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邮寄购买的大闸蟹死了一定不要吃,让你吃的最好手动拉黑。
做个小实验,让你直观体验,死蟹和活蟹到底有什么区别。
背景,我在西南大学水产养殖系专业学习4年,主攻淡水养殖。
为了给大家好好剖析下这个问题,我特意从我们基地暂养池捞了两只公蟹,先来看下对比组。
看的出来手上的死了,桶里的很凶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7468639418109952这只死蟹是常温下死亡2-3小时的蟹,活蟹是生龙活虎那种。
上锅正常清蒸,为了方便没有捆绑。肚皮朝上的是活蟹,仔细观察你能看出来,它经过了剧烈挣扎。
下面的图片都是左边是活蟹右边是死蟹。
外观看不出太大区别,我们来打开看一看。
好了,大家应该可以看出,右边死蟹蒸熟以后蟹鳃有点发暗且不紧密。
(再说一下这只死蟹是死亡后常温下放了2-3小时的)
掰开仔细观察蟹黄蟹膏,可以看出活蟹蒸出来以后蟹黄油感比较强,死蟹比较干一些。
卖相肯定是死蟹要差一些的。
然后重头戏尝一下~
口感我来和大家详细描述一下
活蟹蒸出来蟹膏蟹黄的鲜香比死蟹的要浓郁,活蟹那种从舌尖传递到大脑的美食享受也更加强烈。这一点蟹黄的感觉更加明显,死蟹的口感略干一些,香味有,鲜感不足。
接下来我有对比吃了一下蟹肉,活蟹鲜甜嫩滑,死蟹肉稍微柴一些。
(这只蟹死了2-3个小时,刚死的或许还能强上一点)
接下来我们从非口感的其它角度再来剖析一下,为什么我不推荐吃死蟹,尤其捆绑运输后的死蟹(我们讨论的都是正常死亡的蟹)。
(我们在零售过程中遇到运输出现的死蟹,都是无条件赔偿给客户,且会提醒客户尽量不要吃死蟹,为什么说“尽量”这个词,后面再来解析。)
通俗一点来讲,蟹死后随着时间推移,体内的高蛋白环境会细菌滋生提供“温床”,时间越久细菌滋生越多。这些细菌和蟹体内的蛋白质以及其它的元素一起生物反应会产出“组胺”,这个东西有毒,摄入“过多”会,头晕,呕心,拉肚子。
这个是我不推荐吃死蟹的根本原因。
好了为什么很多人会给你举例子,我们家养蟹,我们渔民刚死不久的蟹都会自己吃了,都没事呀……
刚死的蟹,甚至你看着它死掉的蟹,这个时候食用的风险相对比较小,当然口感还是有差别的,只是能吃不吃的出这里面的差别而已。
渔民,蟹农之所以吃,很多时候是出于舍不得,不想浪费,不是因为没风险,好吃…这和我奶奶打扫隔夜的饭菜道理是一样的,有时候菜都有味了,都拦不住。年轻人没必要吧,这和勤俭没关系,生活理念的不同。
我们网购的大闸蟹呢,基本上都是捆绑后邮寄的,邮寄时间一般24小时以上。
这样会有两个问题
第一是如果有死蟹你不知道什么时间死的死了多久。
第二蟹在运输过程中会挣扎产生乳酸,会加速蟹死后的细菌滋生。
那么为什么一些商家还会给你推荐说,没事刚死的,可以吃。这种做法我觉得是欠妥的…
一蟹上桌百味淡,大闸蟹吃的是河鲜的鲜香味道,所以蟹的新鲜很重要!
新鲜是衡量生鲜食材的重要因素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7489335728918528番外——
(我的说死蟹慎吃的本质原因,是食品安全的级别要高于食物浪费。哪怕食用只是引起小小的拉肚子我觉得也并不值得。)
如果你还是想吃那我也给你一个参考(主要看死亡时间,保存方式):
1.邮寄过来的蟹,拆箱就死的坚决不吃,因为不知道死了多久;
2.看着死的想吃抓紧做了吃,不能久放。(常温下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
3.放冰箱保鲜层活蟹储存死的蟹,不知死亡时间的慎吃
以上都是关于淡水大闸蟹死了能不能吃的讨论,码字不易,给个赞哦。
另外有一种极端的死的大闸蟹是可以吃的,叫“冻蟹”,韩国市场大量流通,放冰库后反季节销售的,国内不受欢迎。
冻蟹都是先捆绑了,极速冰冻然后出口。
做农业好多年,还是喜欢看原生态风光。
实用生活技能你get了么
可能你对下面这个回答也很感兴趣~
只要没坏就能吃
说死螃蟹不能吃是因为螃蟹这个东西水分大蛋白质含量高身体构造又比较特殊
螃蟹各种内脏和器官都挤在一起,有生活经验的都知道,鱼类如果腐败,都是从腹部内脏开始的,原因就是内脏细菌多液体水分也多,螃蟹也一样,一旦死亡,机体失去活性也就打破了体内正常的微生物平衡,体内的腮和肠胃的细菌和酶等物质在高蛋白和高水分的环境下会让螃蟹迅速变质,有可能产生非常多的致病菌,食用风险比较大。但螃蟹不是在死亡的那一刻发生变质的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能闻到明显腥臭味,或者不知道这螃蟹是什么时候死的,就不要吃
如果是新死不久的螃蟹,没有腥臭味,那就可以吃
我昨天刚吃了一个死的大闸蟹,养了几只大闸蟹在厨房水槽里没来得及吃,早上起来发现死了一只,估计死亡时间是在半夜不知道几点,闻了闻没有异味
当即蒸了
真香 和没死的螃蟹没任何区别
答完题去厨房一看
又死了一只……
本来不想吃的 哎
螃蟹真的很不适合做储备粮啊……
————————
评论区好多人告诉我螃蟹放冰箱冷藏更好,这我还真没研究过,谢啦
还有螃蟹是真的死了,没有睡懒觉也没有中暑,也没有抑郁,我是那种人吗(≖‿≖)
附上清蒸大闸蟹做法
