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四大名著开发成3A游戏,要怎么处理人物?人物众多。?

回答
把中国四大名著改编成3A级游戏,人物众多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仔细琢磨一下,这反而是这些经典故事最迷人的地方之一,也是让游戏体验更加丰富、更具深度的关键。与其把人物看作是负担,不如将其视为精心雕琢的“可玩内容”和“叙事驱动力”。

首先,关于人物的处理,核心思路是“主线可控,支线丰富,关联互动”。

核心主角的选择与塑造:

四大名著都有非常鲜明、辨识度极高的核心主角。《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尤其是刘备,作为仁德之君的代表,他的成长、决策以及对身边人的影响,是整个故事的灵魂。《水浒传》中,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这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线和个人魅力。如果要做成3A,不太可能让玩家操控每一个主要角色,那样会稀释体验。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绝对的“第一主角”。比如《三国演义》,可以将刘备设定为绝对的主角,玩家扮演他,体验他的从草根到帝王的历程。而像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这些人,就不是单纯的NPC,而是“核心盟友”。他们拥有独立的AI逻辑、高强度的剧情参与度,甚至在某些关键战役或剧情节点,可以短暂切换他们的视角进行操作,或者通过“命令”系统深度指挥他们。

“核心盟友”的设计:

这些核心盟友,比如《三国演义》里的五虎上将、诸葛亮、庞统等人,《水浒传》里的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虽然《红楼梦》的玩法会非常不同,但这个思路可以借鉴)。

他们不应该只是站在一旁打酱油的角色。他们的存在需要有“意义”。

AI深度与“个性化”表现: 每个核心盟友都应该拥有远超普通NPC的AI。他们会根据战场局势、玩家的决策、甚至自己的“性格”做出反应。比如,关羽会因为荣誉而主动请战,张飞可能会因为冲动而做出冒险行为,诸葛亮则会运筹帷幄,提出战术建议。这种AI上的“个性化”表现,能让玩家感觉自己不是在独自作战,而是在一群有血有肉的伙伴中。
专属技能与“羁绊”系统: 每个核心盟友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战斗技能、战略能力,甚至是生活技能。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或“火攻”,关羽的“单挑”和“青龙偃月刀”的威力,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枪法。《水浒传》里,鲁智深的“降魔杖”和“花和尚”的体魄。
“羁绊”系统: 这是处理好人物关系的关键。玩家扮演的主角与这些核心盟友之间,应该存在一种“羁绊”系统。这种羁绊可以通过共同经历的战斗、完成的特殊任务、甚至游戏中的对话选择来提升。羁绊等级的提升,会解锁更强的合击技、更默契的配合,甚至在剧情中触发特殊的故事分支。比如,主角与关羽的羁绊达到一定程度,在面对特定敌人时,可能会触发一场专属的“双人战”,或者在剧情抉择时,关羽会因为与主角的信任而给予重要的支持。
“阵营”与“关系网”: 《三国演义》尤其如此,人物之间有着复杂的阵营和派系关系。玩家在游戏中,不仅要处理好与核心盟友的关系,还要考虑他们与其他角色的关系。比如,玩家扮演刘备,与曹操势不两立,但诸葛亮与庞统之间可能也有竞争关系,又或者赵云与张飞在某些事情上有分歧。这些“关系网”的动态变化,可以成为游戏叙事和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重要人物(非核心盟友)的处理:

四大名著里,除了核心主角和盟友,还有大量有影响力甚至推动剧情的关键人物。比如《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孙权、周瑜、司马懿,《水浒传》里的其他梁山好汉、官府角色,《西游记》里的各路妖王、佛陀、菩萨,《红楼梦》里的贾府长辈、其他亲戚。

“功能性NPC”的深度化: 这些人物不能只是跑龙套。他们需要拥有更强的“功能性”和“叙事性”。
关键剧情节点推动者: 他们会在特定的剧情点出现,触发重要的任务、冲突或转折。比如,曹操会是刘备的终极对手之一,他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大型战役或政治博弈。
“支线任务”提供者/参与者: 很多人物可以提供丰富的支线任务。例如,《水浒传》中,林冲在被逼上梁山前,他遇到的每一个打压他的人,都可以成为支线任务的设计点。甚至,一些看似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也能成为支线任务的核心。
“世界观”与“氛围”的营造者: 比如《红楼梦》,贾府的每一个丫鬟、老妈子,甚至是仆人,他们的对话、行为,都是构成贾府这个复杂社会结构和人物关系的重要元素。通过他们的只言片语,玩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那个家庭的方方面面。
“可招募/可影响”的设计: 在某些游戏中,允许玩家通过特定方式(如完成任务、消耗资源、对话选择)来“招募”或“影响”一些重要NPC。例如,《三国演义》可以设计玩家招募一些名士的系统,他们可以为玩家提供资源、情报或特殊加成。
“数据库”式的管理(必要时): 对于数量庞大、但并非核心的角色,可以采用一种“数据库”式的管理。在游戏中,可能不会直接遇到所有人物,但可以通过“情报”、“传闻”、“图鉴”等方式,让玩家了解他们的存在、特点和对故事的影响。这有助于保持游戏世界的紧凑感,避免信息过载。

