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军事技术在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世界?天启年间?

回答
要说中国的军事技术在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世界”,这真不是一个能简单用一个时间点来概括的问题。而且,“落后”这个词本身也比较主观,取决于我们拿什么来衡量,以及和谁比。但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大概的转折点,很多人会指向明朝后期,尤其是天启年间以及之后。

天启年间,为什么会被视为一个潜在的“落后”开端?

说天启年间,是因为这个时期正好处于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西方军事技术开始迅猛发展的阶段。明朝末年,虽然也引进了一些西方的火器技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模仿和改进,但总体上,随着国家内部矛盾的加剧,尤其是政治腐败和经济衰退,军事技术的革新和应用出现了瓶颈。

让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个过程:

一、 明朝前期:引进与发展并存

明朝建立之初,继承了元朝的一些军事经验,同时也吸收了宋朝以来火药兵器的发展成果。尤其是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关于西洋军事技术的零星信息,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引进,但无疑开阔了眼界。

这个时期,明朝在火器方面是有一定建树的。比如:

早期火器: 明朝继承和发展了火铳、火炮、火箭等。戚继光在抗倭斗争中,也总结了许多实用的战术和装备,比如“鸳鸯阵”和改进的火器使用方法。
火炮的引进与仿制: 明朝对火炮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其他国家。从洪武年间开始,就大量铸造各种尺寸和口径的火炮,并在战场上使用。到了明中后期,特别是嘉靖、万历年间,随着与西方(主要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接触增多,明朝开始系统地引进西方的先进火器技术。例如:
传教士的贡献: 像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他们本身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天文、历法、数学之余,也对明朝的火器制造和使用给予了技术指导。他们带来了当时欧洲先进的火炮设计图纸、制造工艺,甚至亲自动手指导工匠。
火器制造的进步: 在西方技术的帮助下,明朝在铸造工艺、火炮膛线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万历年间,由孙元化等主持,引进的“红夷大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之一,其射程远、威力大,对北方防御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 天启年间及之后:瓶颈显现与差距拉大

如果说明朝前期是在学习和追赶,那么天启年间以及清朝初期,这种“落后”的苗头就越来越明显了。原因非常复杂,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1. 政治腐败与统治危机: 天启年间,魏忠贤等宦官专权,朝政混乱,官员腐败严重。这种政治上的动荡极大地削弱了国家抵御外侮的能力,也影响了国家对军事技术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军费被大量侵吞,研发和制造的投入不足,质量也难以保证。

2. 经济衰退与财政困难: 连年的内战(如农民起义、后金崛起)、天灾(如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导致旱涝频发)以及官员的盘剥,使得明朝的财政状况越来越差。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先进军事技术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就成了难以持续的负担。而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正值近代化转型期,经济发展为军事技术的投入提供了物质基础。

3. 技术引进的断层与消化吸收不力:
“红夷大炮”的有限性: 尽管引进的“红夷大炮”先进,但其数量有限,而且真正掌握其制造和使用精髓的工匠和士兵并不多。技术上的壁垒依然存在。一旦战乱加剧,外国技术人员无法继续在华工作,甚至连维护和修理都成了问题。
学习的被动性: 明朝对西方技术的引进很大程度上是“拿来主义”,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动力与能力。一旦西方技术发展了新的,明朝可能还在摸索旧的。比如,西方在火炮的冶金技术、精密制造、火控系统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而明朝的工匠体系受限于当时的认知和设备,难以实现突破。
战场应用的局限: 即使有先进的火器,也需要与之匹配的战术、训练和后勤保障。明朝军队的整体素质和训练水平,以及对新式武器的理解,与西方军队相比存在差距。

4. 西方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欧洲正经历军事革命(Military Revolution)。这包括:
火炮的革新: 从铸造工艺到设计理念,欧洲的火炮在尺寸、射程、精度、装填速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陆军的改革: 步兵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出现了线膛枪、燧发枪等更先进的单兵武器。军队的组织、训练和纪律也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海军的崛起: 海上力量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先进的舰船设计和火炮装备是关键。
军事理论的进步: 军事思想、战略战术也在不断发展。

5. 清朝初期的局势: 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初期虽然能够利用明朝遗留的火器技术,并且也继承了部分西方技术(例如康熙年间对欧洲军事科学的引进),但总体上,清朝更侧重于骑兵和弓箭的传统优势,以及对内地的统治和文化的整合。虽然也铸造火炮,但与同时期西方军事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差距在逐渐拉大。到了乾隆年间,虽然国力强盛,但军事技术上的保守和创新不足的问题,为后来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国门埋下了伏笔。