第一步,等螃蟹中暑(雾
烧半锅水,水开后趁螃蟹不备把螃蟹装在盘子里放进锅里,大火蒸15分钟
第二步,生抽和白醋2比1(用浙醋更好,加很多姜末,基础姜醋就做好了
喜欢葱花的可以加点葱花,不喜欢可以不加
喜欢香菜的可以加点香菜,不喜欢可以不加
喜欢吃辣的可以加点小米辣,不喜欢可以不加
喜欢吃蒜的……
然后就吃吧
————————
免责声明
吃螃蟹不管活的死的总归还是有风险的,吃不吃你自己决定,我可不负责哦(´•༝•`)
————————
10月29日更新
评论里有人说死螃蟹不能吃因为螃蟹死了有组胺balabala,说我是在误导人,我解释一下
首先我在之前写这篇回答的时候已经知道何为组胺以及螃蟹死了不能吃的传言,但我仍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也在上文中合理的表达出了我的观点和态度,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我本人生活中也是这样执行的,不存在为了写一篇回答虚构吃死螃蟹的事情来博眼球,我上哪找那么多快中暑的螃蟹来给你们演示啊
同时为了避免部分人群对螃蟹过敏或者遇到的螃蟹被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我还特意加上了免责声明,我以为我写得已经够了
死螃蟹能不能吃这个问题其实类似包装食品超过了保质期能不能吃,食品变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说所有食品到了保质期在零点咔一下就变质了,对超市和厂家来说,过期是一个安全界限,超过保质期法规上来说肯定不能卖了,但不一定不能吃,对消费者来说,买回家之后放久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你可以自己看情况选择吃还是不吃,但是,风险比保质期之前大并且这个风险是消费者单方面承担,企业概不负责
我说明白了吗?
评论里还是有人说我博眼球害人,说我不知道有组胺吗,那我补充一点论据在这里
组胺是一种生物胺,不是螃蟹独有的,所有含蛋白质的动物食品尤其是鱼虾蟹水产品里都容易产生组胺,它是在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把蛋白质中一种叫做组氨酸的氨基酸分解了,就产生组胺,螃蟹蛋白质含量较高组氨酸含量也高,而且身体里微生物也多,水分大微生物容易繁殖,所以螃蟹死亡后腐败会产生较多的组胺(这一理由我上文提到过)
组胺的危害在于,它是一种过敏源,食用含组胺多的食物,可能会引发过敏性食物中毒
但是组胺首先来说不是螃蟹独有的,一些鱼类比如说鲭鱼,它的组胺含量也很高,其次组胺的产生是螃蟹腐败过程的一部分,当螃蟹死掉,各种微生物开始繁殖扩散,还会产生其他的有毒有害物质,组胺只是其中一种(我前面提到了微生物的繁殖导致腐败,但没有单独提组胺就是这个意思)
螃蟹的确很容易腐败,但是腐败不是在死亡那一刻产生的,所以我的选择是,新死的螃蟹我选择看情况吃掉,我把我的选择说出来,供你们参考,至于具体吃还是不吃,你们自己决定
再贴一篇相关论文
标题:中华绒螯蟹鲜活及死后品质变化
作者:王亚会,中国海洋大学,2016
中国民间有一说法:隔夜死蟹不能吃,但具体原因没见详细报道。本研究从加工特性(死亡率、得肉率、失重率),感官指标,理化指标(p H值、挥发性盐基氮、生物胺、游离氨基酸、非蛋白氮、挥发性成分)和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等四个方面综合评价河蟹鲜活、死后0、2、5、10、15、24小时的品质变化,以期为中华绒螯蟹鲜度品质评价以及食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雌性中华绒螯蟹在死后5 h检测出生物胺,雄性在死后10 h检测出,且直到24 h其体内有毒生物胺的含量较低,不足以引起中毒。中华绒螯蟹高营养成分、胶原纤维之间的连接松动以及其生长环境,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环境。导致鲜活河蟹菌落总数(TVC)本底较高,雌蟹为5.33Log CFU/g,雄蟹为6.06 Log CFU/g,且死后含量迅速增加,死后10 h均达到了9 Log CFU/g左右,死后24 h达到10 Log CFU/g左右。高的菌落总数是导致河蟹死后不能吃的重要原因。
含硫化合物在死后5 h开始检出,之后随着死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是导致感官气味不可接受的重要原因。中华绒螯蟹感官评分、挥发性盐基氮、生物胺、菌落总数、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均显示在河蟹死后10 h进入腐败阶段,高的菌落总数和不可接受的感官评分是导致河蟹死后不能吃的重要原因。
就这样吧
我只想开开心心吃个螃蟹
还有,吃个死螃蟹我就博眼球了?
真是太小看我了
我要博眼球还需要吃死螃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