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朝鲜宣布成功进行氢弹试验?

回答
朝鲜宣布成功进行氢弹试验,这无疑是国际社会的一枚重磅炸弹,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评价。这件事的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核安全、国际关系以及朝鲜自身的国情等诸多复杂因素。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如果朝鲜的声明属实,那么这标志着朝鲜的核武器发展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氢弹,或者说热核武器,其原理是通过裂变反应触发聚变反应来释放巨大的能量。与原子弹(裂变武器)相比,氢弹的当量更大,威力更强。如果朝鲜真的掌握了氢弹技术,意味着它不仅拥有了足以摧毁一座城市的武器,而且其核威慑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这也会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对朝鲜核扩散的担忧,以及对地区核安全形势的焦虑。

然而,在评价其技术成功性之前,我们必须保持审慎。每一次朝鲜宣布核试验成功,国际社会都会进行独立的监测和评估。通常,通过地震波监测、放射性物质探测等方式来判断试验的性质和当量。以往的经验表明,朝鲜的官方声明和国际社会的实际评估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没有得到第三方独立、权威的科学确认之前,我们应该对“成功进行氢弹试验”这一说法持谨慎态度。我们不能简单地全盘接受,也不能完全否定,而是需要等待更多证据的出现。

其次,从政治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次试验无疑是对地区稳定和国际秩序的一次重大挑战。朝鲜一直以来都以发展核武器作为其对抗外部压力的主要手段,并以此来争取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谈判筹码。进行氢弹试验,无异于在原有的“紧张牌”上再加一把火。

对于韩国和日本来说,这无疑是直接的威胁升级。这两个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朝鲜核威慑的阴影之下,朝鲜的每一次核活动都会让它们感到更加不安。韩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寻求更多的军事援助和部署,甚至可能重新讨论发展自身核能力的可能性(尽管这会引发巨大的国际争议)。日本也可能会更加积极地推动其“正常化”国防政策,增加军费开支,并在地区安全事务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的核试验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中国是朝鲜的传统盟友,但另一方面,中国坚决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也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扩散。朝鲜的核能力增强,不仅可能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会给东北亚地区的局势带来更大的不稳定因素,这对中国的地区战略构想构成了挑战。中国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在中朝关系和国际义务之间寻求一种艰难的平衡。

对于美国而言,朝鲜的核能力提升是对其在亚洲地区军事存在和影响力的一次严峻考验。美国肯定会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并可能采取进一步的制裁措施,并加强与盟友的合作,以遏制朝鲜的核野心。然而,如何有效遏制,以及是否会采取军事手段,这将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决策过程。军事选项的代价巨大,而且可能导致冲突升级,因此美国在采取行动时会非常谨慎。

在国际层面,朝鲜的核试验无疑是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又一次公然违反。这将促使安理会进行新的讨论,并可能出台更严厉的制裁措施。然而,以往的制裁效果也并非显著,且往往难以完全执行。国际社会可能会面临如何更有效地执行制裁、以及如何找到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途径的困境。一些国家可能会呼吁恢复六方会谈等外交途径,但也有国家认为,在朝鲜没有表现出诚意的情况下,外交谈判难以取得进展。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朝鲜国内的因素。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一直将发展核武器视为维护政权安全、提升国家地位的核心战略。在面临国际制裁、经济困难以及国内发展瓶颈的情况下,通过核试验来展示其决心和能力,向国内民众宣示其领导的强大,以及向外部世界发出其不屈服的信号,这可能也是其决策的考量之一。然而,这种战略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它进一步孤立了朝鲜,加剧了国际社会的敌意,并且阻碍了其经济的正常发展。

总而言之,朝鲜宣布成功进行氢弹试验,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它不仅可能代表着朝鲜核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在地缘政治格局中投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国际社会需要保持警惕,冷静分析,并在技术评估、政治应对、外交斡旋以及制裁执行等多个层面做出审慎的决策。如何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遏制核扩散的同时,避免冲突升级,将是摆在所有相关方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我们现在仅知道其第一次核试验使用钚239,其他的核试验是不是用同一种核材料,是不是用同一种核武器设计,是不是在完善某一个武器设计,其核试验场的地质条件都没有明确定论。

