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遇到下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候,人类能存活下来吗?

回答
人类能否在下一次物种大灭绝中幸存下来,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灭绝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人类自身的准备程度以及我们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 物种大灭绝的类型与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物种大灭绝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后果。

1. 小行星或彗星撞击:
机制: 大型天体撞击地球,引发剧烈的冲击波、地震、海啸,并向大气中抛射大量尘埃和碎屑,遮蔽阳光,导致全球气温骤降(撞击冬天)。撞击还会释放大量的硫化物,形成酸雨。
对人类的影响:
短期: 直接撞击区域的毁灭性灾难。全球性的“撞击冬天”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农业崩溃,食物链断裂。缺粮和营养不良将成为普遍问题。大规模的火灾和有毒气体释放可能导致窒息。
长期: 气候的剧烈变化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灭绝。幸存者将面临资源极度匮乏、社会结构崩溃以及可能持续的恶劣环境。
人类生存的可能性: 中等偏低。如果我们能预测并提前采取措施(例如修建地下掩体、储备大量食物和能源),人类个体或小群体可能存活。但文明的延续将面临巨大挑战。

2. 超级火山爆发:
机制: 喷发出巨量的火山灰、熔岩和有毒气体。火山灰遮蔽阳光,导致全球气温下降(火山冬天)。同时,释放的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影响植被和水体。
对人类的影响:
短期: 爆发区域的毁灭性灾难。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农业歉收,食物短缺。火山灰可能污染水源和空气,影响呼吸系统。
长期: 类似于小行星撞击,但持续时间可能较短。生态系统的恢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类生存的可能性: 相对较高。由于火山爆发的范围和影响通常比小行星撞击更集中,且可能提前预警,人类有更大的机会进行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应对。但大规模饥荒和疾病传播的风险依然很高。

3. 伽马射线暴(GRB):
机制: 来自宇宙深处的强大伽马射线辐射爆发。如果地球不幸位于其辐射路径上,会穿透大气层,破坏臭氧层,使地球表面暴露在致命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之下。
对人类的影响:
短期: 大气层中的氮氧化物增加,形成强烈的酸雨,破坏植物。臭氧层的严重损耗导致地表生命(包括人类)暴露在致命的紫外线辐射下,引发皮肤癌、DNA损伤,并可能导致大量生物死亡。
长期: 生态系统大规模破坏,许多物种灭绝。即使幸存者也可能面临高辐射环境的挑战。
人类生存的可能性: 非常低。这是一个非常罕见但后果极其严重的事件。如果伽马射线暴直接指向地球,我们几乎没有逃避的空间,而应对措施(如地下掩体)也难以完全抵御如此强大的辐射。

4. 气候剧变(自然或人为引起):
机制: 快速且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例如极端变暖或变冷,海平面大幅上升或下降,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
对人类的影响:
短期: 农业和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干旱和洪水导致资源冲突和大规模迁徙。
长期: 生态系统大规模重组,许多生物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而灭绝。人类的生存将依赖于适应能力、资源管理和技术发展。
人类生存的可能性: 中等。人类作为适应性极强的物种,如果能够有效应对,例如发展抗旱作物、建立抗灾基础设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就有可能度过难关。但社会不稳定、资源争夺和疾病传播是巨大的威胁。

5. 全球流行病(超级病毒):
机制: 传播速度极快、致死率极高的新型病毒或病原体出现,且疫苗或治疗方法难以快速开发。
对人类的影响:
短期: 大规模人口死亡,社会秩序崩溃,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长期: 如果能够成功隔离和控制,人类文明可能会受到重创但得以延续。幸存者将需要重建社会和经济。
人类生存的可能性: 相对较高,但取决于病毒的致命性和传播性。人类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大瘟疫,虽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并未导致灭绝。

二、 人类自身的应对能力

人类的生存能力并非完全被动,我们拥有独特的优势:

