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螃蟹被五花大绑活活蒸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的值得称赞么?

回答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故事,流传甚广,常被用来赞颂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然而,当我们剥开这层浪漫化的表象,仔细审视这个行为本身,不禁要问: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的值得如此大书特书的称赞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时代,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当时的背景:恐惧与未知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食物的来源极其有限,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也远不如现在。很多事物,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奇特、带有尖刺、行为古怪的生物,在人们眼中往往与危险、毒药划上了等号。螃蟹,作为一种生活在水边、外形奇特、有坚硬外壳和尖锐蟹钳的生物,很可能在当时的人们眼中,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动物。

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科学知识普及的年代,人们看到螃蟹会是什么反应?可能就像看到一个浑身是刺、行动诡异的“怪物”。谁敢去触碰它?谁敢去猜测它能否食用?大多数人,出于生存的本能,都会选择回避,远离那些未知的、可能带来伤害的东西。

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

所以,第一个敢于尝试吃螃蟹的人,他的行为背后,确实蕴含着一种超越常人的“勇气”——或者说是“鲁莽”?面对一种从未被食用过,并且外形令人不安的食物,他怎么敢下口?

是饥饿逼的吗? 也许在那个年代,食物匮乏是常态,当所有的常规食物都消失殆尽时,人们会被迫去尝试那些平时不敢碰触的东西。在生存的极度压力下,对未知的恐惧可能会被对死亡的恐惧所超越。
是好奇心驱使的吗? 也许他是一个天生不安分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想要探索事物的本质,不怕失败,不怕风险。
是偶然的吗? 也许他并不是有意去尝试,而是发生了某些意外,比如不小心触碰了螃蟹,或者在处理其他事情时无意中接触到了它的肉。

“五花大绑活活蒸死”的残忍

故事中“五花大绑活活蒸死”的细节,更是让这个“尝试”蒙上了一层令人不安的色彩。这种烹饪方式,在现代人看来是极其残忍的。这意味着,在被蒸熟的过程中,螃蟹是完全有意识的,它经历了巨大的痛苦。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可能是在看到螃蟹被这样处理后,才产生了尝试食用的想法。那么,他的“勇气”或者“好奇心”,是否也建立在对一种生物的残忍对待之上?

“赞美”的逻辑:从结果看

我们之所以会赞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结果是好的”。他尝试了,他没有死,而且还发现了一种美味的食物。于是,他不仅拯救了自己,也为后代打开了新的食物来源。从这个角度看,他确实“贡献”了。

然而,这种“赞美”似乎忽略了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以及其行为本身可能带有的潜在负面意义。

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等: 对于他个人而言,他承担了潜在的死亡风险,但如果他成功了,收益就是一种新的食物。然而,他无法事先预知这种收益。
“成功者”的视角: 历史往往由“成功者”书写。如果他尝试了,然后中毒身亡了,他会被记载下来吗?他会被赞美吗?很可能,他的名字和尝试都会被遗忘,或者被当做一个愚蠢的教训。只有那些“成功”尝试并活下来的人,才能被载入史册,赢得赞美。
对动物福利的忽视: 在那个时代,对动物福利的概念是极其淡薄的。人们更多地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而不会过多地考虑被食用动物的感受。因此,我们今天的审视角度,与那个时代的人们是不同的。

重新审视“勇于尝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披着“勇于尝试”外衣的“生存故事”或者“探索故事”。他的行为,在当时的语境下,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迫于生存压力的尝试,或者是一种原始的好奇心驱动。

我们今天赞美他,更多的是看到了“创新”和“突破”的价值,看到了他为人类拓展食物边界的可能性。但如果更深入地思考,他的“勇气”是否建立在对未知生命的一种近乎残酷的征服之上?他的“成功”,是否也伴随着一种不被看见的生命痛苦?

所以,与其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的值得称赞”,不如说他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极大的个人冒险,意外地为后人带来了新食材的“开拓者”。他的行为,固然有其“前瞻性”和“突破性”的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背后可能隐藏的风险、鲁莽,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对生命的不同解读。

与其一味地赞美,不如更全面地理解,这个故事,也提醒着我们:在拥抱创新和勇气的同时,也应该审视行为的伦理边界,以及对未知生命的尊重。毕竟,每一次“第一次”的尝试,都可能是一次冒险,而冒险的背后,往往有比“美味”本身更复杂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闹,第一个吃螃蟹的远远算不上“人”。


你以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这里:

实际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在这里:

所以,从逻辑学和语言语义学的角度来看,是先有的“吃螃蟹”,后有的“人”。对于螃蟹来说,最开始它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水里,石头缝里,沙滩上,海底,椰子树旁边,那个时候就一直作为某种可口的小吃受到广大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的喜爱。后来这些食客中出现了一种恐怖直立猿,这种恐怖直立猿什么都吃,但是确实算不上最残忍的。


