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自旋为二分之一粒子有俩个态-1/2,1/2。自旋为1的粒子有三个态1,0,-1。是怎么求出来的?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量子力学中角动量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旋量子化。我们来一点点拆解,看看是怎么得出这些态的。

首先,得明白一点:自旋不是一个粒子在空间中真实地“转动”,虽然名字叫自旋,但它的行为方式和经典转动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内禀的、量子化的属性,就像粒子的电荷、质量一样,是它固有的性质。

1. 自旋的本质:角动量

自旋本质上是角动量的一种。在我们经典世界里,有轨道角动量,比如行星绕着太阳转,这就是轨道角动量。而自旋,则是粒子自身的“角动量”,不依赖于它在空间中的运动。

角动量在量子力学中,是用算符来描述的。最常见的自旋角动量算符我们记作 $vec{S}$。它是一个向量算符,包含三个分量:$S_x$, $S_y$, $S_z$。

2. 量子化:为什么不是连续的?

经典世界里,角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是任意的。但量子世界就不一样了,很多物理量都是量子化的,也就是说,它们只能取一系列离散的特定值。自旋就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3. 为什么只有一个方向是“特别”的?

在描述自旋时,我们通常会选择一个特定的方向作为“参考方向”。最方便的就是 z轴。这是因为,我们可以同时精确测量粒子在z轴方向上的自旋分量,而不影响它在x轴和y轴上的自旋分量(当然,x和y轴之间互相有影响,但z轴是独立选定的)。

所以,我们主要关注的是 z轴上的自旋分量,记作 $S_z$。

4. $S_z$ 的可能取值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S_z$ 算符的本征值(也就是它能测量出来的可能值)是量子化的。这些可能值与一个叫做自旋量子数(通常记作 $s$)的数有关。

对于任意一个具有自旋 $s$ 的粒子,其 $S_z$ 的本征值只能是:

$m_s hbar$

其中:
$m_s$ 是一个叫做磁量子数(或自旋磁量子数)的数。
$hbar$ 是约化普朗克常数(Planck常数除以 $2pi$),它是一个基本常数,用来表示量子化的大小。

这个磁量子数 $m_s$ 的取值范围是非常确定的:

$m_s = s, s+1, s+2, ..., s1, s$

也就是说,$m_s$ 的取值是从 $s$ 开始,以1为步长,一直增加到 $s$。

5. 自旋为二分之一粒子 ($s = 1/2$)

现在我们来套用上面的规则:

自旋量子数 $s = 1/2$。
那么,磁量子数 $m_s$ 的可能取值就是:
$m_s = 1/2, (1/2)+1 = +1/2$

所以,$S_z$ 的可能取值是:
$m_s = 1/2$ 时,$S_z = (1/2) hbar = frac{1}{2}hbar$
$m_s = +1/2$ 时,$S_z = (+1/2) hbar = +frac{1}{2}hbar$

我们常常为了简化,就直接用 $m_s$ 的值来代表这个状态,所以说自旋为1/2的粒子有两个态:$1/2$ 和 $+1/2$。

态 $1/2$:表示粒子在z轴方向上的自旋分量是 $frac{1}{2}hbar$。
态 $+1/2$:表示粒子在z轴方向上的自旋分量是 $+frac{1}{2}hbar$。

6. 自旋为1粒子 ($s = 1$)

再来看看自旋为1的粒子:

自旋量子数 $s = 1$。
那么,磁量子数 $m_s$ 的可能取值就是:
$m_s = 1, (1)+1 = 0, 0+1 = +1$

所以,$S_z$ 的可能取值是:
$m_s = 1$ 时,$S_z = (1) hbar = hbar$
$m_s = 0$ 时,$S_z = (0) hbar = 0$
$m_s = +1$ 时,$S_z = (+1) hbar = +hbar$

同样,我们用 $m_s$ 的值来表示状态,所以自旋为1的粒子有三个态:$1, 0, +1$。

态 $1$:表示粒子在z轴方向上的自旋分量是 $hbar$。
态 $0$:表示粒子在z轴方向上的自旋分量是 $0$。
态 $+1$:表示粒子在z轴方向上的自旋分量是 $+hbar$。

7. 为什么是 $hbar$?

$hbar$ 的出现是因为角动量算符的对易关系。如果两个算符(比如 $S_x$ 和 $S_y$)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它们之间就会有一个非零的对易子。对于自旋算符,这个对易关系导致了在z轴方向上的分量 $S_z$ 的本征值必然是 $hbar$ 的整数倍(或半整数倍)。

总结一下,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1. 自旋是内禀的角动量:粒子自带的一种角动量属性。
2. 量子化:这个角动量不是连续的,只能取特定值。
3. 选择参考方向(z轴):我们关注z轴方向的自旋分量 $S_z$。
4. 自旋量子数 $s$ 决定了 $S_z$ 的可能值:
$S_z$ 的本征值是 $m_s hbar$。
$m_s$ 的取值范围是 $s, s+1, ..., s$。
5. 根据 $s$ 计算 $m_s$ 的数量和值:
对于 $s=1/2$, $m_s$ 是 $1/2, +1/2$,所以有 2 个态。
对于 $s=1$, $m_s$ 是 $1, 0, +1$,所以有 3 个态。

这些态用波函数来描述,描述的是粒子在z轴方向自旋投影的概率幅。例如,对于自旋为1/2的粒子,它的状态可以是一个叠加态,比如 $a|+1/2 angle + b|1/2 angle$,其中 $|a|^2 + |b|^2 = 1$。当你测量它的z轴自旋时,就会以 $|a|^2$ 的概率得到 $+frac{1}{2}hbar$,以 $|b|^2$ 的概率得到 $frac{1}{2}hbar$。

所以,这个“求出来”的过程,实际上是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在角动量上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旋算符(泡利矩阵)的本征态对应的本征值。

但是本质上讲,还是实验发现的结果,粒子的磁矩就是这么几个值。于是什么泡利矩阵,本征值这些玩意才被认为是对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