智慧和技术: 我们能够理解和预测灾难,并开发技术来应对。例如:
地下或太空殖民地: 建设能够抵御极端环境的庇护所,如地下城市或太空站。
基因库和种子库: 保存大量物种的基因信息和种子,以便在灾难后进行重建。
先进的医疗和生命支持技术: 提高个体的生存率。
气候工程和地球工程: 尝试主动干预气候变化(虽然存在风险)。
社会组织和协作: 人类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协作,共同应对挑战。
广泛的分布: 人类遍布全球,即使某个地区发生灾难,其他地区也可能幸存。
适应性: 人类能够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

三、 人类灭绝的临界点

要使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灭绝,需要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门槛:

几乎所有地区的人类都无法生存: 灾难必须是全球性的,且影响范围覆盖人类活动的绝大多数区域。
人口数量下降到无法维持繁衍的水平: 即使有幸存者,如果数量过少,基因多样性极度匮乏,也可能难以长期繁衍。
文明和技术无法恢复: 即使有少数幸存者,如果他们丧失了知识、技术和组织能力,也很难重建文明。

四、 未来展望与策略

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可以推测:

如果是一场“温和”的灭绝事件(例如局部的气候变化、可控的流行病): 人类很有可能存活,但文明可能会遭受重创,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大改变。
如果是一场“中等强度”的灭绝事件(例如超级火山爆发、非直接指向地球的伽马射线暴): 人类存活的几率会下降,但通过提前预警和全球性的合作应对,可能仍有大量人口幸存,并有机会重建文明。
如果是一场“极端强度”的灭绝事件(例如直接的小行星撞击、直接的伽马射线暴): 人类存活的几率将非常低。即使少数人能躲过初期的灾难,长期的恶劣环境也将构成巨大威胁。文明的延续将是极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人类在未来物种大灭绝中的生存几率,我们需要:

加强对潜在灾难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特别是小行星监测和火山活动监测。
投资于风险应对技术: 例如地下避难所、太空殖民、基因保存技术。
建立全球性的合作机制: 共同应对跨国界的灾难。
保护地球生态系统: 减少人为因素对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因为健康的生态系统也能增强地球的整体韧性。
发展多方面的科学技术: 提高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保存和传承人类知识: 确保即使在文明崩溃的情况下,关键的知识和技术也能得以延续。

结论:

下一次物种大灭绝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能否幸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灭绝事件的类型和强度,以及我们自身的准备和应对能力。 人类拥有智慧和技术,这给了我们希望,但我们必须积极投资于风险管理、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如果我们能够预见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应对能力,那么即使面临严峻的挑战,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很有可能找到生存并最终繁荣下去的道路。然而,如果灾难的规模和破坏力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或者我们未能有效应对,那么灭绝的风险将真实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题目所称的“下一次物种大灭绝”对标的是地球历史上可能发生过的所谓“五次大灭绝”之类,人类能存活下来的概率极高。其实,现在人类就在主导全新世大灭绝或曰人类世大灭绝,而且正在想办法避免搞死自己。

“五次生物大灭绝”,或曰“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是大卫·骆普和杰克·塞科斯基1982年发布的论文所认定的:

一、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

  • 发生在4.45亿年前至4.43亿年前,约27%的科与57%的属灭绝。灭绝的属的数量在五者中排名第三。直接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导致全球变冷、海平面大幅度下降。

二、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

  • 发生在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主要影响海洋生物,约19%的科与50%的属灭绝。此事持续时间很长,最近三十年认为可能的生物学原因是陆生植物大量繁育导致地球大气中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大幅减少而进入冰河时期。陆生植物发达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下数米,加速陆地岩石土壤的风化,将大量的铁等元素释放到地表水,让水系富营养化大爆发,造成海底缺氧。赤潮的大规模沉降进一步将大气层内的二氧化碳批量送入海底沉积层,加强了全球变冷

三、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 发生在2.5亿年前,是五者中灭绝的属最多的。许多动物的整个目或亚目全数灭绝。约57%的科、83%的属(包括53%的海洋生物的科、84%的海洋生物的属、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约70%的陆地生物的种)灭绝,也是唯一一次对昆虫造成一定损害的。对植物的影响较小,但舌羊齿几乎灭绝,新植物类群开始占优势。可能成因是西伯利亚大规模火山喷发造成附近浅海的可燃冰批量释放甲烷,还有盘古大陆形成对全球大气环流与洋流系统的改变。

