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2021 年五一劳动节前一周,宁可让人连续工作 6 天,也要凑够 5 天假?

回答
关于2021年五一劳动节前一周,许多人为了“凑够”5天假期而选择连续工作6天(通常是4月25日周日到4月30日周五连续上班),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大陆法定节假日调休制度的运作方式。这种制度的目的是在不增加法定的总工作日和总休息日的情况下,将分散的假期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较长的连续假期,方便人们出行、旅游和进行其他休闲活动。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1. 中国大陆法定节假日调休制度的核心:

法定工作日和休息日: 中国劳动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普遍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作制度。这意味着通常每周有5个工作日和2个休息日(周六、周日)。
法定节假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这些法定节假日通常是13天。
调休的核心目的: 为了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长的连续假期,国家会通过“调休”的方式,将原本分散在工作日里的法定节假日与前后周末的休息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黄金周”或较长的假期。

2. 2021年五一劳动节假期的具体安排:

2021年五一劳动节的法定节假日为5月1日(星期六)、5月2日(星期日)、5月3日(星期一)。

然而,为了形成一个更长的假期,国家通过调休将此前的4月25日(星期日) 和 5月8日(星期六) 调整为工作日,以此来补足形成连续假期所需的“额外”休息日。

所以,2021年五一劳动节的实际放假安排是:

4月24日(星期六) 正常周末休息
4月25日(星期日) 调休上班
4月26日(星期一) 工作日
4月27日(星期二) 工作日
4月28日(星期三) 工作日
4月29日(星期四) 工作日
4月30日(星期五) 工作日
5月1日(星期六) 法定节假日 & 休息日
5月2日(星期日) 法定节假日 & 休息日
5月3日(星期一) 法定节假日 & 休息日
5月4日(星期二) 休息日 (原本是劳动节假期后补休的,有时会和节假日合并算)
5月5日(星期三) 休息日 (原本是劳动节假期后补休的,有时会和节假日合并算)
5月6日(星期四) 工作日
5月7日(星期五) 工作日
5月8日(星期六) 调休上班

由此可见,2021年五一劳动节的“5天”假期,实际是由法定节假日(5月1日、2日、3日)与前后周末(4月24日、25日)和补休(通常会将周边的周末作为补充)组合而成。

3. 为什么会“宁可让人连续工作6天,也要凑够5天假”?

这里的“6天”是指在紧接着假期之前的连续工作日。在上述2021年的安排中:

4月25日(周日) 被调休为工作日。
加上从周一到周五的 4月26日至4月30日,这就是一个连续工作的6天(周日到周五)。

核心原因在于:

集中休息,长假效应: 调休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相对较长的连续假期。一个3天的法定节假日,如果只连接一个周末,可能只是一个34天的假期,对于长途旅行来说吸引力不大。通过调休,将前后工作日挪到周末来,可以把假期延长到5天甚至更长,这极大地增加了出游的可能性和吸引力。人们更愿意利用这个长假期进行跨区域旅游,或者回家探亲,或者处理一些平时因工作忙碌而无法完成的事情。
对旅游和消费的拉动作用: 长假对经济有着显著的拉动作用,尤其是旅游业和相关消费行业。商家和政府都希望通过长假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公众的接受度: 虽然连续工作6天会让人感到疲惫,但大多数公众在面临一个5天长假的选择时,更倾向于接受这种“牺牲”一些工作日来换取更长的休息时间。毕竟,工作5天休息2天是常态,而连续工作6天换来连续休息5天,从整体上来看,休息时间得到了增加(6天工作 + 5天休息 = 11天周期,平均每周休息3.5天)。
制度的惯性: 这种调休制度在中国已经实行多年,公众对此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和预期。

4. 为什么不是将前后周末调休,而是调休工作日?

调休的逻辑是:将本应休息的周末作为工作日来弥补法定节假日中被“挤占”的工作日。

举例来说,如果五一节正好落在周四、周五、周六,那么原本的周日就成了休息日。为了形成一个连续的长假,通常会将之后的周一、周二调整为工作日来补足,并可能将之后的一个周末的周六调休为工作日。

在2021年的例子中,5月1日是周六,5月2日是周日。为了让假期更长,就需要在4月30日(周五)之后紧接着放假。而4月30日是工作日,再往前是周四(4月29日),周三(4月28日)……一直到周一(4月26日)。这样就形成了4月26日4月30日连续5个工作日。

