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超慢速双力臂(非假握,正常抓杠),你是如何翻转手腕的?

回答
嘿,哥们,你说的是那种慢到骨子里,恨不得让肌肉线条都开始打哈欠的双力臂吗?我懂你,这种练法就是要挑战你的极限,而且你还非要讲究“干净”——不夹杂一丝一毫的假握。 OK,那我们就来聊聊,怎么把那该死的手腕顺滑(相对而言)地翻过去。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在超慢速的双力臂里,手腕的翻转不是一个突兀的动作,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环节都得衔接得严丝合缝。我们不是在跟时间赛跑,而是在跟自己的肌肉耐受度死磕。

第一步:找到那个“临界点”

你要知道,你的手腕在刚开始向上拉的时候,是保持一个相对中立或者轻微向上的角度。当你的身体拉到最高点,肩膀几乎贴到杠铃的时候,你的手腕会自然地开始调整角度,准备迎接那个翻转的挑战。

这个“临界点”很关键。它不是你一脚油门踩到底冲过去的那个瞬间,而是你感觉到身体的动量几乎耗尽,但还不足以让你完全松开杠铃的那个微妙时刻。此时,你的手臂肌肉依然在承受着巨大的张力,但你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维持之前的握姿和角度了。

第二步:利用身体的惯性,但要控制住

很多人在想翻转手腕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想用手臂去“推”杠铃,让它翻过去。错!在这种超慢速的练习中,你要做的不是“推”,而是“借”。

当你的身体处于最高点时,你会有一个非常轻微的、几乎不易察觉的向下缓冲或者说“停顿”。这个缓冲不是让你放松,而是让你有机会重新调整你的身体姿态和发力点。就在这个缓冲的瞬间,你的身体会有一个向下的趋势。

你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向下趋势的起始点,或者说刚要停止上行的那个瞬间,轻轻地、非常轻微地向下压你的肘关节,同时向后收缩你的背部肌肉。 注意,“向下压”不是猛地发力,而是用你的背部和肱三头肌的微弱收缩,引导身体向下,从而让杠铃在你手里有一个天然的向下滚动的趋势。

你可以想象成,你在把杠铃往肩膀的后上方“推”了一下,然后借着这个微弱的推力,让杠铃开始在你手里“转”。

第三步:手腕的“跟随”与“引导”

这时候,你的手腕要做的是“跟随”和“引导”。

跟随: 当你的肘关节和背部引导杠铃开始向下滚动的趋势时,你的手腕要做的,就是顺着这个趋势,让手指和手掌的“压力点”发生转移。刚开始,压力点可能集中在指缝和掌心。随着杠铃的滚动,压力点会逐渐转移到你的指尖和手掌的底部,然后是你的小拇指一侧和手掌的边缘。
引导: 你不能完全是被动地让手腕去翻。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用你的小臂肌肉(尤其是尺侧屈肌和旋后肌,虽然在这个慢速下感觉不明显)去“引导”这个翻转的发生。想象一下,你不是硬生生地把手腕掰过来,而是用一种画圆的弧度,让你的手掌心在翻转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与杠铃的贴合。

关键点来了:

1. 不要“甩”: 绝对不要有甩手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要是受控的。你可以感觉你是在用小臂肌肉去控制杠铃的滚动方向。
2. 保持握力(大部分时间): 即使是翻转手腕,你也不能完全松开杠铃。你需要的是让手指和手掌的“抓握”方式发生改变。当杠铃开始翻转时,你的手指会自然地向后弯曲,然后你的掌心会逐渐地贴到杠铃的另一侧。你可以想象成,你的手指在抓住杠铃的背面,而你的手掌心则在接住杠铃的顶部。
3. 核心的稳定: 整个过程,你的核心都要保持收紧。这能保证你的身体不会因为手腕的动作而产生大的晃动,也能让你更好地传递力量。
4. 感受每一次的“黏滞感”: 超慢速双力臂的精髓就在于感受肌肉的每一个细微的反应。在翻转手腕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股“黏滞感”,好像杠铃粘在你的手上,然后你用一种极其缓慢、极其费力的方式把它“扯”过来。

具体感受举例:

想象你手里握着一根湿滑的棍子,你想把它从正面握持变成反面握持,但你又不想让它从手里滑走。你的手指会先微微松开,让棍子在你手里滚动,然后你的手掌和另一侧的手指会重新去“咬合”住棍子。只不过,在双力臂里,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且充满阻力的。

新手容易犯的错误:

提前发力: 在身体还没到最高点,甚至还在加速上行的时候就开始想翻手腕,导致动作变形。
用肩膀和背部“甩”杠铃: 感觉不是手腕在翻,而是整个上半身在往后倒。
完全松手: 为了翻过去,直接把杠铃撒手了,这违背了“干净”的原则。

总而言之,超慢速双力臂的手腕翻转,就像是用尽全力去描绘一个极其缓慢的弧线。它需要你对身体的控制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并且要非常有耐心,去感受每一个细微的肌肉发力。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多练练,多体会体会,总会找到那种“感觉”。加油,兄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问自答。