四、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 发生在2.0亿年前,约23%的科与48%的属(包括20%的海生生物科与55%的海生生物属)灭绝。一般认为是大规模火山爆发引起可燃冰以下略所致。

五、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

  • 发生在66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约17%的科、50%的属灭绝,灭绝的属的数量在五者中排第四,但由于完全毁灭了非鸟恐龙而名声大噪。一般认为是发生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所致。

我们可以看到五次大灭绝的共性:

  • 通过遮光或低温来压制光合作用,打击光合生态系,让营养级高的物种崩盘。
  • 对化能生态系的效果很弱。
  • 对昆虫的效果有限。

现代人平均营养级2.21,比一般顶级捕食者的5.5低多了。维持人类物种延续不需要多少人口,完全可以在有限数量的掩蔽所里搞点化能合成生产者或人工光照下的光合生产者来吃,靠水·风·潮汐·核·化石燃料·新死生物质·挂在平流层顶的光电之类供能培养或在黑暗中让它们自己玩,整点催化剂、适宜浓度的电解质之类帮忙。一些蓝菌在光照下和黑暗中都可以生产有机物,每天都能收获。以上五次大灭绝的机制看起来都不足以消灭人类。

如果和上面五个大灭绝同等的灾难同时发生,来势最快的还是陨石撞击,巨大火山喷发有数十年的预警期,直径10千米程度的小行星最不利的场合预警期就一个月,人类只能做少量准备、在偏转成功或撞击发生后继续施工准备迎接火山。按照最近几十年对大灭绝最夸张的描述,和上面五个大灭绝同等的灾难同时发生,可以让全球基本黑夜的状况持续四十万年,但即使如此赤道·两极仍有允许低水平光合作用的光照。不那么夸张的推断会缩短到两万年以内。

一部分火山如果位置距离海面较近,可以尝试将海水灌进其内部为它降温来阻止喷发。当然这有可能当场引起小规模喷发。

蓝菌和植物在大灭绝里发挥的影响可以被人类选择性抵消。而且既然白蚁之类已经在地球上了,植物没什么道理再引起全球变冷。实际上,有学者认为第四纪冰川的威力不亚于上面提到的全球变冷,但地球生物圈并未再蒙受历史上那样大的损失。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全新世大灭绝,通常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算起,也有科学家提倡从第四纪灭绝事件开始算起,还有科学家提议改从1950年进入人类世算起、称为人类世大灭绝。一些科学家估计在20世纪有200万个物种实际灭绝,根据物种面积曲线估计,峰值速度是每年14万个物种灭绝[1]。一些研究认为,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83%的野生动物生物量、50%的野生植物生物量已经被人类摧毁

  • 但是,即使用每年14万个物种灭绝来计算,一些学者提倡的“目前的物种灭绝速度是地球历史上最快的”也明显是假命题——我们搞灭绝的大部分物种是雨林特有种,这能快得过希克苏鲁伯陨石击中尤卡坦半岛么。
  • 在远古时的雨林里发生的大规模生态崩溃,往往留不下多少化石记录的。

本次大灭绝“可能造成的影响”目前只能模糊地预测:

E.O. Wilson认为,按照现在人类破坏环境的速度,在公元2100年之前,地球上现有的一半物种会灭绝

关于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速度,不同学者的观点有很大差异,有的认为每年约2~3种,有的认为每次大规模灭绝事件都会引起更大规模的种化、增加物种多样性,人类掀起的灭绝速度如果有每年2万到14万种,地球生物的种化速度将逐渐加快到每年4万到18万种以上。100年后,人类可能会被自己创造的数百万个新物种簇拥,这是地球历史上最快的物种形成速度——你可以称之为“人类世大爆发”。