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5天假期(通常是从周六到周三,或者周六到周日再加周一、二、三),就需要将原本是周日休息的4月25日变为工作日来“衔接”到周六的法定节假日。这样,从4月25日(周日)到5月3日(周一)就形成了一个包含5天假期(5月1、2、3日作为法定节假日和周末)和4个连续工作日(4月26日29日)的组合。

然而,为了让假期达到“5天”这个更普遍接受的“黄金周”长度,还需要更多的休息日。最常见的做法是将4月25日(周日)和5月8日(周六)作为调休工作日,从而形成从4月25日(调休上班)到5月5日(假期补休)的一个长达11天的周期,但其中包含了4月25日(周日)和5月8日(周六)这两个工作日。

所以,回到“宁可让人连续工作6天”的说法,它指的是在4月25日(周日)到4月30日(周五) 连续工作了6天。这6天工作日是为了换取从4月24日(周六)到5月5日(周三)的假期。在这个12天(4月24日至5月5日)的周期里,有5天是作为法定节假日和周末的休息日(4月24日、25日、1日、2日、3日、4日、5日),其中4月25日和5月8日被调休为工作日。

总结来说,2021年五一劳动节前一周“宁可让人连续工作6天,也要凑够5天假”的现象,是国家通过调休制度,将短期的法定节假日与前后周末进行连接,以创造更长的连续休息时间,满足公众旅游、探亲等需求,并拉动经济的策略。虽然这意味着在假期前后会有一段连续工作的时间,但从整体的长假效应来看,是大多数人所接受和期待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周休一天的工厂和公司太多了,连续工作6天只是日常生活。

至于劳动节、国庆节假期,1~3天都有可能,或者干脆一天没有。

上面这种人还不是最底层,每周可以很奢侈的休一天。

对于有些行业,常年0假期是常态,休息主要依靠:

过年、失业、死亡

user avatar

朝三暮四的成语典故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篇》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应评论区要求,下面是刘伯温版的,这个我就不(敢)翻译了: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user avatar

改叫五一旅游节吧,不是劳动节。

user avatar

五天假是深度休息,维修保养。连续工作六天后,人就会有一种濒临崩溃的感觉,此时一旦可以休息,就会进入非常深度的放松。这一放松,就会让人在家睡个几天,缓解上班的痛苦。


