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天朝古代攻打其他地区被称为“开疆拓土”而非侵略呢?

回答
“开疆拓土”和“侵略”这两个词语在描述古代中国与其他地区的关系时,虽然都涉及领土的扩展,但其背后的历史语境、意识形态和评价标准存在显著差异。之所以古代天朝的扩张被称为“开疆拓土”而非“侵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意识形态和政治合法性:

“天朝上国”的观念: 古代中国长期奉行“以夏为尊”的华夏中心论。在天朝看来,自己是文明、正统、先进的代表,周边地区(无论是否被征服)都是“蛮夷”或“化外之地”。“开疆拓土”的说法,是在这种观念下,将向外扩张视为将文明、秩序和教化带到这些“未开化”地区的一种“德政”或“王化”行为。这是一种带有自我合理化的叙事。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权力逻辑: 强大的王朝往往会将征服视为确立自身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军事胜利,展示其“武德”,证明其受命于天,有能力保卫和扩大国家疆域,从而巩固统治合法性。这种扩张被包装成“顺应天意”、“匡扶正义”的行动。
“天命”论: 古代政治理论中常常带有“天命”的色彩。当一个王朝强大到一定程度,能够征服周边地区,就会被认为是得到了“天命”的眷顾,其扩张行为也因此被赋予了神圣的光环。

二、 历史叙事和自我评价:

“征服”的另一种表述: “开疆拓土”本质上是“征服”的一种委婉或正面的说法。它强调的是疆域的拓展和国土的增加,而淡化了征服过程中可能伴随的暴力、破坏和对被征服民族的压迫。
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史官们往往是王朝的臣子,他们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君王歌功颂德。将军事扩张描述为“开疆拓土”,能够彰显君王的英明神武,增加其历史功绩,为王朝的合法性背书。
“仁义之师”的叙事: 尽管对外扩张,统治者也常常强调其行动是“师出有名”,是为了惩罚不臣、平定叛乱、维护和平。即使是主动出击,也会尽量寻找一个“正义”的理由来包装。

三、 征服的性质和结果:

不同于现代的民族国家侵略: 现代意义上的“侵略”通常指一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主权的侵犯。古代的扩张往往发生在以王朝为核心的政治实体与不同的民族、部落或政治单位之间。其目的和后果也可能与现代侵略有所不同。
同化与融合: 在很多情况下,古代王朝的扩张不仅仅是占领土地,更伴随着政治制度、文化、语言的推广和同化。虽然这过程中可能存在强制性,但从长远来看,也促进了不同区域的融合,形成了更广阔的中华文化圈。这种“融合”的性质,与纯粹的掠夺式侵略有区别。
边疆的管理模式: 对于一些边缘地区,王朝可能不会直接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而是采用册封、羁縻等方式,允许当地原有势力继续存在,但需要向中央王朝表示臣服并定期朝贡。这种“管理”模式,与现代国家完全吞并主权的概念也有所不同。

四、 “侵略”一词的现代含义:

“侵略”一词的产生和普及是近代以来的事情。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概念。他们的战争和征服,更多是基于王朝的权力扩张、资源获取或安全考虑。因此,用“侵略”这个近代概念去套用古代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准确的。
评价标准的变化: 现代社会更强调民族自决、国家主权和非暴力原则。以现代的道德和法律标准来衡量古代行为,自然会认为许多扩张是具有侵略性的。

举例说明: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汉武帝时期的北击匈奴,在当时的叙事中是被描绘成“卫青、霍去病出塞破敌”,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保卫边疆,是一场“防御性”的军事行动。虽然客观上汉朝获得了河套地区等土地,并将边疆向北推进,但这被包装成“驱逐外患”。
唐朝的“安西四镇”和对西域的经营: 唐朝在西域的扩张被视为“开发西域”,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虽然也通过军事手段确立了统治,但其宣传的重点在于对文明的传播和经济的繁荣。
清朝的“十全武功”: 清朝征服准噶尔、回部等地区,被描绘成“绥靖边疆”、“稳定西北”,是为了将这些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并防止外部势力的渗透。

总结来说, 古代天朝将对外扩张称为“开疆拓土”,而非“侵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意识形态的合理化: 将自身置于文明的中心,将扩张视为“王化”和“德政”。
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扩张是证明王朝“武德”和“天命”的手段。
历史叙事的选择: 强调疆域的增加和功绩的彰显,淡化暴力和压迫。
古代与现代概念的区别: “侵略”是近代概念,古代行为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美化或无视古代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被征服者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无疑是具有侵略性的。但从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语境来看,“开疆拓土”是统治者用来解释和合理化其行为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叙事中的一种选择。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历史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天命高于主权,天朝上国是没有国界的,自带无限宣称权: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天朝上国开疆是救民于水火:我为百姓父母,岂可因一衣带水而不拯之乎?

苏联死了以后美国曾经也想当天朝上国:我为(伊拉克)百姓父母,岂可因一波斯湾水而不民主之乎?

