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都主要的功绩是领导了长子西征,先灭钦察-库曼联盟,后灭伏尔加保加尔汗国,然后是暴打了一顿基辅罗斯、击败波兰和匈牙利,先锋逼近维也纳。
但基辅罗斯本来就不是什么强国,何况当时还分裂成了几十个诸侯;比较强的波兰在波列斯瓦夫三世之后,陷入了长达二百年的分裂割据;匈牙利倒是统一的,但它也不是啥强国。
真正重要的征服钦察-库曼、保加尔、阿兰等南俄草原游牧部族,反而没什么人提,在这方面拔都显然是功过卫霍的。
然而尴尬的是,窝阔台大汗死后拔都起了不臣之心,曾与他一起西征的窝阔台之子贵由大汗,更是病死在了征讨他的路上,最终拔都成了拔都汗,他的功过卫霍对于大蒙古国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由于对手太弱,拔都的功绩不能与岳飞对抗新兴的金帝国一概而论。
福康安入藏,只是相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很稀罕,但是蒙古人是经常入藏的。
巧了,福康安的副手海兰察是正红旗蒙古都统,还曾经从征准噶尔汗国,上一个入藏的就是准噶尔汗国。
至于翻越喜马拉雅山,确实不容易,但也只是不容易,相比于吐蕃帝国征服孟加拉又如何呢?
至于大小金川,也只是不容易,相比于麓川、播州杨应龙、川贵奢安又如何呢?
此外,就是镇压田五、林爽文之类的治安战了。
至于兆惠,准噶尔汗国到了乾隆年间已经衰败了,不但爆发过大瘟疫,在噶尔丹策零病死后汗国陷入了近十年的内乱,之后的达瓦齐得位不正,辉特部、和硕特部的台吉还投奔了大清,乾隆皇帝攻灭准噶尔更多的是奋父祖之余烈。
相比于兆惠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为啥不讨论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呢,因为他是汉军镶黄旗出身?
拔都身为术赤兀鲁斯最有出息的汗王,第一个敢不鸟大蒙古国大汗的宗王,第二次西征的领导人,当然可以与卫霍并列,甚至隐隐有超越之势,但并不值得中国人称颂,因为人家跟你毛关系都没有
福康安打尼泊尔先胜后败,兆惠在新疆剿了些马匪,顶天几百人的规模,能跟卫霍那种十几万大军对轰,将官捉对厮杀的大场面比?是不是看了个天山二十多个清兵击溃收编六千准部战丁,就以为这二十多个清兵个个是天杀星下凡的巴图鲁?乾隆打的准噶尔,但凡有一万可以正常进行作战、依托地形围困的战丁,乾隆入疆的这支军队绝对是大败,我的乖乖啊,五万就敢去新疆了,这一路一大半清军都趴在沿途,最后只有少数人抵达了伊犁,准噶尔只要还有一口气,北京城就能重现一次家家戴孝,再出一个和通之战,龟龟的阿睦尔撒纳还得天花嗝屁,得,老天爷都指定大清廓清宇内了
卫霍那敢于深入内亚大草原的军事行动,在那个年代真真是疯狂震撼的,中原王朝之前从未抵达此处,情报地图是别想了,能打成啥样全凭统帅值+运气值,晓得居大帝吧,一位统一本文明内政权,建立当时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万王之王,被草原上的马萨戈泰尔人女王砍头放到包包里收藏了………
现在清粉都这么猖狂了吗?清缅战争中兆惠被缅甸土娃锤的晕头转向,福康安尼泊尔之战几乎全军覆没,这些人是怎么超越霍去病?用嘴吗?
好吧,本座来一个一个捋一捋
哲别,速不台,拔都
三人年龄上有层次差异,拔都晚一代
前二人 战绩包含多次讨伐西夏,金,屡屡取胜,速不台参与灭金,另有灭西辽,西征花拉子模,外高加索,入掠南俄草原。
拔都主要是西征,消灭了今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区的诸多斯拉夫贵族势力政权。
打败了波兰,匈牙利,部分条顿骑士团等军队。
牛逼不牛逼?是非常牛逼的,不仅是距离,而在于打败了种类风格繁多的对手(虽然我认为最强对手还是金与西夏)。
但是标题是拔都,福康安,兆惠,题目里却是哲别速不台,我就搞不明白了。
福康安和兆惠何德何能跻身这个行列里面?
