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中国为什么没有留下象征意义的皇室,而英国、日本等国家能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当我们想到“皇室”时,英国女王、日本天皇这些形象会立刻浮现,而中国,虽然历史上有着绵延千年的帝制,却没有留下一个“皇室”作为象征性的存在延续至今。这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解读,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这段历史的走向。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中国帝制的终结方式。中国的帝制,或者说君主专制,最终是被一场革命所推翻的。辛亥革命,这场被誉为“推翻帝制,共和肇始”的伟大变革,其核心目标就是结束皇权,建立一个以民为本的共和国。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行者,他们所追求的,正是要彻底打破君主世袭的制度,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治体制。

这与英国、日本的情况有显著不同。英国的君主制,虽然经历过议会改革、权力削弱,但它是一个“渐进式”演变的过程。从都铎王朝的强大君权,到斯图亚特王朝的权力斗争,再到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英国的君主权力逐步被议会限制,但“君主”这个职位本身,以及它所代表的家族传承,却得以保留。这种演变中,并没有经历一场彻底否定和推翻君主制度的革命。相反,君主制被改造、被吸纳进新的政治框架,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存在。

日本的情况也类似。明治维新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但它并非是推翻天皇制,而是“尊王攘夷”思潮的胜利,是将天皇重新置于国家统治的中心。天皇作为神圣的象征,其地位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是稳固的,甚至可以说是被进一步强化了。日本的政治改革,更多的是在天皇的旗帜下进行的,天皇被塑造成了国家民族的凝聚核心,这种象征意义,在经历二战后的民主化进程中,依然被保留了下来,只是其政治权力被剥夺,转变为纯粹的象征。

其次,中国帝制与皇权之间更强的“政治实体性”。在中国,皇帝不仅是国家的象征,更是实实在在的政治权力中心。皇帝是国家法律的制定者,军队的最高统帅,官僚系统的顶层。皇室,也就是皇帝的家族,是政治权力最直接的继承者和使用者。一旦失去了政治权力,这个家族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基础。

反观英国、日本,虽然君主也曾拥有巨大的权力,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议会制和宪政的成熟,君主的“权力”逐渐被“权力”所取代。英国的君主,更多的是一种“统治者”的象征,而非“治理者”的实体。他们行使的权力,更多是通过议会和内阁来体现。这种“去实体化”的过程,使得君主制在没有政治基础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依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象征意义而存在。

第三,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的差异。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思想,虽然强调“君权神授”,但同时也伴随着“民本”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一定程度上为推翻暴政提供了思想基础。而当帝制被认为已经腐朽、不再代表民意时,民众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

更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所代表的,是一种对西方共和主义思想的接受。这种思想强调主权在民,反对世袭的特权阶级,自然也就包括了对皇室的彻底否定。而英国、日本的君主制,虽然也经历了现代化,但在接受西方思想时,其核心的政治结构和象征符号,并没有被完全颠覆。英国的君主制,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民主制度找到了融合点;日本的天皇制,则被巧妙地包装成了一种民族主义的象征。

第四,历史的“断裂感”。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一次剧烈的社会政治变革,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种“断裂”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很难将后来的政治体制与之前的帝制联系起来,更不用说保留一个象征性的皇室了。

而英国和日本,其历史的演进则更显“连续性”。虽然变革巨大,但很多制度、文化符号,甚至是家族的延续,都被巧妙地承接了下来。英国的君主制,就是这种“连续性”的产物。它通过不断调整自身,适应时代的变化,最终得以“存活”下来。日本的天皇制,更是凭借其近两千年的家族传承,以及在民族认同中的特殊地位,成为了一种几乎不可撼动的文化象征。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王朝更迭频繁。虽然帝制贯穿始终,但每一次王朝的建立,往往伴随着对前朝制度的改革甚至颠覆。在这种历史的惯性中,要保留一个“皇室”作为国家象征,其难度也比一些国家要大。

总而言之,中国没有留下象征意义的皇室,并非是偶然,而是历史、政治、思想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以一种彻底的方式终结了帝制,而保留象征性皇室的国家,则往往是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或者将皇室成功地融入了新的政治体系,使其在失去实际权力后,依然能够依靠历史和文化影响力而存在。这种差异,正是理解不同国家历史演进路径的关键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要知道,当年让皇室退位的不是我朝政府,而是北洋政府。皇室的保留并不是毫无条件的,除了新政府有容人之度之外,原先皇室还必须要知道分寸知道体面才行。

可惜我们的这个皇室偏偏是个给脸不要脸的皇室。

清帝退位,民国许诺给予皇室优待,故宫留给皇家继续居住,财政每年拨款四百万两给皇室以维持其生活,皇室可以继续保留太监奴仆,可以继续以皇室名义分封爵位,皇帝以及太后尊号不变。除了不得干预政治,当时的清廷和君主立宪国家(如英国、日本)等的皇室一样,不仅被保留了下来,而且有政府正式承认的“象征意义”,待遇不可谓不优厚。

如果故事按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我们今天将很有可能还能见到国家正式承认的皇室。皇室的明天会更好,前提是他们不作死。

今天之所以清廷皇室灰飞烟灭,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皇室的两次作死,第一次是张勋复辟,第二次是满洲国。