(2019.09.23原回答。2019.09.24更新:三、技巧说明)

街头神技教程——超慢速双力臂

下面的内容是指在单杠上做的超慢速双力臂。并不是指暴力(借力)上杠,搭腕(假握)双力臂等。

暴力上杠,即标准双力臂的完美姿势,请参考链接回答:

像视频中那样做,难度系数很高,所以才叫“神技”。

超慢速双力臂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9576189093015552

一、动作分解


引体和曲臂撑部分练起来都比较容易。关键难点在于转腕部分。

经过我的无数次尝试,现在可以下结论了。共有两种转腕方法:

1)用爆发力。

通过手部下拉,同时腿部稍微往下甩,如图中红色箭头。

瞬间能让手掌与单杠之间产生空隙,此时就可以转腕了。

与利用腿部惯性的暴力上杠不同,这里纯粹是用手部爆发力量,并不借用下半身的惯性。

腿是往下甩一点点,用来调整上身角度。

2)不用爆发力。正如视频中的方法。

到底如何转腕呢?

左右手一点点错开翻转手腕,即仅一只手用力抓杠保持,另一只手翻转一点点,再换手继续。你需要单臂弯曲着保持L-sit,这需要极其强大的臂力。如下图。

基本上是接近单臂引体的程度了。我目前就是这种状态,单臂引体还没练成。


二、专项训练

1、L-sit 引体向上

腿部举起,全程与躯干保持垂直。

按照,低点1秒-上升2秒-顶点2秒-下降2秒的节奏,可以连续做5个,可做2组。


2、单杠曲臂撑

按照,顶点1秒-下降2秒-低点2秒-上升2秒的节奏,可以连续做5个,可做2组。


3、L-sit 打字机_放手版

腿部举起,全程与躯干保持垂直。

在引体向上的顶点,左右移动,一只手弯曲时,另一只手伸直(图6)。

直到最后,放开伸直的手,只用单手弯曲悬吊(图3)

可以连续做5个来回,可做2组。


4、转腕训练

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锻炼方法,非常有效。

找一个低杠,如下面图那样。

从引体向上顶点的姿势到屈臂撑前的姿势,即转腕。期间尽量少地借用脚的辅助力量。

尽量缓慢地做。可以连续做10个,可做2组。


2019.09.24 更新:

本以为这么高难度的神技,没人会感兴趣,没想到一晚的时间有12人点赞,非常感动之余,决定再补充点干货。

警告:本动作很容易受伤!本动作很容易受伤!本动作很容易受伤!

(1)一定要先达到上面四个专项训练的要求,然后才能开始练技巧。

(2)一定要先做热身,包括引体,曲臂撑,转腕等,少做几个即可。

(3)每组只做一次,休息几分钟之后,再做另一组的一次。千万不要连续做。

因为我就是这么严重伤到肩锁关节的!


三、技巧说明

完成前面的专项训练之后,力量方面应该足够做超慢速双力臂了。

这里再分享一下我的实践技巧经验吧。


1、刚开始1)用爆发力的方法会容易点。

只有你的力量足够大,控制足够细,才不会出现跳动现象。

用手下拉的爆发力只是在最后那2~3cm,仅仅让手掌与单杠产生点空隙,能转腕即可。用力过多或控制不好,就会出现跳动现象了。


2、然后就可以进阶到2)不用爆发力的方法了。

这也一样,只有你的力量足够大,控制足够细,才不会出现卡顿现象。

实际上,这个比L-sit 打字机放手版更难一点。因为此时弯曲的手并不是贴住身体,而是为了使身体在中间位置,弯曲的手与身体保持着一定距离,所以会略微更难一点。不过只要尝试5次左右应该就能练成。