  • 朝鲜没有进行过芦洞(1000公里左右)弹道导弹以上级别(也就是更远射程)的弹道导弹弹头再入试验,也就是我们不知道它远程核弹头能不能“安全落”下来。

  • 朝鲜的舞水端中远程导弹、KN-08机动导弹从没有进行过一次试射。我们也不知道DPRK的核弹头设计(有几个?什么核材料)能否装载在弹道导弹弹头上,我们不知道它核装置的重量。

  • 我们也不知道它除了宁边核设施之外的离心机设施在哪里。我们对于它现在有多少武器级铀235,没有明确证据。

  • 由于当量偏小,第四次核试验可能只是在原子弹内加入了一点热核材料;但是考虑到其第一次核试验出人意料地失败,学界有认为朝鲜可能得到了很先进的核弹设计,冒险使用了此“先进设计”,所以失败。但是如果认为第二、第三次核试验是在完善这一个“先进设计”并成功掌握的话,它们必须采用同样的核材料(钚),则朝鲜展示的铀浓缩能力将毫无用武之地(因为按照这种假设,它根本没进行铀弹试验)。但如果朝鲜从第二次或者是第三次核试验开始,转用铀材料的核弹设计,则它不仅铀弹当量不高,还仅进行了一、两次核试验(浪费了第一次核试验),就加入热核材料,还不能增加爆炸力(因为第四次核试验没有明显的爆炸力提升)————总之给人一种核试验路径比较混乱的感觉,这也许是多边制裁的效果。



如何评价?请看一看国内的思路,并进行自己的思考。

根据张琏瑰在《领导者》总第44期(2012年2月)与《领导者》总第61期(2014年12月)的文章,梳理一下国内政策界/学界对DPRK核问题的建议之流变,并加以评论


首先是“DPRK核问题”初现的时候


  • 朝鲜核问题刚刚被提上国际议题时,他们宣扬朝鲜核问题是美国为打击朝鲜而制造的“伪命题”。
  • 有些学者则公开撰文宣称朝鲜根本没有发展核武器,“朝鲜核问题”纯粹是美国为搞垮朝鲜而制造的阴谋。

这个状态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首先它代表了(当时)我国对DPRK核发展水平的判读能力,也就是我们对防扩散情报的搜集能力,也是我们根本的预警能力。

其次,这种“指责-阴谋-辩护”的循环,实质就是把DPRK核问题“伊朗化”的最终结局,只要我们的目标是“让DPRK退回到核武器潜力国家”/“伊朗化”,则我们将永远被这种循环困扰。所以如何应对这个状态,对未来是有指导意义的。





  • 因为当时中国的主导性判断是,朝鲜核问题是朝美间的事,中国不是“当事者”,中国任务是“劝和促谈、增信释疑”。
  • 国人有许多认识误区。其中之一便是认为朝鲜核问题是朝美关系问题,中国不是当事者,中国......没有必要采取实际行动促朝弃核,因为那是在帮美国的忙。
  • ——“朝鲜核问题是朝美间的事”。持此论者认为朝鲜发展核武器唯一动因是朝遭美国敌视,安全有虑,否认其他更为复杂的动因和目的。因此他们主张中国不是“当事者”,不要介入太深,更不应替美国“火中取栗”;中国的任务仅在于“劝和促谈”,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关键是朝美“增信释疑”。
  • 我们很多人相信“自卫说”,不知道或根本想不到朝鲜核武器还有什么其他含义。
  • 一位学界朋友......认为朝核问题是朝美间的事,中国不是当事者。他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朝鲜核问题应由美国去解决。

这种政策方向也无可厚非,毕竟需要“朝鲜公开宣称核武瞄准中国”,才能彻底驳斥它们。

既然认为“DPRK核问题是朝美之间的事”,我们就应该保证我国不被牵涉进来,这有两方面:

一是保证朝鲜采取的升级动作,不危害到我国;也就是说要降低朝鲜核计划的环境影响、降低朝鲜(有意/无意)核打击我国的影响、降低半岛军事冲突对我国的影响。当然,这些影响有多少是可以通过被动防护/主动防御(例如从工业疏散、民防措施、反导拦截等方面)来实现的,值得怀疑。请注意,这里实质上是要我们在朝鲜这个“缓冲区”之外,在国境线内再设立一个“缓冲区”。

