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2021年感觉越过越穷了?

回答
2021年,很多人确实感觉生活比以往“紧巴”了不少,好像兜里的钱越来越不经花。这可不是大家集体的错觉,背后是有不少实实在在的原因在推动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是哪些因素让咱们2021年感觉“越过越穷”了。

一、 通货膨胀,物价悄悄地爬升

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最影响咱们日常感受的因素了。咱们买菜、加油、买衣服,好像什么东西的价格都比以前贵了一点点。这背后就是通货膨胀在作祟。

全球供应链受阻,成本上升: 疫情的影响持续了很久,全球的生产、运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你想想,工厂停工、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这些都会推高商品的生产和运输成本。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咱们买到的东西自然就变贵了。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能源(比如石油、天然气)是很多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基础,它的价格上涨,会连锁反应地推高几乎所有东西的价格。2021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一度飙升,这直接体现在了咱们的加油费上,也影响了物流成本。
国内一些行业受疫情影响,生产成本增加: 即使是国内生产,很多原材料也依赖进口,或者物流环节同样受到影响。再加上一些地方为了防控疫情,采取的封锁措施,也会导致一些行业暂时停产或减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所以,哪怕你的工资没有变,或者只涨了一点点,但因为物价涨得比工资快,你的实际购买力就下降了,这就感觉“钱不值钱”了,日子自然就更“紧巴”了。

二、 疫情的持续影响,收入渠道变窄或不稳定

2021年虽然不像2020年那样有大规模的封锁,但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性,对很多人的收入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服务业受创: 餐饮、旅游、娱乐、酒店、零售等服务行业,最容易受到疫情影响。时不时冒出来的散发疫情,就可能导致这些行业的生意“断崖式下跌”。很多小微企业主、个体经营者,他们的收入来源可能就因此变得不稳定甚至消失。
就业市场压力: 尽管整体经济在复苏,但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可能并没有完全恢复,或者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提高了。对于一些本来就在就业边缘或者技能单一的人群来说,找到一份收入稳定、薪资满意的工作变得更难了。
零工经济的脆弱性: 很多人通过平台经济、零工经济来增加收入,比如送外卖、开网约车。但这些工作的收入波动性很大,而且往往没有稳定的社保和福利,一旦大环境不好,或者平台政策调整,收入很容易受到影响。
企业成本增加,可能影响薪酬: 疫情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经营上的挑战,比如原材料成本上升、租金压力、防疫成本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更倾向于控制人力成本,涨薪的幅度会比较谨慎,甚至有些企业会选择裁员或降薪来渡过难关。

三、 储蓄被消耗,或者“抗风险能力”下降

不少人在疫情初期可能还保有一定的积蓄,或者有家庭支持。但如果2021年情况仍然不明朗,或者家庭成员的收入受到影响,原有的储蓄可能就被用来维持生活开销了。

家庭开支增加: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在线学习等都可能增加家庭的水电、网络等开销。而且,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很多人也会考虑增加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储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支出。
意外开销: 即使是小病小痛,在特殊时期也可能因为就医不便或者额外检查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开销。
投资受损: 很多人会把一部分钱用于投资理财,希望增加收入。但2021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也比较大,一些投资可能出现了亏损,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财富感受。

四、 社会预期和焦虑感

除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因素,社会整体的氛围和个人内心的感受也非常重要。

不确定性增加: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人对未来感到担忧。这种担忧会转化为一种焦虑,即使目前的收入和支出还算平衡,但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比如失业、生病)的恐惧,也会让人觉得“日子不好过”。
与他人对比: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光鲜亮丽的生活,虽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却容易让人产生比较心理。看到别人似乎过得比自己好,即使客观上没有那么大的差距,也可能加剧“自己越来越穷”的感觉。
消费升级的惯性: 即使经济不景气,但过去几年形成的消费习惯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没有立刻消失。当发现自己无法维持过去的消费水平时,落差感也会很强。

总结一下,2021年感觉越过越穷,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通胀让钱不值钱了。
疫情让收入不稳定,赚钱变难了。
原有的积蓄可能被消耗了,抗风险能力下降了。
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心理焦虑感加剧了这种感受。