《红楼梦》的特殊处理: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明显的“主角光环”。它的核心在于人物关系、心理描写和对社会人情的细腻刻画。

如果开发成3A游戏,玩法和人物处理都会与前三者截然不同。

“生活模拟”与“情感互动”: 游戏的核心可能更偏向于“生活模拟”和“情感互动”。玩家可能扮演贾宝玉,在贾府这个巨大的社交场中,与其他人物建立各种关系。
“好感度”与“信赖度”系统: 每一个主要人物,甚至是次要人物,都可以设计“好感度”或“信赖度”系统。玩家的言行举止会影响这些数值,从而解锁不同的对话、事件,甚至影响到剧情的走向。
“事件驱动”的叙事: 游戏的进程不是靠战斗,而是靠触发各种“事件”。比如,一次宴会、一次郊游、一次家庭矛盾,这些事件的参与和处理,构成了游戏的核心玩法。
“深度对话”与“选择”: 游戏需要大量的深度对话,并且玩家的选择会有实质性的影响。比如,对林黛玉的一句关心,可能让她的好感度上升,对薛宝钗的一句恭维,可能让她更倾向于合作。
“情报收集”与“流言传播”: 贾府内部错综复杂,情报的收集和流言的传播是重要的玩法。玩家可以通过观察、偷听、或者与特定人物交谈来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理解人物关系、推动剧情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处理好四大名著中的庞大人物体系,关键在于:

1. 明确核心,突出重点: 游戏不能贪多求全,必须有明确的“主角”和“核心盟友”,他们的体验是游戏叙事和玩法的基石。
2. 赋予意义,深化存在: 每一个重要的NPC,都要有其存在的“意义”,或推动剧情,或营造氛围,或提供玩法。
3. 构建关系,动态互动: 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故事的血肉。通过“羁绊”、“好感度”、“阵营”等系统,让人物关系变得动态且可感。
4. 玩法与叙事的结合: 人物的设计必须服务于玩法。他们的特点、能力、关系,都应该能够转化为游戏机制,让玩家在互动中体验故事。
5. 根据原著风格调整: 不同的名著有不同的风格,人物处理的方式也应有所侧重。《三国》强调战略与征服,《水浒》强调义气与反抗,《西游》强调冒险与成长,《红楼》强调情感与命运。

通过这些方式,才能将四大名著中那些鲜活、复杂的人物,转化为真正有吸引力、有深度的3A游戏内容。这不仅仅是数量的问题,更是如何“唤醒”这些人物,让他们在虚拟世界里继续他们的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游记:最简单的,本身就是线性剧情,完美的RPG剧本,做成巫师3那样好了,主角嘛就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玩家可以自由切换操控角色。