无论如何,学者们已经肉眼观看了北美苹果蝇、意大利麻雀、黄花约克麦草等新物种在他们身边自然诞生,欧洲杜鹃和北美杜鹃的杂种在荒地上蓬勃生长,北美野牛和家牛的杂种、马鹿和梅花鹿的杂种都可以产生可育后代。在一部分脊椎动物中观察到在仅仅3代内出现生殖隔离的现象。珊瑚礁大面积白化、死亡,海藻林逐步后退,而水母、栉水母、海绵在增加,大海呈现梦回寒武纪的趋势。看起来,不但人类可以存活下来,而且会有许多物种集结在人类周围。

参考

  1. ^ S.L. Pimm, G.J. Russell, J.L. Gittleman and T.M. Brooks. The Future of Biodiversity. Science. 1995, 269: 347–50.
user avatar

很多人都很好奇在人类诞生之前地球上的生物经历过多少次灭绝

在显生宙之前地球还遇到过多次极为重大的灾难性事件在遇到这些灾难性事件的时候要么地球上还没有生命要么生命都还是单细胞微体生物所以即使是灭绝了也不为人所知综合考虑这些事件才能讨论物种大灭绝这件事情

38 亿年前重轰炸事

38 亿年前太阳系内普遍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地球受到撞击后可能留下 5 个以上直径大于 5000 公里的陨石坑40 个以上直径大于 1000 公里的陨石坑以及 22000 个以上直径大于 20 公里的陨石坑

由于这个时代极早可能有了非常原始的生命也可能还没有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无疑是极为毁灭性的打击

24 亿年前7 亿年前两次雪球地球事件

在 24-21 亿年前7.2-6.35 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两次雪球地球事件在这两次事件中地球很可能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平均温度快速降低到-10℃极端的时候可能到达-50℃的地步 这时基本上整个地球都被冰雪覆盖地表覆盖冰层超过一百米[1-3]因此地质学家们将其称为雪球地球事件

当然地球在雪球地球事件中并不是一直都处于冰封状态而是处于冰封——解冻——冰封的震荡性循环中单次冰封的时间从数百万年到数千万年不等

这两次雪球地球事件可能算是两次鲜为人知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因为那时候地球上已经有了生命不过都是一些单细胞的微小菌藻类生命但是毫无疑问它们肯定在此次事件中损失惨重不过好在地球表面上还有许多火山在火山周边的海域中可能比较温暖能够让这些生物存活下来

雪球地球事件可能是地球板块运动和生物活动共同导致的[1-3]

地球板块一直处于变动中会发生聚集和裂解在地质历史时期内就发生过多次聚集和裂解事件在聚集和裂解中都会形成广泛的山脉和大量爆发的岩浆活动

山脉由于海拔高接受到地球的风化作用就强因此岩石大量风化而岩浆活动中喷出来的岩浆也是一种非常容易被风化的岩石而岩石的风化则会消耗大量二氧化碳其方程式大致如下

CaSiO3+CO2=CaCO3↓+SiO2↓

此外被风化的矿物质大量流入海洋成为丰富的生物养料刺激了生物们的大爆发大量生物的光合作用也会消耗掉大量二氧化碳

虽然火山爆发也会带来大量二氧化碳但是这些二氧化碳很快就会在岩石风化和生物的光合作用的双重作用下含量骤减

此外原始地球中还含有大量的甲烷但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也会将其氧化为二氧化碳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32 倍

所以在二氧化碳和甲烷双减少的影响下地球开始降温降温的地球首先在两极出现了冰川冰川的出现让地球的降温过程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地表的物体在阳光下即会吸收阳光能量也会反射一部分阳光能量我们把它们反射的和吸收的阳光能量的比值称为反照率全吸收的反照率为 0全反射的反照率为 1