1917年张勋借调停之名率兵入京,随即宣布清廷复辟,历时十二天,复辟失败,溥仪再度退位。这件事情当中清廷的遗老遗少包括溥仪本人都是对张勋的实力抱有极大的幻想的,他们对复辟成功抱有极大希望。但是对民国来说,这是彻彻底底的背信弃义。当初清帝退位得到了民国极大地优待,其前提条件就是无条件的永远的放弃国家的主权,现在你公然武装复辟,就是在向共和政体挑衅,在向民国挑衅,这肯定是无可容忍的。

经历了这样一次失败的复辟后,溥仪和他的遗老遗少们被冯玉祥彻底的赶出了紫禁城,当然冯玉祥逼宫之后顺手牵羊反手牵猪我就不细说了,反正清廷留在紫禁城也没少把宝贝偷偷变卖,这回清廷皇室不仅失去了紫禁城和吃喝不尽的金山银山,而且连尊号和每年的四百万两也完蛋了。清廷的这次复辟可谓是颜面扫地,人财两空。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清廷至此为止,已经成为被彻底唾弃的对象,连符号价值都没有了。

但是就算这样,也不妨碍他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虽然国家不承认,但凭着皇家的金字招牌,招摇撞骗做个“草鸡皇帝”也肯定会有很多人买账的。那么到今天,我们还是有机会见到这样一家“有象征意义的”皇室,尽管可能政府并不承认他们的特殊地位。

但是坏就坏在溥仪和他的遗老们贼心不死,禁不住日本人忽悠,跑到东北搞了个“满洲国”。但是这个满洲国皇帝并不舒坦,不仅要给日本人当“儿皇帝”,还要处处受日本人监视指使,连“登基”的时候都不能称“大清”,穿个龙袍都要被训斥。最可悲的是不知道日本人给下了什么药,断子绝孙。这下皇室可算是彻底清净了。

就这么一个耻辱的满洲国皇帝,春秋大梦做了没几年,日本国战败,作为仆从国的满洲国立即遭到清算。被俘到苏联的溥仪输到剩条内裤,遣返回国后只能乖乖接受改造,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公民”。这才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咎由自取”,什么叫做“no zuo no die”。

无论在什么国家,只要他们还保留有皇室,那么皇室一定是代表了无上的荣耀。但历史不止一次的证明,以清廷的所作所为,他们根本配不上这份荣耀,保留皇室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应该。

如果换一个皇室的话,说不定还有的商量。

//////////////////////////////////////////////////////////////////////////////////////

楼下有人说清廷并没有背信弃义,给出的证明居然是因为袁世凯称帝、孙殿英盗墓、冯玉祥逼宫都是不义之举,所以清廷两次复辟不算背信弃义。实在是可笑之极。就因为北洋军阀兵匪到处胡作非为,所以清廷也跟着胡作非为就情有可原了?你问我到底谁背信弃义,我就明确告诉你,北洋军阀倒行逆施,清廷溥仪和遗老遗少背信弃义。

袁世凯称帝不叫背信弃义,那个叫倒行逆施。当初只承诺保留溥仪和皇太后尊号,并没有承诺别人不许称帝。你问我袁世凯称帝把清廷往哪放,答案当然是爱放哪放哪,清廷早就没有“唯我独尊”的资格了。袁世凯恢复帝制不得人心,他已经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只有短短的83天就被迫放弃帝制,作为已经退位并且接受优待的清廷看不懂这个前车之鉴吗?你还有什么不满和幻想吗?如果非要攀比袁世凯的话,那么袁世凯称帝之后遭到全国讨伐反对,自己抑郁而终,多少还要点脸面;请问溥仪和遗老遗少们复辟失败之后又有何反应?还不是照样吃香喝辣玩得好穿得好睡得好就像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一样?有没有人站出来为这场闹剧承担责任呢?全无心肝、厚颜无耻到这个地步,实在让人无语。

袁世凯是1916年死的,张勋复辟是1917年,冯玉祥赶走清廷紧随其后,孙殿英盗墓已经是1928年的事情了。你把自己复辟的原因赖到冯玉祥和孙殿英头上不合适吧?孙殿英盗墓被蒋介石包庇,有什么不满请出门左拐去找蒋总裁算账,你跑到东北搞满洲国给日本人当儿皇帝算怎么茬?刨了慈禧太后的坟你觉得憋屈,给日本人装孙子你觉得不憋屈是吗?

张勋复辟,整个清廷欢呼雀跃,有没有哪怕一个人站出来说我们拥护共和,我们不想复辟?紫禁城里的遗老遗少们早就已经开始幻想让张勋当郭子仪,就差大摆庆功宴席了吧?等到张勋一败涂地你们才跑出来说跟自己没关系,特么糊弄鬼呢?张勋是忠臣,一心为主他没错;错的是清廷遗老遗少,不识时务,鲜廉寡耻。

你有本事复辟就要有本事承担责任,搞出这么大的新闻之后得到的惩罚只是赶出紫禁城,真的算捡到大便宜了。古今中外,因为做出这种公开的敌对行为而得不到原谅,最后被满门抄斩的事情不要太多。

清廷的两次复辟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就算到了最后一刻他们都贼心不死。又想国民政府优待承认,又想有机会就武装复辟,天下的便宜都叫你家占走了。要知道,当初清帝退位的直接原因并不是清廷怜悯苍生深明大义,而是因为手握实权的袁世凯逼宫,在退不退位的问题上清廷没有任何筹码可以要价,想要体面的继续存在下去并且享受优待就必须安分守己,连安分守己都做不到,这顶“背信弃义”的帽子就是量身为你定做的。

有不满吗?把慈禧太后挖出来找她算账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