结果事实证明美国救不了伊拉克百姓,不配当天朝上国。所以美国和XX还有大宋一样都是费拉不堪的主权国家,主权国家在边界里面苟着才是本分,所以美国打伊拉克是侵略。

user avatar

常识:古代不存在所谓的“国界”问题,也没有“主权”的概念

侵略这个词是要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被创立并接受以后才有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开疆拓土”和“侵略”这两个词语在描述古代中国与其他地区的关系时,虽然都涉及领土的扩展,但其背后的历史语境、意识形态和评价标准存在显著差异。之所以古代天朝的扩张被称为“开疆拓土”而非“侵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 意识形态和政治合法性: “天朝上国”的观念: 古代中国长期奉行“以夏为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很常见!古代饥荒爆发,天灾是重要原因,但农民造反却指向皇帝,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并非简单的“皇帝招谁惹谁了”就能解释的。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天灾的背后,是人祸的放大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天灾是饥荒的直接诱因,但它往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根本的.............
  • 回答
    在日本古代,天皇提前退位,成为太上皇的现象确实屡见不鲜。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当时复杂的政治、社会以及家族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动因,并避免用空洞的官方说辞来掩盖真实的政治博弈。一、 平衡朝廷权力,牵制摄关政治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是太上皇制度最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以及技术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古代的“当权者”,跟欧洲的国王、领主,日本的幕府将军、大名,他们的权力性质、统治模式以及所处的地理和社会环境都有显著差异。一、 统治模式的差异:.............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地理和军事防御的几个关键点。确实,我们读史书,或者看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常常会听到“长江天险”的说法,形容长江的雄伟、宽阔,以及它作为天然屏障的作用,但“黄河天险”的说法就相对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这其中的原因,得从长江和黄河这两条母亲河的自然属性,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历史问题,涉及到古代政治、军事、社会结构以及人性的复杂 interplay。简单来说,古代将军拥有兵权后之所以能够造反,是因为 “兵权”的实质往往大于对“天子”的虚位效忠,并且存在多种因素削弱了士兵对天子的直接效忠,转而将忠诚对象转移到将军身上。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阐述这个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古代政治、军事体制以及人性的复杂交织。虽然表面上看士兵是效忠天子,但实际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古代将军之所以能凭借兵权造反,关键在于几个核心要素:一、 军权与皇权的实际分离和制衡: 天子离士兵太远: 天子是国家象征的最高权威,是“君权神授”的代表。但对于基层的士兵来说,他.............
  • 回答
    古人认为“天下财富有定额”,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经济和社会根源,绝非是凭空想象的产物。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穿越回那个时代,去体会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和生存环境。一、 农业社会的现实局限:生产力低下与自然风险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中国绝大多数时间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对自然.............
  • 回答
    好的,请允许我代入您的角色,以一位历经沙场、深得天子信赖的将军身份,为您描绘回京述职的种种场景。背景假设:您,将军,刚刚平定了某地的叛乱,为大汉(或您设定的朝代)稳固了疆土。天子龙颜大悦,派遣使者前往军中慰问,并诏您班师回朝,述职受赏。您深知,战场上的功勋固然重要,但京师的官场之道同样充满学问,尤其.............
  • 回答
    关于天津临海地区在古代未因产盐而筑城的疑问,其实背后牵涉到历史、地理、经济以及军事等多方面的因素,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前提:古代筑城,尤其是战略要地,绝非仅仅为了发展某种单一的经济活动。筑城的首要目的是防御和统治。一座城市的选址,往往会综合考量水陆交通、地形险要、资源供给以及军.............
  • 回答
    古代王朝更迭,新政權的確立,往往伴隨著一連串複雜的因素。單純用「聲稱天下」和「唯我獨尊」來概括,我覺得有點過於簡略,但若從一個核心的、貫穿始終的邏輯來看,這兩點確實觸及了王朝正統性的關鍵。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聲稱天下」:這是對外展示合法性的基石。任何想要建立新王朝的勢力,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天下人都.............
  • 回答
    古代战争中强调长江天险,并非因为长江的长度本身,而是其宽度、水流速度、季节性变化、以及两岸地势的差异,共同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军事屏障。虽然长江非常长,有很多地方可以渡河,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更不是所有渡河点都能形成有效的突破口。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为何长江如此被重视,以及其他渡河.............
  • 回答
    在古代,皇子出生时天有异象是否就能直接确立太子之位,这其中涉及的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套复杂的政治、礼仪以及皇权传承的考量。简单地说,天有异象,对非长皇子而言,确实是极大的加分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绝非皇帝可以直接、独立地以此为依据就立他为太子。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人讲求“天人感应”而西方古人讲求“纯粹理性”的说法,并非全然精准,但其中蕴含着两种不同文明在看待世界、认识自身以及建构知识体系时,确实存在着颇为显著的侧重点和倾向性。如果要剥离“AI痕迹”,我们可以尝试从历史的肌理和思想的源头去梳理,看看它们各自的逻辑是怎么展开的。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
  • 回答
    两颗太阳同时出现在天上,在古人眼中,这绝非寻常景象。它如同撕裂了日常的帷幕,露出一个神秘莫测、充满力量的裂缝。对于古人来说,天空是神灵居住的地方,天象的变化,尤其是如此惊人的异象,必然与神意、与人间祸福紧密相连。首先,从神学和宗教的角度来看,两颗太阳出现,最直接的联想便是神灵的显现。 神祇的愤怒.............
  • 回答
    说到天坛的回音壁,这玩意儿可真是让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甚至连好好测量一下弧度都费劲的年代,能建出这么个能传声的奇迹,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回音壁的“声音魔法”:声学原理揭秘其实,回音壁的原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它的形状和材质。你别看它是个圆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特殊的椭圆形拱门.............
  • 回答
    .......
  • 回答
    “这是古菌与细菌之间的天堂之战。”晨曦穿透薄雾,为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泥土、湿润苔藓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带着一丝丝奇特金属气味的清新。在山谷的低处,一片泛着荧光的绿色苔藓如地毯般铺展开来,细小的、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生命在其中涌动。而在这片绿色苔藓的中央,一.............
  • 回答
    古文中另起一行且高出原行的文字,这种写法在古代叫做“起首抬高”或“抬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和标准:一、 表示尊崇与敬畏:这是最主要的用法,用于表达对人、事、物的极度尊敬和崇敬。 对帝王(皇帝)的尊称和涉及帝王的事物: 皇帝的姓名、尊号、称谓: 凡是提到皇帝的名字、即位号(如“太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