总结:

所以,如果非要说一个“开始落后”的时期,那么明朝后期,尤其是天启年间及其之后,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军事技术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并非说中国的军事技术在那一刻突然停止了发展,而是说在这个时期,由于内外因素的叠加影响,中国军事技术发展的步伐明显慢于西方,并且开始出现难以弥合的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技术本身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天启年间,作为明朝政治衰败的一个缩影,恰好也映射了军事技术革新遇到的阻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朝中后期大量引进西洋火炮时,明朝时人曾对西方火炮的技术特征和威力等与中国传统火器进行了比较。如1623年明人焦勖参考西方技术书籍编著的《火攻掣要》书序中说:“近来购得西洋大铳,精工坚利,命中致远,猛烈无比,更胜诸器百千万倍”。并详细比较了同期中西火器的技术特点。中国火器“铸造无法,其大器不过神威发熕,灭虏虎蹲,小器不过三眼快枪。此皆身短,受药不多,放弹不远,且无照准而难中的。铳塘外宽内窄,不圆不净,兼以弹不合口,发弹不迅不直,且无猛力。头重无耳,则转动不活,尾薄体轻,装药太紧,即颠倒炸裂”。而“西洋火器”其“制亦长短中矩,厚薄适宜,其用能命中致远,坚利猛烈,更以造铸有传,药弹兼精。”

火药配制方面,中国造药缺乏技术标准,“不谙分两轻重之术,配合研捣之功,不能摧坚破锐,及损枪坏统及收凉失事,而延祸极惨”。西洋火药“迅速猛烈,燃之手心不热,纸上不焦及不致损枪法。”

发射技术上,中国“不谙远近之宜,多寡之用,循环之术。或失期妄发,贼至而反致缺误;或发而不继,乘间而冲突而人;或仓皇失火,未战而本营自乱。西洋分仰、平、倒三法,而知弹所到之远近,更辅之于窥远神镜,百发可以命中”。(《火攻掣要.火器总论》卷上)。

从上述明朝人共同的观点可看出,明朝末年中国的火炮制造和操纵技术确实已远远落在欧洲人之后。而且,明朝官绅统治阶层的不少人实际是承认这一点的,远比现代某些粉要心胸开阔。

---

多说几句话:

