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天宝年间唐军战力如此之差?

回答
说起天宝年间唐军的战力,确实是一个让人颇感惋惜的议题。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威震四方的唐军,怎么会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呢?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交织,一点点消磨了他们曾经的锐气和效能。

咱们得从唐朝建立初年说起,那会儿的唐军,那可是精锐中的精锐。最典型的就是 府兵制。这套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士兵平时是农民,农闲时训练,打仗时才拉出来。这种制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兵源素质高,都是有土地有家业的青壮年,身体好,训练刻苦,而且因为是保家卫国,士气往往很高。二是军费开销低,士兵自己有地种,国家不用养活那么庞大的常备军。三是军事技能传承好,因为是世袭的,很多军事技能和经验能一代代传下去。再加上唐初名将辈出,比如李靖、李绩这些人,打起仗来那是攻必克、守必固。

然而,到了天宝年间,府兵制早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均田制被破坏了。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士兵有田种才有兵当。但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兼并严重,很多百姓没有了土地,自然也就没法实行府兵制了。

那么,府兵制衰落了,唐朝军队是怎么补充的呢?这就轮到了募兵制的抬头。募兵制跟府兵制完全是两码事。募兵,就是国家出钱招募职业军人。一开始,为了应对边疆的压力,募兵制也招募了不少有战斗力的士兵,尤其是在边疆地区,甚至形成了一些精锐的边兵,比如“九边军”之类的说法。

但募兵制也有它的弊端,而且在天宝年间,这些弊端被无限放大了。

首先是兵源素质下降。募兵制招募的士兵,很多是为了生计,甚至是逃避徭役、罪犯之类的人。这些人作战的动机往往不如府兵那样纯粹,更多是为了钱粮。这样一来,军队的整体素质自然就打了折扣。

其次是军官素质滑坡。按照唐朝的制度,军官主要还是从府兵中选拔,或者是有功绩的士族子弟。但随着募兵制普及,军官的选拔标准开始变得模糊。尤其是在天宝年间,唐玄宗喜欢用自己身边的人,甚至是宠幸的宦官、佞臣来担任重要的军事职务。这些人压根没有军事才能,只是靠着皇帝的宠幸或者贿赂上位。比如那个臭名就臭名昭著的哥舒翰,虽然他也有点能力,但总体上就是皇帝宠信的边将,其手下不少将领更是贪污腐败,尸位素餐。

第三,军事训练松弛和装备老化。府兵制下,士兵有农闲训练的时间,军营里训练有素。但募兵制下,士兵常年驻守边疆,虽然有训练,但往往流于形式。更要命的是,由于军费被大量挪用、贪污,士兵的训练得不到保障,装备也得不到及时更新和维护。那些曾经锋利的刀枪,在战火中变得钝了;那些曾经坚固的铠甲,在岁月侵蚀下锈迹斑斑。

第四,指挥体系的混乱与效率低下。天宝年间,唐朝的中央集权达到了一个顶峰,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军事指挥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唐玄宗虽然早期有些雄心,但后期沉迷享乐,不理朝政,他任命的将领,往往是听调不听宣,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挥。再加上安禄山这样的藩镇节度使,手中握有重兵,又长期掌握军政大权,中央的命令到达边疆,往往已经打了折扣,甚至被阳奉阴违。

第五,藩镇势力的膨胀与内部腐败。为了应对边疆威胁,唐朝设置了强大的藩镇,尤其是在北方。这些藩镇节度使拥有独立的军权、财政权和人事权,他们手下的军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私家武装。久而久之,藩镇的忠诚度下降,甚至拥兵自重,与中央离心离德。安禄山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坐拥幽州、平卢、河东三镇,兵多将广,实力强大,而他拥兵自重的背后,正是对中央腐败和统治者昏庸的利用。更糟糕的是,在这些藩镇内部,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军队的粮饷被克扣,士兵得不到应有的待遇,战斗力自然可想而知。