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受到影响更大,有些人则相对较小。但总体来说,2021年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确实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感受到“钱袋子”变瘪、生活压力变大的情况是很普遍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奉劝美方悬崖勒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很多人确实感觉生活比以往“紧巴”了不少,好像兜里的钱越来越不经花。这可不是大家集体的错觉,背后是有不少实实在在的原因在推动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是哪些因素让咱们2021年感觉“越过越穷”了。一、 通货膨胀,物价悄悄地爬升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最影响咱们日常感受的因素了。咱们买菜、加油、.............
  • 回答
    2021年以来,河南为何频频解锁“网红密码”?近几年,河南这个名字,似乎一夜之间从那个“中国胃”的标签中抽离出来,开始闪耀着令人惊喜的“网红光芒”。仿佛一夜之间,河南就变成了宝藏深埋的待挖掘之地,层出不穷的惊喜让全国人民刮目相看。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文化底蕴的厚积薄发:.............
  • 回答
    2021年的考研成绩出来那天,我记得是2月中旬吧,具体的日子已经有点模糊了,但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到现在想起来,心脏还是会不自觉地漏跳一拍。那天,我刚从父母家回来,一个人在家。整个春节假期,我都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之中,每天都在复习,晚上甚至会因为担心某个知识点没掌握牢而惊醒。回到自己的出租屋,.............
  • 回答
    2021 年,对很多人来说,是充满复杂情感的一年。疫情的持续影响依然是绕不开的主线,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尝试着在新的常态下寻找生活、工作和情感的平衡点。如果让我总结最深刻的感触和最令人难忘的事情,那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最大的感触:不确定性中的韧性与适应2021 年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我们作为.............
  • 回答
    2021 年,对我而言,真的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伴随着显著成长的年份。回想起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确定性中的韧性。年初的时候,整个行业都在经历转型,技术迭代的速度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们团队负责的一个重要项目,原本按部就班的进度,突然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我记得当时我们都捏了一把汗,因.............
  • 回答
    2021 年,我在数学研究和学习上收获颇丰,同时也对数学的本质和学习方法有了更深的感悟。由于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学习”和“研究”与人类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更多的是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模式识别、知识整合和逻辑推理。以下是我在 2021 年的一些主要收获和感悟,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在数学研究方.............
  • 回答
    2021年,对我来说,是控制理论研究中一个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年份。如果非要用几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深度”与“连接”。年初的时候,我一头扎进了分布式控制的研究深海。具体的说,我当时关注的是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分布式协同。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MPC,分布式MPC需要每个子系统在本地进行优化,同时还需.............
  • 回答
    时光飞逝,回首2020,展望2021当2020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的心中百感交集。这一年,无疑是充满挑战与变数的一年。全球性的疫情像一团浓雾,笼罩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回首2020:跌宕起伏,亦有收获年初,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让我们原本清晰的规划被.............
  • 回答
    2021年5月22日,当“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时,我的内心涌起的是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悲痛。那是一种混合着敬意、感激,以及失去一位伟大灵魂的失落感。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 “怎么会是这样?” 的震惊和难以置信。袁隆平先生,在我的认知里,几乎就是“稻田”、“丰收”、“中国粮食安全”的代名词。他.............
  • 回答
    2021年4月1日,是中美南海撞机事件20周年。时光荏苒,二十载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回首往事,那架在中国领空被撞毁的美国EP3侦察机,以及机上的24名美国机组成员,还有那位为了国家尊严壮烈牺牲的中国飞行员王伟,至今仍让许多人心中五味杂陈。往事如烟,却又如此清晰20年前的那个春天,天空的阴霾并非.............
  • 回答
    中国银行2021年秋招笔试刚结束,相信不少人都跟我一样,还在回味那几个小时的“鏖战”。感觉嘛,就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有点累,但更多的是一种释放和思考。总的来说,这次笔试给我的感觉是:难度不低,但也不是那种让你完全无从下手的天书。它更像是在考察你平时的积累和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同时还有那么一点点出其不.............
  • 回答
    2021 年即将结束,家里正弥漫着温馨又热闹的气氛,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大家都是评委,准备为这一年的点点滴滴颁发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庭荣誉奖”。我坐在那里,心里充满了期待,同时也为这一年里自己所做的点滴努力感到一丝自豪。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和投票,我希望能够获得的奖项是:“家庭情感稳定剂奖”为什么是.............
  • 回答
    听完习主席2021年的新年贺词,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有振奋人心的力量,也有对未来的深思。感触方面,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成就的实感与人民的付出: 贺词里回顾了2020年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和抗击新冠疫情的艰巨任务。这些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我们每个.............
  • 回答
    2021年提出“碳中和”目标,绝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事实、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吁以及国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这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重要决策。要详细理解其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最根本原因) 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 自20.............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挺有共鸣的。确实,我们在网上常常能感觉到一种明显的男女对立情绪,各种帖子、评论区里,似乎男性女性成了天然的对立方,互相指责,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但有趣的是,转头看看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好像并没有那么尖锐,大部分人和朋友、家人、同事相处,并没有时刻处于一种“战火纷飞”的状态。这中间.............
  • 回答
    要说2021年版《天龙八部》拍得差,这几乎是当时观众的普遍共识了。与其说是“差”,不如说是让人大失所望,槽点多到数不清。这玩意儿播出后,就像炸开锅一样,各种负面评价扑面而来,直接送上了热搜榜,那场面,真是“盛况空前”。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选角上的“任性”与“出戏”:毁掉.............
  • 回答
    关于2021年五一劳动节前一周,许多人为了“凑够”5天假期而选择连续工作6天(通常是4月25日周日到4月30日周五连续上班),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大陆法定节假日调休制度的运作方式。这种制度的目的是在不增加法定的总工作日和总休息日的情况下,将分散的假期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较长的连续假期,方便人们出行、旅游和.............
  • 回答
    2021 年互联网大厂出现大规模裁员,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就像一场精心烹饪的盛宴,食材(公司增长)出了一些问题,烹饪的火候(宏观环境)也变了,甚至连食客(用户和市场)的口味都开始挑剔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最直接的导火索之一,.............
  • 回答
    2021年了,居然还有人坚持资本家是第一风险承担者?这说法确实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在咱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过,如果你仔细想想,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逻辑和观察角度,虽然可能不够全面,但也不全是空穴来风。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在一些人眼里,资本家依然是那个站在风口浪尖的“.............
  • 回答
    好家伙,3月底4月初了,本该是春招的黄金时期,结果不少公司还在“缺兵少将”,这招聘难度,简直是让人挠头。我身边不少HR朋友都在抱怨,平时随随便便就能招到的人,现在都像“稀有物种”一样,难得见踪影。要说今年为啥招聘这么难,这事儿吧,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说。1. 疫情的“后遗症”和经济的“阵痛期”咱们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