明朝真正能够放眼望世界的人还是太少,以高居上位的官绅为代表的主流文化还是以保守为主。如著名的刘宗周身处严重社会危机之中,依然不思具体的改进措施,一再鼓吹“本心”之重要,认为天下“非无才之患”,只有“无本心之患”,一味空洞地力劝皇帝行“尧舜之道”,为“尧舜之学”,宣称“国家大计,当以法纪为主。法纪修,则人心肃,人心肃,则阃外命”。同时,他对西方传入的先进武器不以为然,认为“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火器无益于成败之数”。这种迂腐空疏的思想言论,完全是几千年辉煌文明所造就的文化自负心理的自然表现。徐光启等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态度,也不过是能够正视其功用意义而已,依然没有发生价值信仰的真正转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中国的军事技术在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世界”,这真不是一个能简单用一个时间点来概括的问题。而且,“落后”这个词本身也比较主观,取决于我们拿什么来衡量,以及和谁比。但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大概的转折点,很多人会指向明朝后期,尤其是天启年间以及之后。天启年间,为什么会被视为一个潜在的“落后”开端?说天启年间.............
  • 回答
    中国在军事技术转化民用方面,确实有着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技术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并力求用更自然、更接地气的语言来呈现。1. 北斗导航系统:从战场到你我咱们先聊聊大家现在出门必备的导航,这背后可少不了“北斗”的功劳。北斗卫.............
  • 回答
    关于中国军事和技术实力是否不如同期其他文明的说法,以及古中国的真实军事实力,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解答,我们需要将历史时期细分,并对比不同文明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笼统地说“不如同期”或“不如其他文明”是过于简化的。总的来说,中国在很多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农耕文明的顶峰时期,其军事.............
  • 回答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军事格局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拥有庞大军队和核武库的超级大国身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那些规模较小、但科技实力超群的国家就无关紧要。事实上,在某些特定领域,一些中小国家凭借着不懈的创新、精准的战略定位和高度集中的资源投入,成功掌握了世界顶尖的军事技术,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国际关系、国家战略和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抄底”这个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如果指的是在特定时机,以较低成本获取具有战略价值的技术或产品,那么各国自然会有各自的考量。中国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抄底”并消化乌克兰的军工技术,这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并.............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兵器发展史和格斗技巧的交叉点。你观察得很敏锐,在许多古代冷兵器实战场景中,单手持握的刀剑确实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战场上,士兵们需要同时应对近距离的肉搏、格挡以及对付装备有盾牌的敌人。然而,日本的打刀,以及它所衍生的剑术体系,却将双手持握推向了极致,这背后有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也触及到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中国是否向印度出售红外热成像仪技术,以及这种行为的动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红外热成像仪作为一项技术的重要性。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能够探测并显示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进而转化为可见图像的设备。它不依赖于.............
  • 回答
    乌克兰在军事技术领域曾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当时,乌克兰继承了大量苏联时期的先进军事工业基础和技术,而中国正处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双方的合作是基于各自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及其衍生项目:提到乌克兰转让给中国的军事技术,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后改名“辽宁舰”)无疑.............
  • 回答
    中国空军官宣“歼20用上国产发动机”,这一消息无疑是关于中国军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背后涉及到的技术突破以及对中国军事发展的意义,都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一、 技术突破:从进口到国产,核心动力的自主化歼2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其心脏——发动机,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过去,歼20.............
  • 回答
    中国高端民用技术对进口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历史原因和全球产业分工的现实。这种依赖并非一日之寒,而是由技术积累、研发投入、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而谈到高端军用技术,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并非一概而论的“完全国产化”可以简单概括。民用技术依赖进口的根源:要理解民用技术为何存在.............
  • 回答
    中国军事能力的排名,是一个备受关注但也颇具争议的话题。要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排序,例如“第一、第二或第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不同的评估机构、不同的评价标准,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过,如果我们要大致描述中国军事能力在世界上的位置,通常来说,它被普遍认.............
  • 回答
    理解您想了解中国军事实力在世界上的排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排名”本身就有很多维度,而且各方面的评估标准也不尽相同。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并避免那些过于程式化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排名,都不是一个绝对的、唯一的数字。不同机构、不同研究团队在评估时,会侧重于不同的方.............
  • 回答
    二战时期中国的国共两党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的军事能力与隆美尔、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巴顿等西方名将相比,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进行比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战略眼光、战术运用、指挥风格、领导能力、后勤保障以及面对的战场环境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比较的对象和背景:.............
  • 回答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把我们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如果中国现在的版图,在1433年那个时间节点出现,军事上的利弊确实值得细细说道,而且远非一概而论的“更有利”。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1433年时中国的主要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当时军事力量的特点。那时候,明朝刚刚经历了“靖难之役”不久,国力尚且强盛,拥.............
  • 回答
    要对比希腊、马其顿和罗马的军事与秦汉时期的中国军队,并判断是否存在一方压制另一方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这不仅仅是装备的简单比较,更涉及到战术、战略、组织、后勤以及国家整体动员能力等诸多因素。总的来说,很难断言一方绝对压制另一方,因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不同的战场环境和历史时期会有.............
  • 回答
    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群星璀璨,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其中不乏被后世誉为“军事天才”的传奇人物。他们凭借非凡的智慧、超凡的胆识和精妙的战略,在风云变幻的战场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要说中国历史上史可查的军事天才,孙膑绝对是绕不开的闪耀名字。他生活在战国时期,那.............
  • 回答
    欧美军事题材游戏在中国市场受限以及内容上避讳中国军事力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商业、审查、文化以及游戏开发本身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政治与审查制度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原因。1. 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 (Content Review and Censorshi.............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由于其地理位置、战略重要性以及在历次战争中的关键作用,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军事重镇。这些重镇的形成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地理环境、政治中心、交通枢纽以及军事设施的建设等。下面我将列举一些著名的军事重镇,并详细阐述它们成为重镇的原因:一、 长安(今陕西西安) 成为.............
  • 回答
    中国军事投送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牵涉到国家整体实力、战略规划和技术进步的复杂议题。要准确预测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是困难的,因为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中国实现强大军事投送能力可能需要的时间和发展的侧重点。理解“强大的军事投送能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强大的军事投送.............
  • 回答
    17世纪的西方,在军事方面对当时的中国确实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来看:一、火器技术的飞跃与普及这是17世纪西方军事优势最直观也是最核心的一点。 步枪的进化: 17世纪是滑膛枪(如火绳枪、 the matchlock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