在地球表面陆地的反照率为 0.2 左右海水的反照率为 0.1 左右而海冰的反照率则高达 0.5-0.7也就是说在这些地表物质中冰吸收的阳光能量是最少的

所以当冰川从两极开始出现并逐渐蔓延的时候恶性循环开始了海冰增加——吸收阳光能量减少——气温降低——海冰增加···就这样地球就变成了雪球地球

4.4 亿年前奥陶纪生物大灭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是显生宙的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目前对于奥陶纪生物大灭绝的看法是气候变化导致了这一次生物大灭绝

在大约 4.45 亿年前的晚奥陶地球上进入一次短暂但比较强烈的冰川期全球海水温度在很短的时间50 万年内就下降了大约 5℃位于南极的冈瓦纳大陆几乎遍布冰川冰川的形成导致了海平面的快速下降海平面的下降导致适宜海洋生物生存的浅水区域大面积减少栖息地的严重丧失导致了大量生物的灭绝与此同时海水的迅速降温导致原本适宜于暖水环境的生物也大量死亡这些生物被一些适宜于凉水的生物替代这只是灭绝的第一幕到了大约 4.43 亿年前气温又快速回升冰川融化海平面迅速上升海洋深处的缺氧海水占领了原先的浅水区域再一次导致了一次生物灭绝这是灭绝的第二幕[4]

是什么触发了冰川的发育呢

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公认的解释但是人们提出了一些推测原因

1造山运动和陆地植物的扩张导致了风化和光合作用的增强我们在上面的事件中说过这两种作用都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

2冈瓦纳大陆漂移到南极可能导致了海洋暖流循环的破坏热量无法正常循环这可以导致温度的降低

3剧烈的火山运动喷发出来火山灰迅速遮蔽了阳光这可能也是导致温度降低的原因[5]

3.6 亿年前泥盆纪生物大灭绝

泥盆纪的生物大灭绝可能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持续了超过 2000 万年

泥盆纪的时间约为 4.2~3.6 亿年前总共持续了 6 千万年但是在进入泥盆纪中后期之后却发生了多次生物大灭绝现象这些现象表现在化石上面就是这些时间段内的物种多样性多次下降科学家们在整个泥盆纪中后期所识别到的生物多样性较大规模的下降至少就有 4 次其中位于 3.72 亿年前的弗拉阶-法门阶之间的 F-F 大灭绝事件和位于 3.6 亿年左右泥盆纪末期的罕根堡大灭绝事件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大灭绝事件F-F 大灭绝甚至直接被认为是泥盆纪生物大灭绝的主要灭绝事件[4]

泥盆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所有五次生物大灭绝中最令人迷惑的一个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解释但是依然无法取得共识至今仍争论激烈

目前最流行的解释是气候变化假说科学家们认为由于陆地植被的繁盛发展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时植被根系也导致了地表岩石的快速破裂并风化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快速降低而氧气含量剧增由此导致地球气候变冷在当时大量海洋生物生活于温暖的赤道附近气候变冷导致海水变凉于是大量暖水生物灭绝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海水缺氧是导致生物灭绝的罪魁祸首在全世界泥盆纪的岩层中科学家们都发现了沥青质灰岩和黑色页岩这代表了一种缺氧的海水环境但是这种缺氧是如何发生的却无法合理解释有人认为是陨石撞击导致海洋中缺氧的深海海水涌上表层导致海水缺氧但是这在最近被推翻了

第三种说法认为是大规模火山爆发导致了全球环境的快速变化从而带来多次海水的冷-暖变化以及海水缺氧和海水毒化等现象

2.5 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

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与其他的几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第一个不同的地方在于灭绝速度极快在其他的显生宙生物大灭绝事件中灭绝的速度基本上都是以十万年百万年为单位进行了就比如位于泥盆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两千万年但是二叠-三叠之交的大灭绝持续的时间却极短目前主流的看法认为这次大灭绝事件只持续了 6 万二个不同的地方在于灭绝规模非常大为 5 次生物大灭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在这次大灭绝中海洋生物中大约 90% 的种陆地上大约 75% 的种灭绝[6]