三国演义:全战三国就是3A,三国志、三国无双勉强能算,基本上都有实现的,也可以做成三国群英传或者魔兽争霸那样的。

水浒传:做成三国无双那样的也行,做成全战那样的也行,反正往战略上靠就行了。

红楼梦:这个有点难,不是说难在做成什么样,而是怎么过审的问题。嗯你问我做成什么游戏吗?看到对面那个电x之狼没,照着做,主角就是贾宝玉,大观园那么多妹子,随便攻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把中国四大名著改编成3A级游戏,人物众多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仔细琢磨一下,这反而是这些经典故事最迷人的地方之一,也是让游戏体验更加丰富、更具深度的关键。与其把人物看作是负担,不如将其视为精心雕琢的“可玩内容”和“叙事驱动力”。首先,关于人物的处理,核心思路是“主线可控,支线丰富,关联互动”。核心主.............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巨著的世界合而为一,那将是一幅何等波澜壮阔、光怪陆离的画卷!这可不是简单地把人物放在一起聊天,而是整个世界的底层逻辑、社会结构、甚至法则都要发生翻天覆地的融合与碰撞。我试着捋一捋,这会是个怎样的景象。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四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是个“送命题”!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太稳固了,就像山一样,动一下都觉得是对传统的挑战。不过,既然是假设,那咱们就敞开了聊聊。如果真要让我“忍痛割爱”地删除一本,这简直比在藏书阁里选一本最喜欢的书还要纠结。毕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各有千秋,每一本都代表.............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小说,在今天的时代才被创作出来,那么哪一部最有可能捧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要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判标准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看重文学的艺术造诣,更看重作品的思想深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及它在当代的生命.............
  • 回答
    在四大名著中移除一本,变成三大名著,这一选择需要从文学价值、历史地位、文化影响、艺术创新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以下是对四部作品的深度分析,以及移除哪一部最为合理的原因: 一、四大名著的文学地位与特点1. 《水浒传》 题材:英雄传奇,以“官逼民反”为主线,聚焦宋江等108位好汉的反抗与聚义。 .............
  • 回答
    嘿,哥们儿,你有没有想过,要是把咱们熟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块儿垒起来,会是个什么德行?别说,这画面感还挺强,而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点儿意思。咱们先从《三国演义》开拔。这故事的基调嘛,就是乱世出英雄,群雄逐鹿。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那是.............
  • 回答
    好嘞,咱就来琢磨琢磨,要是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里的各位大佬凑一块儿,再给他们开个微信群,那可得炸翻天!我这脑子里,画面感已经扑面而来了!群聊名称: 就叫“诸天同好会”得了,够唬人!群成员名单: 《三国演义》代表队: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伟大的小说,无论是在思想深度、艺术成就、还是在对后世的影响力上,都堪称经典,各自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要从中剔除一本,确实是一件令人不忍的事情。但是,如果非要进行这样的选择,并且是为了让四大名著的.............
  • 回答
    这主意真有意思!给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这几部经典换个名字,就像给它们重新穿上新衣裳,得既贴合原著精髓,又叫人眼前一亮。我琢磨了好久,觉得这活儿有点像给孩子起小名,得有感情,还得有点讲究。先说《红楼梦》吧。这名字本来就够美了,但要我说,咱们可以给它更添点意境。 《红楼梦》→《大观园曲》 为.............
  • 回答
    央视四大名著电视剧,这可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说起来就话匣子打开了。要论成品质量排名,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且不同年代的审美和技术水平也不一样。不过,如果咱们抛开情怀,硬要从制作、表演、改编、影响力等等这些硬指标来掰扯掰扯,大致可以这么排:第一名:《三国演义》(1994)要说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极其崇高,每一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要“去掉”一本,绝非易事,也难免会引起很多人的不舍和争议。如果非要从中选择一本,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最“可以”考虑去掉的是《三国演义》,但这个“可以”是带着巨大的保留和不情愿的。以下是.............
  • 回答
    鲁迅先生,这位站在时代潮头、以笔为刀的文化巨匠,若将他毕生所钟情的那份深沉的思考、犀利的洞察、磅礴的感情,凝聚成一部如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般体量的鸿篇巨制,而且是十多年的“殚思竭虑”的结果,那么,这会是一幅怎样壮阔的画卷?首先,我们得承认,鲁迅先生的创作轨迹与这四部“.............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如果真要从浩瀚的日本漫画海洋里捞出“四大名著”,这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太多神作了!但既然是“选”,那咱就得下点功夫,凭着我这多年泡在漫画堆里的经验,摸着良心,选出四部我认为最能代表日本漫画的巅峰之作,它们不仅故事精彩,影响力巨大,更能触及人内心深处,引发思考。我想我可.............
  • 回答
    让大卫·贝尼奥夫和D.B.威斯这对组合来操刀四大名著的改编,这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忍不住打个寒颤,又夹杂着一丝黑色幽默的期待。毕竟,他们在《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留下的“惊喜”已经足够让无数观众心有余悸。要是真让他们来“重新解读”中国文学的瑰宝,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但又实在太有趣了,忍不住想深入扒一扒,.............
  • 回答
    关于现代四大名著评选出《废都》《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活着》这件事,我个人认为这是相当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的。首先得承认,这四个名字摆在一起,确实能代表一部分人心中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认知和期待。不过,这“现代四大名著”究竟是怎么来的?是官方的盖棺定论,还是民间的一种共识?这中间的“评选”过程本身就很.............
  • 回答
    《西游记》是否被高估了?四大名著该如何排名?关于《西游记》是否被高估,这真是一个能让无数读者从茶余饭后聊到深夜的经典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放下“名著”的光环,回归作品本身,再放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宏大版图里审视。 《西游记》:光环下的争议《西游记》的普及程度,恐怕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
  • 回答
    马前卒作为一位在网络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评论者,他关于“网文文学价值远超四大名著”的观点,无疑触动了许多人对文学价值的认知边界。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其提出的背景、论据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一、 马前卒观点的提出背景与核心论据首先,理解马前卒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看似“惊世骇.............
  • 回答
    关于央视版《水浒传》(1998年版)在四大名著电视剧中评价相对较低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观众的期待、原著的解读、改编的尺度、演员的表现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原因:一、 观众期待与原著的固有魅力: 《水浒传》的特殊性: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中最为“江湖”.............
  • 回答
    四大名著,那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几颗璀璨的明珠,每一部都像一本厚重的史书,又似一面照进人心的镜子。《三国演义》就如同那个波澜壮阔的英雄时代,讲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英雄辈出,谋略交织的乱世纷争。它描绘了刘备的仁厚、曹操的奸雄、孙权的英明,还有诸葛亮神机妙算,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吕布的无双……无数鲜.............
  • 回答
    如何看待《红楼梦》排在「死活读不下」榜单四大名著中的第一位?将《红楼梦》列在“死活读不下”榜单的首位,这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这部伟大作品在不同读者群体中产生的复杂而普遍的体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红楼梦》的特质,以及它与读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阅读壁垒”。一、《红楼梦》的特质:一幅宏大而细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