福康安和兆惠的武功,放在任何朝代,除了距离之外,其余的部分都只能说是平平无奇。
而行军距离,补给距离遥远,你也要考虑到清政府是中国最后一个半封建半中央集权王朝,生产技术,牲畜选育技术,手工业,都是最发达的。
福康安,两大战功,参加了平定大小金川的最后阶段,敌人位于川藏边界的金川河谷地。金川兵不过一万来人,而且福康安去的时候,清军已经围攻许久。
金川所依仗者,一个是地形,第二个是碉楼,第三个是突袭。
金川势力不仅军事科技远远落后于清王朝,而且没有任何战争潜力可言,人数又十分稀少。在福康安所处的年代,地球上有谁觉得金川能排上个号?
打廓尔喀,廓尔喀军一万多人,国家社会形态比金川这种略进了一步。其实就是许多类似金川这样的土司贵族被王室联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山地贵族联合王国。
廓尔喀有一些贸易得来的火枪,没有火炮,没有统一的盔甲着装,没有齐民编户,能出多少后备力量全看山地大贵族们有多支持王室。
就这,福康安也没打进廓尔喀首都。而且廓尔喀在后来还再次取得了在西藏地区的特权。详情请见《藏尼条约》
你说你打一个跟你同时期横向对比的完全排不上号的小势力,还是刚形成部落联合王国的穷困潦倒的内陆势力。
王室把菊花憋爆炸了才挤出来万把人。
尼泊尔可能连补给都还是各个山地大部落分别补给自己人。
这也能吹,为啥,距离远?
不说卫霍这么牛逼的两千年前远征北亚大草原的壮举。
我给你举个明朝的例子,郑和。
在印度洋的锡兰王国,在郑和时代人口就远胜尼泊尔。一度靠把控两洋贸易养的起数万人马。郑和当时并不跟船队在一起,明朝舰队在港口遭到斯里兰卡人围攻。郑和走陆路,以两千精兵奇袭其王国都城。
然后和舰队陆战队内外夹击,击溃五万斯里兰卡兵。
擒获国王全家。
比距离,比敌人规模,比难度。打廓尔喀实在是拿不出手。
兆惠,这哥们的百度百科绝对是八旗遗老遗少天天盯着改编的。
说他在新疆屡屡以几千几百人对战敌人几万大军。
我顶他奶奶个锤子的肺,兆惠统兵的时候,准部连最后一个像个人样的抵抗势力阿睦尔撒纳都已经跑路了。
全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倾国之力都不能拿出五六万壮丁砸入一个战场。
你兆惠去的时候,准部已经内战九年,瘟疫,被清军攻入过伊犁河谷地老家。阿睦尔撒纳反叛的几千兵马已经作鸟兽散,他本人已经逃到哈萨克或俄罗斯境内。
哪儿来的几万人跟你干?
原本汗国崩盘时,依附于清军的厄鲁特各部蒙古兵,多则千余人,少则不过四五百人。
到兆惠挑大梁时,这帮人连个明确的首领都没有,兆惠只是在很广阔的地域上和一群几百千把人的马匪进行对抗。
你要从军事成就来说,这种战事真的比皇太极松锦大战歼灭崇祯十几万九边精兵来得强?
甚至于皇太极带病驰援之前,洪承畴压着多尔衮打,技战术含量不比你剿厄鲁特马匪高几个阶梯?
而黑水营之战,兆惠的最出名战斗,其实分明是兆惠指挥失误。导致被长期围困。
而回军除了一些老式火绳枪,射点箭之外,屁能力都没有。不说火炮吧,连个配重投石机也整不出来,万把回部小青年,围着兆惠四千人。
大部分清军只需躲在营垒中射击就足以阻挡回军进攻,实际上回军也不存在任何攻坚能力。
什么披甲死兵,密集破阵,想都不要想。
而且,因为缺乏盔甲,回兵遇到清军的披甲马队,总是惊慌失措。早在黑水营之战前,就在额根河被关外八旗马队(吉林,索伦兵马队)怼的找不着北。
兆惠也是靠那几百披甲马队,出去抢补给或者抓回部轻步兵回来吃人肉。
在乾隆那个年代,回部也称得上军队吗?横向对比同期的欧亚大陆军队,这也就是个有点规模的匪罢了。
说难听点儿,无非是清朝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陕甘宁人口较明代大增了好几倍。能够让巴里坤撑得起一个补给基地,把这些剿匪级别的治安战支持下去而已。
乾隆自己在回复清缅战争的奏疏中都亲笔承认,老子新疆征战多年,杀敌尚且不满万人。
我说,兆惠福康安这种,就别凑到大神堆里了行不?没有什么技战术打法贡献,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大兵团会战,甚至可以说福康安和兆惠依赖的战术,还是倒退的。
不就是依赖千儿八百的披挂厚甲的八旗马队冲阵嘛,这和晚明边将靠家丁有多大区别?