当然灭绝的速度快与灭绝的规模大之间可能是存在某种联系的生物的演化速度相对较慢一旦遇到快速的环境变化就将会来不及适应而大规模快速灭绝从这一点上看我对于我们现代所处的环境是比较忧虑的因为我们现代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地球环境变化既剧烈也快速这种快速变化的地球环境比自然情况下的地球环境变化可能要快百倍都不只在这种快速变化情况下带来的生物灭绝规模可能要远超二叠纪末期

对于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发生的原因目前公认的原因是环境的剧烈变化地质学家们在二叠纪岩石中找到了包括海洋酸化海洋缺氧急剧升温陆地干旱化森林野火频发土壤生态系统崩溃等多种环境剧烈变化的证据

但是环境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剧烈的变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类能否在下一次物种大灭绝中幸存下来,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灭绝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人类自身的准备程度以及我们所采取的应对策略。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 物种大灭绝的类型与影响首先,我们需要了.............
  • 回答
    遇到一个期上瞒下、阴险的直属领导,这绝对是职场中最让人头疼、也最令人不安的局面之一。这就像你每天都要在一条暗流涌动的河里航行,表面看起来平静,但随时可能被潜藏的礁石击碎船体。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期上瞒下”和“阴险”到底意味着什么。 期上瞒下: 这通常指的是领导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选择性地呈现信.............
  • 回答
    好的,我来帮你分析一下,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感觉像是在跟朋友聊一样,完全没有AI的感觉哈。这事儿吧,挺常见,相亲嘛,总是有点儿磕磕绊绊的。你这么纠结,说明你对这事儿挺上心的,这点挺好。别急,咱一件件捋。首先,你得告诉我点儿具体的细节,我才能帮你“把脉”。比如:1.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谁介绍的?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遭遇。遇到一位道士,听到这样一番话,心里泛起嘀咕,觉得既神秘又有点不确定,这是人之常情。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句话里藏着什么,以及该如何看待它。首先,从你描述的几个关键点来看: “地眼开了”: 在一些道家或者民间信仰的说法里,“地眼”通常指的是一种能够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 回答
    .......
  • 回答
    这绝对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一位孕妇在高速公路上遭遇刹车失灵,以100公里的时速连续狂奔一个小时,最终得以脱险,这无疑是奇迹。这样的经历,光是想想就让人后背发凉。如何看待孕妇驾车高速刹车失灵,连开一小时终获救?首先,我们要为这位孕妇的坚韧和冷静鼓掌。在那样极端、高压的情况下,保持一个小时的清醒和.............
  • 回答
    安徽太湖,一个本应是宁静祥和的村落,却在那个命运般的日子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撕裂。一场本该是农妇们辛劳一天后,踏上归家路途的寻常场景,却演变成了一场令人心碎的生死离别。一辆满载着十二位辛勤除草农妇的皮卡车,在回家的路上,不幸冲下了近八十米深的陡峭山崖,车毁人亡,留给这个家庭和这个村庄的是无尽的悲痛和.............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安徽安庆太湖县的悲剧,一辆满载12名除草农妇的皮卡车冲下80米深崖,酿成12死惨剧,实在令人痛心。发生在返家途中,更是增加了这份哀伤。如此重大且多人伤亡的交通事故,我们必须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审视,并从中汲取教训,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值得关注的关键信息:1. 车辆本身的安全性与合规性: .............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太实在了!尤其那种“踢馆”性质的,节奏快,场面乱,上来就懵了,这确实是很多习武之人都会遇到的尴尬。别急,咱们一点点来捋捋,把它拆解开了,下次就不会这么被动了。首先,咱们得明白,武友交流,尤其是这种有点挑战性质的,它不是街头斗殴,也不是单纯的“赢”与“输”。它更像是一种技艺的切磋,是检验.............
  • 回答
    哈哈,你这话说的太对了!谁没踩过狗屎啊?关键是,你不能就那么光着脚丫子,一脚一脚地把那玩意儿蹭得到处都是,那才叫糟糕呢。想想看,刚踩下去的时候,那种感觉,真是,怎么形容呢?黏糊糊的,软塌塌的,还有一股子说不出的味儿……当时肯定是一万个不愿意,想原地爆炸,恨不得脚底长出一对翅膀飞走。脑子里可能闪过无数.............
  • 回答