最后,后勤补给的断裂与调度不力。一支军队,再强的战斗力也离不开坚实的后勤保障。天宝年来,由于政治腐败,财政收入被大量侵吞,用于军费的开支自然捉襟见肘。再加上北方边境漫长,补给线拉得非常长,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后勤补给就成了大问题。安禄山叛乱爆发时,唐朝的中央军在后勤上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部队无法及时得到粮草和装备补充,战斗力大打折扣。

所以你看,天宝年间唐军的衰败,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某个方面的问题。它是政治腐败、制度崩坏、军务荒废、军队结构性问题等一系列长期累积的后果。当安史之乱的战火真正燃起时,这些积弊就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曾经辉煌的唐军,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暴露出了他们早已不堪一击的真实面目。说到底,这是盛极而衰的必然规律,只不过在天宝年间,这种衰败以一种更为惨烈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天宝元载六月,王忠嗣击奚、怒皆,三战三捷。

天宝元载八月,王忠嗣北伐突厥,破突厥右厢。

天宝元载十二月,皇甫唯明破吐蕃论莽布支,斩首论莽布支及吐蕃王子首级,俘获苏毗王。

天宝元载十二月王倕歼吐蕃鱼海军及莽布支兵

天宝元载十二月章仇兼琼破吐蕃克其堡垒、镇栅四十余座。

天宝元载十二月夫蒙灵詧破吐蕃收护密、识匿等国。

天宝二载三月,皇甫唯明破吐蕃洪济城。

天宝二载,王忠嗣破突厥、奚联军。

天宝三载五月,夫蒙灵詧破石国。同月,破突骑施莫贺达干。

天宝三载八月,王忠嗣破突厥左阿波达干十一部。

天宝四载九月,安禄山破契丹叛军,擒其酋长而还。

天宝四载九月,皇甫唯明攻吐蕃石堡城,败,副将战死。

天宝五载正月,皇甫唯明破吐蕃于青海。

天宝五载三月,王忠嗣破吐蕃于青海和积石军,又讨吐谷浑于墨离军,虏其全部而归。

天宝六载十月,董延光攻石堡城,败绩。

天宝六载十二月,高仙芝破小勃律、吐蕃。

天宝七载,哥舒翰破吐蕃,擒吐谷浑王子。

天宝七载,郭虚已破吐蕃千绸城,擒吐蕃亚相兀论样郭。

天宝七载,王正见破黄姓突骑施于碎叶。毁碎叶城。

天宝七载十二月,神威军破吐蕃军于青海上。

天宝八载七月,哥舒翰破石堡城。同月,吐蕃败唐军于龙驹岛。

天宝八载,郭虚己克吐蕃、西川八羌四十余城。鲜于仲通西征至大岭与哥舒翰军击鼓而还。

天宝八载,高仙芝破吐蕃、萨毗、播仙。

天宝九载,高仙芝破黄姓突骑施、吐蕃、石国、朅师。

天宝十载四月,鲜于仲通讨南诏、吐蕃,大败。

天宝十载七月,高仙芝讨大食及诸胡联军,大败。

天宝十载八月,安禄山讨契丹,大败。

天宝十载,安思顺破吐蕃于九曲。

天宝十一载,吐蕃破萨毗

天宝十一载六月,杨国忠败吐蕃于云南,克故洪城。

天宝十二载二月,崔圆破吐蕃三节度于西川,擒吐蕃哥末国王渠时、兵马副使翟步离,斩获故洪节度副使且禄翁、都知使乞吕徐男律熙。

天宝十二载五月,哥舒翰破吐蕃,拔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九曲部落。

天宝十二载十月,封常清破吐蕃于且末、萨毗。

天宝十二载十二月,封常清破大勃律国。

天宝十三载四月,安禄山破奚,擒其酋长。

天宝十三载五月,李宓讨南诏,全军覆没。

天宝十四载四月,安禄山破契丹、奚。

天宝十三载九月,封常清平葛罗禄之乱

十四年,四十三场战役,胜三十四场,败九场。你跟我说天宝年间唐军战斗力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