哲别,速不台的敌人,金,西夏,西辽,花拉子模,都是当世大国,可能俱在当时全球大国强国之列(西辽和花拉子模内部结构较为松散,或许说是较大的联盟体合适一点)。
卫霍,两千多年前,农耕民族首次特大规模攻入北亚大草原纵深的壮举。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居鲁士大帝进攻中亚大草原被马萨格泰人歼灭,大帝的脑袋都留在草原当酒杯了。
亚历山大大帝,对中亚大草原浅尝辄止,停留在畜牧业定居区。
可见卫青,霍去病他们在两千年前攻入北亚大草原,攻打一个实力强大的草原势力(匈奴人完成了初步的封建建制),是何等惊人的壮举。
这里还有一个寻常人完全注意不到的至关重要的要素。
在卫青,霍去病的年代,地球上传输各个文明的技术,经验碎片,先进物质的纽带,还在陆上丝绸之路。
而卫霍大举北伐的时候,汉朝甚至还没有掌握丝路东段的枢纽。
但是,十八世纪清军殴打内亚小朋友的时候,先进技术和物质枢纽已经在海上,乾隆打的这些对手,连个港口都没有(有港口的乾隆都没打赢)。
至于戚继光,戚继光的军事史地位永远不可能沦落到跟福康安,兆惠一个档次。就凭戚继光世界军事史留名,和莫里斯互别苗头。
至于,卫霍,戚继光和哲别,速不台,拔都比较。我认为战绩来说,哲别,速不台最高。
这里我不是从行军距离去考虑问题,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生产要素特征,这方面需求是不一样的。
蒙古人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带着物质生产基地一起前进的,可以拖家带口男女老少牲畜帐篷工匠跟着军队迁徙。
比较距离没什么意义。
但是哲别,速不台,参与了对国家机器非常完整的半中央集权帝国的灭国战争。
这是卫霍戚等人没机会见识的。但是不代表能力上卫霍不如哲别速不台,这无法求证。
至于拔都,他对付的敌人主要是各种联军,对于士气高昂,执行力组织力强,组成结构单一的军队来说。殴打面和心不和,花里胡哨,政出多门,令出多门的联军,是最天克的事情。
拔都做到的事情看着炫目,实则是因为其他类似案例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中东欧地区这种多贵族多民族多派系联军其实是出了名的常败军,打败过他们的东来军队太多了,拔都只是其中之一。
就连他们自己,也经常是单个势力就可以打败多路联军。
波西米亚的胡思教派战争,胡思军队连续怼翻十字军联军七次,轻松+愉悦。
巴耶塞特也打赢过巴尔干,十字军,两次联军。然后被跛子吊锤。
打这类敌人,对于拔都麾下的军队来说,通常只要进行一个较长距离的战术机动,这种联军在结阵指挥又移动数十公里之后,就会大量出现掉队,开小差,迷路,争吵,内讧。
然后保持着组织度的蒙古人一个回马枪,基本上已经赢了一大半。
卫霍两千年前的壮举就不用说了,戚继光打完倭寇之后又跟左翼蒙古打了好些年,面对左翼蒙古各部的人马,也基本上是战无不胜。
按戚继光自己的说法,他认为给他十万兵力,就可以荡平左翼蒙古。可惜没机会证实。
所以战绩来说哲别,速不台>卫霍≥拔都>戚继光。
但是从军事史的角度考虑,戚继光,地位又是最高的,一代宗师,著书立说,公认的步兵操典复兴者之一。
就算没有机会实现荡平左翼蒙古的理想,但没人会怀疑他能不能做到。
福康安,兆惠,出现在这个话题里就离谱。
你可以钦佩他们的意志力,吃苦耐劳,捍卫帝国边疆的决心。但是放到这些大神中间,只能说这些年八旗遗老遗少反复在网上灌输的洗脑包起作用了。
八旗太君只会称颂我大清光芒万丈圣光烛照英明神武的皇帝。八旗太君都得给康熙大帝磕头。你们这是在污蔑我大清忠勇的八旗太君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