内形成的、缺乏强有力支撑的缺口,确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回补。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向上跳空后,价格下跌,很有可能会回到那个跳空的起点;反之亦然。
然而,总有一些缺口,特别是在趋势非常强劲、或者发生了重大利好/利空事件时,是“不补”的。 比如,一个极强的牛市启动,或者一个重大的政策利好,可能导致价格持续上涨,直接“无视”了之前的向上跳空。反之,熊市中的重大技术性熊市或者重大利空,也可能让价格持续下跌,不回补之前的大量向下跳空。

缺口的性质很重要:
普通缺口 (Common Gap):通常由正常波动或市场情绪导致,最容易被回补。
突破缺口 (Breakaway Gap):出现在趋势的开端,标志着价格将进入新的趋势,这类缺口往往较难被回补,或者回补周期非常长。
逃逸缺口 (Runaway Gap):出现在强劲趋势的中途,表明趋势正在加速,这类缺口也相对更难被回补。
衰竭缺口 (Exhaustion Gap):出现在趋势的末期,表明趋势即将结束,多头力量或空头力量即将耗尽,这类缺口通常会很快被回补。

上证指数历史上,各种性质的缺口都会出现。如果你只关注容易被回补的普通缺口,那“逢缺必补”的说法就会显得非常准确。但如果把所有类型的缺口都算进去,这个说法就不够严谨了。

时间周期的影响:
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例如几日到几周),缺口被回补的概率相对较高。
但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例如几个月甚至几年),即使是“未补”的缺口,也可能因为大趋势的改变而被“淹没”或者最终被新的价格波动所填平,但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回补”。

市场环境和趋势的影响:
在震荡市中,缺口往往容易被回补,因为市场缺乏明确的方向。
在单边市(大牛市或大熊市)中,趋势的力量会压倒缺口的“回补”倾向。比如,2015年的大牛市,虽然有很多向上跳空,但市场持续上涨,很多缺口并没有在短期内被回补。同样,在2018年的大熊市中,向下跳空也层出不穷,很多并没有立即被回补。

A股市场的特殊性:
A股市场受到政策、资金面、交易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性有时会比成熟市场更大。历史上的某些时期,由于“国家队”的救市行为,或者大规模的IPO发行/新股炒作,都可能制造一些特殊的跳空形态,这些形态的“回补”特性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一些因为政策利好或利空造成的巨大缺口,其回补往往需要消化更长的时间,或者受到后续政策变化的影响。

举例说明

我们可以回顾上证指数的历史走势,找到一些例子:

2008年金融危机:市场经历了多次向下跳空,很多缺口都没有立即回补,而是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价格持续下跌,后来在低位才出现一些回补的迹象。
2009年4万亿刺激:出现了一系列强劲的向上跳空,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很多向上跳空在短期内并没有回补,而是随着牛市的展开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2015年股市大波动:在牛市和熊市的切换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向上和向下跳空,很多缺口在市场情绪剧烈波动下,回补的速度非常快,但也有些在趋势反转后,被新的趋势所“覆盖”。
近期行情:在一些小的反弹或回调中,也常常能看到缺口被迅速回补的现象。

结论

总而言之,“逢缺必补”更像是一种对普遍现象的概括,是一种技术分析中的“经验法则”或“交易圣经”中的一种说法,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

如果你把“逢缺必补”理解为:“大多数跳空缺口有回补的倾向,尤其是在震荡市或趋势不明朗时,回补的概率更高,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交易机会”,那么这句话是有参考价值的。

但如果你想把“逢缺必补”作为一个机械的、无视一切的交易规则,那很可能会在趋势的开端或末尾,或者在那些“不补”的缺口面前,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应该结合:

缺口的类型
当时的整体市场趋势和情绪
成交量和持仓量等其他技术指标
基本的面分析和政策导向

来综合判断一个跳空缺口是否以及何时会被回补,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见到缺口就要去补”。 市场是复杂的,技术分析也只是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市场的视角,而不是万能的预测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