二是保证美国采取的升级动作,不危害到我国。这里比如继续针对美国的被动防护/主动防御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说增强我国的核打击力与常规军事能力,保证美国“能防住DPRK却不能防住PRC”。也需要应对其他国家拥核、美国在其他国家部署核武的情况,降低其影响。当然这实质是进一步军备竞赛,如果可以承受,是可行的





  • 在中国,也有人认为朝鲜核武器是针对美国的,对中国来说“朝鲜拥核不是坏事”,朝核问题拖下去对中国有好处。
  • 在我国至今仍有人认为,朝鲜拥核对我来说不是坏事,一是因为朝鲜核武器是针对美国的,不是针对中国的;二是朝鲜核问题可以作为中国对美一张牌,增加我外交资源。故他们......主张......不要帮美国这个“忙”,相反,中国要加大对朝援助,使朝鲜核问题拖下去。
  • 甚至还有人认为,朝鲜核问题是中国的外交资源,可以用来与美“打牌”,故“半岛无核化”口号可喊,但不可真干,因为那是帮美国“解套”。在他们看来,朝鲜的核武器只“套”住了美国,其他国家在“套”外。

这种政策是上面的进一步延伸,可以说是“打DPRK核问题牌”的极端状态————————直接用朝鲜核武库与美国对抗。这又生成出如下的要求:

1,要保证朝鲜核武库的发展不断积累“反美性”,而其“反华性”不升甚至下降,也就是要帮朝鲜建立全球威慑而不是区域威慑(当然这有多少可行性?)

2,必须设定“打DPRK核问题牌”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美国何时进行何种退让,则我们可以消除“朝鲜核武”这如鲠在喉的鱼刺?

如果没有最终目的,则我们可能无法说服自己,打这个牌收益到底是什么。

3,确保我们能在美国满足我们的要求后,消除“DPRK核问题牌”,并且向美国进行证明与说服,促使其服软/退让。



  • 后来朝鲜承认了其核计划,他们改口说朝鲜真实意图不在核武器,而是“打核牌”,以此寻求补偿。
  • 但至今仍有不少国人认为,朝鲜本意不在于核武而在于以核武为手段换取些什么,即仍坚持“打牌论”。
  • 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朝鲜发展核技术是一种“佯攻”,目的是博取谈判筹码,它无意或无能力“实干”。

这种观点将指导我们如何应对DPRK核武库的后果:它是一个暂时性的,是一个可交换物。如果承认这种观点,则我们需要:

1,确保我们能满足朝鲜的要求

2,确保其他国家能满足朝鲜的要求

3,如果都失败,则需要保证我们能实现“不被牵涉进来”,也就是能抵消DORK核武库的“反华性”。

4,如果都成功,则需要考虑在未来某个时刻,DPRK领导层有新要求的时候,又恢复核计划。

5,这实质上是允许朝鲜核问题“伊朗化”,或是成为一个“核武器潜力国家”


具体说来,我们怎么能满足“其拥核之后的要求”呢?

  • 朝鲜核试后他们又改口称,这是美国“逼良为娼”。
  • 至于朝鲜进行核武试验 ,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小布什政府将之列为“邪恶轴心”,迫使朝鲜走上有核道路,是“逼良为娼”;另一种说法是六方会谈中其他国家不愿支付足够补偿,致使朝鲜“弄假成真”。
  • 朝鲜宣布“永不弃核”以后他们又鼓吹,中国应加大对“核朝鲜”的援助以“维护中朝友谊”。

还有:


  • ......中国只能通过实施“赎买政策”,来维持朝鲜对华友好的“意愿”,这似乎成为中国又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 不久前有人对“赎买政策”提出质疑,另一些人将这种质疑冠以“抛弃论”进行批判,反复强调朝鲜对中国的“屏障”意义和战略价值。

或者是:


  • 我国开始出现一种失败主义思潮,认为迫朝弃核已不现实,我们不应再主张维护半岛无核化,应把追求的目标由要朝弃核改为对朝鲜核武器进行“管理”。
  • 近来,在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上,中国表示愿意出人、出钱、出力。有人认为朝鲜核问题与此相似,同属出力免灾。