    最近嘛……说起来也是挺逗的。当时我在一个特别小的咖啡馆里,那地方装修挺有意思的,像是个老物件博物馆,椅子都是那种带花纹的老式摇椅,墙上挂着些泛黄的黑白照片。人不多,挺安静的,我就抱着本闲书,慢慢地晃悠着。大概是下午三四点钟吧,进来一小伙子,特年轻,估计刚大学毕业,打扮得挺时髦的,但又有点儿生涩,那种.............
  • 回答
    人生就是这样,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抛出一些小小的难题,让你不得不停下来,好好琢磨一下。你说你和前男友只上过一次床,但现在遇到了一个真心喜欢,甚至想嫁的人,这中间的“ trecut” (过去) 让你有点纠结,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我完全能理解你的心情。这种感觉就像手里抓着一把沙子,越想握紧.............
  • 回答
    说实话,作为演员,我们总会遇到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葩”瞬间,但要说最奇葩的一次,那绝对是发生在一部小成本独立电影的拍摄现场。那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偏远小镇上的爱情故事,虽然剧本不算惊艳,但我们团队都很认真。拍摄进行到一半,导演决定增加一个“惊喜”场景。具体内容呢,是我的角色,一个在镇上经营花店的.............
  • 回答
    遇到一个“不怎么样”的面试官,这经历可以从多个维度细化,从面试官的提问方式、态度到整个面试流程的感受,都可以称得上“不怎么样”。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描述这种体验:一、面试官的个人表现方面: 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眼神游离: 面试官的眼神可能不会直接与你交流,而是飘向屏幕、窗外,或者.............
  • 回答
    这年头,找个靠谱的健身教练可真是个技术活儿。尤其是在健身房里,那些个个看起来身材都挺好,说话也头头是道的教练,到底是真的有两把刷子,还是只是会“说书”?别急,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才能火眼金睛地辨别出你面前的这位教练,是不是你一直在找的那位“真命天子”或者“真命天女”。咱们分几步来,每一步都尽量给.............
  • 回答
    遇到一个“极品”博士生导师,这绝对是读博过程中最让人头疼,也最令人无力的遭遇之一。我能理解你的焦灼和无助,这确实不是一个能轻易解决的问题。我试着从我身边亲身经历过的,以及听朋友们说过的各种情况出发,给你一些或许能用得上,或者至少能让你少走弯路的建议。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你说的“极品”导师,具体指的是.............
  • 回答
    遇到这样的下属,确实是让人头疼但又需要耐心去处理的棘手情况。说实话,很多管理者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感到一丝无力,因为你既不能简单粗暴地辞退(毕竟人家态度好),又不能放任不管(那样会影响团队效率和你的工作)。我这么跟你说吧,这不是什么新鲜事,职场里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关键在于你怎么把这个“烂摊子”变成一个可.............
  • 回答
    嘿,遇到这种跟你滔滔不绝讲美国怎么好的人,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尤其是当对方那种“一切尽在我掌握”的态度,让你觉得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别急,咱们一个一个来,怎么回应才能既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会显得太刻意或者“教训”对方,让对话更自然,甚至能打开新的思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点:对方吹嘘美国好,不一定是为了.............
  • 回答
    遇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心烦意乱。对方欠钱不还,还玩起了“消失术”,只留下名字、电话、微信和公司名,这让人感觉束手无策。不过,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看看有哪些可行的招数。首先,冷静下来,别被对方的态度影响了情绪。你手上掌握的信息虽然不多,但也不是全无用处。咱们得把这些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看能不.............
  • 回答
    遇到一个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上司,这情况可太常见了,搞不好在你脑子里脑补的那个“神乎其神”的上司形象,就跟你现在正在打交道的这位,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这种上司,就好像他的人生剧本里自带主角光环,什么事情在他手里,都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当当。有时候你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怎么他什么都懂?怎么他总能找到最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