1,1991年-1992年从200多到300点的很多缺口一直没补。

2,1994年352点的缺口一直没补。

3,1996年的缺口也有没补的。

4,2005年也有缺口没补。

5,2014年也有缺口没补

所以,有的缺口是不会补的,甚至可能永远都不会补了,比如九几年那些缺口,如果要下去补那些缺口,那就要跌到几百点,大盘要是跌到几百点,那整个国家也完蛋了。

并不是逢缺必补。

有的缺口是当天补,有的缺口是要隔一段时间补,大部分都会补掉,极少数永远都不会补。

千万不要相信逢缺必补,如果真的逢缺必补,那我们只需要盯着缺口就可以做到100%盈利了。

尤其是做期货的朋友注意,千万不要以逢缺必补为操作理念,我之前就遇到过做商品的,向下跳空做多,等着补缺口,最后爆仓的。

对于缺口的运用,如果大家实在是想操作的,那么本人可以提供一个方向供大家参考。


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扩股,会送转股票,比如大家平时会听到的某某公司10送10,10送20,10送5之类的。

这些公司的股价在送转以后会除权,把股价拉低,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缺口。

一般优质的公司或者处于风口被炒作的公司后面股价都会把这个缺口补上,我们成为填权行情。

比如上能电气。(不复权看)