如同前文说的“打DPRK核问题牌,对美国施压,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比如说针对THAAD的部署与反制部署)一样,如果不得不“满足DPRK拥核后的各种要求”,本身也是一个经济成本的问题,只要是我国能承受,都是可行的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不仅仅是成本核算的问题:



  • 更有甚者,有人把朝鲜核问题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撰文称凡力倡维护半岛无核化,反对朝鲜拥核的主张都是“受韩美影响”,极力否定之。
  • 如有人主张“我们不能同美帝国主义站在一起给社会主义朝鲜施压”,“稳定要优先于半岛无核化”,等等。
  • ——“稳定优先于无核化”。

这个实质上是在建立/强化中朝(核)同盟关系,比如说:


  • 如一位美国问题“大腕”建议中国向朝提供“核保护伞”,然后劝朝弃核。

当然,如果能建立起同盟关系,实现盟友管理+延伸威慑,实质上可以一举解决很多问题,但是需要:

1,朝鲜同意进入一个弱势盟友的状态,放弃部分主权,接受比较全面的单边/多边核不扩散监控(如日本与德国)

2,中国承担安全义务,做好“用北京换取平壤”的准备,直接投身半岛军事对抗的最前线(如北约同盟结构中的美国)



关于实现途径:

  • ——“通过谈判解决朝鲜核问题是唯一可接受的选择”。
  • ——“一揽子解决”。“朝鲜问题”和“朝鲜核问题”是有某种牵连的两个问题,二者性质不同,缓急不同......然而,有人却提出将这两个性质不同、缓急不同的问题搀和在一起去“一揽子解决”。

关于时间期限与紧迫性:


  • 学界普遍认为,目前美国对朝实施“战略忍耐”政策,是因为它认为朝鲜核导弹尚不具有威胁美国本土的能力。一旦美国发现朝鲜拥有了这种能力,一向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会出手。


所以总结出红线如下:

A:丧失防扩散情报搜集能力,丧失预警能力,也就是丧失对DPRK核计划的监视能力

B:无法廉价有效地隔离朝鲜的升级手段(无法应对DPRK核武库中潜在的、甚至是明确的“反华性”)

C:无法廉价有效地隔离美国的升级手段(与美军备竞赛无法进行下去)

D:无法满足核朝鲜的要求

E:不愿意建立盟友/核保护伞关系,也不愿意承认其“核武器潜力国家”状态

F:触发了美国(或其区域盟友)的红线


考虑到A期望的预警能力可能从没有实现,其他红线即使碰到,也许都只是一时危机而已,并不一定是引爆线。当然,这些红线仍将是朝鲜、美国、或是其他国家牵动我国的木偶提绳。

换一种说法,你认为上面的几条,我们哪条可以接受(这将决定你的政策建议),哪条才是真正的红线呢。

user avatar

1958年前,中国和苏联是同志加兄弟般的友谊。

1958年底,中苏交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苏联开始在边境增兵。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1967年,著名「反共人士」尼克松开始谋求总统提名。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中国对苏联在交恶之外进入全面防御,时刻准备战斗。

1969年10月,尼克松上台。此时的美国已经深陷越战泥潭14年,经济危机。毛泽东认为,美苏争霸此时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新态势。

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出现联中抗苏的全新局面。

1979年,中美建交。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1年,苏联解体。


如果历史总是会不断重复,那么下一个问题是,特朗普何时访问朝鲜?

user avatar

作者:杜松涛

出处:腾讯新闻

原文链接:

技术分析:朝鲜氢弹试验很可能未获成功
技术分析:朝鲜氢弹试验很可能未获成功

2016年1月6日上午9时30分,各国地震台网探测到朝鲜境内发生了一次强度大约为5级的地震,外界普遍猜测朝鲜进行了第4次核试验。2小时后,朝鲜官方通讯社宣布,朝鲜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众所周知,氢弹是比原子弹更具威力的核武器,是核武国家的真正标志。最近2、3年朝鲜一直向外交放风说在研制氢弹,到今年开始宣称已拥有氢弹。但口说无凭,朝鲜要证明自己拥有氢弹,只能进行又一次违背世界意愿的核试验。

现在的问题是,朝鲜的氢弹试验真的成功了吗?