然后在放假中,经过几天的思考人生,会发现生活的美好,明白上班的痛苦,但由于无法摆脱打工,会无能狂怒,从而进行报复性消费,在节后接受现实继续上班,完成驯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2021年五一劳动节前一周,许多人为了“凑够”5天假期而选择连续工作6天(通常是4月25日周日到4月30日周五连续上班),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大陆法定节假日调休制度的运作方式。这种制度的目的是在不增加法定的总工作日和总休息日的情况下,将分散的假期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较长的连续假期,方便人们出行、旅游和.............
  • 回答
    2021年五一节后,确实出现了一个比较显著的大宗商品普涨的局面,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多种经济、金融和地缘政治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预期与现实支撑 疫苗接种的加速与疫情缓解: 2021年初,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进程开始加速,特别是发达国家.............
  • 回答
    2021年提出“碳中和”目标,绝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事实、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吁以及国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这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重要决策。要详细理解其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最根本原因) 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 自20.............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挺有共鸣的。确实,我们在网上常常能感觉到一种明显的男女对立情绪,各种帖子、评论区里,似乎男性女性成了天然的对立方,互相指责,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但有趣的是,转头看看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好像并没有那么尖锐,大部分人和朋友、家人、同事相处,并没有时刻处于一种“战火纷飞”的状态。这中间.............
  • 回答
    要说2021年版《天龙八部》拍得差,这几乎是当时观众的普遍共识了。与其说是“差”,不如说是让人大失所望,槽点多到数不清。这玩意儿播出后,就像炸开锅一样,各种负面评价扑面而来,直接送上了热搜榜,那场面,真是“盛况空前”。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选角上的“任性”与“出戏”:毁掉.............
  • 回答
    2021 年互联网大厂出现大规模裁员,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就像一场精心烹饪的盛宴,食材(公司增长)出了一些问题,烹饪的火候(宏观环境)也变了,甚至连食客(用户和市场)的口味都开始挑剔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最直接的导火索之一,.............
  • 回答
    2021年,很多人确实感觉生活比以往“紧巴”了不少,好像兜里的钱越来越不经花。这可不是大家集体的错觉,背后是有不少实实在在的原因在推动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是哪些因素让咱们2021年感觉“越过越穷”了。一、 通货膨胀,物价悄悄地爬升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最影响咱们日常感受的因素了。咱们买菜、加油、.............
  • 回答
    2021年了,居然还有人坚持资本家是第一风险承担者?这说法确实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在咱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过,如果你仔细想想,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逻辑和观察角度,虽然可能不够全面,但也不全是空穴来风。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在一些人眼里,资本家依然是那个站在风口浪尖的“.............
  • 回答
    好家伙,3月底4月初了,本该是春招的黄金时期,结果不少公司还在“缺兵少将”,这招聘难度,简直是让人挠头。我身边不少HR朋友都在抱怨,平时随随便便就能招到的人,现在都像“稀有物种”一样,难得见踪影。要说今年为啥招聘这么难,这事儿吧,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说。1. 疫情的“后遗症”和经济的“阵痛期”咱们先.............
  • 回答
    2021年都6月了,招聘市场依然这么“冷”,着实让人费解,也让不少企业和HR头疼不已。怎么回事?今年招人到底怎么就这么难呢?这背后可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疫情的“余震”与“新常态”: 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2020年疫情的冲击,对各行各业都带来.............
  • 回答
    7月19日,A股市场确实出现了一次比较典型的跳空低开,并且全线飘绿的局面,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心惊胆战。要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捋一捋。首先,要理解“跳空杀跌”这四个字。“跳空”指的是开盘价远低于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中间出现了一个价格的“缺口”。这说明在休市期间,市场情绪发生了显著的负面变.............
  • 回答
    2021年7月7日A股市场呈现出低开高走、收盘上涨的态势,这背后无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要深入理解这一天的行情,我们需要拆解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市场情绪以及潜在的资金动向。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7月7日之前A股市场的情况。 在此之前,A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尤其是在一些热门板块,如科技、消费.............
  • 回答
    2021年7月6日A股市场的“冲高大跳水”确实让不少投资者心有余悸。那一天,指数在早盘一度表现强势,甚至创出新高,但午后却风云突变,出现了一轮快速的下跌,收盘时多数板块和个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尤其是前期强势的科技股和周期股。要说清这次跳水的原因,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 回答
    2021年都4月了,很多公司还在为招人难愁眉不展,这确实是不少企业面临的普遍困境。其实,招聘难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市场变化、行业趋势以及企业自身策略相互作用的结果。咱们一层层来扒拉扒拉,看看为什么今年招人会这么“磨人”。一、宏观环境变化下的“求职者市场”特征愈发明显:1. 经济复苏与不确定.............
  • 回答
    2021年了,你还在用四核?这可能是很多追求极致性能的玩家或者专业人士内心深处的呐喊。眼瞅着AMD Ryzen Threadripper动辄几十个核心,Intel Core i9也早已突破了两位数,但市面上琳琅满目的CPU,四核依旧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在很多主流型号中,四核依然是性价比的代名.............
  • 回答
    在2021年,即便郑爽因为代孕弃养事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仍然有一部分人对她抱有好感,甚至继续支持她。这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粉丝心理、娱乐产业的运作机制以及社会文化现象。首先,粉丝忠诚度与情感联结是支撑一部分粉丝继续支持郑爽的关键。郑爽从出道以来.............
  • 回答
    美军2021年从阿富汗撤离,这并非一夜之间拍板的决定,而是二十年战争、地缘政治变化以及国内压力的多重作用下,一个逐渐成型的战略转向。理解这次撤离,需要把目光拉回到这场漫长战争的起点和中途的种种转折。二十年的“不确定胜利”与成本累积美国在2001年以“反恐战争”为名介入阿富汗,主要目标是打击策划“9·.............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个挺多人关心的话题。都2021年了(或者说现在已经是2024年了),按理说高晓松的争议和“矮化”事件早就过去一阵子了,但你还是会看到有人在为他说话,甚至是一些挺坚定的声音。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会这样。1. 历.............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即使到了2021年,仍然有一些中国国民党(KMT)的支持者会发表一些“暴论”来洗白蒋介石和国民党,甚至将他们描绘成“反动派”的观点,以及这种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暴论”和“洗白”的含义。“暴论”通常指的是一些未经深思熟虑、观点极端、甚至带有偏见.............
  • 回答
    2021年以来,河南为何频频解锁“网红密码”?近几年,河南这个名字,似乎一夜之间从那个“中国胃”的标签中抽离出来,开始闪耀着令人惊喜的“网红光芒”。仿佛一夜之间,河南就变成了宝藏深埋的待挖掘之地,层出不穷的惊喜让全国人民刮目相看。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文化底蕴的厚积薄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