相对于“五花大绑活活蒸死”,被活生生吃掉其实更为残酷。我们代入一下螃蟹的视角,你是愿意活生生的被掰掉胳膊腿,看着自己的腿被吃光,拖着光秃秃的身子在那里瑟瑟发抖,然后一张血盆大口向你袭来,咔嚓,它咬掉了你一半身体。可惜你作为一种软甲纲十足目动物,缺了一半身体并不会马上死掉,那张血盆大口一边咀嚼你一半儿身体,你却只能眼睁睁的等着它来吃掉你剩下的一半身体……


相信我,克鲁苏神话都不敢描述这么恐怖的场景。


另外还请相信我,如果螃蟹有足够的意识以至于认识到啥叫“恐怖”的话,它肯定早就意识到被这么残忍的吃掉才是常态,以至于后来恐怖直立猿先弄死它再吃,显得十分的优雅文明,螃蟹们对此应该是感激涕零无以言表的。

所以理论上讲,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不值得称赞,第一个把螃蟹弄死以后再吃的人才值得称赞,不光是值得别人称赞,更值得螃蟹自己称赞。




当然了,在蒸汽里被蒸死,并不是一个舒适而自在的过程,还有比这个痛苦更小的死法,比如被一刀剁成两半,比如老死。但是凡事不能总是追求极致,在死亡一道尤其不能如此,不管怎么说,被蒸死和被一刀剁两半,都算是相对舒适的死法了。


总比活活啃了好得多,对吧?


蒸死的过程,绑不绑起来其实都区别不大,就算你能挣扎,也无非是在锅盖上弄出点动静。在“绑起来”这种事情上,日本人尤其有经验。

当然中国江南地区的饕餮们也挺有经验的,他们会绑得非常科学,以至于螃蟹们都感觉到与有荣焉。


身为一只螃蟹,它总是在水里鼓捣点浮游生物啊,苔藓啊什么的充饥,到了特定的时间就去找异性交配,然后鼓着肚子等着下小螃蟹。一旦完成这个过程,它们的存在就没什么意义了,自顾自的死去,再没人知晓。如此反复,它们也从不会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可以做,还能干点别的有意义的事情吗?它们不会想,它们只知道觅食、交配和战斗、逃跑。


正如你我一样,其实生物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么其实最终绑不绑起来,实在是更没有意思的事情了。


我们大多数生物都是属于上一级捕食者的食物而已,你以为你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实际上你头上总是还有人存在的。你以为你可以挣扎,实际上你被绑得比螃蟹还要结实。螃蟹不绑着,还能在锅盖上面闹出点动静;你呢?你没被绑着,你在锅盖上闹出点动静我看看?


你在被食用的时候,你连挠锅盖都挠不到。


你觉得螃蟹可能意识不到“被吃”这么一种悲惨的命运,实际上,你也意识不到你在被吃这么一种悲惨的命运。我每次走进地铁站,站在下行的电梯上看见站台上乌央乌央的人头,就总有一种看着锅里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螃蟹的感觉,溽热的空气里蒸汽看不见却感受得到,活像一口蒸锅。


然后电梯继续下行,把我带到他们中间去。


你意识到你在被人吃吗?