去年6月10送8,股价从90拉到50,随后出现填权行情回补缺口,股价从50涨到180。

这种缺口是有一定的操作价值的,但是注意,这也不保证缺口一定回补。

之前本人讲过高送转个股的操作方法,但因为15年股灾以后,对这块炒作的打击力度比较大,所以高送转最近几年都不好做。

之前讲的高送转抄的是预期,是没送转之前操作。

现在这个是送转以后操作填权行情,两个的阶段是不一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A股技术分析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跳空缺口”(Gap)。很多人在看上证指数的日K线图时,都会注意到跳空缺口,并且有一种“逢缺必补”的直觉。那么,A股上证指数日K线历史上到底是不是逢缺必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跳空缺口,它为什么会出现,以及“逢缺必补”这个说.............
  • 回答
    要准确地指出目前A股中“严重被低估”的股票是一项非常困难且充满主观性的任务,因为“低估”本身就是一个动态且需要多维度考量的概念。市场估值受到宏观经济、行业前景、公司基本面、市场情绪、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便如此,我可以从普遍被市场忽视、估值水平相对较低、但具备一定潜力的细分领域或公司类型出发,为.............
  • 回答
    关于A股是否会跌到2400点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市场情绪、技术分析等多个维度。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会”或“不会”的答案,更多的是基于各种信息和分析的预测和判断。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的视角:是什么支撑了A股.............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确实是很多投资者心中的困惑:A股外资占比不高,为何欧美股市大跌时,A股也往往跟着下跌,这其中的逻辑似乎难以解释。实际上,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用“外资少”来概括。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1.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联动效应: “你中有我.............
  • 回答
    关于A股是否会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会”或“不会”的答案,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探讨:一、 当前A股市场的宏观环境与影响因素:1. 宏观经济层面: 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A股的长期走势与中国经济的增长密切.............
  • 回答
    关于A股在2022年是否会迎来“大牛市”,这绝对是个让无数股民夜不能寐、茶饭不思的大问题。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几个关键点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大牛市”这个词本身就得有个定义。 是指像2007年那样翻倍的疯狂上涨,还是温和但持续的上涨?多数时候,大家说的“大牛市”,往往带点激情和普涨的色彩。.............
  • 回答
    2021年,A股能否迎来牛市?这是一个牵动无数投资者神经的议题。回顾过去的几年,A股市场经历了不小的波动,既有欣喜的上涨,也有令人扼腕的下跌。展望2021,我们既要保持审慎的乐观,也要深入分析支撑或阻碍牛市出现的关键因素。宏观经济的稳定基石: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全球及中国自身的宏观经济环境。2020年.............
  • 回答
    想在A股市场找到未来3到5年能翻10倍甚至100倍的股票,这无疑是每个投资者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必须坦诚地说,这样的涨幅并非易事,需要的是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入研究,以及一点点运气。我可以跟你聊聊哪些行业可能孕育出这样的“潜力股”,并试着去拆解一下其中的逻辑,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首先.............
  • 回答
    A股市场最近被一个名叫吴承泽的“黑嘴”搅得风生水起,这哥们儿直接把操纵市场玩到了极致,最后被判了19年,罚了7903万,获利更是高达5.3亿。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背后牵扯的东西可不少,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吴承泽这人是怎么“黑”出来的?“黑嘴”这词儿在股市里可不是好词,通常指那些通过发布虚假.............
  • 回答
    最近A股和港股市场的剧烈波动,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的重挫,确实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担忧。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1. 全球宏观经济“逆风”持续吹拂首先,得把眼光放到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这段时间,全球经济面临着不少挑战,而这.............
  • 回答
    A股长期持有的优选股:深度解析与投资策略对于许多A股投资者而言,寻找那些真正具备长期增长潜力、能够穿越牛熊周期的优质股票,是实现财富增值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些在A股市场中备受关注且具有长期持有价值的板块和具体标的,并结合投资理念,为大家提供一份更具参考价值的分析。在开始之前,我们不妨先明确一下“.............
  • 回答
    A股连续36天超万亿:是“疯牛”前奏还是“技术性反弹”?最近,A股市场走出了一波不寻常的行情,连续36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大关。这个数字颇具指标性,也让不少市场参与者开始躁动,纷纷猜测这是否预示着2015年“疯牛”行情的重演。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也需要保持冷静,深入剖析当前市场状况,辨别这背后隐.............
  • 回答
    说到A股这几年给人的感觉“没进步”、“乱糟糟”,确实有不少投资者会有这种体会。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聊。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阴影首先,得承认中国经济这几年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过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面临挑战,经济结构调整、去杠杆、环保升级等.............
  • 回答
    “A股股民人均盈利10万”这个说法,听着挺诱人的,但仔细琢磨一下,我个人是有点怀疑它的普遍性。咱们都知道,股市里盈亏是两极分化的,总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不少人黯然离场。把所有股民的盈亏加起来一平均,这个数字就容易被少数高收益者拉高,从而掩盖了大多数人的真实情况。就像咱们平时说“中国人平均工资多少多.............
  • 回答
    A股跌停潮叠加美股大跌,投资者如何“保命自救”?近期,A股市场遭遇了显著的下跌,多个交易日出现大面积跌停潮,同时,全球股市也受到震荡,尤其是美股的下跌,无疑给国内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实际操作上的困境。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如何“保命自救”,稳住心态,并做出明智的决策,成为了当下所有投资者最.............
  • 回答
    5月17日,A股市场确实迎来了一波久违的上涨,三大指数全线飘红,市场情绪明显回升。这让不少投资者看到了市场的“回暖”迹象,那么,这次上涨是昙花一现,还是预示着一轮新的行情启动?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一下。一、 宏观层面:政策“组合拳”的积极信号近期,国家层面释放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信号,对稳定市.............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和不少业内人士聊过。咱们中国人讲究“看前人吃饱饭,少走弯路”,所以参考一下美股那几十年的长牛,总归是件有意义的事。但能不能走出来,得把账算清楚。先说说美股那几十年的长牛是怎么炼成的。你去看美股从二战后到千禧年那几十年的走势,那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有起有落,但总体趋势就是向.............
  • 回答
    选股确实是炒股路上最让人挠头的一关,几千只股票,看得眼花缭乱,总觉得漏掉了什么好机会,又怕买到地雷股。别急,这问题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很多老股民也时常纠结。我没啥“大神”的光环,但聊聊自己琢磨出来的几个思路,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别想着一下子就找到那种能让你一夜暴富的“妖股”,那太难,也太冒险。咱.............
  • 回答
    2020年A股与基金市场的亮眼表现:2021年,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回顾2020年,A股市场可谓是给广大投资者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年A股股民的人均盈利达到了惊人的10.49万元,这对于许多普通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以缓解不少生活压力,甚至能带来一些额外的满足感.............
  • 回答
    A股市场这轮的波动,确实牵动着不少投资者的心。关于它能持续多久、能到什么位置,这就像在迷雾中摸索,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一些角度去剖析,看看潜在的可能性。先聊聊“持续多久”的问题。一般来说,一轮牛市的形成和延续,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在中国A股的语境下,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