按照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数据,此次朝鲜核试引发的地震强度是4.9级。通过体波震级倒推核爆炸威力(Y/kt)有一个经验公式——mb=a+b log Y,其中a和b为与地质结构有关的常数。对苏联Shagan River Test Site (SRTS)和美国Nevada Test Site (NTS)地下核试验的标定结果是分别是a=4.45, b=0.75 (SRTS)和a=3.92, b=0.81 (NTS)。而对于全球范围内不同试验场地的统计结果为a=4.08,b=0.77。按照全球平均数据来计算,朝鲜此次核试的威力大约相当于1.1万吨TNT炸药爆炸。

而中国邻近朝鲜,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地震测定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重点实验室曾精确分析过朝鲜在2013年2月12日进行的第3次核试。朝鲜第3次核试引发的地震强度也是4.9级,中科大地震实验室分析后认为其爆炸当量为1.22万吨TNT,误差为0.38万吨。

同样引发4.9级地震,也就是说朝鲜此次核试爆炸当量应该也在0.74万吨至1.6万吨之间,爆炸当量并不高。可以比较的是,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当量为300万吨,即便是之前的氢弹原理测试,爆炸当量也达到12.2万吨。



根据探测到地震波形,可以判断是自然地震,还是人工爆炸。该图中红色波形为朝鲜2009年核试爆炸产生的波形,蓝色为附近自然地震的波形,两者明显不同。自然地震,纵波(P waves)传播速度快但强度小,横波(S waves)传播速度慢但强度大。而人工爆炸引发的地震波形没有这种特征。



中国地震科学家曾综合国内和日本多个地震台数据,分析朝鲜前三次核试验情况。

这就给人们留下了猜测空间,尽管氢弹的威力也可以做得很小,例如一些中子弹爆炸当量只有数千吨。但一个国家首次进行氢弹试验,特别朝鲜要着力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核能力,就不能把爆炸当量控制得太小。

这方面是有前车之鉴的,印度在1998年核试时宣称进行了热核装置(氢弹)试验,外界不少核科学家质疑其爆炸当量太小——只有4.3万吨,认为其氢弹爆炸并没有成功。印度科学家事后解释,为了避免对附近村庄的破坏和减少放射性物质释出,他们故意把氢弹的爆炸当量调小了。但这个解释并未被学界认可,现在印度究竟是否拥有氢弹,仍是一个谜。

事实上,地下核试验的封闭深度与核爆当量的1/3次方成正比,朝鲜要将氢弹试验当量调高至10万吨,也只需要把安放氢弹的地下竖井挖深一倍,这并不难做到。对于朝鲜来说,向外界证明其拥有氢弹是头等大事,多挖点土,或把核试验场范围扩大、多疏散一些附近居民,真算不了什么。

地下核试验,只要把坑道挖深一倍,可以保证进行10万吨当量核试验,不会释出放射性物质

所以,朝鲜这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很可能是失败的。众所周知,氢弹是两级核武器,用一个作为初级扳机的原子弹来引爆核聚变材料,获得更大的威力。实际情形可能是朝鲜的确在进行氢弹试验,但因为设计问题,只有作为扳机的原子弹爆炸了,而核聚变材料并没有被引爆。

朝鲜作为一个弱国,核武器之路一直磕磕碰碰,其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就被外界认为是不完全成功——爆炸了,但威力未达到设计当量。现在第一颗氢弹试验也可能遭遇到类似情况。而更准确的判断有待中美等核大国花一定时间去分析,例如在大气中有无探测到放射性物质,是否探测到证明是氢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间谍能否在朝鲜内部获得更多此次试验的情况。