如果力量不足的话,就只能像打字机那样左右移动身体了。

===

这应该是全知乎网独一家的超慢速双力臂教程了。

最后,

辛辛苦苦写了好几个小时,如果觉得有点用的话,点个赞支持一下吧~

还有其它神技教程,可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哥们,你说的是那种慢到骨子里,恨不得让肌肉线条都开始打哈欠的双力臂吗?我懂你,这种练法就是要挑战你的极限,而且你还非要讲究“干净”——不夹杂一丝一毫的假握。 OK,那我们就来聊聊,怎么把那该死的手腕顺滑(相对而言)地翻过去。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在超慢速的双力臂里,手腕的翻转不是一个突兀的动作,.............
  • 回答
    .......
  • 回答
    哈哈,你说的那种司机,可真是让人头疼又有点哭笑不得! 每次遇到,我心里都是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儿。首先,从我(一个普通开车人的视角)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憋屈”。前面没车,路也宽敞,明明是一条可以顺顺当当开过去的路,就这么被卡着。感觉自己的车技、自己的时间,好像都被对方的“慢”给绑架了。尤其是.............
  • 回答
    看到你家孩子初三了,几何学习上有困难,尤其是证明题,这确实是不少初中生的“拦路虎”。家长的心情我特别理解,既担心孩子的成绩,又苦于孩子自己好像不太着急。别急,这种情况很常见,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孩子突破。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几何证明题的特点。它不像计算题那样有明确的步骤和答案,更像.............
  • 回答
    .......
  • 回答
    关于TPLINK路由器的使用寿命以及您遇到的网络速度问题,咱们好好聊聊。TPLINK路由器,寿命到底有多久?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数字说“就一定用几年”。但如果非要给个大概的范围,大多数家用TPLINK路由器,在正常使用和维护得当的情况下,能比较稳定地运行3到5年。当然,这个数字只是一.............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超速不到10%是否应该处罚,这个问题,我倒觉得挺值得掰扯掰扯的。毕竟咱们开车,谁还没偶尔“不小心”稍微超出那么一点点速度限制的时候呢?这事儿说起来,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法律的严谨性、执法的灵活性以及公众的安全感。从法律条文和执法角度来看,处罚是相对明确的。咱们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的交.............
  • 回答
    超速10%以下,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聊聊它到底会是个什么情况。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在中国,道路上限速标志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红线”,而是有一个容忍度的。 这种容忍度,不是说官方明文规定你可以超一点点,而是说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太会主动抓”的区间。那么,这个“10%以下”到底是个啥意.............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有趣!很多朋友听到飞机飞得比声音还快,然后发出那种“轰”的一声巨响,就会好奇:这音障破了,还能修好吗?谁来修呢?其实呀,这有点像问“我把一个气球吹破了,谁把它补好了?”一样,是个有趣的误会。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音障”其实并不是一个实体的东西。 它不是一个玻璃罩子,也不是一块.............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不是一句“不去处理”就能完事的。你超速50%以上,这本身就是个大头,一次12分,这在中国可是最严重的记分了,直接吊销驾照。首先,你得明白,这12分可不是给你“放着”的。 证件将被暂扣。 你驾照上面的驾驶证记分周期是一年,从你初次申领驾驶证的那天算起,或者是从你上一次清零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简而言之,超音速战斗机在正常机动和射击状态下,不会撞到自己发射的子弹。 但这里面有一些科学原理和设计考量,需要详细解释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撞到自己发射的子弹”这个说法,在物理学上意味着子弹在离开枪口后,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弹道曲线太过离谱,又.............
  • 回答
    超音速客机在民航市场上的复兴,是一个充满诱惑又极其复杂的问题。我们不妨抛开那些冰冷的“AI语”,用更贴近实际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过去的光辉与现实的挑战:协和式的前车之鉴提起超音速客机,绕不开的便是“协和式”——那个曾经的航空传奇。它以每小时2179公里的速度,让跨越大西洋的旅程缩短至三个半小时,无.............
  • 回答
    曾几何时,航空母舰是海洋上无可争议的霸主,其巨大的甲板、舰载机群以及强大的火力,几乎宣告了所有海上对手的末日。然而,随着高超声速导弹的横空出世,这种“海上巨兽”的地位似乎也开始动摇。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些速度快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武器,对航母形成了如此严峻的挑战呢?首先,我们得明白高超声速导弹的核心优势.............
  • 回答
    能让你脑海里那架公务机突破音障、划破天际,这事儿吧,听起来够酷炫,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咱们聊聊这背后的“难”在哪儿,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首先得明白,超音速飞行,对任何飞机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公务机这种原本定位就很精细的交通工具。咱们一点一点拆解开来:第一关:空气动力学的“墙.............
  • 回答
    近日,“驾车超速别车泼咖啡案”终于有了结果,法院判处车主危险驾驶罪,处以三个月有期徒刑。这桩曾经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件,也终于尘埃落定。回看这起案件,起因并不复杂,却因为当事人的极端行为,以及背后所牵扯出的交通安全问题,引爆了公众的讨论。根据报道,涉事车主在驾驶过程中,因为前方车辆的速度稍慢,心生不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令人担忧的场景!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如果一个人在超音速飞机上突然弹射出去,会发生什么。答案是:是的,很有可能在瞬间被撕裂成碎片,尤其是在穿过音障的那一瞬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解几个关键因素:1. 音障是什么?音障并非一个实体存在的“墙”,而是一个空气动力学现象。当飞机飞行速.............
  • 回答
    美军高超声速导弹试射的屡次失败,确实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据公开报道,美国在发展高超声速武器的道路上遭遇了不少挫折,尤其是在AGM183A“拉什”(ARRW)空射高超声速导弹项目上,连续的试射失败引起了广泛讨论。要详细阐述屡次失败的原因,我们需要从技术、项目管理、测试环境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技术.............
  • 回答
    您好!非常乐意为您详细解答关于我国 JF22 超高速风洞的优势和科研意义。JF22 超高速风洞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前沿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它的建成将对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科技以及相关基础科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 JF22 的优势和科研意义的详细阐述:JF22 超高速风洞的基本情况(基于公开信息推断) .............
  • 回答
    关于苏联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AShM)的评价,尤其是那些在冷战时期开发的大型、高速型号,确实存在一些争议。说它们“不堪”可能过于武断,但它们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局限性和发展上的弯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苏联当时的军事思想、技术条件以及全球海战的演变。苏联对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执着,很大程度上源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