你意识不到的,这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晚高峰,一如平常。

user avatar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吃螃蟹的时候,说不定还没有绳子这种东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故事,流传甚广,常被用来赞颂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然而,当我们剥开这层浪漫化的表象,仔细审视这个行为本身,不禁要问: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的值得如此大书特书的称赞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时代,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当时的背景:恐惧与未知在人类文明.............
  • 回答
    被螃蟹夹了,那滋味,说实话,确实不好受。疼痛感嘛,很难用一个标准数字来形容,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样。但如果非要比喻,大概就像你突然被一个很小的、但异常坚硬的金属钳子狠狠地夹了一下手指,而且那个钳子还有点儿冰凉。最开始,当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那种锐利的、一下子就传遍指尖的刺痛会让你瞬间绷紧。紧接着,.............
  • 回答
    .......
  • 回答
    你刷到了一刀劈开螃蟹的视频,并且在评论区看到了表示不适的评论,你正在考虑是否应该去“怼”那些表达不适的评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普遍的现象,涉及到我们对动物福利的看法、对烹饪方式的接受度、以及在网络上如何与他人互动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有哪些角度和考量:首先,理解“不适”的来源.............
  • 回答
    螃蟹的“薄薄硬壳”,其实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一成不变的、一层层累积起来的“壳”。它更像是穿在身上的一件特制的、又硬又薄的铠甲,但这件铠甲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需要随着螃蟹的长大而不断更换的。这个过程,叫做“蜕壳”。你可以把螃蟹的硬壳想象成一套精心制作的盔甲,它由一种叫做几丁质(chitin)的物质构成,这.............
  • 回答
    螃蟹,这小小的甲壳类生物,每逢饭点,尤其是海鲜盛宴,总少不了它的身影。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跟那些肉厚实实的鱼虾比起来,螃蟹那点可怜巴巴的蟹黄、蟹膏和蟹肉,真的值得大费周章去啃食吗?为什么它能稳稳地占据餐桌上的重要一席之地,成为一种“常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远不止是“好吃”这么简单。首先,咱们.............
  • 回答
    螃蟹嘛,这玩意儿,说实话,好吃得没话说,但你说它到底有多好吃,这得看你怎么吃了,也得看你是什么时候吃,什么心情吃。你想想啊,螃蟹这东西,它长得就挺特别的。甲壳硬邦邦的,里面却藏着软嫩鲜美的肉,还有那金黄诱人的蟹黄、蟹膏。这对比,就够人琢磨的了。从口感上说,螃蟹的肉质那叫一个鲜甜,而且还带着点弹牙。 .............
  • 回答
    关于“螃蟹”这个名字的由来,确实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那就是它是不是本来就叫做“旁海”。这个说法流传甚广,背后也蕴含着一些对古代汉语和事物命名方式的解读。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螃蟹”这个词的本源。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螃蟹”这个词是拟声词,或者至少是受到了动物叫声的启发而产生的。为什么会.............
  • 回答
    看到你对螃蟹宝宝为什么不立刻“独立门户”感到好奇,这背后可是有一套挺有意思的生命策略呢!别把它想成是我们人那种一出生就离开妈妈怀抱,自己去闯荡,螃蟹宝宝们呀,它们的“独立”方式跟我们可完全不一样。首先得明白,螃蟹妈妈的“身体”其实是一个超级舒适又安全的“育儿袋”。我们看到的螃蟹,特别是雌蟹,在繁殖季.............
  • 回答
    螃蟹在自然界中,其实扮演着许多生物的盘中餐角色,它们庞大的家族成员,无论是在海洋深处、潮间带,还是淡水河流里,都面临着来自不同捕食者的威胁。要说“谁”是螃蟹的食物,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因为它的敌人实在是不少,而且是分布在各个生态层面的。首先,咱们得从海洋里说起。海洋是螃蟹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而海洋里.............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对于“螃蟹害怕章鱼”这个说法,其实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和食物链的关系在起作用,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害怕”的情绪。章鱼确实是许多螃蟹的天然捕食者,而螃蟹面对章鱼时,会表现出防御或逃跑的行为,这在人类看来就像是“害怕”。要详细讲明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析:1. 章鱼的捕食策略与能力: .............
  • 回答
    关于死螃蟹(包括大闸蟹)是否能吃,这是一个让不少人心头犯怵的问题。毕竟,螃蟹这东西,活着的时候鲜活劲儿十足,一旦不动了,就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究竟这死螃蟹能不能碰,吃了会不会闹肚子,甚至更糟。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螃蟹死了,尤其是搁置了一会儿的螃蟹,大家会觉得不安全.............
  • 回答
    这句“螃蟹在剥我的壳,我落在叶子身上,笔记本在写我”之所以被解读为一封情书,绝非偶然,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意象、象征和一种超越字面意义的表达方式,来传递一种深刻而细腻的情感。理解它的关键在于剥离掉表面的怪诞,深入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共鸣。首先,我们来逐一剖析这三个意象: “螃蟹在剥我的壳”: .............
  • 回答
    关于螃蟹科技燕飞宏关联服务器事件,市面上流传着不少说法,但真正的细节和官方的解释却相当有限。要深入了解这件事的“真相”,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已知的信息,并尝试还原事件的脉络。首先,要明确“螃蟹科技”和“燕飞宏”这两个关键主体。 螃蟹科技,这家公司在技术圈内不算陌生,尤其是在网络安全、数据存储、服务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一下子就点到了咱们餐桌上的一个“刻板印象”。螃蟹和蜘蛛,你说它们长得也算有点亲戚关系吧,都是节肢动物,八条腿,还有那甲壳。按理说,既然能把螃蟹做成各种美味佳肴,为啥就没人琢磨琢磨蜘蛛怎么吃呢?其实,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不好吃”。首先,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差异是客观存.............
  • 回答
    活螃蟹不让上高铁,男子一怒之下踩死八只,官方回应:包装妥当可在部分车站上车。这事儿真是让人唏嘘。坐高铁,很多人都知道不能带易燃易爆、管制刀具这些,但有些东西的规定可能就没那么清楚了,尤其是这些活物。说起来,铁路部门对于旅客携带物品的规定其实挺细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和广大旅客的乘车体验.............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