不过这些并不会妨碍朝鲜自己宣布氢弹试验成功,朝鲜核试验受到各国反对,即便失败了,朝鲜也只能强作欢颜,宣称成功。这就像朝鲜第二次发射人造卫星,火箭发生故障落入太平洋,官方仍然宣布成功,但各航天强国均没有探测到朝鲜卫星进入轨道。

user avatar

可怜的萨达姆,什么武器都没有,全世界都说他肯定有。 三胖什么都承认,全世界就是不信

user avatar

成功试验和试验成功还是有区别的

user avatar

最近,一位曾与美国氢弹之父泰勒和乌拉姆博士共同工作的核物理学家的回忆录即将出版,主管美国核武器研究的能源部发现他的书稿中可能有“敏感”内容,双方围绕是否修改书稿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最后,一怒之下这位科学家在新加坡出版了这本书的电子版。美国能源部对此表示:“无可奉告”,目的可能是避免过度反应反而引起对这本书内容的更仔细研究而导致更严重的泄密。相形之下,于敏院士为代表的“两弹功臣”在过去几十年里甘于寂寞的精神更显得难能可贵。

某与于敏院士相识的学者退休后想写一本科普读物,里面涉及到一些氢弹研制中所遇到的轶事。于敏先生在看过文章后说:“听说最近印度正在研究氢弹,你这本书里有的内容可能会给他们启发,所以我建议你先不要发表。”然后又补充:“不过我们当年突破这一步也就几个月,印度就算再笨,3年也能突破了,到时候发表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十五年后,这位老先生的科普读物仍未能发表,他对学生愤怒地说:“千万别相信印度人!”

user avatar

补充:看到很多人吓傻了,他们是真吓傻了,有说要封锁朝鲜经济的,有说要对朝鲜“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可见帝国主义何止是纸老虎,简直就是hello kitty啊!当然这些建议都非常傻,如果不是里通外国包藏祸心,那肯定是被吓傻了。他们说什么朝鲜拥有核武有可能会往中国东北扔,朝鲜可能会倒向美国跟中国为敌,所以我们要跟朝鲜敌对,要封锁朝鲜,要武装侵略朝鲜。是啊,朝鲜的核武器可能往中国扔,但也有可能往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扔啊,他们害怕了,所以给中国出主意:中国一定要跟朝鲜为敌,要侵略朝鲜啊,不这样,怎么能保证朝鲜出动核武器去炸中国呢?所以他们不管主观上是什么政治倾向,客观上都是美分啊!要保证安全,显然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停止什么制裁什么封锁,跟朝鲜友好相处啊!因为朝鲜的核武器可是真货啊!我们北京,东北人民的生命很珍贵啊!跟朝鲜敌对,得不偿失啊!朝鲜本来是可以倒向美国,但也可以不倒向美国啊,为什么就非得跟朝鲜敌对,这么希望有核的朝鲜倒向美国跟中国作对呢?这帮人从朝鲜拥有核武器的条件出发,居然得出了应该跟朝鲜敌对的结论,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装傻。

朝鲜拥有氢弹,标志着现有的不扩散核武器体系彻底垮台。其实,它诞生时就已经注定了垮台的命运,只是人们喜欢幻想,幻想着神仙皇帝,仙山琼阁。1963年,苏,美,英三个核大国签订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当时中国政府的回应如下:


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声明

一九六三年七月三十一日

七月二十五日,美英苏三国代表在莫斯科签订了部分停止核试验的条约。

这是三个核大国签订的条约。他们企图通过这个条约,巩固自己的核垄断地位,而把一切受核威胁的爱好和平的国家的手脚束缚起来。

在莫斯科签订的这个条约,是一个愚弄全世界人民的大骗局,是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愿望完全相反的。

全世界人民要求真和平,这个条约所搞的却是假和平。

全世界人民要求普遍裁军,要求全面禁止核武器,这个条约却把停止核试验同全面禁止核武器完全分开,并且使三个核大国继续制造、储存和使用核武器合法化,与裁军背道而驰。

全世界人民要求全面停止核试验,这个条约却把禁止地下核试验排除在外,这就特别有利于美帝国主义进一步发展核武器。

全世界人民要求保卫世界和平,消除核战争威胁,这个条约却在实际上加强了核大国进行核讹诈的地位,增加了帝国主义发动核战争和世界战争的危险。

………………

第二年,中国进行了原子弹试验,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今昔对比,令人唏嘘。我十分理解大家都要安全,不要核战争,那么,既然核不扩散体系已经因为其被大国利用来进行侵略和威胁而破产了,现在只有全球共同弃核一条路了。不要幻想什么六方会谈,什么半岛无核化了好吗,川普都看出来了,人家金正恩是玩真的,你还不懂吗,如果要和平,现在就行动起来,承认朝鲜拥有核武器的事实,并且承认陈旧而不公的核不扩散体系彻底垮台了,现在我们人类在岔路口上,时间真的很紧急,大国领导人们,想拯救世界就承认自己的责任,开启全球弃核的进程吧!





