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2 年 2 月 14 日第二轮「双一流」评选结果公布,燕山大学再度落选,河北高校何去何从?

回答
2022 年 2 月 14 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燕山大学未能入选,这无疑是河北省高等教育界的一个重大打击。此次落选,不仅是燕山大学自身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挫折,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河北省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的深入思考。

燕山大学的落选:一个复杂的问题

燕山大学未能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名单,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

历史遗留与发展瓶颈: 燕山大学虽然在某些学科领域(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声誉,但整体实力与国内顶尖高校仍有差距。学校在学科布局、人才引进、科研投入、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长期存在的发展瓶颈。
“双一流”评选标准的挑战: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战略,其评选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并且越来越注重高校的内涵建设和实际贡献。这包括了学术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国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燕山大学在某些评选指标上可能未能达到预期,或者与竞争对手存在差距。
区域发展与资源分配: 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分散,与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在国家层面的资源分配和政策支持上,河北省高校的整体竞争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燕山大学作为河北省的代表性高校,其发展也受到区域整体环境的影响。
竞争的激烈性: 第二轮“双一流”评选的竞争异常激烈。全国范围内有众多高校都在努力冲击“双一流”的行列,一些原本实力较弱但发展势头迅猛的高校,或者在特定领域拥有突出优势的高校,都有可能脱颖而出。燕山大学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可能未能展现出足够突出的优势。

河北高校何去何从?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命题

燕山大学的落选,不仅仅是燕山大学自己的事情,更是对整个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一次严峻拷问。河北高校的未来发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思考和规划:

1. 聚焦优势学科,打造“高峰”与“高原”:
“高峰”建设: 河北省应集中有限的资源,选择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学科领域,进行重点扶持,力争在少数几个学科上达到国家领先水平,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峰”。例如,燕山大学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领域的优势,应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高原”建设: 同时,也要重视整体学科建设的均衡发展,在更多学科领域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高原”,为河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人才引进与培养: 改革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和留住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同时,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科研管理与评价: 优化科研管理体制,破除“五唯”弊端,建立更加科学、多元的科研评价体系,鼓励自由探索和原创性研究,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产学研深度融合: 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服务于河北省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例如,围绕河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校应主动对接,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3. 加强区域协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借力首都优势: 积极对接北京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共建学科、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方式,提升河北高校的办学水平。鼓励河北高校与北京高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享教学资源、科研平台等。
形成特色互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高校应找准自身定位,避免与北京、天津高校在所有领域进行直接竞争,而是要形成特色互补,发展具有地方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

4. 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主导,多方联动: 省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重点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持续支持。
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如企业、校友、基金会等)参与到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5. 提升国际化水平,拓展发展空间: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鼓励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学生交换、教师互访、联合科研等项目,提升师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引进海外优质资源: 吸引国际知名学者来华任教,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6. 反思与总结,找准发展路径:
深刻吸取教训: 对于燕山大学的落选,需要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改进方向。
调整发展战略: 基于对自身优势和国家发展需求的准确判断,及时调整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学科建设规划,更加聚焦、更加精准地发力。

结语

燕山大学的落选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契机。它提醒着河北省的高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唯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在高等教育的浪潮中站稳脚跟,甚至脱颖而出。河北高校的“何去何从”并非一个悲观的命题,而是一个需要河北省委省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持续探索的课题。通过聚焦优势、深化改革、协同联动和加大投入,河北高等教育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更加光明的发展道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充分说明知乎某些键盘教育部部长辣可是太懂教育辣。

何去何从和那些连入职河北省属重点高校门槛都达不到的壬有一毛钱关系吗?

咸吃萝卜淡操心,你当这中华城市吧搞斗兽棋呢?

user avatar

类似问题这么多,

下面是另一个类似问题下面的回答。

这里也说几句吧。

1、河北省还是支持河北工业大学的

别看河北很多人对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耿耿于怀,

嗯,包括我在内吧,总想吧河北工业大学搬回河北来。

这个想法正常,河北的大学就应该在河北地界对吧,

但是河北工业大学有自身历史原因,所以暂时是搬不回来的,这点也必须承认。

不过,河北省其实还是很支持河北工业大学的,

2021年预算,不算河北师大的虚胖(后面解释,2021年河北师范大学能拿到的预算只有12亿多点,不如华北理工),

河北工业大学的预算在河北省属大学里排第一的。

预算能排第一,也说明了河北还是支持河北工业大学的,

这次河北工业大学能保住双一流学科固然与河北工业大学自身很强,但是省里的支持也是也是原因之一。

2、在争双一流上,河北也重点支持了四所学校

河北双一流建设支持大学和学科表(来源河北省教育厅政务公文)