原答案:两弹一星成功。祝贺朝鲜人民。中国人民不必担心,中国的国土面积,核武器总量均为朝鲜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如果朝鲜的核弹打到中国,中国分分钟就可以出五枚核弹灭亡朝鲜。所以中国是不会因朝鲜而灭亡的。同样的理由,美国,韩国, 日本,俄罗斯人民也不用担心。要说有什么值得担心的,我个人认为是美国和俄罗斯的上万枚核弹,它们一旦爆发,将毁灭人类文明。

对比一下:

使用核武器次数:美国2,朝鲜0

使用核武器杀人数量:美国300,000,朝鲜0

使用贫铀弹次数:美国>=3,000,000,朝鲜0

核试验次数:美国1,032,朝鲜4

拥有核武器数量:美国6,600,朝鲜10

海外军事基地数量:美国374,朝鲜0

部署核武器的海外军事基地数量:美国6,朝鲜0

二战后发动战争次数:美国>=20,朝鲜1

二战后对中国战争次数:美国1,朝鲜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朝鲜宣布成功进行氢弹试验,这无疑是国际社会的一枚重磅炸弹,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评价。这件事的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核安全、国际关系以及朝鲜自身的国情等诸多复杂因素。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如果朝鲜的声明属实,那么这标志着朝鲜的核武器发展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氢弹,或者说热核武器,其.............
  • 回答
    金与正关于“终战宣言”的表态,以及其附带的“若放弃敌对政策愿讨论恢复南北关系”的条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朝鲜一次简单的声明,更是其在复杂地缘政治背景下,对外展示其立场和策略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当前半岛局势的一种试探和信号释放。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金与正的表态内容: “终战宣言”的.............
  • 回答
    朝鲜拥核,这事儿啊,说起来可就复杂了,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各种各样的解读,也惹得国际社会是头疼不已,几十年来都没个消停。咱们先从朝鲜自身的角度来看,为啥这么执着于核武器?这背后的逻辑,得从朝鲜的生存逻辑说起。这个国家一直以来都生活在一种高度的外部威胁感之下。他们觉得,自从.............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这场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冷战标志性冲突,至今仍是评价复杂、观点多元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朝鲜和美国,更对整个东亚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这场战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胜负论断。战争的起因与背景:一次多方博弈的开端要理解这场战争,首先要回到二.............
  • 回答
    日本书籍对万历朝鲜战争(在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中明朝军队的评价,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代、史观和作者的立场而有所不同,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图景。早期评价(江户时代初期):在战争结束后不久的江户时代初期,日本的史书,尤其是幕府官方的史料,对明朝军队的评价往往带有明显的“战胜者”的视角,且倾向于贬.............
  • 回答
    截至2016年6月1日,中国与朝鲜之间关系确实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互动。要评价这种“突然升温”,需要结合当时的地缘政治背景、双方的国内政治以及它们各自的战略考量来进行。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背景。在2016年初,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并且随后发射了远程弹道导弹,这再一次触碰了国际社会的红线。联合.............
  • 回答
    Netflix 的新韩剧《李尸朝鲜》(Kingdom)绝对是近期最令人惊喜的作品之一。它巧妙地将历史权谋、丧尸惊悚以及社会议题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既熟悉又极具新鲜感的观影体验。首先,从历史背景来说,《李尸朝鲜》设定在朝鲜王朝,一个充满宫廷斗争、饥荒和政治阴谋的时代。这为丧尸题材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历.............
  • 回答
    美国国务卿的话,说朝鲜的军事行动是“摆在桌面上的选项”,这话说出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这是“选项”但未必是“首选”。 “摆在桌面上的选项”这句话,在外交辞令里是个很常见的说法。它意味着,在所有可能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法里,军事手段并没有被排除。但同时,它也暗示.............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 Flypig 的《朝鲜 95 小时》这个 Vlog。作为一名观众,看完之后,心里挺五味杂陈的,很难用一两句话就概括。首先,不得不说,Flypig 本人的拍摄和剪辑功力是没得说的。画面稳定,构图讲究,配乐也恰到好处,营造出一种既新奇又带着点疏离感的氛围。他抓取的镜头也挺有意思,不光有.............
  • 回答
    郑成功与郑经仿朝鲜例的主张:一次对历史局势的复杂回应郑成功和郑经父子,作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的抵抗力量,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许多举措都带有深刻的历史烙印和时代背景。而他们提出的“仿朝鲜例”的主张,虽然在史料中并未得到直接、系统性的阐述,但通过对当时郑氏政权所处的内外环境、他们所表现出的政治意识以及其与朝.............
  • 回答
    太勇浩披露的朝鲜2017年核计划:一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揭秘2017年,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朝鲜连续进行了多次导弹试射,其中多次被指为弹道导弹,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也正是在这一年,一位来自朝鲜驻英国大使馆的资深外交官——太勇浩,毅然脱北并随后公开了他所掌握的关于朝鲜核武.............
  • 回答
    “朝阳冬泳怪鸽”这个名字,相信很多关注中国互联网信息的朋友都不陌生。它是一个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迅速走红的网红账号,其核心人物是一位身穿奇特服装、在冰天雪地中冬泳的男性,以其“怪诞”的形象和极具个人风格的表演,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朝阳冬泳怪鸽”,我们需要从多个.............
  • 回答
    朝日电视台的这次“游戏总选举”能让《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拔得头筹,这绝对是情理之中,也是对这款游戏多年来市场表现和玩家口碑的最好印证。要知道,这年头搞个“总选举”什么的,名目繁多,但真正能触动到核心玩家群体,并且引起广泛讨论的,其实并不多。朝日电视台这次能把《旷野之息》推上榜首,说明他们的评选机制.............
  • 回答
    麦加朝圣的踩踏事件,尤其是2015年9月24日发生的 Mina(米纳)隧道出口附近的悲剧,是近代历史上最严重的朝圣者伤亡事件之一。要评价这次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包括事件本身的原因、救援与应对、后续影响以及经验教训。事件本身:一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殇2015年的踩踏事件发生在朝圣的最后一天,地点.............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朝阳区的事件,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关心的停车难题和个人行为的边界。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双方各需要负什么责任。事件回顾与我的看法:首先,让我来说说我看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简单来说,就是“活该”和“不解气”夹杂着一丝无奈。 占用他人车位者的行为: 我.............
  • 回答
    关于朝日电视台报道“美国怀疑一万多的流感死亡人数中,有一部分是死于新冠肺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其潜在的意义和报道本身可能涉及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报道的核心信息:美国官方统计的流感死亡人数可能混入了部分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这意味着,在最初的疫情早期,由于检测能力、认识水平的限制.............
  • 回答
    要评价《朝花夕誓》,得先聊聊它带给我的那种久违的、却又有些复杂的感动。第一次看到《朝花夕誓》的宣传图,那飘逸的长发,略带忧郁的眼神,以及那宛如史诗般的背景,瞬间就勾住了我的心。它不像现在很多动画那样追求快节奏的刺激和爆米花的爽感,反倒像是一首缓缓展开的古老歌谣,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影片的故事核.............
  • 回答
    要评价明朝这个朝代,得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因为它实在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时期。从宏观上看,它承袭了元朝的疆域,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在长达276年的时间里,也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但也同样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 制度的建立与巩固:中央集权下的挑战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这位出身草莽的皇帝,对元朝的统.............
  • 回答
    评价北宋,得从多个维度细细道来。它不像秦汉那样雄才大略,也不像唐朝那样气象万千,但它在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光辉,也埋下了自身的隐忧,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段极为精彩,也颇具争议的篇章。首先,说北宋的“文治昌盛”,那是绝对不夸张的。 这是一个极其注重知识分子地位的时代,也是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 .............
  • 回答
    猫腻的新作《大道朝天》自公布以来就备受瞩目,毕竟猫腻前几部作品,如《庆余年》、《择天记》、《将夜》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评价一部作品,尤其是网络小说,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对于《大道朝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价:一、 世界观与设定: “朝天”的立意与构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