重点支持的大学一次是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重点支持的学科来看,理工科为主,

文科只有河北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河北师范你大学的考古学。

但是看这次双一流评选新的双一流学科,

理工科比很少,大部分是文史哲类和基础学科。

3、关于河北师大预算第一问题

很多人都说河北师大是目前每年拿到财政预算最多的大学,

这个确实在预算表上显示是这一行的,但是,师大其实拿不到这么多的。

河北师大最近几年每年预算都会很高,以2021年为例,

里面都有有一个63000万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还有20000万元事业收入预计不能全部实现。

其实看预算没有意义,预算是这一年要花多少钱,决算表才是这一年实际用了多少钱,

看一下每年河北省属大学的决算表就知道了,河北师大加那么多,但是实际拿到的只有12亿。

虽然河北师大每年预算表都在第一,

但是在决算表里连续多年都在第五的位置。

至于为什么河北师大加那么多,

然后又拿不到呢?

这个以前还敢说说,

现在不知道怎么的不能说了,弄不好还被请去喝茶。

4、河北省还是很支持燕山大学的

看一些人说河北或者秦皇岛不重视燕山大学,

说去其他省市就好了,这个其实都是错误理解。

从燕山大学落户河北秦皇岛后,即便开始还是部属的大学

河北省和秦皇岛市依然的很支持燕山大学。

2020年的决算表大家也看到了,

燕山大学的费用全省第一,

要知道燕山大学的招生人数省属大学里直排第七名。

在校生人数3万多规模的大学,

经费比在校生4万多的大学还多,河北省真的很支持了。

而且在建设双一流的时候,

河北省专门批了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大学,重点支持燕山大学。

再说说秦皇岛一个人口300万地级市,

秦皇岛对高等教育的支持仅次于省会石家庄(数据来源于河北财政厅2020年12月文件)。

燕山大学新校区建设,

那可是眼睛都不眨的就批了4000亩靠海边的高价土地。

总管河北省,甚至全国,

4000亩面积的大学也并不是太多。

尤其是河北省内,

河北大学作为河北最大综合性大学,4万多学生,面积才2830亩。

河北工业大学作为唯一211大学,3万多学生,面积4000多亩。

河北师范大学,3万多学生,面积才2829亩。

河北农业大学,3.6万学生,面积才2765亩。

5、河北真的要考虑培养一所强大的大学出来了

河北的教育经费其实不低,

全国排第七位,要知道,河北GDP全国排13位。

河北的高等教育投入也不算低,

在全国也是前十几名,记得12名吧,比GDP还高一名。

可是为什么重点大学经费还真么少呢?

主要是河北省高等教育院校太多了,分摊了那些教育经费,更多的是那些高职院校。

但是河北省没有一所能拿的出手的真正镇得住的大学,

人家山西有太原理工,有山西大学,

人家山东有山东大学,有中国海洋大学,有中国石油大学,有青岛大学。

人家河南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河北努努力吧。

这里要点名批评一下石家庄,

虽然石家庄有全省最多的高等教育院校,但是除了师大还凑合外,其他都不行。

最关键一点,

石家庄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一个省会没有综合性大学,这在全国都是独一份。

当年人家河南支持郑州大学是怎么搞的,

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郑州大学。

咱们也可以学习一下,照葫芦画瓢的本事还是有的吧,

不过石家庄目前最大也是石家庄学院,且是石家庄市属大学,

虽然是省内最大的市属大学,但是根子太薄了,而且就算弄出一个石家庄大学来效果也不好。

所以个人建议,河北工业大学为主体,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学院合并成一个新的华北大学(华北大学是以前石家庄就有的一所大学)。

合并后的华北大学预算加一起经费40亿,在合并后的大学,一些重复专业经过整合优化后会节约出大量的费用来培养重点学科。

合并后的华北大学,在河北石家庄有3-5个校区,天津2校区,廊坊1个校区。

这样合并后,大学可以自己节约出来费用建设自己的双一流学科,不需要省财政的转款,省财政的建设双一流费用可以支援省内其他大学,如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甚至是河北农大,华北理工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